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上有小血点是怎么回事
您好,对于手掌红点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关于手掌红点这个问题为您解答如下:主要是由血虚血燥、皮肤失养、燥热生风所致,治宜养血润燥、疏风止痒。手要保持干净,尽量少沾水,即使洗手最好用热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生吃最好,因为生吃的水果最新鲜,营养流失最少。可以吃点维生素B2的药片作辅助。多吃蔬菜,不要让你的手臂受伤,这是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对你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希望以后少出的话,就要好好保护皮肤,补充维生素C,同时服用芦丁片~
❷ 左手手臂和手背上从皮肤里面出现一点一点的小血点是怎么回事
怀疑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你先观察几天,如果血点增多变大变青紫,继而转黄,1周左右自动消退.随后又出现的话,就可以肯定是此病了.
一般出血点开始时会在四肢出现,你再观察一下自己四肢其他部位有没有出血点.
-------------------
补充:红痕消失了吗? 皮肤痒,那就可能是你的皮肤干燥引起的.我就建议你观察几天,看看那些出血点还有没有变化.
这病不太严重,能治好.有个非常简单的方子,就是每天早晨空腹吃一把花生,要生的不要熟的,带花生衣一起吃.花生衣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癫有很大帮助.
❸ 手上有小红点是什么问题
夏季气候主要的变化特点是紫外线照射量增多、气温上升、湿度也有升高,此外各种昆虫也开始大量繁殖。因此,恼人的皮肤病也会如期而至。夏季常见的皮肤病有以下几种。 1.痱子: 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能及时地蒸发,致使汗孔堵塞,汗液淤积或破裂所致,有的表现为小米粒大小浅表水疱,很容易蹭破,轻度脱屑而愈,多见于婴儿、孕妇,称为白痱;有的为散在红色小丘疹,但与毛囊无关,称为红痱,多见于小儿,有的为小脓疱,称为脓痱。 防止痱子的发生应该注意室内环境的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衣着应宽大,减少出汗且利于汗液蒸发,勤换衣服;尽量保持皮肤干燥,用干毛巾擦汗,肥胖者、婴儿及产妇应勤洗浴,但不用冷水,揩干后扑痱子粉。治疗可用清凉、收敛止痒药物。若发生脓痱要到医院就诊做综合治疗。 2.晒伤: 由于突然过度日晒造成,表现为日晒后3-6小时于日晒部位出现红斑、严重时可形成水疱,有明显灼痛、可有全身不适。 预防日晒伤首先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应当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照射量。治疗一般对症即可,可外用保护剂如各种润肤剂、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 3.光敏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是由于一些人对紫外线过敏所致,仅见于少数人,这些人通常在日晒后1-2天后发病,皮疹多发于面部、颈部和颈前“V”形区、手背及上肢,表现为小丘疹、小水疱、自觉瘙痒,严重时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痒明显,消失很慢。如不积极治疗,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肤病。 因为此病发作与过敏体质有关,因此要注意防光,每天的9点到下午5点最好不外出,必须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一旦发生皮疹,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也可请教医生选择适合的口服类药物。 4.丘疹性荨麻疹: 本病与蚊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跳蚤、虱、螨、蚊等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诱发的过敏反应。皮疹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皮疹多发于躯干、四肢,可成片或散在,瘙痒明显。 预防此病尽量少到草丛、树荫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熏蚊香,发生皮疹后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或选择适合的口服药物。但需注意,最好不用红花油等涂抹,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过敏,反而加重病情。 5.过敏性皮肤病: 由植物花粉及花粉螨虫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使过敏体质者呼吸道、眼部和皮肤过敏的反应。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流清鼻涕和鼻塞、头痛、流泪,状如感冒;皮肤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性荨麻疹、颜面再发性皮炎、瘙痒等症状。 防止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应尽量少吃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外出郊游时要穿长袖衣裤、鞋袜,并带脱敏药物。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此地,如症状较轻,可口服脱敏药,一旦出现哮喘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6.病毒性皮肤病: 有水痘、风疹等。水痘起病较急,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是水痘的高发人群。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吸入病毒后经过2至3周的潜伏期便出现症状。 防止病毒性皮肤病,要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果孩子患了水痘,发烧期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的接触。如果孕妇接触了风疹患者,并在妊娠头3个月内确诊患了风疹,就要考虑人工流产。 7.足癣和股癣: 足癣和股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由于真菌喜好温暖和潮湿,因此,常在夏季加重。足癣表现为足趾间脱皮、浸渍糜烂,或足侧缘出现多数水疱,可有瘙痒,也可不痒,如不治疗,皮疹可逐渐向外扩大。股癣表现为大腿内侧、臀裂部的环状红斑脱屑,呈离心性扩大,周围常可见小丘疹,自觉瘙痒或疼痛。无论是足癣还是股癣,都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应避免共用卫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勤换鞋袜、内裤。 8.湿疹: 夏季,有些人的手和脚会因为汗腺发达而分泌很多汗液,特别是脚,如果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闷热潮湿一起来,脚就会脱皮、痒、长水疱,很多人误认为是脚气,其实是湿疹。防治湿疹,局部要保持干燥,用皮炎平涂抹患处,一天两至三次。要穿透气的鞋子,如布底的布鞋。因为湿疹的症状和脚癣相同,所以,治疗前要做一个真菌试验,判断到底是否属于真菌感染。您可以对症治疗.
