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药物皮肤过敏症状
扩展阅读
疱疹带套感染 2025-04-03 18:37:04
屁股上湿疹是怎么回事 2025-04-03 18:37:02
肛门湿疹中药 2025-04-03 18:36:56

药物皮肤过敏症状

发布时间: 2020-12-01 17:59:16

皮肤过敏症状

第一、有些药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泡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过敏,其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为过敏原。在生活中要服用什么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能盲目的服用药物。
第二、接触性过敏反应
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现象出现。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的人多属于过敏人群。在生活中我们要明确自己对什么是过敏的,较好去医院做一下过敏检验。
第三、有明显渗出
湿疹也是属于过敏中的一种症状,也是比较高发的。湿疹的出现这与化学制品的滥用、环境、三废治理不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发病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反复发作;局部或全身可见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色素沉着;剧烈瘙痒。
第四、风团、风疹块
过敏导致的也是常见的,这也是因为过敏而出现的症状,这是一种血管神经的反应,皮下组织的小血管扩张,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发生渗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肿。还会出现风团以及剧烈的瘙痒症状,发病比较急,风团时起时消。
第五、食物过敏的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皮疹较为常见,多发生在脸部、口周的红斑,躯干部也较多见,瘙痒脱屑,并可有色素沉着。另有一种,在食用野菜后,经日光照射皮肤可出现光感性皮炎,面颈手部呈现慢性浮肿,全身乏力、恶心、腹泻、腹痛,这是食物过敏导致的一些症状。

② 皮肤药物过敏有哪些症状

潮红,发痒,出现皮疹,红斑

③ 药物过敏有什么症状

药物过敏反应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人的特异性过敏体质相关,仅见于少数人。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本病有增多的趋势,其预防要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发生于多次接触同一种药物后,首次发病具有潜伏期,再次发病则可即刻发生。它的发生由于异常的免疫反应所致。这种反应总得来说都是对人体不利的。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应具有较典型的过敏性症状或体征。属于Ⅰ型过敏者往往有皮疹、皮痒、喷嚏、流涕、哮喘发作,甚至全身水肿,血压下降、休克等。属于Ⅱ型者常有贫血、出血、紫癜等。属于Ⅲ型者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肾脏损害等。属于Ⅳ者常有湿疹、固定的疱疹,周界清楚的皮肤色素沉着等。目前药物过敏反应的评估和药物过敏反应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停用致敏药物或强烈怀疑的致敏药物,其次是对症治疗。
别称
药物变态反应
英文名
drug hypersensitivity
就诊科室
变态反应科
发病特征
皮疹、皮痒、哮喘发作、出血、紫癜等
临床表现
药物经口服、注射、灌肠其他或途径进入机体,引起一种特殊的全身性反应,有的在皮肤表现有各种皮疹,叫做药物性皮炎或药疹;有的仅表现为内脏损害;也有的除皮疹外还合并有内脏损害。本文只讨论部分典型的药疹和少数特殊类型的药物过敏反应。

