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阻断药停药后皮肤红点
扩展阅读
疱疹治癌 2024-09-28 22:52:54
眼皮湿疹肿 2024-09-28 22:49:42
手指头有湿疹是怎么了 2024-09-28 22:48:58

阻断药停药后皮肤红点

发布时间: 2024-06-24 00:46:31

『壹』 药物性皮炎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药物性皮炎的病因
    • 4.1 药物进入人体途径
    • 4.2 引起药疹常见的药物
      • 4.2.1 砷剂
      • 4.2.2 解热止痛药类
      • 4.2.3 安眠镇静药类
      • 4.2.4 抗生素类
      • 4.2.5 类固醇皮质激素类
      • 4.2.6 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制剂
      • 4.2.7 中药
  • 5 药物性皮炎的发病机理
    • 5.1 非过敏反应性机制
    • 5.2 过敏反应性机制
  • 6 药物性皮炎的病理改变
    • 6.1 固定型药疹
    • 6.2 药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6.3 扁平苔藓样药疹
  • 7 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 7.1 发疹性药疹
    • 7.2 皮炎类药疹
    • 7.3 固定型红斑
    • 7.4 荨麻疹样药疹
    • 7.5 多形性红斑
    • 7.6 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
    • 7.7 药禅侍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7.8 剥脱性皮炎
      • 7.8.1 狼疮样综合征
      • 7.8.2 增殖性药疹
      • 7.8.3 其他药疹
  • 8 药物性皮炎的诊断
  • 9 需要与药物性皮炎鉴别的疾病
  • 10 药物性皮炎的治疗方案
    • 10.1 治疗原则
    • 10.2 抗过敏药或解毒药的应用原理
    • 10.3 加强护理
    • 10.4 局部治疗
    • 10.5 中药治疗
  • 11 药物性皮炎的预防
  • 附:
    • 1 治疗药物性皮炎的穴位
    • 2 治疗药物性皮炎的中成药
    • 3 药物性皮炎相关药物

1 拼音

yào wù xìng pí yán

2 英文参考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rug erup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rug rash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也称药疹。它是各种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引起皮肤、粘膜的各种不同的炎症反应。

凡对患者有益而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

4 药物性皮炎的病因

4.1 药物进入人体途径

包括口服、注射、灌注、点眼、滴鼻、漱口、含化、喷雾、吸入、外用、药熏、 *** 及膀胱冲洗等。

4.2 引起药疹常见的药物

4.2.1 砷剂

几次注射砷剂以后,可以出现。由于过敏的急性中毒症状,有的长期应用以后,才出现皮疹。皮损往往为广泛的大疱、丘疹、脓疱,严重时可引起剥脱性皮炎,少数人可引起副银屑病、扁平苔藓、玫瑰糠疹或点斑状色沉着斑等损害。

4.2.2 解热止痛药类

解热止痛药类常引起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剥脱性皮炎等损害。

4.2.3 安眠镇静药类

麻疹样红斑、血管性水肿、多形红斑、扁平苔藓样皮炎、固定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

4.2.4 抗宏信生素类

抗生素类尤其是青霉素的注射可引起过敏休克反应,迟缓反应表现瘙痒症,麻疹样红斑,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甚至剥脱性皮炎。

4.2.5 类固醇皮质激素类

类固醇皮质激素类可引起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药斑狼疮样皮疹、固定性红斑,严重的是剥脱性皮炎、恶性大疱性红斑或中毒性表皮松解的表现。有的粒细胞减少症或固有障碍性贫血而死亡。

4.2.6 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制剂

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制剂常引起脱发,剥脱性皮炎、黄疸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性细胞减少。

4.2.7 中药

中药引起过敏反应逐渐增多。最常见,荨麻疹、麻疹样红斑、固定性药疹及口腔粘膜糜烂。

5 药物性皮炎的发病机理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常见者为抗生素类,磺胺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太松、水杨酸果等解热止痛类,催眠、抗癫痫类,抗毒素等血清类药物。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凡蔽袭轮带有苯环及嘧啶环的药物,具有较强的致敏力。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药物性皮炎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可以是免疫性或非免疫性机理,但大部分药疹是变态反应,由于变态反应的药疹只限于少数服药的人,服用各种药品的人很多。而发生药疹的毕竟是少数,又由于变应性药疹不是药理作用或毒性反应,药疹和用药的剂量无关,极微量的药物能使高度敏感的人发生严重的药疹。

5.1 非过敏反应性机制

非过敏反应性机制包括有药物的过量、副作用、直接毒性反应、特定性反应(idiosyeracy)、JarishHexheimer反应、菌群失调(ecologic imbalance)、向生体性效应(biotrophic effect)、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少数药疹和变态反应无关。由于光中毒作用而发生的皮疹也和变态反应无关。但和药物浓度、特定波长和暴光量有关。有些人的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盐脱氢酶的活性有先天性缺陷、系由于隐性遗传,在服用肼苯哒嗪、砜类药物、磺胺药后,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有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表现荨麻疹、血管笥水肿,也有的药物改变花生的烯酸的代谢途径,即抑制了环氧化酶,使花生的烯酸产生前列腺素减少。如服用非激素抗炎药物可发生药疹。总之药疹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目前有许多学说尚未得到足够的证明,还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5.2 过敏反应性机制

大多数药疹由此机制引起,机理较复杂。大分子药物如血清、疫苗、脏器提取物、蛋白制品如酶类等,本身即为全抗原,有致敏作用;但大多数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是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小于1000,为半抗原,当进入机体内与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载体发生不可逆性共价键,形成结合性抗原之后就具有致敏作用。

当机体被药物性抗原致敏后,再接触同类抗原时,机体可通过抗体介导的第Ⅰ、Ⅱ、Ⅲ型等变态反应,或致敏淋巴细胞Ⅳ型反应,或两类兼有的反应,导致皮肤或(及)粘膜出现急性炎症性反应而发生药疹。由于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性、代谢物的复杂性,从而药物抗原决定簇就多而复杂,此外,个体之间对药物的反应形式又存在着差别,因之,同一种药物可在不同患者中引起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反之,同一类型的皮肤损害也可由不同的药物所引起。

过敏反应性机制引发的药疹常有下述特点:

①皮疹的发生与药量间无直线关系,并只在少数人中间出现;

②第一次接触药物后有4~20天潜伏期,一般为7~10天,以后再接触该药时好不再有潜伏期,而在几分钟至24h内发病;

③临床表现与药物的药理特性无关,有时可伴有哮喘、关节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啫酸粒细胞增多,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为特点的表现;

④与结构相似药物间可出现交叉反应。

四型变态反应:

血清、疫苗等药物是蛋白质构成的完全抗原,而若干非蛋白质性化学药品是半抗原和身体组织的蛋白质相结合,才成为完全抗原。机体接触抗原后,经过一定潜伏期,免疫细胞致敏或产生足量抗体,再遇抗原性药物,则发生各种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某些湿疹性皮疹及过敏性休克等。Ⅱ型包括因小板减少性紫癜等。Ⅲ型包括血管炎、血清病及血清病样反应等。Ⅳ型可有红斑及湿疹样皮疹、剥脱性皮炎、固定性药疹、结节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某几型的药疹可以同时存在。有些药物经光线作用可起变态反应而发生药疹,表现为红斑块、风团、扁平苔藓,可发生于经常暴光的部位,也可出现于非暴露的皮肤上。磺胺药、氯丙嗪、避孕药、四环素等药物常引起光变态反应。对某一些药物过敏者可对化学结构相似的另一种药物发生药疹。

