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药疹怎么治疗
1.轻型药疹 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可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30~60mg/d),皮损消退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局部若以红斑,丘疹为主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以糜烂渗出为主可用0.1%利凡诺尔,3%硼酸溶液等湿敷.
2.重型药疹 原则为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滴,或用地塞米松10~20mg/d,分2次静滴,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糖皮质激素如足量,病情应在3~5天内控制,如未满意控制应加大剂量(增加原剂量的1/3~1/2);待皮损颜色转淡,无新发皮损,体温下降后可逐渐减量.
(2)防治继发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应强调消毒隔离,抗生素并非常规预防感染的唯一手段;如有感染存在,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易过敏药物(特别应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可结合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过敏反应发生较少的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如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应注意有无真菌感染的可能,如确诊应尽快加用抗真菌药物.
(3)加强支持疗法:可创造稳定的个体环境,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高热,进食困难,创面大量渗出或皮肤大片剥脱等常导致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加以纠正,必要时可输入新鲜血液,血浆或清蛋白以维持胶体渗透压,可有效减少渗出;若伴有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治疗.
(4)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是缩短病程,成功治疗的重要保障.对皮损面积广,糜烂渗出重者应注意保暖,可每天更换无菌被单,局部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同时注意防止褥疮的发生.累及黏膜者应特别注意眼睛的护理,需定期冲洗以减少感染及防止球睑结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可用油纱布覆盖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
运动不要过于激烈,最好还是休息一阵子,一旦出汗,证明体内进行散热,此时皮肤表皮层布满了垃圾,这对药疹起到一定不利影响,病人应该自己在家多注意一些,
『贰』 怎么治疗习惯性药疹
药疹治疗原则
1. 停用致敏药物。
2. 皮质激素治疗。
3. 抗生素及其它药物治疗。
4. 维持电解质平衡。
5. 中药治疗。
药疹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1.抗休克与供氧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
6.粘膜损害的处理可用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3h一次。
7.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的特点进行治疗。