④ 皮肤对药物过敏,一般都有哪些症状

皮肤发痒,红肿,脱皮,甚至引起身体起他地方有反映,如呕吐,胸闷等

⑤ 皮肤过敏有什么症状 最好的药物是什么,,,

先去医院看看过敏原是什么,最好问问医生,自己瞎用药不好的。我之前每一星期过一次敏,现在好了,我的方法是什么都不用,只用最简单的保湿产品,还有,配合医生的药物。

⑥ 皮肤过敏有什么症状 最好的药物是什么

席斯敏也可以呢。

⑦ 药物过敏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由于药物反应可累及到各个系统和器官,范围广,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本节只讨论部分典型的药疹和少数特殊类型的药物反应。 (一)变应性药疹这是药疹中种类最多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其潜伏期、发生发展情况、皮疹表现及转归等,至少可分为10多个亚型,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麻疹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结节红斑要、玫瑰糠疹样、紫癜形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等。它们具有下列一些共同点: ①有一定潜伏期,一般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样药物,常在24小时,平均7~8小时内即可发病。最短者仅数分钟,迟者亦不超过72小时; ②多数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 ③皮疹发生发展,除固定红斑外,照例呈泛发性和对称性分布; ④常伴轻重不一的全身性反应,轻者可有不明显,重者可头痛、寒战、高热等; ⑤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轻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过一月; ⑥除在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预后严重外,余均较好。以下分别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亚型。 1.固定性红斑(固定疹)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占药疹的22%~44%,本科909例药疹中有318例为本形,占34.98%。常见的致病药物为磺胺类(以长效磺胺占首位)、解热镇痛药、四环素类及镇静水肿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重者斑上有一至数个水疱或大疱。红斑数一至数片不等,分布不对称。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好发于口唇及外生殖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常因磨擦引起糜烂。如复发,通常仍在原处发作,与前一次留下的色素斑完全或部分重叠,且常较前一次扩大、增多。皮损局部可伴瘙痒,皮损广泛者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红斑消退后常留下明日煌紫褐色色素斑,多年不退尽,具有诊断价值。少数不带紫色的水肿性红斑,则消退快,且可不留痕迹。个别病例可伴发多形红斑样、荨麻疹样或麻疹样红斑。 2.猩红热样红斑皮疹发生突然,常伴以寒战、发热(38℃以上)、头痛、全身不适等。皮疹开始为大、小片红斑,从面颈、躯干、上肢向下肢发展,24小时即可遍布全身,分布对称,呈水肿性、鲜红色,压之可退色。以后皮疹增多扩大,相互融合,可累及整个皮肤,酷似猩红热。但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而无猩红热的其他表现。皮疹发展至高潮后,红肿渐消,继以大片脱屑,体温之后鳞屑即逐渐变薄变细变少,似糠秕状,皮肤恢复正常,全病程不超过一个月,一般无内脏损害。若皮疹象麻疹,则称玫瑰糠疹形药疹;余类推。 3.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syndrome)此系严重的大疱性多形红斑,除皮肤损害外,眼、口、外生殖器等出现严重的粘膜损害,有明显糜、渗出。常伴寒战、高热。亦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及肾脏损害。眼损害可导致失明。罹患该型药疹者儿童多见。但必须指出,本症候群有时并非药物所引起。 4.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药疹这是我们1958年在国内首次见到的一种药疹类型,临床上比较少见,但相当严重。起病急,皮疹于2~3日内遍及全身。初为鲜红或紫红色斑。有时起病时呈多形红斑样,以后增多扩大,融合成棕红色大片。严重者粘膜同时累及,可谓体无完肤。大片上出现松弛性大疱,形成很多平行的3~10cm长的皱褶,可以从一处推动到另一处。表皮极细薄,稍擦即破,显示明显的棘层松解现象。全身常伴40℃左右的高热。重者可同时或先后累及胃、肠道、肝、肾、心、脑等脏器。曾见一例因本病死亡患者,其鼻饲管壁上密布脱落的粘膜。病程有一定自限性,皮疹常于2~4周后开始消退。如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某些重要脏器的严重受累,或因处理不当可于2周左右死亡。 血液白细胞总数多在10×109/L(10000/mm3)以上,中性粒细胞约80%,嗜酸闰细胞绝对计数为0或很低。重症死亡病例病理解剖发现: ①表皮显著萎缩,棘层细胞只有1~2层甚至全消失,细胞间和细胞内水肿,真皮充血水肿,有围管小圆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破碎变怀。口腔粘膜病变与皮肤相似。 ②淋巴结肿大,髓质增生,内皮粘膜增生肿大,皮质滤泡萎缩。 ③肝切面黄红相间,可见瘀血,和肝细胞变怀。镜检示脚步上叶中央严重瘀血,残留肝细胞脂变、离解;肝实质与汇管而分界不清,有的肝细胞边界模糊不清,有的坏死溶解而被吸收。 ④肾切面肿胀,包膜外翻。镜检示血管充血,曲管浊肿,皮质间质内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形成的灶性浸润。 ⑤脑灰质神经细胞呈各种变性,枕叶神经细胞呈水样变性、肿胀,间有卫星细胞现象。基底核及小胶质细胞灶样增生。 ⑥心肌有间质性水肿和弥漫性轻度不圆细胞浸润。 大疱性表皮坏松解形药疹与Lyell(1956年)报告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epidermalnecrolysis)有不少相似这处,后者皮损似烫伤样,不一定有大疱,局部疼痛明显,无明显内脏损害,且常复发。但也有人认为二者可能是同一疾病。 (二)其他类型药疹及药物反应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类型较多,兹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1.全身剥脱性皮炎型是药疹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之一,其严重性仅次于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药疹,在未用皮质类固醇年代,其病死率很高。由于引起此型药疹的用药剂量较大或疗程较长,故可能在变应性反应基础上合并有一定的毒性反应。 本型药疹不常见,据我科不完全统计,1949~1958年的909例药疹中占2.53%,1959~1975年418例住院药疹中本型占7.9%。1983~1992年收治的104例重症药疹中本型药疹有23例,占22%。由于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本症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常在20~20日以上;病程长,一般至少在一个月以上。整个病程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①前驱期,表现为短暂性皮疹,如局限于胸、腹或股部的对称性红斑,自觉瘙痒,或伴发热,此为警告症状,若此时即停药可能避免发病。 ②发疹期,可缓慢地逐渐从面部向下发展,或开始为急性发作,以后路以疹或快或慢地波及全身。在皮疹发作处于高潮时,全身皮肤鲜红肿胀,面部水肿显著,常有溢液结痂,伴畏寒与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肾、心等内脏损害。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多增高,一般在15×109~20×109/L(15000~20000/mm3)之间。 ③剥脱期,这是本症的特征性表现。皮疹红肿开始消退,继而呈鱼鳞状至大片形脱屑,鳞屑晨可布满床单、手如戴破手套,足如穿破袜子,并且反复脱落,持续可达一至数月之久。头发、指(趾)甲亦常同时脱落。 ④恢复期,鱼鳞状脱屑变或糠秕状,继而逐渐消失,皮肤恢复正常。自应用皮质类固醇后,病程可以显著缩短,预后亦大大改观。 2.短程锑剂皮炎型这是50年代我国采用酒古酸锑钾静脉注射短程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时所见的一种轻型毒性皮炎。其特点为: ①患病率高,一般在30%~40%以上,有的可高达60%~70%; ②潜伏期短,均在开始治疗后2~3日内发病; ③均在锑剂用量达到0.3g后发疹; ④夏季多见; ⑤皮疹对称分布于面、颈、手背和手指伸面,偶见于胸腹部,酷似痱子,密集而不融合,炎症反应轻微,自觉微痒或烧灼感,个别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⑥病程具自限性,即使不停药,皮疹亦大多于3~5日内自行消失,伴以糠秕样脱屑; ⑦再治偶有复发。未见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组织化学检查发现皮疹与正常皮肤含锑量无甚差异(均约2.5μg/dl)。组织病理似接触性皮炎,无特异性。 3.乳头状增生型多由于长期服用左碘