6 药物性皮炎的病理改变

药物引起的荨麻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湿疹、红皮症、毛囊炎、血管炎与其他特发性的疾病组织象是一样的,在这就不一一述明。下面将叙述一下有特点的药疹。

6.1 固定型药疹

表皮内见到多数坏死的角朊细胞,棘层细胞气球变性,可发展成表皮内水疱。由于破裂细胞的胞膜仍留在疱内,使疱呈蜂窝状。真皮 *** 高度水肿,可出现表皮下水疱,真皮上部可见到大量的噬色素细胞。真皮浅、深层可见到淋巴细胞的浸润及少许嗜酸、嗜中性白细胞,还可见到组织细胞及肥大细胞。

6.2 药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表皮角朊细胞大片融合性坏死,细胞结构消失,可见核溶、核缩及核碎。角质层仍呈网篮状,界面空泡改变,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水肿,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少许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

6.3 扁平苔藓样药疹

角质层出现灶性角化不全,颗粒层薄或消失,界面空泡变性, *** 真皮呈带状致密炎症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有时还见到浆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炎症浸润不只在浅层,还可达深层。

7 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的个体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面临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常见药物归纳如下:

7.1 发疹性药疹

临床表现为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39~40℃±)头痛,全身不适等,皮疹始于面部躯干,以后泛发全身,有瘙痒,轻重程度不一。轻的仅出现散在的少量红斑,有轻度瘙痒,停药而自愈。重的可密集全身,常伴有全身浅部淋巴结肿大,则应密切注意其可能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因后者预后不良。

7.2 皮炎类药疹

这类药疹临床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小水疱、渗出、糜烂、结痂性皮疹。其可分为局限性与泛发性两型;局限型多是由药物引起的光线过敏性皮疹,因此主要发生在日光暴晒部位,发生苔藓化皮疹。全身泛发型可有低热、瘙痒,严重的还可有粟粒至米粒大小的脓疱性皮疹掺杂其中。消退后往往有一层糠状鳞屑脱落。

7.3 固定型红斑

多数由横胺药物、巴比妥类药物,解热止痛药物所引起。但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无服药史,过敏原不易找到。皮疹特点是限局性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红斑鲜红色或紫红色呈假性水肿、损害境界清楚,愈后留有色素斑,每次应用致敏的药物后,在同一部位重复发作,也有的同时增加新的损害,皮疹数目可单个或多个,亦有分布全身者,皮疹大小一般0.2cm至数厘米不等,皮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以口唇及口周、 *** 、 *** 等皮肤粘膜交界处,趾指间皮肤、手背、足背躻干等处多见。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者约占80%,口腔粘膜亦可发疹。固定性药疹消退时间一般为1~10天不等,但粘膜糜烂或溃疡者常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十日始愈。发生在包皮 *** 部位时,常因为水疱破溃或感染而形成溃疡,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如治疗不当,可使病人数周至数月不能痊愈。

7.4 荨麻疹样药疹

荨麻疹样药疹是常见药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莉特灵的大量应用,该药疹更为常见,其他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与血清蛋白等均是引起该型药疹的重要原因,由于血清异性蛋白引起的叫“血清病”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这种风团性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荨麻疹可作为唯一的症状出现。也可以伴随着其他的症状。如发热、低血压等,一般致敏病人表现为用药后数小时,皮肤才开始发生风团性皮疹并有瘙痒,但少数病人在注射青霉素、血清蛋白等药物后数分钟内即出现头晕、心烦、全身泛发大片红色风团、瘙痒与血压降低,由痢特灵引起的药疹可以在停药后一周才发生,风团往往较严重,有大片红肿性皮疹,治疗上比较困难。血清病是注射血清蛋白后1~2周,开始发烧38~39℃,全身风团、瘙痒、有腹痛、恶心、浅淋巴结肿大、关节痛,病程10~14天而自愈。

7.5 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可由药物引起的多形红斑,其皮疹特点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或丘疹,似豌豆大至蚕豆大,中央常有水疱,边缘带紫色,对称性发生于四肢,常伴有发烧、关节痛、腹痛等,严重者可引起粘膜水疱的糜烂、疼痛。由其他原因所致的多形红斑,症状相似,往往春秋反复发生,病程一般为2~4周。

7.6 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

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又称斯蒂劳斯——约翰逊(StevensJonnson)综合征。为一种严重的药疹、红斑性大疱广泛散布,口腔、眼部及咽部等处粘膜糜烂,唇红缘溃烂结痂。同时病人有高烧、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病程4周左右,在未用激素以前,其死亡率曾达30%。虽为药疹中出现的皮损,但在许多的病例中没有任何服药史,说明本型中只有一部分与药物反应有关。有的病人还可由“败血症”引起,值得注意。

7.7 药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药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特点病人服药后不久体温迅速上升,可超过39~40℃。皮肤先有红斑,迅速扩展增多,由红色变褐红色,经一两天后,广泛的红斑上发生松驰的大疱,大疱不规则,疱膜容易擦破撕剥,露出疼痛的大片糜烂面,很像烫伤。粘膜也成片糜烂及剥脱。病人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伴有高烧和内脏受损的表现。可发生黄疸、血尿、肾功能衰竭、肺炎、昏迷、抽搐以至死亡。否则,经10~14天后,病情迅速好转,体温很快下降,皮疹干燥及脱落而自然痊愈。

7.8 剥脱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可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而药物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常常由于对一般的药疹病人未及时停止致敏药物和适当处理,致使病情发展,皮疹融合而成为剥脱性皮炎,或病情一开始就是突然发病,高烧40~41℃,持续不退,瘙痒性的麻疹样红斑融合成大片或弥漫性的潮红,有明显的肿胀,全身浅淋巴结肿大,肝脏亦可肿大,压痛甚至出现黄疸,脾脏也可肿大,脑或肾等也受损可出现谵妄,昏迷或蛋白尿等,甚至死亡。应与银屑病,皮炎类疾病,毛发红糠疥,Hebra氏红糠疥,蕈状肉芽肿等引起的红皮病相鉴别。

7.8.1 狼疮样综合征

狼疮样综合征可因药物影响而发生该综合征,临床表现和组织变化与真正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同,病人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胸膜炎、心包炎、粒细胞减少、红斑狼疮细胞阳性等各种红斑狼疮症状,因此,全身性红斑狼疮综合征被认为药物诱发的全身性红斑狼疮。病情轻的停药后数月内恢复,病情发展的可因狼疮性肾炎或其他红斑狼疮损害而死亡。病程在2~3周至3个月内自愈,肼苯哒嗪、灰黄霉素等药物易引起该综合征。