辨证治疗药疹体会
文明昌
关键词 药疹 中医药疗法 辨证施治
药疹是临床较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祖国医学对药疹亦早有认识,在《诸病源候论》中有《解诸药毒篇》、《金匮要略》有食生葱后生面游风,《肘后备急方》有“治食中诸毒方”、“治卒中诸药毒救解方”,但均只限于“毒性反应”的描述,例如《疡医大全》误中砒毒,浑身紫黑,此名砒霜累疮的描述记载。近十多年来,随着抗生素、磺胺药、镇痛安眠药等的广泛使用,药物性皮疹愈来愈多,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变态反应所致。现将笔者临床辨证治疗药疹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表现及分型
在服药后数天内,患者全身突然出现大面积皮疹,颜色鲜红,对称分布,迅速波及头面、四肢、躯干,而呈全身潮红,甚者可遍及手足心、口腔、龟头、眼结膜。大约7天后皮疹渐转暗红,2~3周后逐渐消退,脱少许鳞屑,一般不伴全身症状,较重在初起时可出现恶寒,发热,继而精神疲倦,纳食减退,头痛,恶心,腹痛等症。
风热型:多属疾病初起阶段,皮疹限于上半身,尤以头面部为主,皮疹虽红,但不艳红,而�热作痒较甚,亦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表证。血热型:病情来势急剧,皮疹密布于四肢、躯干,�热潮红,压之部分可褪色,部分不褪色,溲赤便干,甚则结膜、咽峡均充血,舌质红或光红、苔薄腻,脉弦数或细数。皮损侵及口腔与龟头包皮者,可引起糜烂。湿热型:皮疹特点为皮肤肿胀,潮红,压之褪色,瘙痒较甚,搔则易出水糜烂,全身症状可见精神倦怠,纳食减退,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濡数。
2 治疗方法
2.1 风热型:治以祛风清解。选用荆芥、防风、桑叶、菊花、黄芩、连翘、栀子、蒲公英、熟大黄、炒车前子、茯苓皮等。
2.2 血热型:治以凉血清解。可选用鲜生地、赤芍、丹皮、银花、连翘、川楝子、黄芩、黄柏、川军、蒲公英、车前草等。
2.3 湿热型:治以清解利湿。选用蒲公英、黄柏、川军、赤芍、银花、连翘、萆�、车前子、猫爪草等。
3 典型病例
王某,女,43岁,工人,1995年4月23日初诊。
1周前注射霍乱疫苗,3天后发现躯干部瘙痒,并有散在的皮疹,第4天四肢、躯干出现红色点状斑疹,并且日趋密集,融合成片,昨日开始头面部亦出现红色斑块,浑身皮损状似麻疹样损害,同时伴恶心、纳呆、精神不振,小便黄赤,大便3日未行,今日水泻2次,曾用药治疗,症情未见好转。患者素有荨麻疹史,无药物过敏史,在发病前1月内,未服过其它任何药物,除注射霍乱疫苗针外,未注射过其它针剂。查体:全身皮肤�热潮红,呈密集之点状红斑,部分融合成片,稍高出皮面,压之褪色,除四肢、躯干外,头皮、面颊、手足心均累及,左眼结膜充血,两眼上下睑充血,咽喉口颊粘膜有数个大小不一的红斑,舌质红、苔腻,脉滑数。证属素体湿热内蕴,亦禀赋不足,药毒入血,外达肌肤所致。治拟凉血清利为主,处方:鲜生地30g,丹皮、赤芍、蒲公英各15g,银花、连翘、茯苓各12g,生薏苡仁12g,车前子30g(包),生甘草12g。3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4月27日二诊:服药2剂后皮损大退,但见风后仍然作痒起疹;第3剂后皮损进一步消退,见风后不再起疹作痒。现两下肢尚有少量红色风疹及红斑,瘙痒,上半身、两臂、面颊均已消退,但大便3日未行,舌苔薄,脉细数。证属湿热未清,再拟前法出入,药用:生地15g,银花15g,赤芍12g,蒲公英20g,连翘12g,炒车前子18g,生大黄9g(后下),苦参12g。2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4月30日三诊:药后红疹未见新发,面颊、躯干均已退净,经冷水洗后两下肢与手臂发疹块,瘙痒苔薄,脉濡数。纳食不佳,属湿热未尽,治拟清利。处方:萆�12g,泽泻12g,茯苓12g,薏苡仁15g,木通12g,赤芍12g,车前子12g,防己12g,生大黄10g。3剂尽而告痊愈。
4 体会
