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见皮肤病治疗使用中成药配方
日常一些皮肤病困扰着我们,对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下面我准备了常见皮肤病治疗使用中成药配方,希望对您有帮助!
常见皮肤病治疗使用中成药配方
一、 病毒性皮肤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扁平疣)
发于头面部:病期较短,或痛或痒,皮疹色红以丘疹、丘疱疹为主,可兼少数水疱,体质不弱者,可分选芎菊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川芎茶调颗粒、一清胶囊、板蓝根颗粒等。
发于胸胁部:皮疹色红,疼痛,以丘疹为主或见脓疱者,可分选栀子金花丸、一清胶囊、复方青黛胶囊、开胸顺气丸、连翘败毒丸、平肝舒络丸;病期长伴刺痛,体质无明显虚弱者,选血府逐瘀胶囊。
发于下半身:体质不虚者,可分选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等;阴虚体弱者可用六味地黄丸;阴虚内热者可用知柏地黄丸。
外用:选山宝皮宁酊、如意金黄散等。
扁平疣:常肤色皮损兼有少气乏力,脾胃虚弱者,可选贞芪扶正胶囊、参苓白术丸;色淡红或红兼有热象的,可选板蓝根冲剂、栀子金花丸、芎菊上清丸、复方青黛胶囊等;色偏深兼有气滞血瘀征象者,可选血府逐瘀胶囊、加味逍遥丸、平肝舒络丸、逍遥颗粒等。
二、 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
发于头面部或泛发者:可分选连翘败毒丸、栀子金花丸、一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露、新癀片、清开灵口服液等。
三、 真菌类皮肤病(体癣、足癣、股癣、头癣等)
发于上半身:体质强,皮疹痒,疹色红者,分选黄连上清丸、栀子金花丸、一清胶囊等。 发于下半身:体质强,皮疹湿痒,疹色偏红者,可分选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当归苦参丸等。
外用:铍宝消炎癣湿药膏、冰黄肤乐软膏、皮肤康洗液、日舒安洗液等。
(一) 皮炎湿疹类
急性期:病期短,皮损色红肿胀,瘙痒,兼心烦,口干,便秘等,可选防风通圣丸、一清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新癀片、羚羊角胶囊、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栀子金花丸等。 亚急性期:皮损颜色转淡或深,可有少量渗出,瘙痒,体质强者可选当归苦参丸、肤痒颗粒、防风通圣丸;脾胃弱,食少便溏者选参苓白术丸。
慢性期;皮损肥厚,粗糙干燥,瘙痒明显可分选四物合剂、肤痒颗粒、天麻钩藤颗粒、参苓白术散等。
外用:急性期马齿苋湿敷;亚急性期冰黄肤乐软膏、皮肤康洗液、日舒安洗液等;慢性期冰黄肤乐软膏、铍宝消炎癣湿药膏等。
(二) 荨麻疹
急性期: 体质较强者可分选防风通圣丸、芎菊上清丸、川芎茶调颗粒、肤痒颗粒等;伴疹色不红、恶寒时可选银翘解毒颗粒,疹色偏红、不恶寒时可选桑菊感冒片。
慢性期:体质较强者可选用肤痒颗粒、血府逐瘀胶囊、川芎茶调颗粒等;脾胃虚寒,喜温喜按,面色淡白,四末不温者可选附子理中丸;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可选参苓白术丸;气虚自汗恶风或阳虚(寒冷性荨麻疹)可选玉屏风口服液、贞芪扶正胶囊、阳和丸等;血虚生风,肌肤干燥无光泽可选四物合剂、乌鸡白凤丸。
五、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玫瑰糠疹、银屑病)
(一) 玫瑰糠疹
疾病早期:风热偏盛,疹色红,痒,可分选复方青黛胶囊、防风通圣丸、一清胶囊等;偏风湿的,疹不甚红可选当归苦参丸,热象明显的可选三妙丸。
疾病时间较长的:可分选四物合剂、血府逐瘀胶囊、贞芪扶正胶囊、肤痒颗粒等。
(二) 银屑病
进行期:可分选复方青黛胶囊、消银片、一清胶囊、新癀片、清开灵口服液、羚羊角胶囊等。 消退期:可分选消银片、当归苦参丸、三妙丸、参苓白术丸等。
静止期:可分选血府逐瘀胶囊、四物合剂、大黄蛰虫丸、贞芪扶正胶囊等。
关节病型银屑病伴关节灼热红肿沉重,或发热、口渴不欲饮可用湿热痹颗粒、新癀片;伴发热的急性期银屑病可选清开灵口服液、新癀片;渗出性银屑病兼体质较强者,可分选一清胶囊、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
外用:选冰黄肤乐软膏、5~20%黑豆馏油软膏。
六、瘙痒性皮肤病(痒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病期短或较短:皮损偏上半身,风热征象明显可分选防风通圣丸、连翘败毒丸;兼有湿热征象的可选用一清胶囊、当归苦参丸;兼肝阳上亢,热扰心神,失眠不安者,可选天麻钩藤颗粒。