7.8.2 增殖性药疹

在用药两周至数月后,病人发烧,周身不适,关节疼痛,全身浅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皮疹是弥漫性红斑、水肿性、大疱性或蕈样肉芽肿状损害。触之相当坚实,主要见于躯干疏散分布,不规则,边缘清楚约3~4cm直径大小,经治疗症状逐渐消失,全病程约3周。

7.8.3 其他药疹

某些药物或血清等异性蛋白质所引起超敏性血管炎药疹,由于砷剂长期少量服用,可产生掌蹠点状角化症,或皮肤毛孔角化症。汞剂中毒性肢端红痛症、皮疹、口炎等,长期服用碘及类固醇激素可产生痤疮样皮疹。服用抗疟药物产生扁平苔藓样皮疹。有些药物还产生紫瘢、湿疹样皮疹。

8 药物性皮炎的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熟悉各种药疹类型,观察临床表现及发展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才可作出药疹的诊断,但仍不能确诊。因为,直到今天对药疹仍然缺乏可靠的实验诊断方法。皮肤试验阳性的人在用药后不发生药疹,而阴性的人则可有药疹。而且,皮内试验可使敏感性很强的人发生严重药疹或其他药物反应,甚至引起过敏的休克而死亡。再有服药试验也不安全可靠,只能慎用到固定型药疹或不致发生严重反应的病人。在临床上用药后发生药疹,停药后消失及再用时复发的药物史很有诊断意义。

现代的免疫试验法如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嗜堿性粒细胞脱粒试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试验、白细胞组织胺试验等,能协助我们了解药物和机体之间的免疫关系,并无实用的诊断价值。总之药疹是常见病,诊断药疹时要客观分析、排除其疾病的可能性。

9 需要与药物性皮炎鉴别的疾病

药物性皮炎应与麻疹、猩红热、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氏病、扁平苔藓、日光性皮炎荨麻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相鉴别。

10 药物性皮炎的治疗方案

10.1 治疗原则

(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以及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

(2)促进体内药物的排泄。

(3)应用抗过敏药或解毒药。

(4)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5)支持疗法等。

10.2 抗过敏药或解毒药的应用原理

(1)抗组织胺类药物组织胺是变态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的化学递质,是通过激动H1受体。H2受体、H3受体产生效应。H1受体使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收缩、血管平滑肌舒张、心房肌收缩加强、房室传导减慢、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H2受体使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血管平滑肌收缩、心室收缩力加强及窦性心率增怜惜。而抗组织胺药物主要是在受体部位上竞争性地拮抗组织胺作用的药物。有一点需要说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主要是组织胺(I级介质)但同时在释放的过程中要重新合成介质而释放(Ⅱ级介质),因此能够稳住肥大细胞,也是抗过敏的重要一环。常用药物:脑益嗪、赛庚定、多虑平、息斯敏、特非那丁。

(2)介质的阻滞剂稳定肥大细胞膜的药物,哌哔嗪类,海群生能阻断SPS的释放,但不能阻断组胺的释放(和其他药物合用)。

色甘酸二钠抑制组织胺的释放,但对SPS释放无影响,哃替酚可稳定肥大细胞膜。

(3)钙剂的应用增加毛细血管的密度,降低通透性,减少渗出。

1)阻断嗜中性白细胞在血管壁上的粘附性,稳定溶酶体膜、阻止溶酶的释放。

2)抑制单核细胞杀菌力、降低单核细胞对T细胞释放MIF反应,减少介质释放(淋巴因子)而减少细胞向炎症移动。

3)使循环中的T细胞重新分布而使T细胞减少。

4)对嗜中性白细胞和肥大细胞有稳定作用。

药物的选择要结合病情而决定,尤其对于严重的药疹要争分夺秒的适量而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的水疱及糜烂渐干燥可渐减量。在抢救中要注意水和电介质的紊乱情况,控制感染、注意心、肝、肾、造血系统的功能,注意血糖,防止脑溢血的出现。如发现异常反应及时给予处理。

对于较轻型的药疹,给予抗组织胺药,皮质类固醇药物、维生素C、钙剂时要给予足量防止Ⅱ级介质的再次释放,尤其对于在门诊观察室治疗的患者,一定要待病情十分稳定方可让患者回家。

  •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 预产期计算器
  •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压评价
  • 体温水平评价
  • 糖尿病饮食建议
  •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 基础代谢率计算
  • 补钠计算器
  • 补铁计算器
  •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网络,马上计算!

10.3 加强护理

对合伴粘膜损坏者要积极保护粘膜,尤其是眼结合膜,防止角膜混浊及粘膜的粘连,小儿要注意 *** 及包皮的糜烂,造成包皮狭窄。每日可用3%硼酸水清洗或皮质类固醇类眼药滴眼,口腔注意清洁,经常漱口,可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10.4 局部治疗

对于轻型药疹可局部止痒,吸附糜烂面,保持清洁,迅速愈合即可,对于重症药疹,最好采用干燥暴露疗法(红外线灯罩下进行)或局部雷夫奴尔湿敷或外涂PC霜,空气消毒,使用无菌床单及被褥。

10.5 中药治疗

一般发疹类药疹、荨麻疹、多形红斑与剥脱性皮炎等。采用凉血消风汤,气血两燔方与清瘟败毒饮等,清扫凉血解毒祛斑的方药有显效。

11 药物性皮炎的预防

(1)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追问药物过敏史,或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不要滥用。

(2)引起过敏的药物要明显的写在病历上,以引起复依医生的注意。并劝告病人避用该药或含有该药的一些成药和化学结构式相关而可可易引起交叉反应的药物。

(3)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普鲁卡因应用前必须做皮试,而且准备好一切急救所必备的药品及措施。

治疗药物性皮炎的穴位

  • 阴阳

    虚、寒属阴,表、实、热属阳;在治疗上,不论穴位、药物,均有阴阳属性,可以用来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

  • 肾上腺

    血压等生理功能。许多种肾上腺激素及其类似物已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耳穴名·肾上腺:肾上腺(shènsh...

  • 穴位

    的变化,也可接受各种 *** (如针、灸、 *** 、电针、药物注射等)以调整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穴位分经...

  • 听呵

    阴交、气海等;肾元亏损者,加肾俞、关元、太溪等;药物中毒者,加百会、哑门、上星、外关等。听会张口略向...

  • 听河

    阴交、气海等;肾元亏损者,加肾俞、关元、太溪等;药物中毒者,加百会、哑门、上星、外关等。听会张口略向...

  • 更多治疗药物性皮炎的穴位

治疗药物性皮炎的中成药

  • 凉血祛风糖浆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用于荨麻疹、湿疹、药物性皮炎、牛皮癣等病见血热风盛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

  • 三九胃泰

    的治疗。三九胃泰中毒:不良反应表现:可出现麻疹样药疹、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药疹、大疱型表皮松解性药疹等...

  • 感冒通

    尿、蛋白尿、排尿困难、水肿,严重者肾衰,还可发生药疹、过敏性休克、哮喘等。治疗:感冒通中毒的治疗要点...

  • 荨麻疹丸

    服用或注射某种药物而发生的荨麻疹,此为药物过敏(药疹),应及时到医院就诊。5.服药期间,如突然伴发胸...

  • 复方丹参注射液

    。因此,临床医师熟悉复方丹参注射注射注射液与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联合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是极...