药疹的发生,内由湿热蕴郁,禀赋不足,外因于药毒之邪侵袭,两邪交蒸,内郁于脏腑,外达于肌肤而成。故可出现皮疹潮红肿胀作痒神疲,纳呆,苔腻,脉数等湿重热重之症。在治疗上,采用清解利湿之法,这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然而,临床上大部分药疹是猝然发病,来势猛疾,皮疹猩红,迅即布满躯干四肢而达全身,并可侵犯结膜与粘膜,同时有头痛泛恶,胸闷,纳呆,精神不振,腹痛,发热等症,舌质红或光红苔剥,此是热毒炽盛动血的表现,治疗时清解利湿方中需加入凉血清热,养阴生津之品。如果病邪初起或兼有表证,或皮疹集中于头面、躯干上部是风胜之证,可在清热利湿方中加入祛风清热之品。因此,将药疹辨证分为湿热、血热、风热3型,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药疹一般不外用药物,但如果口角部出现糜烂、裂口,可搽清润消炎软膏;口颊部粘膜糜烂、疼痛,可涂鱼肝油之类;会阴部生殖器皮肤粘膜交界处糜烂渗出,可搽黄柏搽剂或青黛膏;躯干、四肢部之红斑若有水疮糜烂,亦可搽黄柏搽剂。上述各类皮肤损害,经治疗后,一般于1周左右可痊愈,同时治疗期间宜多饮开水,多吃水果与蔬菜,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助于药物的排泄,禁食发物动风燥热之类。
作者简介:文明昌,男,44岁,副主任医师,贵州省黔南州中医院(黔南55800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sxzy/sxzy99/sxzy9905/newpage34.htm
『叁』 药物性皮炎的表现有哪些
药物性皮炎症状有两大类,一种是局部,还有一种是系统性。药物性皮炎局部产生症状,固定药疹最多见,像口唇上如果产生固定药疹,就是嘴周围一圈红黑红黑表现。如果是生殖器部位,生殖器又红又肿,然后还有疼,最后还有感染迹象,这是局部症状。
药物性皮炎症状全身的就是可以表现为荨麻疹样、猩红热样,还有麻疹样,甚至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还有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就是全身症状首先是瘙痒,然后弥漫对称发生点状或者是片状红斑,伴有瘙痒,这是全身泛发一种中型表现。
还有一种重型药疹,表现就特别严重,伴有全身症状,像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全身大片皮肤没有一处好的,又红又肿又脱皮,同时伴有发冷、发抖、全身不舒服。重症多形红斑也是这样,往往伴有全身发冷、发抖、发热,还有低蛋白血症导致还有肝肾功能损害系统性症状。
『肆』 我的皮肤很干怎么办
引起皮肤水分丢失,导致皮肤干燥、失去光泽的原因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老化,其保湿作用及屏障功能逐渐减弱,天然保湿因子含量减少;
●干燥寒冷的气候,湿度较低,如秋冬季;
●某些皮肤病变,如银屑病、鱼鳞病等;
●环境和化学因素,如洗衣粉、肥皂、洗洁精等洗涤剂及酒精等有机溶剂,以及长时间的空调环境等;
●饮食睡眠习惯,如偏食、饮水少、失眠等;
●干性皮肤。
由于皮肤时刻都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如不加以保护,或多或少都有缺水现象,直接影响皮肤的外观。而这时,除了确保正常健康的饮食以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以及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积极治疗皮肤疾患外,还应根据需要,使用合适的保湿化妆品。
击退干燥七法则
●在冬季,尽管人们喜欢洗热水澡。但是,对皮肤有益的水温是温水,因为热水会将皮肤上的天然油分彻底洗掉,而这种天然油分比你浴后使用护肤品化解干燥要有效得多。
●冬季洗澡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
●如果一定要洗热水澡,尽可能使用浴液或温和的香皂。浴后应当在皮肤尚未完全干的情况下,在身体各部位涂上润肤品。这样做有助于将润肤成分渗入到皮肤的上层。
●男性在冬季刮胡子时,最好不要用刮胡膏,可用洗发香波替代。
