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皮肤病的医书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赵炳南
《赵炳南学术经验集》
《朱仁康学术经验集》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张志礼
《徐宜厚学术经验集》
《张作舟学术经验集》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皮肤病中医治疗学》徐宜厚
《临诊一得集》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天津长征医院
《疡科心得集》
《张志礼临床经验集》
《中医皮科临床经验集》欧阳恒
《中医外科心得》夏少农
《中西医结合疮疡证治》
《龙振华经验集》
B. 中药的皮肤病治疗方子
你好,对于皮肤病的来治疗有很多自的方法。
牛皮癣
好发于头、面、四肢伸侧,尤以肘、膝关节伸侧为多,常为对称性分布,属于一种慢性鳞屑性皮肤病,一般提倡中医治疗牛皮癣,疗效安全可靠,以下就有两种中药治疗牛皮癣的方子,以供参考:
桂杜牛膝薏米粥方
组成:桂枝、牛膝各9克,杜仲18克,薏米30克。
用法:将桂枝、杜仲、牛膝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薏米煮成稀粥,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连用10~20剂。
功效:健脾益肾,除湿止痒。
主治:牛皮癣脓泡型,脾肾俱虚、湿浊偏盛,皮损泛发,渗液较多,脘闷纳呆,腰膝酸软,身体困重等。
银花二根露
组成:鲜金银花50克,白茅根、鲜芦根各100克
用法:以上三味水煎取汁,频频服用。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牛皮癣湿热毒盛,皮损瘙痒,搔之出血鲜红。
知识有限,呵呵
C. 中医可以治皮肤病吗
中医是可以治疗皮肤病的,因为人体的内外是统一的,外可以影响内,内也可以影响外,就像你可以从家里走出来,也可以从外面回到家里。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皮肤病初起的话,多从肺调治;但是久了的话,就还要根据五行理论考虑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古代和现代的中医文献中,关于治疗皮肤病的内容,其实是很多的,你可以去查。
D.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要以“望”、“闻”、“问”、“切”四诊参合进行准确辨证,然后对症下药。在辨证中所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各种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灵活的运用各种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方法主要分为内治和外治,本文介绍一些皮肤病的中医内治方法。
1.疏风散寒法:主要用于风寒侵入人体,郁结在皮肤腠理之间导致的皮肤病变,多见于急性的皮肤病,如寒性荨麻疹、冬天皮肤瘙痒症、遇冷复发的过敏体质。
2.疏风清热法:用于外感风热之邪客于皮肤导致的皮肤病变,也是多见于急性皮肤病,如热性荨麻疹、玫瑰糠疹。
风寒和风热导致的皮肤病,可以是与感冒的症状同时出现的,也可能是感冒之后才出现的皮肤病,还有可能是没有发生感冒症状,外邪潜入身体隐藏着,等时机成熟了才爆发出皮肤病。
3.清热利湿法:用于外感湿热,如:常居潮湿地,或沾染了雨露雾气等湿邪。也可以用于湿热内蕴,自己体内生出的湿邪,以及湿热下注导致的皮肤性病,如:脓疱疮、湿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软下疳等。
4.清热解毒法:用于热毒壅滞所致的皮肤病,如疖、痈、软下疳、梅毒、带状疱疹等等热毒盛的皮肤病。
5.清热凉血法:用于血热蕴毒,或是热入血分导致的皮肤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红皮病、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很多皮肤病患者都需在清热的基础上加上利湿、解毒、凉血这些方法,几乎都是结合一起使用的。以红斑、脓疱、糜烂、渗出等皮损症状多清热之法。
6.温阳散寒法:适合用于阴寒之邪进入肌表,或是脾胃虚寒导致的皮肤病变。但是这两种情况不一样,外界阴寒邪侵表的大多是在经络肌肉皮肤,如冻疮,局部皮肤苍白、紫绀、潮红等颜色交替表化,治法以:温经散寒。脾胃虚寒导致的皮肤病如,寒性荨麻疹、白癜风、吃冷的就过敏人群、治法以:温中散寒。
7.温补肾阳法:用于肾阳不足导致的皮肤病。患者伴有畏寒怕冷,穿再多的衣服也冷的现象,腰背、手脚长年冰凉。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
8.补肝益肾法: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癜风、银屑病,红皮病、硬皮病。
凡是顽固的疑难皮肤病,都是多个脏腑一起发生了病变,并非治疗单一脏腑,在治疗的时候大多都是数个脏腑一起治,几种治疗大法合为一体。
9.益气补血法:用于病人久耗伤、素体气血不足的皮肤病。如慢性皮肤病、老年瘙痒症。以及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等症状