❹ 手指皮肤干燥慢慢会皲裂出血怎么办
每年冬天,由于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许多人手和脚的皮肤上就会裂开大大小小的裂口,走路或者劳动摩擦时疼痛难忍,较大的裂口还会引起出血,病菌侵入后甚至出现化脓感染。这种冬季手、脚皮肤裂开的现象,医学上叫作“皲裂”,也作龟裂(读jun,不读gui)。那么,寒冬季节怎样防治皮肤皲裂呢? 1、在气候寒冷时尽量少用或不用碱性大的肥皂洗手、洗脸或洗脚,否则会去脂过多而使皮肤容易干裂。经常接触矿物油类、水泥、石灰等工种的人下班后要及时洗净手脚,用干毛巾擦干后再搽些油脂润滑皮肤; 2、维生素A具有保护皮肤、防止皲裂的作用,胡萝卜、动物肝脏、鸡蛋及菠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冬天里应适当多吃些。有皮肤皲裂史的人,在气候转冷时就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护好皮肤,原来患有手、足癣,鱼鳞病等皮肤病的人,要尽早进行治疗。 倘若手、脚已发生了皮肤皲裂,轻者可用5-10%水扬酸软膏外搽;重者在用上药之前,先用热水浸泡患处5-10分钟,将皲裂周围过于增厚的皮肤角质层用刀片削落,搽药后再用胶布将裂开处尽可能拉紧贴牢。这样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促使裂口尽快愈合。 治疗皮肤皲裂五法 冬季,皮肤干燥容易皲裂。可在每晚睡觉前,先用热水浸泡皲裂处几分钟,使之软化。然后取 鱼肝油丸2~3粒,挤出其液体涂在裂口部位,每晚1次,1周即愈。 发生皲裂现象,可将醋与甘油以5:1的比例调匀后,每天2次涂擦患处,皮肤会变得光滑、 细嫩。 将鸡蛋2只煮熟,取其蛋黄置铁锅内,用小火熬成油状,冷却后涂于皲裂皮肤表面,一日2次, 三四天即可痊愈。 土豆1个,煮熟后剥皮捣烂,加少许凡士林调匀,放入净瓶内,每日1~次涂患处,数日可愈。 手足皲裂,可取香蕉1只(皮黑的好),捏熟的,开一小孔,将香蕉内象挤牙膏一样挤出,放于 手心缠擦,干后,手心手背均有光滑感。用于足部,方法相同,初次使用,尤其是已有小皲裂时, 可能 有些疼痛,这是正常现象,过一会就好。每天晚上洗净手、足后使用,一般连续几次即愈。 皲裂 别名 病理 概述 皲裂是主要发生在手足的常见皮肤病,指由各种原因引起手足部皮肤的干燥和开裂。冬季多见,可有痛感而影响劳动和工作。工厂、农村中发病率较高。 流行特征 发病机制 治疗 根据病因处理,将皲裂处厚硬的表皮稍削一点,可以减轻疼痛。削薄后浸泡于热水中十余分钟或更久些,以使皮肤滋润,拭干后外搽15%尿素脂,复方尿囊素霜或10%硫磺水杨酸软膏等。每日1-2次。或用白芨细粉10g,凡士林90g外搽,亦可用橡皮膏贴。 预防 冬季宜先用热水浸泡手足,随后外涂润肤性油脂,加强保暖,少用碱性较强的肥皂。若为职业劳动等因素引起的皲裂,应加强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手足直接接触有害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若由真菌引起,应治疗真菌病。 临床表现 皲裂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皴裂、龟裂和皲裂。损害为深浅、长短不一的裂隙,多顺皮纹方向发展,可达2~3mm长或更长。好发于指尖,指屈面,平常足跟、足趾外侧等部位,常两侧发生。根据裂隙深浅程度,一般可分为三度:一度仅达表皮,无出血及疼痛等症状;二度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可有轻度疼痛,但不引起出血;三度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常引起出血和疼痛。 诊断 常见于成年人及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病。到冬季手足部皮肤干燥,粗糙增厚,发生裂隙,在皮肤角质层厚处更深,甚至出血,常有疼痛。 鉴别诊断 并发症 病因 病因随不同部位而异,主要因表皮增厚,干燥和局部动作而引起,手足皮肤尤其是掌趾部角质层较厚,无皮脂腺,冬季汗液分泌少,又缺乏皮脂滋润,因而皮肤容易干燥,再加各种机械性物理性的摩擦和刺激。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如真菌感染),酸碱有机溶酶的脱脂作用等使角质层增厚及皮肤弹性和韧性减低。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局部动作对皮肤的牵拉,产生了皲裂,因而局部活动及产生本病的决定性因素。老年皮肤干燥,某些皮肤病如掌跖慢性湿疹。手足癣,掌跖角化症,鱼鳞病、手背和手指伸侧的冻疮等,均易发病。 治疗皮肤皲裂五法 冬季,皮肤干燥容易皲裂。可在每晚睡觉前,先用热水浸泡皲裂处几分钟,使之软化。然后取 鱼肝油丸2~3粒,挤出其液体涂在裂口部位,每晚1次,1周即愈。 发生皲裂现象,可将醋与甘油以5:1的比例调匀后,每天2次涂擦患处,皮肤会变得光滑、 细嫩。 将鸡蛋2只煮熟,取其蛋黄置铁锅内,用小火熬成油状,冷却后涂于皲裂皮肤表面,一日2次, 三四天即可痊愈。 土豆1个,煮熟后剥皮捣烂,加少许凡士林调匀,放入净瓶内,每日1~次涂患处,数日可愈。 手足皲裂,可取香蕉1只(皮黑的好),捏熟的,开一小孔,将香蕉内象挤牙膏一样挤出,放于 手心缠擦,干后,手心手背均有光滑感。用于足部,方法相同,初次使用,尤其是已有小皲裂时, 可能 有些疼痛,这是正常现象,过一会就好。每天晚上洗净手、足后使用,一般连续几次即愈。