●在那些易发生干裂的身体部位,最好使用力量较强的护肤品,如凡士林。与一般护肤品不一样的是,凡士林可以“封住”皮肤,减少水分的蒸发,对于保护比较干燥的皮肤十分有效。
●洗完东西或洗手后应使用一些能够保持水分的护手霜。
●在家时,皮肤暴露于外的地方较户外要多,使用加湿器是解决皮肤干燥的不错方法。
冬季皮肤麻烦多
皮肤易瘙痒、手足会皲裂、冻疮找上门
西北风一刮,人的皮肤也会由于气温降低,无论是显性出汗还是隐性出汗,都大为减少,人体皮肤的润滑剂皮脂腺的分泌也大大减少,除了婴儿以外,大部分人的皮肤都会比较干燥。这时一些冬令常见的皮肤病也开始在一部分人群中间肆虐起来。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就自诉全身或者小腿前皮肤瘙痒、干燥、鳞屑脱落,变得干燥,瘙痒难忍。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往往诊断为冬季瘙痒症或皮脂缺乏性湿疹。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的皮肤一到冬季就特别干燥呢?皮肤干燥与皮肤的失水有关,皮肤水分的缺乏又与皮肤的天然皮脂有关,皮肤表面的脂质犹如一件外衣,阻止了皮肤水分的蒸发,使皮肤保持滋润,老年人皮肤变薄,表面的脂质也减少,皮肤自然就显得干燥,冬季冷风又可增加水分的损失,进一步扰乱表皮的脂质平衡,这样干燥就不可避免了。
皮肤瘙痒症:皮肤干燥是祸首
原发性皮肤瘙痒症无疑是最为常见的冬令皮肤病了,此症无论男女老幼都可发病,但中老年者更为多见了,尤其是老年人。患者可全身到处瘙痒,白天由于外界干扰,尚可分心而无暇顾及,一到晚间,瘙痒难忍,全身似有蚂蚁在爬,无法忍受。如果吃了点“发物”,或饮酒,饮咖啡,则更瘙痒难熬。但检查皮肤,却无任何原发性皮疹,仅可见由于搔抓引起的皮肤抓痕,血痂或者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如持续时间长久,则可继发多癣性皮损。
此病主要是由于皮肤干燥引起的。冬天我们脱下棉毛衫裤时,常可见很多细小的皮屑从身上弹下,而冬季衣服又穿得较多较紧,这样异物刺激在已敏感的皮肤,瘙痒也就难免了。还有就是有些人不恰当地处理也会加重瘙痒,如热水冲洗虽能解一时之痒却换来瘙痒更甚。因为热水对皮肤本身是一种刺激,再加上皮脂除去更多,导致皮肤更加干燥。
冬季瘙痒症发生的关键在于皮肤干燥和受冷,所以住房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可摆放一些绿色的盆栽,或放上一盆水以增加空气湿度。洗澡时水温在32°C左右,不宜搓擦,不宜过多使用香皂,避免搔抓,浴后可全身搽用润肤液,以保持皮肤的滋润,建议每日涂抹保湿霜或保湿乳液。在需要时还可口服第一代抗过敏片剂来达到止痒镇静作用。饮食中要尽量多摄入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卷心菜等,少食用咖啡,可乐,酸辣刺激性食物。
手足皲裂:好发于清洁工人家庭主妇
手足皲裂也是冬季很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此病好发于接触脂溶性或碱性物质的人员,如汽车修理工、清洁工人、厨师和家庭主妇等。患者手足皮肤往往因缺少滋润而干裂,严重者皲裂可至深部肌层,有明显痛感甚至影响手足活动、皮损由皱裂至龟裂至皲裂,为长短深浅不一的裂口,好发于手指和手掌屈侧、足跟、趾底,足侧等处。
防治方法主要是在冬季未发生皲裂前常外搽油脂以滋润皮肤,一旦发生皲裂则可削薄皲裂处厚硬的表皮角质层,然后用热水浸泡10分钟,拭干后再外搽15%的尿素脂或10%的硫磺水杨酸软膏等。冬季野外作业时宜戴好防护手套。
冻疮:气温一冷即会发作
冻疮好发于儿童及妇女,冬季气温一变冷即会发作,至来年春夏季可迅速痊愈,好发部位为肢端末梢,如手指、手背、面部、耳廓、足趾、足跟等处,患处可见局部性淤血性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胀有光泽,局部皮温降低,环境温度暖热时,局部出现明显的瘙痒或灼热感,而冻疮一旦破溃,溃烂后即有痛感。
防治冻疮原则有如下几条:
●加强体锻,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搓搽手足,防止淤血产生。