10.养血润燥法:用于血虚风燥或阴虚血燥所导致的皮肤病,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等症状。
益气补血,养血润燥这两种方法在临床时候也是经常融合一起的,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来缩短治疗过程。
11.疏肝理气法: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皮肤病,如黄褐斑、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 患有顽固性皮肤病的患者,一般都要结合此法治疗,散开内心抑郁,才能彻底治疗疾病。
12.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湿阻所致的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
13.搜风止痒法:用于风邪郁久,伏于经络肌肉,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荨麻症、过敏体质、老年皮肤瘙痒症。
14.活血化瘀法: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皮肤病,如盘状红斑狼疮、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结节性红斑等。大多皮肤病患者皆有夹瘀的现象,中医在治疗皮肤病的时候,此法用的较广。
E.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_治疗荨麻疹的艾灸偏方
荨麻疹,又叫瘾疹,中医上治疗一般认为是气血两虚所致,多采用益气健脾的 方法 。比较安全而又操作简单的当属艾灸疗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艾灸治疗鼻炎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一)
1.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使用艾灸治疗荨麻疹可以采用隔姜灸和艾条悬起灸的方法,选取的艾灸穴位是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风市、百会和长强这八个穴位,这八个穴位的配方已有着千年的历史,是比较成熟的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3.艾炷隔姜灸:每次选2—4个穴位,每穴施灸3—5壮,艾炷如米粒或黄豆大,每日灸1—2次,3次为1个疗程。
4.艾条悬起灸:每次选2—4个穴位,每穴灸10一15分钟,每日灸1—2次,6次为1个疗程。
5.神阙,曲池,血海和足三里。如果您也患有荨麻疹,可以艾灸曲池,肺俞,血海,百虫窝和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穴位都可以的,时间上,可以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以您适应为度。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二)
第一天(风门、支沟);
第二天(肺俞、曲池);
第三天(膈俞、大陵);
第四天(大肠俞、大横);
第五天:(中脘、足三里);
第六天:(下脘、天枢、气海);
第七天:(肝俞、太冲);
第八天(脾俞、三阴交),以上穴位轮流各25分钟,每天艾灸炙脐30分钟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三)
1.其穴位可选择血海、隔俞、神阙、大椎、肩禺、涌泉、曲泽、合谷、至阴、足三里、大抒穴艾条灸或隔姜灸,每日1次。一般用艾条灸比教安全些。
2.在所选择的治疗穴位中,曲池为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是治疗皮肤病的要穴,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止痒抗过敏的作用;
3.血海能养血调血,活血化瘀;膈俞为血之会,与血海穴同用,可调理营血,祛风止痒而收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
4.足三里是人体强壮穴位,能益气固表,增强体质,健运脾胃除湿,通经络、理气血。
5大椎疏风解表,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
荨麻疹治疗注意事项1. 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 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3. 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4. 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艾灸治疗荨麻疹医生建议1.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急性发作期可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有全身症状者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症治疗;
3、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保持心情愉快,学会自我调节,快乐生活.