病期较长:出现血虚征象者选四物合剂;脾胃虚弱、气虚者可选参苓白术丸、贞芪扶正胶囊、玉屏风口服液;体质较强兼气血瘀滞可选肤痒颗粒、血府逐瘀胶囊;肝气郁结无明显热象的可选平肝舒络丸、逍遥颗粒,兼有热象的,心烦易怒,两胁胀痛选加味逍遥丸;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选天王补心丹。
外用:冰黄肤乐软膏、铍宝、苦豆子油搽剂、皮肤康洗液、日舒安洗液。
七、色素性皮肤病(黄褐斑、白癜风)
(一) 黄褐斑
色淡褐,伴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可选参苓白术丸、贞芪扶正胶囊;肝气郁结,斑色黄褐者,可分选逍遥颗粒、加味逍遥丸、平肝舒络丸;血虚兼血瘀的褐色斑,可选四物合剂、血府逐瘀胶囊;肝肾不足,疹色深褐加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二至丸等。 外用:丝白祛斑软膏
(二) 白癜风
病程短:风热征象,疹色有光泽,颜色为浅色素斑可选川芎茶调颗粒、防风通圣丸;湿热征象可选栀子金花丸、三妙丸、当归苦参丸等。
病期较长:疹色白,周围正常肤色加深,可分选白癜风丸、二至丸、首乌丸、血府逐瘀胶囊等。
外用:复方卡力孜然酊。
八、斑秃
病程短:风热征象者,可选芎菊上清丸、防风通圣丸等;肝风内动,心神不宁者选天麻钩藤颗粒;肝气郁结者选逍遥颗粒、加味逍遥丸等。
病程较长:血虚,气虚,肝肾不足者分选养血生发胶囊、斑秃丸、首乌丸、贞芪扶正胶囊、乌鸡白凤丸等。
❷ 两款皮肤病中成药
两款很好用的治疗皮肤病的中成药,消风止痒颗粒和湿毒清胶囊。,手里没皂皂的亲们可试试:
消风止痒颗粒:防风、蝉蜕、地骨皮、苍术、亚麻子、当归、地黄、 木通、荆芥、石膏、甘草。功效为消风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症。消风止痒颗粒可以疏风、祛湿、养血、清热,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中成药。
另一个方子是湿毒清胶囊,湿毒清胶囊:地黄,当归,丹参,蝉蜕,苦参,白鲜皮,甘草,黄芩,土茯苓。功效为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瘙痒,症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这个方子主要是治疗血虚引起的瘙痒症。
药不可乱吃,请对症下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❸ 皮肤瘙痒用什么药
皮肤瘙痒并不存在最好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氯雷他定、地塞米松、复方炉甘石洗剂等,无论使用哪一种药物,都要遵循医嘱。
皮肤瘙痒可以使用的药物:
1.氯雷他定:氯雷他定能够治疗皮肤瘙痒这种症状,常用于治疗皮肤过敏、荨麻疹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但要注意严格遵循医嘱使用药物。
2.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药物,在临床上多用于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这类药物要遵循医嘱使用,不能自行盲目用药。
3.复方炉甘石洗剂:复方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和保护人体皮肤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而且也能够缓解这些疾病引起的瘙痒感,在用药之前要详细询问医生这类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要自行用药。
皮肤瘙痒的注意事项:
1.不要抓挠瘙痒的部位。
2.尽快要医院查明皮肤瘙痒的原因,对症用药。
3.治疗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恢复。
❹ 治皮肤病的中药有哪些 什么中药治疗皮肤病
1解表类中药
解表可以使邪从外解,防治皮肤病。如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其皮疹有游走不定,瘙痒等特点,常用中药: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等。
2
清热类中药
很多皮肤病在临床都表现为热证,如常见的接触性皮炎,丹毒,痤疮等,皮疹常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舌质红,苔黄,脉数,表现为热象。治疗宜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等,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穿心莲,水牛角,生地黄,玄参,赤芍等。现代药理研究,有些药物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
3
养血润燥类中药
用于血虚风燥或血燥引起的皮肤病,皮损可见干燥,脱屑,皲裂,苔藓样变等特点,如银屑病,慢性湿疹,鱼鳞病等,常用中药:当归,熟地黄,制何首乌,生地黄,麦冬,沙参等。