●注意手足的干燥和保暖,可穿戴宽松暖和的手套和鞋袜。
●受冻部位不宜立即近火烧烤或用热水浸泡。
另外,冬季也是鱼鳞病、银屑病的好发季节,一些皮肤传染病,如疥疮、虱病在个人和环境卫生不好的情况下,冬季也常常是好发时机。
冬季五步护肤法
洁肤:以保持皮肤清爽为宜
清洁皮肤是保养皮肤的第一步骤,是保养皮肤的关键,洁肤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增加皮肤的吸收功能,预防皮肤疾病,延缓皮肤衰老和皱纹产生。清洁皮肤有单纯用水洗,也有用洗面奶、清洁霜等清洗。用水洗脸是基础,每天2~3次。在冬季,使用洗面奶洗脸,中性皮肤可每天1次,或隔天1次,干性皮肤宜2~3天1次,油性皮肤宜每天1次左右。总之以保持皮肤清爽为宜。洗脸用的水最好是开水冷却至36度左右;油性皮肤者可以温度稍高,约38度;干性皮肤者可稍低,为34度左右。也可用温水洗净后,再用冷水冲洗一下,以缩小毛孔。但敏感性皮肤或皮肤干燥者不宜用单纯冷水洗脸。洗脸时可用指腹由里向外不断按摩,最后用柔软的毛巾檫干。洗面奶应性质温和,量不宜太多,以薄薄地涂至整个面部即可,按摩时间5分钟左右。
保湿:适当增加护肤品使用量
冬季天气干燥,气温下降,皮肤新陈代谢对气候的变化还没完全适应,使皮肤的汗腺分泌减少,显得很干燥。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的科研人员在上海、哈尔滨和广州三大城市,对中国女性进行了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提示,上海女性到冬天皮肤的电容量明显低于其他两大城市,说明上海女性冬季表皮含水量少,干燥脱屑。此时就要适当增加护肤品的使用量,使皮肤得到充分的滋养和维护。护肤品应选择保湿功能大、滋润作用强的膏霜类化妆品。不但是面部皮肤需要养护,四肢和躯干部位的皮肤也需要滋润和营养。可选用润肤露,润肤奶液,在每天洗澡后薄薄地涂抹一层于皮肤上,可保持皮肤柔软光滑,富有弹性,延缓老化,又能预防和辅助治疗某些皮肤疾病,如特应性皮炎,冬季瘙痒症,鱼鳞病等。
防晒:选择指数不太高的防晒霜
在冬季,阳光中的紫外线虽不像夏季那么强烈,其中中波和长波紫外线(UVB和UVA)减弱,但紫外线还是造成皮肤老化、变黑的最常见的原因。因而冬天也要适当注意防晒,选择防晒指数SPF和PA值不要太高,如:SPF8,PA+的防晒霜。特别要提醒的是,冬季下雪时,紫外线的强度还可能高于夏季,选择的防晒品的SPF和PA值要大,SPF15,PA++以上。
防皱:要注重劳逸结合营养均衡
冬季天气干燥,如果不注意滋润皮肤,造成皮肤内大量水分丧失,容易形成暂时性的皱纹,即小皱纹的增多。一旦出现小皱纹,不用焦虑,只要保持开朗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合理的营养摄入,平日饮食中多吃些瘦肉,牛奶,蛋类品,新鲜的水果蔬菜等,选用合适的护肤品,坚持面部按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可以减少小皱纹。
饮食:多食碱性食物少食酸性食物
冬季天气干燥,平时应多饮水,补充肌体和皮肤的水分丧失,另外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改善体质,延缓衰老。由于人体的体液呈弱碱性,所以多摄入碱性食物如蔬菜,瓜果,豆制品类,牛奶等,可使皮肤细腻光泽。要注意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如肉类,鱼类,巧克力,葱蒜等。
多喝水,注意给皮肤多做保湿面膜,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
美 容:去美容院,使用脱色药,可能会减弱色素。
药物治疗:辅助用药可口服维生素C,1次0.2~0.4g,1日3次;或维生素E,1次50mg,1日3次,连续数月。中成药可选六味地黄丸,其滋阴补肾,蜜丸1次1丸,片剂1次8片,胶囊1次8粒,均1日2次,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冻治疗雀斑,也有较好疗效,但仅限于比较表浅的雀斑。
日常生活:应注意避光,防止日光直射面部,外出时应戴个遮阳帽或打旱伞,也可在暴露部位外涂防晒膏.