采纳哦
❺ 手上突然出现红色小点是怎么回事
小血点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比如由于一些物理的因素,局部出现一些小的毛细血管扩张、破裂,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出血点,比如说有一些重力或者是压力造成的,比如穿的服装或者有些特殊工种,由于这个情况下会造成一些小的毛细血管破裂。还有的时候会是一些压力,比如说剧烈呕吐或者便秘,有的时候有些人也有可能会出现,但是这种情况多数情况下应该是出现在头面部比较多,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发现手部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出血点。二、这些小红点有可能的是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皮炎、湿疹,或者是过敏性紫癫,这都是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可能跟变态反应是相关的,治疗就应该选择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同时外用一些糖皮质激素的软膏来进行治疗。三、再有的话,有一些红斑鳞屑类的疾病,比如说像银屑病甚至包括扁平苔藓,也有可能会出现红的小红点,很难判别它是小血点还是小红点的情况下也是有可能的。四、如果数量不是很多,出现几个、很规则的,可能看起来好像也略微高出皮面一点,这种也有可能是樱桃状的血管瘤,这就是皮肤光老化的表现。
❻ 手臂上长了小红点,不痛不痒,是什么原因
问题分析:您好.身上起红色血点一般是皮肤受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肤就敏感稍微遇到刺激物如受冻,受辣等皮肤就会出现红色血点,但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不用太担心.
意见建议:建议:如果在未受刺激的情况下多次出现就应该到医院去就诊,因为极有可能是慢性重病的征兆.
❼ 为什么手掌上会有红点点
❽ 皮肤上有许多小血点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根据您的叙述,身上起红色血点一般是皮肤受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肤就敏感稍微遇到刺激物如受冻,受辣等皮肤就会出现红色血点 ,不用太担心。如果在未受刺激的情况下多次出现就应该到医院去就诊,因为极有可能是慢性病的征兆。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有很多,比较复杂. 血常规主要是检查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以便排除有关引起红色血点的慢性 疾病. 建议您还是要找医生或专家看看, 可能会解释的更清楚,权威. 功能性子宫出血与您的皮肤上有许多小血点没有多大关系,它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这类方面.给您提供几种常见的月经不调的食疗方如下: 1.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功能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功能性月经出血过多。 2.浓茶红糖饮:茶叶、红糖各适量。煮浓茶一碗,去渣,放红糖溶化后饮。每日一次。功能清热、调经。主治月经先期量多。 3.山楂红糖饮: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热饮。非妊娠者多服几次,经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调经,主治妇女有经期错乱。 下面的仅供您参考,对照.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 英文缩写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 N 0.3~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B 0~0.01(0~1%) 淋巴细胞 L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M 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 1.14- 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