中医有哪些方法可治疗荨麻疹一、体针
1.取穴 主穴:曲池、血海、三阴交、中脘。
配穴:后溪、委中、尺泽、大椎透身柱,神道透至阳。
2.治法 选取2~3个主穴,配一组透穴或1个配穴。主穴进针得气后,以捻转提插之泻法,强刺激运针1分钟~2分钟,留针20分钟,其间可反复行针2~3次;透穴,采用26号5寸长的毫针,沿皮透刺,据症情留针1小时~2小时。后溪、委中、尺泽均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3.疗效 共治疗急性荨麻疹225例,有效充95.2%~96.51%。
二、拔罐
1.取穴 主穴:神阙。
2.治法 患者仰卧,取容积为500ml的广口瓶代替火罐。用镊子夹住蘸有95%的酒精的棉球,燃着迅速在火罐内转一圈后取出,随即对准穴位拔上。3分钟~5分钟后取罐,稍俟1分钟~2分钟后复拔。如此连续数下,直至皮肤潮红或现瘀斑。一般而言,局部充血越明显越好。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观察208例,痊愈率96.19%~97.1%。最短4日痊愈,最长9日(超过9日作无效)。
(三) 耳针
1.取穴 主穴:肺、风溪、肾上腺。
配穴:心、神门、内分泌、肝。
2.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效不明显时再酌加配穴。探得敏感点进针后,以重手法行持续捻转刺激,直至耳廓发热潮红,留针30分钟。剧痒者每日2~3次,普通1日1次。每次选用一侧耳穴,二侧交替轮用。如反复发作者,可在上述耳穴行王不留行子或绿豆压丸治疗。
3.疗效 耳针治疗82例,有效率达97%~100%。
治疗荨麻疹的七种偏方治疗荨麻疹偏方一
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二
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三
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四
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五
香樟木、晚蚕砂、徐长卿、败酱草、核桃叶各30-创克,紫苏120克。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叫次。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六
熟地9克,当归、白芍各20克,首乌、黄芪各30克,防风、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蝉蜕10克,荆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本方出自《山东中医杂志》1989.8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七
黄芪10克,白术、防风、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9克,浮萍6克,白藓皮10克,荆芥穗9克,陈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本方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对荨麻疹有效。
猜您感兴趣:
1. 荨麻疹应该怎么办
2. 过敏艾灸的方法
3. 治疗荨麻疹的偏方
4. 荨麻疹最快治疗方法
5. 艾灸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
6. 胆囊炎艾灸的方法
F.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非感染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之一。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60岁,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 中医 中药 治疗皮肌炎,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热毒炽盛证
主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高热或不规则发热,皮肤大片鲜红水肿性斑片或紫红 色斑 片,触之灼热,多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肌肉关节疼痛无力,伴口干口苦,心悸烦躁,小便短赤、大 便秘 结,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 解毒 ,清营凉血。
(1)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组成]水牛角180~240g,生石膏180~240g(先煎),小生地18~30g,黄连12~18g,知母,桔梗,连翘,栀子,玄参,丹皮,赤芍,黄芩,鲜竹叶,甘草(后10味药原书无剂量)。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加减应用] 肌肉关节疼痛较重者,加秦艽、葛根、徐长卿以祛风通络,消肿止痛;若高烧不退,加羚羊角粉1g冲服;干咳、 呼吸 困难者,加杏仁、象贝;口干舌躁者,加麦冬;尿赤者,加猪苓。
(2)达原饮 (《瘟疫论》)
[组成]槟榔12g,厚朴9g,草果9g,知母9g,白芍9g,黄芩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辟秽化浊解毒。