4
利湿类中药
用于湿邪偏重者,其皮疹有水疱,糜烂,渗液,水肿等特点,治疗宜清热利湿,温阳利湿,祛风胜湿等,适用于急性湿疹,脓胞疮,带状疱疹等夹湿的皮肤病。常用中药:黄柏,苦参,秦皮,泽泻,吴茱萸,茯苓,猪苓,冬瓜皮,羌活,独活,防己,薏苡仁,苍术等。
❺ 皮肤病用什么药
皮肤病的主要症状是奇痒难受,到医院里去诊病,医生除了开处方给病人打针、吃药外,多数医生会再配些外用药给病人,要病人通过外搽药物减轻或治愈皮肤病;这种治疗往往要病人自己进行,所以病人不懂得正确使用外用药,非但疾病不易治好,有时候反而会使皮肤病恶化。
常用的皮肤病外用药有以下几种:
一、溶液:常用的溶液有4%硼酸溶液,1∶5000~10000高锰酸钾溶液,0.1%利凡诺凡溶液等。使用这些溶液的目的,大多是作为湿敷。皮肤病的湿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创面清洁。正确的湿敷方法是:使用比创面略大的消毒纱布4~6层(普通消毒口罩也可代用),浸透上述这一湿敷溶液,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在创面上,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平均每隔15分钟到30分钟更换纱布一次,要保持纱布清洁和潮湿,湿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纱布的虹吸作用,使创面上的渗液,全部被纱布吸收,再加上不断冷敷,使皮下扩张的毛细管收缩,新的渗液减少,达到创面清洁的目的。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湿疹、皮炎、二度烫伤后疱溃破的渗液面,但大面积湿敷要考虑到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慎防感冒。
二、洗剂:所谓洗剂就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剂,平时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使用时必须注意先摇均匀,后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洗剂中所加的消炎、杀菌、止痒药作用外,主要是通过洗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所以涂用洗剂的次数,每天必须十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局部温度不断降低。在毛发部位,由于可能和毛发粘在一起,所以不宜应用。
三、醑剂:是一种药物溶解于酒精中的制剂,常用的有止痒醑剂、癣药水等。这类药物涂用后,由于酒精蒸发较快,再加上酒精制剂中含有止痒、脱皮的药物,便可达到治疗作用。由于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粘膜部位及婴幼儿不宜应用,特别是癣药水,由于有强烈的刺激、脱皮作用,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冷霜制剂: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种制剂,由于它外观细腻、洁白,像化妆品,所以很受病员欢迎。常用的冷霜制剂,除了加有止痒药物的止痒霜剂(如必舒膏)、防止皮肤水分蒸发的尿素霜(治裂膏)外,最常见的就是各类皮质类固醇类激素霜剂(如肤轻松、地塞米松、去炎松、肤乐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激素冷霜制剂的广泛应用,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如过度的使用激素外用制剂,往往可以造成局部皮肤萎缩、多毛、毛细管扩张,以及色素沉着,而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如果长期、大面积地使用激素外用制剂,也可由此而造成皮质类固醇激素吸收而引起的柯兴氏征(如肥胖、满月脸、血压增高、糖尿等),所以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一般情况下,每日使用两次即可。医这教育网搜集整理
五、软膏:它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凡士林,由于软膏比较油腻,已逐步为冷霜制剂所取代,但它涂用后,能使皮肤软化,药物易于深入吸收,对某些角化、慢性皮肤病(如斑块型银屑并重度皲裂等)其效果要优于冷霜制剂,常用的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软膏、芥子气软膏等。
六、硬膏、涂膜制剂:这是近年来改良的外用药制剂,它是把药物加入胶布或薄膜制剂中,涂用后薄膜与外界空气隔绝,便于药物吸收,避免了因衣服摩擦而使药物损失的弊玻常用的制剂如肤疾宁、紫桂治裂膏、氢可涂膜、疗肤膜等。但硬膏制剂,对部分患者可以发生胶布过敏,当然含有皮质类固醇的制剂比其它制剂更易于吸收,但要注意因吸收过量而引起的副作用。