  • 更多治疗药物性皮炎的中成药

药物性皮炎相关药物

  • 盐酸苯海拉明片

    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药疹,对虫咬症和接触性皮炎也有效;晕动病的防治,有较强的镇吐作...

  • 硝酸甘油溶液

    吐、虚弱、出汗、苍白和虚脱。⑷晕厥、面红、药疹和剥脱性皮炎均有报告。【禁忌症】禁用于心肌梗塞早期(有...

  • 硝酸甘油片

    吐、虚弱、出汗、苍白和虚脱。⑷晕厥、面红、药疹和剥脱性皮炎均有报告。【禁忌症】禁用于心肌梗塞早期(有...

  • 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

    .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

  • 磺胺间甲氧嘧啶片

『贰』 身上起小红点

有可能是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皮损形态不规则,一般24小时内会消退,也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治疗是以去除致敏因素为主,用抗组胺药物为辅,严重者可予以皮质激素治疗。
【处方】
1.注意发病前的服药史、饮食、感染、精神因素及吸入物(花粉、羽毛、油漆等)等情况,其中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应努力避免。
2.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服抗组胺药有镇静作用,服后不应从事登高、开车等工作。
3.病人如有气促、喉头水肿或吞咽困难应立即就诊。

慢性荨麻疹是一个非常顽固的皮肤病,经常反复。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口服抗过敏的药物,如:息斯敏,扑尔敏,仙特敏等等很多。口服维生素C及各种维生素。严重者使用激素,静脉,肌肉,口服视病情而定。还可以用中药治疗。
常用的一个中药成方,供您参考:莪术9 克,干漆3 克,红花9 克,桃仁9 克,麻黄3 克,桂枝9 克,连翘9 克 桑白皮9 克,生草6 克。水煎服,每日一副。建议您最好到医院的中医科就诊。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发作时突然,并无一定位置,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治疗:
本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情志、饮食、针灸等疗法。病情严重者,尤其是有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时,必须立即送医院救治。
预防:
荨麻疹的病因是过敏反应,引起过敏的因素很多,比如药物,食物,衣物,花粉,化妆品等等。治疗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阻断过敏源和抗过敏治疗。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蓖麻粉,避免接触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对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热刺激而复发者,不应过分回避,相反应该逐步接触,逐渐延长冷热刺激的时间,以求适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病毒性肝炎、阑尾炎、肠道蛔虫病等,以杜绝病源。平时保持精神欢乐,心情舒畅。同时还应注意气温变化,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加强体育锻炼。
但大部分患者很难找到明确的过敏源,治疗办法就是口服抗过敏药,可同时配合加服钙剂,维生素C,皮质激素等。
慢性荨麻疹有时治疗比较困难,需要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入手,如坚持较长时间(3-6个月)联合服用二类抗组胺药,即扑尔敏、赛庚啶、赛特赞、敏迪这一类和西咪替盯雷尼替盯法莫替丁这一类。需要调整用药时间,为了防止晚间发作,可在下午服药。另外,为加强疗效可以配合注射胸腺素、组织胺球蛋白或卡芥菌多糖核酸针等。部分患者随着身体发育,机体免疫功能会发生变化,慢性荨麻疹也会自我缓解。
荨麻疹
俗称风疹块,为皮肤和粘膜因血管扩张.血浆外渗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红斑和水肿反应,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因】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药物 2.感染 3.食物 4.环境因素 5.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 6.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起病常较急,皮肤突发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或苍白色,皮肤色,亦有水肿性红斑的;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有的可达10CM直径或更大,有时在风团表面可出现水疱,疏散排列,能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地形图等不规则形,风团常泛发全身,亦可局限.数小时后即可消退,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有时一天反复发生多次。有剧痒、烧灼感或刺痛感,极少病人有痒。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当累及消化道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累及喉头和支气管时可导致喉头水肿,出现咽喉堵塞感,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如伴有高热、寒战、脉速、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时,要考虑由急性感染因素引起。
据病程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疾病可短期内(数天至1~2周)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数月(1~2月)以上甚至经年不断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者一般全身症状较轻,风团时多时少,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
此外,临床上尚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如:
1.蛋白胨性荨麻疹:(急性蛋白胨过敏性荨麻疹)正常情况下,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容易消化而不被或很少吸入血液,但在一次食量过多(过食猪肉和海鲜),同时精神激动和大量饮酒时,蛋白胨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风团,伴头痛、乏力。病程很短,只持续1~2日,且大部分可在1~4小时内消失。属抗原抗体反应,其致病介质为组胺。
2.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受寒冷刺激后在局部发生荨麻疹反应(风团或血管性水肿和红斑)的疾病本病可分为两型:家族性或遗传性和获得性。
(1)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为物理性荨麻疹中最常见,可见于任何年龄突然发病。皮肤在暴露于冷风、冷水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可持续30~60分钟,保暖后缓解。贴水试验阳性。
(2)遗传性寒冷性荨麻疹:属显性遗传,女性多见。婴儿期发病,持续终生。于受冷后数小时出现泛发性风团,有烧灼感,不痒,可持续48小时。同时伴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痛和折细胞增多等。贴冰试验阴性。
3.胆碱能性荨麻疹: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痒。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4.日光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持续1~2小时。以女性多发。
5.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续8~12小时。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发病机理与激肽有关。
6.血清病性荨麻疹:是由于药物(青霉素、痢特灵等)、疫苗或异体血引起。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常见,还可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样表现。患者还有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病等血清病或血清病样反应的症状。尚可有心肾损害。属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7.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性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无明显的发病原因,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青霉素)引起。也有认为与皮肤肥大细胞存在某种功能异常有关。
【治疗】
找出病因,去除发病因素,是根治本病的方法。但荨麻疹的病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常常难于发现,故大多数情况下常是对症治疗。一些不能去除病的则应减少各式各样种促发因素,尤其是在物理性荨麻疹时。应同时注意避免各种加重皮肤血管扩张的因素。可给予
1.抗组胺药物:主要有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各种抗组胺药物的抗组胺作用在程度上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它们具有的其他药理作用彼此也有差异;如寒冷性荨麻疹用赛庚啶效果好,热性荨麻疹用安太乐疗效显著,顽固性荨麻疹可合并应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以提高疗效。
2.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急性严重或顽固的病例,如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等可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或强的松30~40MG口服,此疗法一般不宜长期应用。
3.抗生素:由感染引起者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尤其对胃肠道有明显或隐伏性感染而引起的荨麻疹。
4.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常与抗组胺药同用。
5.拟交感神经药:主要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尤其是有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时。应用0.1%肾上腺素0.5~1毫升皮下注射,严重者可隔20~30分钟再注射一次。
6.组胺球蛋白:是促使体内产生抗组胺抗体的药物,对慢性荨麻疹尤其对机械性和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好。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周1~2次,6~8次为一疗程。
7.其他:可选用维生素K、维生素E、维生素B12、氨茶碱、利血平、氯奎等口服,抑肽酶、6氨基已、硫代硫酸钠静点,心及组织疗法、自血疗法等。
8.局部治疗:可外用安抚止痒药。

