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青年委员会是什么机构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青年委员会是皮肤科医疗专业机构。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查询。我国青年皮肤科医师的成长,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交流、提高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中国皮肤学科的成长和发展,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于近日在北京举行。黑龙江省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琛成功当选首届委员。
B. 朱学骏的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1942年2 月生,上海市人。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北京大学皮肤病与性病防治中心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亚洲皮肤科协会理事、司库、国际美容皮肤科协会(IACD)副主席、美国皮肤科协会国际名誉委员。担任《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等6本国际和10余本国内核心期刊编委。
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工作至今,
1980年2月~1982年5月及1988年2月~1989年5月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皮肤科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皮肤性病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皮肤性病学系系主任。
1994年度获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多次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市科技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国家教委科学进步二等奖等。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350余篇,其中国外杂志40余篇。主编著作12部。
在免疫学及病理学上有深厚的造诣。长期从事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及遗传性大疱病的研究。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近40年,擅长治疗大疱性皮肤病,解决皮肤病、性病中的疑难重症。
最近在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国际上阐明所伴发的Castleman’s tumous 能产生抗体,从而引发皮肤黏膜的病变,这是基于体液免疫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机理的研究的重大突破。论文已发表在柳叶刀杂志。同时,对遗传性皮肤科基因突变的研究也有突破,所带领的研究组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红斑肢痛症的致病基因,论文发表在医学遗传学杂志。
Ø北京大学皮肤性病学系主任
Ø北京大学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主任
Ø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学分会会长
Ø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Ø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
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
Ø亚洲皮肤科学会(ADA)理事和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IACD)副主席
C. 博禾护肤品是药妆吗
是的,博禾化妆品是河北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研发、由河北博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是药物性化妆品,也就是常说的“医学护肤品”。医学护肤品与药物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作用温和、调理皮肤问题、不伤害皮肤,用对了症其效果不比药物差。(出示《医学护肤倡议书》)所以,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每年都向全国皮肤科医师及广大民众发出“医学护肤倡议书”。
D. 项蕾红为什么这么出名
项蕾红出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复旦胡闭冲大学附属裤歼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CDA)副会长(2017-2020)。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CSD)全国委员。
4、经手的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障碍疾态弯病,痤疮、面部皮炎等医学美容性皮肤病、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都痊愈出院。
E. 周展超的学术头衔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激光亚专业委员会主席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主任医师
【担任职务】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激光亚专业委员会主席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民营医院工作委员会执行主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光医学与皮肤屏障学组委员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客座教授、国家创新团队专家成员
F. 疣怎么治疗
症状就医治疗
预后日常
概述
王爱平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真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真菌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一节:就医
下一节:预后
以上内容由王爱平主任医师参与编审
网络健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病因
王爱平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真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真菌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一节:就医
下一节:预后
以上内容由王爱平主任医师参与编审
网络健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症状
王爱平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真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真菌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一节:就医
下一节:预后
以上内容由王爱平主任医师参与编审
网络健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就医
王爱平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真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真菌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一节:就医
下一节:预后
以上内容由王爱平主任医师参与编审
网络健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治疗
王爱平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真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真菌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目前没有能够治愈HPV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现有的方法主要集中于以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为主要手段。治疗的目标是去除疣体、不产生瘢痕、诱导终生免疫,防止复发。
不是所有的疣都需要治疗,部分疣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可自行消失。疣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疣的类型、患者年龄、既往治疗史及其疗效来制定,任何一种治疗方案至少持续2~3个月,这是合理的治疗“试验”。