❻ 得了皮肤病,如何选择外用药膏总结:5类皮肤病用药,对症解决!
皮肤药种类繁多,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胡乱使用,不仅会药不对症,还可能出现不良症状,加剧病情,并对后续治疗造成困难。现在就来帮助大家分门别类地介绍一下。不过,出现严重症状,或无法明确症状时,应该先看看皮肤科医生。
一、细菌感染
对症: 适用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的脓包疮、毛囊炎、疖、痈情况,常见的表现是局部红肿、化脓。
用药: 这类皮肤病常用的药膏都是抗生素类的,比如那氟沙星乳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等。
注意: 用棉签涂抹在局部皮疹或者外伤区域即可。患处有破溃、化脓或有明显渗出者禁用,病毒感染者禁用。
二、真菌感染
对症: 有真菌感染引起的感染可按照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头廯、手廯、足廯、花斑廯、股廯等等。
用药: 对付这类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可以选用抗真菌的药膏,比如奥昔康唑乳膏、阿莫罗芬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克霉唑乳膏等等。
注意: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水疱、红斑、脱皮时,比较适合的做法是,先做真菌涂片检查,待明确诊断以后再用药。自行用药,可能会对后期检查和治疗造成困难。
三、病毒感染
对症: 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类疾病以皮肤黏膜病变为主,主要类型有红疹发疹型皮肤病,比如麻疹;疱疹型皮肤病,比如带状疱疹;赘生物型皮肤病,比如肛周、生殖器,外伤或皮肤破损等疣。
用药: 这一类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可选用喷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乳膏、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等等。
注意: 如果用药部位出现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用,并洗净局部药物,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四、蚊虫叮咬
对症: 一些昆虫和寄生虫侵犯皮肤后,会引起动物性皮肤病,比如螨虫、蚊子、蜜蜂、跳蚤等定要会引起皮炎。有的还会引起疥疮、隐翅虫皮炎、虱病等。
用药: 这一类由于蚊虫叮咬等引起的皮肤病,可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应对。常见的药膏有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比如皮炎平)、倍他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等。
注意: 患处有破溃、化脓或有明显渗出者禁用。
五、抗炎、抗过敏药
对症: 皮炎和湿疹,其中包括湿疹、干疱疹、特异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等。
用药: 对付这些症状,可选用激素类或非激素类药膏。
·激素类药膏 ,有地奈德乳膏(弱效激素)、糠酸莫米松乳膏(中效激素)、卤米松乳膏(强效激素)。
·非激素类药膏 ,有盐酸多塞平乳膏、丁苯羟酸软膏、他克莫司软膏、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等。
注意: 非激素类药膏大多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但是如果出现局部刺激、灼热感,应先咨询皮肤科医生后再使用。至于激素类药膏,长期局部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症状。如无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不推荐自己使用激素药膏。
使用药膏,首先要分辨病因,再对症下药,千万不要随意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
❼ 药房指南 | 这些皮肤科药膏你需要认识一下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两年网络上在刮这个药膏风
有一些博主写文章的时候标题可吓人了
什么“一支小药膏秒杀千元护肤品”
还有的说“没有一支小药膏解决不了的皮肤问题,如果有,那就两支!!”