心情比较激动或运动时会全身瘙痒:荨麻疹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05日14:01 新浪生活
问:我的皮肤比较干燥,有时遇到心情比较激动或运动时、在大热天晒太阳时(就是在感觉热得快要出汗时),会突然感觉身体一热、全身刺痒无比,特别是头皮;在大腿上常长一些像青春豆的;还有晚上睡觉被子盖得太热,会全身瘙痒,影响睡眠。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该怎么治疗?
答:你的描述来看有可能是一种荨麻疹--胆碱能性的荨麻疹。这种疾病常常在天气冷热交替、情绪紧张、剧烈运动和饮热饮料时发作,在皮肤表面出现许多和毛囊一致的红色的小丘疹,就象鸡皮疙瘩一样,瘙痒剧烈,一般几小时后消失,严重的人可以有腹痛等症状。
这种疾病是可以治疗的,玻丽玛朗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针对本病的抗组胺类药物,其它抗组胺类药物,也有一定疗效。建议你及早到医院就诊。
如果确诊是这种疾病,首先避免诱发因素,或是在出现诱发因素之前提前服药。在医生指导下,坚持一定疗程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问诊:
医生,您好!我是来自武汉的一名患者,四年前我曾得过慢性荨麻疹,经过一年的治疗方得痊愈,最近又开始复发,不知什么药能根治这个病。望得到你们的真诚帮助,不胜感激!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研究所所长,硕导 吴延芳教授您好,来信收到了。荨麻疹是一种顽固的皮肤病,反反复复。治疗荨麻疹总的方案是抗过敏治疗,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都可以,病情较重的话,可以静脉滴注激素和维生素C,较轻的话可以口服息斯敏,仙特明,扑尔敏等药物,配合各种维生素等。只要坚持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
抗过敏药物没有什麽明显的副作用,可以放心。另外要自己注意查找过敏的原因,这一点医生很难替您找到。如果能找到过敏源,今后不再接触就可以不再发疹。另外,您也可以看看中医,或许有些办法。

本人在今年5月份患上急性荨麻疹,在本地医院就诊,开了涂抹的药水,但经过几天的治疗病情未好转,主要表现为吃鱼,辣的食物或者受风着凉都会在膝部肘部起成片的,像蚊子刚叮咬的包,而且虽后变得浅红,随后在别的医院看过,都没治好。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研究所所长,硕导 吴延芳教授您好,来信收到了。有时荨麻疹会很顽固,反反复复。治疗荨麻疹总的方案是抗过敏治疗,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都可以,病情较重的话,可以静脉滴注激素和维生素C,较轻的话可以口服息斯敏,仙特明,扑尔敏等药物,配合各种维生素等。只要坚持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抗过敏药物没有什麽明显的副作用,可以放心。您可能对鱼,辣,冷风过敏,应该避免和这些东西的接触,只要能够做到这点,就可以控制荨麻疹的发作。

轻划皮肤就会有肿痕:人工荨麻疹http://www.sina.com.cn2001年02月17日15:06新浪生活
问:全身皮肤敏感,有意或无意轻划皮肤,就会有一条肿痕。每到季节变换那几个月,浴后几天内,穿了非棉制衣物,全身就会奇痒。
吃过"特非那丁",管用但不根治。吃过中药补过锌也无用。历时十年,痛苦不堪,请指教。
吴大夫答:你的皮肤抓后出现一道一道的隆起,这种叫做人工荨麻疹,是皮肤在受到压力刺激后局部出现荨麻疹,治疗首先要缓解皮肤瘙痒,另外要改掉皮肤一痒就搔抓的习惯。
治疗用抗组胺药物连续治疗一定的疗程,才能治愈。可以根据您的工作性质和经济条件选择和搭配使用无嗜睡和嗜睡的抗过敏药物,可以白天服用无嗜睡的抗过敏药物如仙特明、开瑞坦等白天一片,晚上睡前再服有嗜睡性的抗过敏药物一片如扑尔敏、安太乐、去氯羟嗪等,这类药物有嗜睡性。
抗过敏药物治疗开始足量,控制到持续2周不出现皮疹,再减量,将白天的药物改为隔日一片,渐减量至每周一次,可以停药。全疗程3-6个月。如果减量后开始有反复说明减量过早,应该恢复到最初的治疗剂量,再维持秩序1-2周,再减量。如果一见好就停药,肯定会复发。

『叁』 艾滋病阻断药有哪些副作用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高危性行为,感染者包括性工作者、性滥交者和未经性交的吸毒者。如果发生这些高危性行为,72小时内可以用抗艾滋病药物阻断。而阻断人体细胞与艾滋病病毒的整合,而起到阻断的作用。

切断HIV的传播性接触,清洁自己,不乱交,拒绝一夜情,保持唯一性伴侣,正确使用避孕套,进行安全性行为。拒绝毒品,不要共用针头。避免医源性艾滋病的传播,避免医疗操作中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必要时,应提供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如美容、刺耳、修脚等手术行为,都有血液暴露。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消毒。

『肆』 激素脸为什么老是不好,总是反复,怎么办

很多人对激素戒断反应的理解迷迷糊糊,通俗一些理解,类似吸毒者犯毒瘾,当吸毒者不间断的吸毒时,他会感到比较亢奋、有活力……,当戒毒时,整个人就会不理智、抽搐等。激素对于皮肤来说就相当于毒品,使用时皮肤状态快速改善良好,停用后出现各种皮肤症状,干、痒、红、痘,疹子,白头等。这就是激素戒断反应。

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可以引起皮肤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屏障破坏,皮肤薄弱,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真表皮炎症,毛囊皮脂腺发炎等等,特别是本身就是敏感肤质人群。激素对皮肤产生的这些伤害是长期存在的,甚至是几年后还会有反复。有些皮肤屏障还未修复完全,遇到了外界物理性刺激(冷热风晒)化学刺激(食物、吸入、护肤品)、内源性变化(熬夜、压力大、情绪焦虑等)就出现了皮炎。

激素脸如何治疗才会有效?

激素脸与普通的皮肤病不同,根源在于激素在皮肤捣鬼,但是很多患者只贪图眼前舒服,无休止的缓解症状,从不从根本入手,导致激素脸越治越严重,所以认清以下这些“流言”,以免走进了激素脸的修复误区。

流言1:修复角质层后,激素脸就会好!

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是皮肤细胞代谢脱落掉的死细胞,对皮肤具有防护功能与锁水功能。

激素外用之后,会对皮肤表层进行破坏,这是事实,随后会沉积形成对皮肤依赖性的副作用伤害,这也就是为什么激素脸症状会反复出现。

激素在皮肤中,会阻断细胞的分裂,也就是皮肤某处的角质层总是修复不好,反复出现症状的主要原因。

流言3:中医排毒就是喝中药,调理身体激素皮炎就会好!