疣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外用药物治疗。治疗的流程应该先选择非侵袭性方法,适应证包括疼痛、功能障碍、社交障碍或具有恶性肿瘤的风险等。
G. 马琳的详细介绍
马琳、皮肤科、主任医师(正教授)、科室主任。
马 琳,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皮肤与性病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儿童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小儿皮肤病学组副组长,第一届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届化妆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任《中华皮肤科杂志》、《实用皮肤病学杂志》及《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临床皮肤科杂志》及《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s》审稿专家。曾留学澳大利亚1年(学习医院管理和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
从事临床工作27年,发表文章100余篇,主编中国第一部《儿童皮肤病彩色图谱》,主译《儿童皮肤病学》一部,副主编、副主译各一部,参加了10余部书的编写。近10年来,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公派出国留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北京市教委中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基金、中华医学会科研基金等项目。获北京市卫生局2006年度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称号。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主要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一、 儿童皮肤血管瘤与血管畸形: 2000年在儿童医院皮肤科建立儿童皮肤血管瘤专业门诊,2002年引入选择性血管治疗激光仪,目前治疗此类疾病超过5000例,在儿童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长期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婴儿血管瘤规范治疗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发表相关文章5篇,并在全国50次以上学术会议上大会发言,在全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辽宁、黑龙江、湖南、新疆、云南、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各省市举办的皮肤病学习班或专业会议上,就儿童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长期管理方面进行过多次专题讲座。2009年开始进行普萘洛尔治疗婴儿重症血管瘤,目前已诊治病人400余例,疗效显著。多次邀请国际上血管瘤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将国际的前沿技术引入国内并将此研究成果与国内同行分享,在儿童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长期管理方面保持了与国际同步的水平。同时将制定的诊疗方案分享给同行,以共同提高全国同行在此领域的治疗水平,更好的服务全国患儿。
二、 特应性皮炎(湿疹): 对特应性皮炎/湿疹患儿的长期治疗与管理以及健康教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总结,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多次被邀请在国内外相关会议、讲座及学习班做客座发言,使国内同行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得到进一步深化。2003年在国内率先报道了金葡菌超抗原与特应性皮炎相关性的研究资料。并在特应性皮炎患儿食物过敏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参与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08年版、2013年版)的制定。获得1项“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基因多态性与分子机制研究”的北京市自然基金、1项“0-2岁婴儿湿疹的规范化管理研究”首都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合作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基金,同时首次在中国牵头进行了“特应性皮炎教育中心的临床观察”和“润肤剂在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等多项临床观察。培养了5名硕士研究生,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湿疹患儿的长期治疗与管理经验得到了同行和家长的认可,每年都有20次以上在专业会议上或新闻媒体上进行讲座或交流。目前准备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基因多态性和如何有效的修复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并准备进一步扩大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三、 感染性皮肤病:从1991年开始对感染性皮肤病进行了持续20多年的临床研究,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皮肤感染性皮肤病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进行了连续的病原菌观察,明确了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感染情况,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尤其是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抗生素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中英文文章十余篇,其中SCI文章4篇,影响因子超过12分。鉴于在皮肤金葡菌感染方向上处于国内前沿水平,2009-2011年在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领导下牵头在全国23家医院(十家成人医院、十三家儿童医院)进行“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病原菌的耐药监测研究”。该课题经过两年的临床研究工作,明确了我国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链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球菌感染性皮肤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基础依据,参与了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指南的制订。在儿童皮肤金葡菌感染性皮肤病尤其是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抗生素选择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在儿童医院皮肤科建立皮肤真菌室,在儿童浅部真菌病的病原菌培养及皮肤真菌病方向获得1项中华医学会基金,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发表文章5篇,目前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在治疗儿童头癣和儿童少见真菌病方面与国际发展同步。
四、 遗传性皮肤病及疑难病的诊治:自1991年开始对遗传性皮肤病,重点是皮肤先天疱病进行研究。同时对重症药疹的抢救、EB病人的长期管理及少见综合征的基因学研究,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和探索,诊断了中国首例在幼儿期发病的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儿,得到美国同行重视,并以该病例作为参考依据在美国进一步诊断鉴别此类疾病。基于对遗传性大疱病患儿长期管理具有丰富经验,曾受邀到香港为此类患儿进行会诊、指导长期治疗。对先天性表皮松解症、各型鱼鳞病、掌跖角化症、先天性色素异常、早老症以及皮肤弹性过度等皮肤科各类先天遗传性疾病和各种综合征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在遗传性皮肤病方向培养研究生2名,发表文章12篇,其中SCI收录2篇。在其它疑难性皮肤病方面发表文章20余篇,SCI收录2篇。目前主要专注于遗传性大疱型表皮松解症的基因诊断和移植治疗的研究。
在儿童先天性综合征等疑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在儿童危重症如steven-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等重症药疹的抢救和药疹与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