⑧ 药物引发的皮肤过敏有什么症状

⑨ 皮肤过敏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抗过复敏药为能缓解或制消除过敏反应症状,防止过敏性疾病的药物。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它是机体类抗原性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其他天然性物质等)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

常用的抗过敏药可分为4类:

(1)抗组胺药主要是指组胺H1受体颉颃剂,如苯海拉明、异丙嗪、马来酸氯苯那敏、曲吡那敏、马来酸美吡拉敏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主要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有消炎、抗休克等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疗效较好。常用的药物有可的松、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氟美松)、倍他米松等。

(3)拟肾上腺素药能促进环腺苷酸的生成,环腺苷酸抑制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的释放。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4)钙剂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皮肤和黏膜的过敏性炎症和水肿等症状,临床上常作为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的辅助治疗。常用的钙剂有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

⑩ 服药过敏后都有哪些反应

一、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回生答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二、药物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其中一种,是指外来抗原性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非正常免疫反应。当外来抗原进入机体,使淋巴细胞或体液免疫系统致敏,机体处于致敏状态中,而当机体再次接触同样的变态反应原时,抗原与抗体产生反应,引起某种程度的组织损伤或机能障碍。
三、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有皮肤反应和系统反应两类。
1、皮肤反应:表现为各种药疹,以荨麻疹型、麻疹型、湿疹皮类型为多见,某些药物则好形成固定型药疹。
2、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可损害各个系统,如产生血液病样反应、血清病样反应、红斑狼疮样反应、肝炎样反应和心血管、神经系统、肾脏、呼吸道等部位损害,以及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