[临床报道] 崔闫民用此方配合西药治疗皮肌炎急性发作秽浊 湿热 之邪内舍脏腑,外阻肌肤,湿遏热伏,津亏火旺之证,效果较好。处方:槟榔12g,川朴、草果、知母、白芍、黄芩、青蒿、秦艽各1Og,甘草6g,藿香、茵陈、生地、花粉、白花蛇舌草各15g,大腹皮20g。(新疆中医药,2003, 5)
(3)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川芎、连翘、当归、芍药、薄荷叶、麻黄、芒硝、大黄各6g,黄芩、石膏、桔梗各12g,滑石20g,白术、栀子、荆芥各3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加减应用]皮损红热明显者,加金银花、鱼腥革等;肌肉肿痛显著者,加苍术、黄柏、水牛角等;皮下有结节者,加桑枝、蛇蜕、干地龙
[临床报道] 刘学华等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伴触痛,眶周有紫红色浮肿斑块,头、颈、胸甚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斑, 瘙痒 ,多处关节庸,头昏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苔薄黄,脉滑数之风热壅盛型的皮肌炎,药用:防风、薄荷、栀子、酒大黄各10g,川芎、连翘、当归、黄芩各15g,白术g,生石膏30g,煅牡蛎20g,甘草5g。(山东中医杂志,1995,9)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湿热蕴蒸证
主症:身热不扬,红斑色暗,肌肤肿痛,肢体重着无力,伴胸脘痞满, 口粘口干。渴不多饮,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化湿,通利经脉。
三妙散(《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18g,黄柏12g,川牛膝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清热燥湿。
[临床报道]崔幸在治疗此型皮肌炎时,常用: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5g,银花10g,黄连6g,茵陈30g,生苡仁30g,茯苓15g,秦艽15g,木瓜10g。(中国全科 医学 ,2002,8)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气阴两虚证
主症:肌肉酸痛无力,面黄肌瘦,少气懒言,纳呆,眼睑水肿性红斑。低热、咽喉不利,汗多、便结、尿赤,苔薄黄,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6g,鳖甲15g,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养阴透热
[加减应用] 病久关节变形、活动受限者,加续断、淫羊霍、炮山甲;心悸汗出、脉结代者,加人参、天冬、麦冬、苦参、酸枣仁;肝脾肿大、 肝功能 异常者,加灵芝、茵陈;尿中有蛋白者,加琥珀、通草、扁蓄、车前子等;胃脘满纳差者,加陈皮、青木香、神曲。
[临床报道] 刘学华等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全身肌肉乏力、酸痛伴触痛,腰膝酸软,眩晕 耳鸣 , 脱发 ,吞咽困难,纳差,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之肝肾阴虚型皮肌炎。(山东中医杂志,1995,9)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寒湿凝滞证
主症:起病缓慢,病情逐渐发展,不发热,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片,干燥,少量脱屑,双侧上眼睑有紫红色水肿性斑片,全身肌肉关节疼痛,酸软无力,举臂、蹲起等动作困难,手足肿胀,舌质淡暗,苔白,脉弦缓。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健脾。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9,芍药9,桂枝9,生姜9,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临床报道] ①查玉明常在此方基础上加当归、鸡血藤、怀牛膝养血活血以通络;配细辛以冀阳气通达治疗阳气虚衰之皮肌炎。(辽宁中医杂志, 2000 ,1) ②陈泊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并用强地松治疗重型皮肌炎3例。(现代中医,1998,3)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心脾两虚证
主症:病程迁延日久,皮肤红斑消退或呈淡红色, 四肢肌肉萎缩,酸软无力,伴心悸气短,动则气促,纳差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黄芪12g,人参6g, 白术9g,茯神9g,当归9g,酸枣仁12g,远志6g,当归10g,木香6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加减应用]面部红斑持续不退,加鸡冠花、凌霄花、生槐花以凉血化淤消斑;伴低热者,加青蒿、地骨皮、鳖甲以退虚热。
[临床报道] 崔幸在治疗此型皮肌炎时,常用:黄芪30g,党参15g, 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0g,丹参30g,羌独活各10g,桂枝10g,当归10g,鸡血藤30g,木香6g,炙甘草10g。(中国全科医学,2002,8)