激素脸仅是皮肤层次的问题,在修复过程中可以用喝中药的方式辅助修复,但绝对不是主要的。激素脸是激素对肌肤的破坏,不是体质问题,如果中药不对症,还会喝坏身体。

治疗激素脸要谨慎,不仅要停止使用含有激素的护肤产品,还需要排出皮肤底层的毒素,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皮肤重建。

在激素脸的治疗修复过程中,这个还是比较有争议的,主要是针对治疗修复时所用的产品。激素脸的治疗需要修复、提高自身皮肤免疫力,消炎。

经研究检测发现,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皮肤皮脂和水分含量均有一定程度下降。针对这些异常,需要为皮肤补充相应成分来修复受损的屏障。巴赫复欣主要成分为III型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重建皮肤屏障功能,具有非常好的亲水性和稳定性,其氨基酸组成与天然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相应部分100%相同,应用于人体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和过敏反应,巧妙地利用其优秀的填充性,快速恢复受损的皮肤粘膜屏障功能,修复受损的弹性纤维,加快恢复组织和创面愈合,减轻疤痕。适用于皮炎、湿疹的治疗,用于激素性皮炎、湿疹引起的局部皮肤瘙痒、灼热、皮肤紧绷、疼痛等。可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用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起的皮肤干燥脱屑、红斑、丘疹、红血丝及皮肤萎缩变薄的修复。平常护肤也可使用,安全无激素,无有害物质,还能去除内毒素。

巴赫复欣III型重组类人胶原蛋白修护系

『伍』 绫宠哄湴灏旀憾娑插壇浣滅敤鏈夊摢浜涳紵

绫宠哄湴灏旀槸涓绉嶆不鐤楅珮琛鍘嬬殑鑽鐗╋紝鏈嶇敤绫宠哄湴灏旂殑鏃跺欏彲浠ュ嚭鐜颁竴浜涘壇浣滅敤銆傚父瑙佺殑鍓浣滅敤鍖呮嫭鍙嶅皠鎬т氦鎰熷叴濂嬪紩璧峰績鐜囧姞蹇銆佸績寰嬪け甯搞佺毊鑲ゆ疆绾锛涙按閽犳酱鐣欏紩璧蜂綋閲嶅炲姞銆佷笅鑲㈡按鑲匡紱姣涘彂澧炵敓浠ヨ劯鍙婅噦銆佽儗閮ㄦ瘮杈冩樉钁楋紝甯稿湪鐢ㄨ嵂鍚3-6鍛ㄥ嚭鐜帮紝鍋滆嵂1-6涓鏈堝悗鍙浠ユ秷澶便備负鍑忓皯杩欎簺涓嶈壇鍙嶅簲锛屼互鍒╁翱鑽鍜屛插彈浣撻樆鏂鑽鍚堢敤銆傝緝灏戣佺殑涓嶈壇鍙嶅簲鍖呮嫭蹇冪粸鐥涖佽兏鐥涖佸ご鐥涖佽繃鏁忓弽搴斻佺毊鐤广佺槞鐥掋傝繕鏈夊氨鏄鍋滆嵂鍚庣殑鍙嶈烦鐜拌薄銆傛墍浠ワ紝鍦ㄥ仠绫宠哄湴灏旀椂锛屽簲璇ラ愭笎鍑忛噺鍋滐紝涓嶅疁涓涓嬪氨瀹屽叏鍋滆嵂锛岃繖鏍锋湁鍙鑳戒細鍑虹幇涓婅堪鐨勪笉鑹鍙嶅簲銆

『陆』 手上身上会出很多小红点,但又不是很痒,医生说是过敏,但我以前都没有过敏的情况.怎么办呢

有可能是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皮损形态不规则,一般24小时内会消退,也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治疗是以去除致敏因素为主,用抗组胺药物为辅,严重者可予以皮质激素治疗。
【处方】
1.注意发病前的服药史、饮食、感染、精神因素及吸入物(花粉、羽毛、油漆等)等情况,其中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应努力避免。
2.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服抗组胺药有镇静作用,服后不应从事登高、开车等工作。
3.病人如有气促、喉头水肿或吞咽困难应立即就诊。

慢性荨麻疹是一个非常顽固的皮肤病,经常反复。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口服抗过敏的药物,如:息斯敏,扑尔敏,仙特敏等等很多。口服维生素C及各种维生素。严重者使用激素,静脉,肌肉,口服视病情而定。还可以用中药治疗。
常用的一个中药成方,供您参考:莪术9 克,干漆3 克,红花9 克,桃仁9 克,麻黄3 克,桂枝9 克,连翘9 克 桑白皮9 克,生草6 克。水煎服,每日一副。建议您最好到医院的中医科就诊。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发作时突然,并无一定位置,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治疗:
本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情志、饮食、针灸等疗法。病情严重者,尤其是有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时,必须立即送医院救治。
预防:
荨麻疹的病因是过敏反应,引起过敏的因素很多,比如药物,食物,衣物,花粉,化妆品等等。治疗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阻断过敏源和抗过敏治疗。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蓖麻粉,避免接触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对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热刺激而复发者,不应过分回避,相反应该逐步接触,逐渐延长冷热刺激的时间,以求适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病毒性肝炎、阑尾炎、肠道蛔虫病等,以杜绝病源。平时保持精神欢乐,心情舒畅。同时还应注意气温变化,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加强体育锻炼。
但大部分患者很难找到明确的过敏源,治疗办法就是口服抗过敏药,可同时配合加服钙剂,维生素C,皮质激素等。
慢性荨麻疹有时治疗比较困难,需要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入手,如坚持较长时间(3-6个月)联合服用二类抗组胺药,即扑尔敏、赛庚啶、赛特赞、敏迪这一类和西咪替盯雷尼替盯法莫替丁这一类。需要调整用药时间,为了防止晚间发作,可在下午服药。另外,为加强疗效可以配合注射胸腺素、组织胺球蛋白或卡芥菌多糖核酸针等。部分患者随着身体发育,机体免疫功能会发生变化,慢性荨麻疹也会自我缓解。
荨麻疹
俗称风疹块,为皮肤和粘膜因血管扩张.血浆外渗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红斑和水肿反应,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因】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药物 2.感染 3.食物 4.环境因素 5.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 6.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起病常较急,皮肤突发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或苍白色,皮肤色,亦有水肿性红斑的;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有的可达10CM直径或更大,有时在风团表面可出现水疱,疏散排列,能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地形图等不规则形,风团常泛发全身,亦可局限.数小时后即可消退,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有时一天反复发生多次。有剧痒、烧灼感或刺痛感,极少病人有痒。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当累及消化道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累及喉头和支气管时可导致喉头水肿,出现咽喉堵塞感,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如伴有高热、寒战、脉速、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时,要考虑由急性感染因素引起。
据病程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疾病可短期内(数天至1~2周)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数月(1~2月)以上甚至经年不断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者一般全身症状较轻,风团时多时少,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
此外,临床上尚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如:
1.蛋白胨性荨麻疹:(急性蛋白胨过敏性荨麻疹)正常情况下,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容易消化而不被或很少吸入血液,但在一次食量过多(过食猪肉和海鲜),同时精神激动和大量饮酒时,蛋白胨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风团,伴头痛、乏力。病程很短,只持续1~2日,且大部分可在1~4小时内消失。属抗原抗体反应,其致病介质为组胺。
2.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受寒冷刺激后在局部发生荨麻疹反应(风团或血管性水肿和红斑)的疾病本病可分为两型:家族性或遗传性和获得性。
(1)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为物理性荨麻疹中最常见,可见于任何年龄突然发病。皮肤在暴露于冷风、冷水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可持续30~60分钟,保暖后缓解。贴水试验阳性。
(2)遗传性寒冷性荨麻疹:属显性遗传,女性多见。婴儿期发病,持续终生。于受冷后数小时出现泛发性风团,有烧灼感,不痒,可持续48小时。同时伴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痛和折细胞增多等。贴冰试验阴性。
3.胆碱能性荨麻疹: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痒。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4.日光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持续1~2小时。以女性多发。
5.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续8~12小时。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发病机理与激肽有关。
6.血清病性荨麻疹:是由于药物(青霉素、痢特灵等)、疫苗或异体血引起。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常见,还可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样表现。患者还有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病等血清病或血清病样反应的症状。尚可有心肾损害。属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7.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性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无明显的发病原因,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青霉素)引起。也有认为与皮肤肥大细胞存在某种功能异常有关。
【治疗】
找出病因,去除发病因素,是根治本病的方法。但荨麻疹的病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常常难于发现,故大多数情况下常是对症治疗。一些不能去除病的则应减少各式各样种促发因素,尤其是在物理性荨麻疹时。应同时注意避免各种加重皮肤血管扩张的因素。可给予
1.抗组胺药物:主要有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各种抗组胺药物的抗组胺作用在程度上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它们具有的其他药理作用彼此也有差异;如寒冷性荨麻疹用赛庚啶效果好,热性荨麻疹用安太乐疗效显著,顽固性荨麻疹可合并应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以提高疗效。
2.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急性严重或顽固的病例,如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等可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或强的松30~40MG口服,此疗法一般不宜长期应用。
3.抗生素:由感染引起者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尤其对胃肠道有明显或隐伏性感染而引起的荨麻疹。
4.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常与抗组胺药同用。
5.拟交感神经药:主要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尤其是有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时。应用0.1%肾上腺素0.5~1毫升皮下注射,严重者可隔20~30分钟再注射一次。
6.组胺球蛋白:是促使体内产生抗组胺抗体的药物,对慢性荨麻疹尤其对机械性和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好。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周1~2次,6~8次为一疗程。
7.其他:可选用维生素K、维生素E、维生素B12、氨茶碱、利血平、氯奎等口服,抑肽酶、6氨基已、硫代硫酸钠静点,心及组织疗法、自血疗法等。
8.局部治疗:可外用安抚止痒药。