有些还附上那些前后对比特别明显的高清对比照片……
P过没P过我不知道啊
但是呢大家一看就心痒痒
哇,这么好的东西我怎可错过
迅速去拔草
那么这些小药膏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呢?
本篇就来聊聊那些医生常开的小药膏,它们究竟有什么用。
第一类:祛痘专用药
(1)过氧化苯甲酰凝胶
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江湖俗称“班赛”,是治疗丘疹脓疱型痤疮的常用药。
过氧苯甲酰,看名字就知道它是一种过氧化物,极易分解。 过氧苯甲酰可以通过与有机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达到除菌、消炎、抗粉刺的三重作用。
换言之,班赛可以“屠杀”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以抑制皮脂分泌、溶解角质。所以皮肤科医生针对那些表现主要为 少量丘疹和脓疱的轻度痤疮患者 常常会开 过氧苯甲酰凝胶(班赛)。 建议点涂,也就是在痘痘部位薄薄地涂一层。
(2)立思丁 夫西地酸
这也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夫西地酸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同时 抗菌谱比较广的药物, 目前来说是痤疮治疗当中比较常用。
需要注意的是,夫西地酸是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用,不要自己随便乱用。 由于红肿和化脓的这些痘痘,一般来说与微生物关系很大,而且感染严重到一定程度了,因此夫西地酸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帮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使用。
第二类:敏感专用药
(1)他克莫司 普特彼
他克莫司一度是患者心目中治疗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白癜风等免疫相关疾病的“神药”。
他克莫司软膏属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非糖皮质激素外用免疫调节剂,不含激素, 既可替代激素类制剂的抗炎作用,又避免了长期外用激素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但是,他克莫司软膏也不能长时间使用, 用多了也有一种依赖性,所以严格遵循医嘱是非常有必要的。
(2)氟芬那酸丁酯 布特软膏
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非感染性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皮肤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第三类:止痒专用药
很多过敏性疾病具有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根治”。那么当瘙痒症状出现时,积极使用一些止痒的药膏缓解症状、减少搔抓对于患者来说就非常必要。
用于止痒的药物很多,有的直接在局部发挥止痒作用,如一些外用制剂;有的通过抗过敏、抗炎作用继而起到止痒效果,如一些内用药物。今天我只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些常用的外用制剂。
樟脑、薄荷脑、冰片 等具一定挥发性药物,涂搽在皮肤上通过刺激表皮内冷觉感受器而起清凉、止痒效果。
炉甘石、氧化锌、滑石粉 等温和保护药,配制成的洗剂,又名混悬剂(振荡剂)用于一些急性皮炎湿疹常可收到良好的消炎止痒效果。
还有, 用生理盐水或普通水冷湿敷 治疗一些急性皮炎同样起到理想的消炎止痒效果,既方便又安全,而且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糠酸莫米松等)及一些非激素类抗炎药(如乙氧苯柳胺、丁苯羟酸等)配制成的乳膏、搽剂 广泛用于多种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通过其强效的抗炎作用达到良好的止痒效果。应当注意的是,这类制剂均具有一定不良反应,必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用。
外用药膏介绍就先到这里了。
在这里再说一句吧, 介绍药膏并不是让大家去药房或者网络上买回来自行治疗,也不是居家必备家庭药箱指南,希望大家永远都用不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