G. 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哪些方法
皮肤病的范围很广,种类繁多。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归纳起来,其治疗方法有十五种: 1、养血祛风法:适用于体内血虚生风、同时伴有阴血不足表现的皮肤病,如干燥的、鳞屑较多的皮肤病(鱼鳞病、静止期和消退期银屑病等)。可用桂枝当归汤加减(玉竹、黑芝麻各15克,首乌、当归、白芍、秦艽、大枣各10克,炙甘草、桂枝各5克)煎服。 2、固表祛风法:适用于表虚感受风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荨麻疹等),病人常有怕风症状,多数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病史。可用玉屏风散加味(北芪、当归、甘草各30克,白术、防风各15克)煎服。 3、解表祛风法: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可用如消风散加减(荆芥后下、防风、当归、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木通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石膏先煎30克,蝉脱3克)煎服。 4、温经散寒法:适用于感受外界寒邪、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有急性皮肤血液回圈障碍的皮肤病(冻疮等)。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芍、木通、大枣各10克,细辛、灸甘草各3克)煎服。 5、助阳散寒法:适用于机体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硬皮病等)。可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麻黄、炙甘草、肉桂各3克,炮姜炭1.5克,鹿角胶熔化9克)煎服。 6、利湿清暑法:适用于感受暑邪而挟湿所致的皮肤病,如夏令性皮肤病(夏令皮炎等)。可用青蒿苡仁汤加减(青蒿、藿香、佩兰、地骨皮、黄柏各10克,大青叶、公英、苦参、银花各15克,生苡仁30克)煎服。 7、解毒清暑法:适用于夏令化脓性皮肤病(如疖肿、脓疱疮等)。可用如清暑汤加减(连翘、花粉、滑石,银花各12克,赤芍、车前子、泽泻各9克,甘草3克)煎服。 8、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感受湿邪、郁湿化热所致的皮肤病,常表现渗液较多者(如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可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生苡仁、滑石各30克,萆薢、茯苓各12克,黄柏、丹皮、泽泻各9克,通草6克)煎服。 9、健脾利湿法: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滞所致的皮肤病,病人常有脾虚症状(如婴儿湿疹的体虚者、儿童慢性荨麻疹等)。可用健脾渗湿汤加减(党参、茯苓、泽泻各12克,白术、大枣各9克,扁豆,苡仁各15克,淮山药24克、陈皮、桔梗各5克)煎服。 10、养血润燥法:适用于由血虚生风化燥的皮肤病,如干燥性瘙痒性皮肤病(皮肤瘙痒症等),病人常有阴虚症状。可用如地黄饮加减(熟地30克,生地、首乌各15克,当归、丹皮、玄参、蒺藜各10克,僵蚕、甘草各5克,红花3克)煎服。 11、生津润燥法: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可用润肤汤加减(玄参、麦冬、鈎藤、赤芍、丹皮、白藓皮各10克)煎服。 12、解毒泻火法:适用于感受火热毒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全身症状较重的脓疱疮、疖肿等)。可用如五味消毒饮(银花30克,野菊、公英、地丁各15克,青天葵10克)煎服。 13、凉血泻火法:适用于内脏之火太过所致的皮肤病,常有血热症状,如急性有红肿热痛的皮肤病(漆性皮炎等),多表现为红斑比较广泛,全身症状比较严重。可用生地银花汤加减(生地30克,银花25克,玄参、地丁、大青叶各15克,当归、竹叶,赤芍各10克,蝉蜕3克)煎服。 14、祛瘀法:凉血祛瘀法适用于血热壅滞、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肤病,多表现有红斑、结节等,如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性、组织肥厚的皮肤病(酒渣鼻、进行期银屑病等)。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生地25克,当归、赤芍,黄芩,茯苓、红花各10克,川[芎、陈皮、甘草、生姜各5克]煎服。 15、活血祛瘀法:适用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肤病,如结节性、疼痛性皮肤病(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等)。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5克,赤芍12克,桃仁、红花各9克,当归、川芎各6克)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