心情比较激动或运动时会全身瘙痒:荨麻疹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05日14:01 新浪生活
问:我的皮肤比较干燥,有时遇到心情比较激动或运动时、在大热天晒太阳时(就是在感觉热得快要出汗时),会突然感觉身体一热、全身刺痒无比,特别是头皮;在大腿上常长一些像青春豆的;还有晚上睡觉被子盖得太热,会全身瘙痒,影响睡眠。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该怎么治疗?
答:你的描述来看有可能是一种荨麻疹--胆碱能性的荨麻疹。这种疾病常常在天气冷热交替、情绪紧张、剧烈运动和饮热饮料时发作,在皮肤表面出现许多和毛囊一致的红色的小丘疹,就象鸡皮疙瘩一样,瘙痒剧烈,一般几小时后消失,严重的人可以有腹痛等症状。
这种疾病是可以治疗的,玻丽玛朗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针对本病的抗组胺类药物,其它抗组胺类药物,也有一定疗效。建议你及早到医院就诊。
如果确诊是这种疾病,首先避免诱发因素,或是在出现诱发因素之前提前服药。在医生指导下,坚持一定疗程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柒』 接受化疗、标靶治疗时,记得要呵护肌肤!

「标靶药物治疗了我的癌症,但用药的同时也让我全脸、前胸长满了痛痒的痘痘,怎么办?」

「用了抗癌的这些药物之后皮肤好干好痒啊,该怎么做好皮肤的照护?」

「我知道这是救命的药,但抗癌药物带来的甲沟炎让我好难受,该怎么办?」

李先生是一位大肠癌病患,曾接受过手术治疗及化学治疗,由于癌症复发所以开始服用标靶药物,但在他服用后2星期左右,脸上、前胸后背甚至头皮都开始长出大大小小的痘痘,有的还化脓破裂,令他十分困扰,白天觉得难看不想出门,晚上又痛痒得睡不安稳。随后被转介到皮肤科给予口服抗生素、外用抗生素和外用类固醇合并使用,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加上积极且正确的皮肤自我保养,皮肤的状况好转,让他在抗癌治疗的同时也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质。


抗癌药物会伴随哪些皮肤副作用?

随着医学的进步,除了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各种癌症开始进入使用「标靶药物」的时代。无论是化疗、放疗或是新的标靶药物,这些治疗在破坏和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我们的皮肤也连带遭受抗癌药物的影响而出现异常反应,虽然大部分并不严重到危及生命,但却可能影响生活品质,严重时抗癌治疗甚至必须被迫暂停。


化学治疗常见的表皮系统副作用

以位置而言[1] :

1. 皮肤:皮肤干糙粗燥(Asteatotic dermatitis)、对光敏感(Photosensitivity)、皮肤色素沈淀(Hyperpigmentation)、手足症候群(Hand-foot syndrome)以及少部分病患会有皮肤过敏或药物疹的情形。

2. 毛发:掉发(Alopecia),甚至是眉毛、眼睫毛、腋毛、胡须、 *** 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 黏膜:口腔黏膜发炎溃疡(Mucositis),其严重度和注射药物的量以及频率有关。

4. 指甲:指甲剥离症(Onycholysis)、指甲的色素与角质改变(Beau’s line,Melanonychia)。

以上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度,因化疗的药物种类、药物剂量而异,也因个人体质而有所不同,严重时会需要皮肤科医师的介入并给予药物治疗,但正确的皮肤清洁、保湿和手足护理,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皮肤照护,对于抗癌药物造成皮肤副作用的预防和治疗都十分重要[2] 。


标靶药物常见的皮肤副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EGFR抑制剂)主要是将表皮生长因子讯息传递路径做阻断,抑制酪胺酸酶,进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主要是用在治疗肺癌、大肠癌、乳癌等。区分为两大类药物:

A. 大分子单株抗体药物,如Cetuximab (Erbitux,尔必得舒)、Trastuzumab (Herceptin,贺癌平)。

B. 小分子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Gefitinib(Iressa,艾瑞沙)、Erlotinib(Tarceva,得舒缓)、Afatinib(Giotrif,妥复克)以及治疗转移性乳癌的Lapatinib(Tykerb,泰嘉锭)。


以下是标靶治疗常见的表皮系统的副作用[3-6] :

1. 丘疹脓疱疹或称痤疮型红疹(Papulopustular rash,aeiform eruption)

好发时间多在用药后1-2周左右,症状常在脸部、头皮、前胸后背出现有如青春痘般,又痛又痒的皮肤红疹或脓疱。不同于一般的青春痘,不会有粉刺的出现。

治疗包括口服抗生素(doxycycline)、外用抗生素(tetracycline或fusidic acid)和外用类固醇药膏,严重发炎时,甚至要短期使用口服类固醇或是暂时停止标靶药物。要避免使用一般的痘痘常用药,如A酸、果酸、杜鹃花酸或含酒精成分的产品,这些产品反而会 *** 皮肤。正确保养和治疗后,约2-3个月逐渐改善。

日常保养十分重要,从使用标靶治疗的第一天开始,就养成自我保养的好习惯,正确清洁、保湿、防晒以及避开皮肤 *** 物,避免日晒、热水泡澡、辛辣油炸食物和饮酒[5,6] !


2. 皮肤干燥+发痒

在年纪较大,或是先前接受化学或放射治疗的患者,使用标靶药物后较容易出现四肢脱屑和皮肤干燥发痒,搔抓破皮后甚至会引起细菌感染。

治疗就等于保养,勤擦无香精、无酒精的油性保湿乳液(含有尿素或是燕麦胶等),若出现皮肤炎就须要寻求皮肤专科医师协助治疗,需要油性类固醇于红疹处、油性抗生素于龟裂处以及口服抗组织胺来止痒。


3. 甲沟炎(paronychia)

用药4-8周后才出现,可能持续3-6个月以上才会逐渐改善,就算停药后也要数月后才会痊愈。症状是手脚指甲周围会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红色肉芽组织增生。

治疗常需要转介到皮肤科医师,开立外用抗生素或优碘药膏、口服消炎药、口服抗生素,肉芽组织则以液态氮冷冻、电烧或硝酸银烧灼的局部治疗。

手足保养十分重要,请尽量减少手足的摩擦 *** ,尚未发炎前,预防性每天两次使用凡士林或者护手霜来保养指甲及周围的皮肤(如果已经明显红肿发炎,则应涂抹抗生素软膏)。


4. 毛发改变

部分标靶药物会影响皮发生长异常,头发生长变慢、变快、变硬、变少、变多、变卷都是可能出现的,大多数在标靶治疗结束的2-3个月后,毛发会慢慢恢复正常。


5. 手足皮肤反应(Hand foot skin reaction)

治疗肾脏癌和肝癌的Sunitinib和Sorafenib这类多重激酶抑制剂[4] ,使用约2周左右之后,可能会在手指尖、脚底、脚指、脚外侧等受压处,皮肤疼痛发红、起水泡或角质增厚,影响日常起居行动。治疗包括尿素乳霜、外用类固醇、外用麻醉剂、口服止痛药物、水杨酸药膏等。


接受抗癌治疗时,皮肤照护很重要!

接受抗癌治疗之后的皮肤是非常脆弱敏感的,无论是接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或是标靶治疗,以下是通用的日常皮肤照护的建议,正确地、轻柔地照护自己的皮肤,想像你在对待初生婴儿的肌肤一般照护你的皮肤。勿听信来路不明的偏方、谣传,在采用任何日常保养、照护品前,可以先寻求医护同仁的建议。


温和清洁

宜使用温水及温和无香料偏中性洁肤液,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温泉、泡汤、过热的水会使皮肤油脂流失,让皮肤变得更红更干燥),应避免选用含防腐剂(MI/MCI)或对羟基苯甲酸(paraben)等成分的产品。清洗时应尽量避免搓揉皮肤,使用柔软材质的毛巾以轻拍或轻按的方式吸除水分。

千万不要因为头皮发炎渗液或脱屑会痒,就过度搓揉或清洗,反而会加重发炎,建议接受皮肤科药物治疗并使用温和洗发精(不建议使用抗屑薄荷清凉洗发精,反而容易头皮 *** )。


加强保湿

接受化疗或标靶治疗的同时,就建议开始皮肤保养,至少早晚涂抹保湿乳霜或乳液加凡士林,加强皮肤的锁水保溼,维持肌肤屏障。不要等到皮肤变红变黑、干燥发痒才涂,效果将大打折扣。

洗澡后身体还带有些许水分,是涂抹保湿剂的最佳时段,局部使用凡士林或医疗级皮肤保湿产品,可以在皮肤表层形成油膜屏障,减少水分从皮肤表面蒸发。有病灶的区域,先擦药,再将保湿剂涂抹在所有的皮肤上。

至于保湿剂的选择上,则应选用成份简单、无香料、无酒精的保湿剂。化疗或标靶治疗后的干燥敏弱肌肤,建议油性保湿剂(balm,cream)或乳液(lotion)加凡士林,不要只有喷保湿活泉水,反而越喷越干。


彻底防晒

对于上述的丘疹脓疱疹、皮肤干燥发痒、光敏感、色素沈淀,防晒都是很重要的预防和保养原则。不管阴晴雨天、春夏秋冬、室内或室外都建议防晒,早上十点到下午两点避免出门日晒,并搭配使用衣物或遮蔽物(伞、帽子、口罩、袖套等),防晒产品的选择(紫外光宽频防护)、正确用量和勤补擦都很重要。(皮肤科医师教您看懂防晒乳、防晒迷思大破解)。


手部与足部照护

请在一开始接受化疗或标靶治疗的同时,就开始注意手足的照护。不要等到现甲沟炎或是手足泛红疼痛才开始注重保养。

• 请穿着舒适弹性良好的鞋子,减少手足的摩擦 *** (少做家事、提重、打字、碰水、过度走路或运动等等)。

• 避免风吹日晒、暴露在温差太大的环境(例如:极冷、过热)。

• 减少洗手次数,必须要碰水做事时,先擦护手霜-->戴上棉质手套-->再加上塑胶手套。一旦碰水过后就要重新补充护手霜。

• 甲沟炎发作前,预防性每天两次使用凡士林或者护手/ 足霜来保养指甲及周围的皮肤或软化旧角质(但如果已经明显红肿发炎,则应涂抹抗生素软膏)。

• 若有严重疼痛红肿或水泡时先予冰敷,并寻求皮肤专科医师协助治疗,并与肿瘤科医师讨论考虑减量或暂停标靶药物。


做个总结

从开始使用抗癌药物的第一天起,就开始重新调整照护自己皮肤的方法,提高警觉注意皮肤方面的变化,即时用药、持续保养、避免皮肤症状扩大,尽量降低抗癌药物对皮肤的伤害,让我们能在对抗癌症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质!

参考资料:
1. Reyes-Habito CM, Roh EK. Cutaneous reactions to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nd targeted therapies for cancer: part I.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eutic drugs. J Am Acad Dermatol. 2014;71(2):203 e201-203 e212.
2. Bensadoun RJ, Humbert P, Krutman J, et al. Daily baseline skin care in the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supportive care of skin toxicity in oncology patients: remendations from a multinational expert panel. Cancer Manag Res. 2013;5:401-408.
3. Peuvrel L, Dreno B. Dermatological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targeted therapies in cancer: optimal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14;15(5):425-444.
4. Reyes-Habito CM, Roh EK. Cutaneous reactions to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nd targeted therapy for cancer: Part II. Targeted therapy. J Am Acad Dermatol. 2014;71(2):217 e211-217 e211.
5. Dreno B, Bensadoun RJ, Humbert P, et al. Algorithm for dermoco *** etic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cutaneous side-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argeted therapy in oncology.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3;27(9):1071-1080.
6. 朱家瑜医师著。2017。标靶药物治疗的皮肤照护。台北市。健康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