用半只番茄绞碎至糊状,再加两滴甘油,放入冰箱,每天敷脸上一次,坚持一段时间雀斑自然隐退~!!我试过了,效果不错~!!
要多吃含维C的果蔬定期到美容院做祛斑护理、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雀斑皮肤多居干性、选用乳剂或杏仁密等化妆品、滋润皮肤、夏季避光日晒。
自制面膜;
白茯苓研磨;用蜜调和每夜敷面。
黑丑研磨;用鸡蛋清调和夜间敷面、早是洗去、
外搽3%氢醌霜或双氧水,可以暂时有效,也可每日一次搽用3%的乳酸至退屑。还可由专业医师用60%左右三氯醋酸点涂进行化学剥脱,外售的雀斑霜有些也可用。除了上述的外用药物治疗外,还可使用短时间的液氮喷雾冷冻,中药外用制剂治疗。但上述治疗的效果往往不稳定。
还可以用以下办法适试试:
1.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达到祛斑的作用。
2.用干净的茄子皮敷脸,一段时间后,小斑点就不那么明显了。
3.每天喝一杯西红柿汁或常用西红柿,对防止祛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黑色素,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4.洗脸时,在水中加1-2汤匙的食醋,有减轻色素沉着的作用。
5.将鲜明萝卜辟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日上晚洗完脸后涂抹,待干后,洗净。此外,每日喝一杯胡萝卜,可美白肌肤。
6.将柠檬汁搅汁,加糖水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钙、磷、铁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美白肌肤,还能使黑色素沉淀,达到祛斑的作用。
木瓜和牛奶,用搅拌机打碎,敷在脸上,二十分钟左右洗掉。坚持一个星期,会有不错的效果!
不过我还想再补充一些:
天然食物轻松除雀斑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红润而光洁的面容,因为它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也使自己精神愉快,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有些人脸上却有许多褐色的雀斑,且这种现象女性比男性多。那么有何妙方去除呢?
在天然食品中,具有保养皮肤和消除雀斑功效的食物有许多种。现介绍几种经临床验证确有实效的食疗方法。
西红柿汁:
每日喝1杯西红柿汁或经常吃西红柿,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维生素C可抑制皮肤内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使皮肤白嫩,黑斑消退。
黄瓜粥:
取大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精盐2克,生姜10克。将黄瓜洗净,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净,生姜洗净拍碎。锅内加水约1000毫升,置火上,下大米、生姜,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慢煮至米烂时下入黄瓜片,再煮至汤稠,入精盐调味即可。一日二次温服,可以润泽皮肤、祛斑、减肥。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黄瓜含有丰富的钾盐和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糖类、蛋白质以及芥、磷、铁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黄瓜粥,能消除雀斑、增白皮肤。
柠檬冰糖汁:
将柠檬搅汁,加冰糖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100克柠檬汁中含维生素C可高达50毫克。此外还含有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以白嫩皮肤,防止皮肤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而且还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黑木耳红枣汤:
取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将黑木耳洗净,红枣去核,加水适量,煮半个小时左右。每日早、晚餐后各一次。经常服食,可以驻颜祛斑、健美丰肌,并用于治疗面部黑斑、形瘦。本食谱中的黑木耳,《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可去面上黑斑。黑木耳可润肤,防止皮肤老化;大枣和中益气,健脾润肤,有助黑木耳祛除黑斑。
胡萝卜汁:
将新鲜胡萝卜研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日早晚洗完脸后,以鲜汁拍脸,待干后用涂有植物油的手轻拍面部。此外,每日喝1杯胡萝卜汁也有祛斑作用。因为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滑润、强健皮肤的作用,并可防治皮肤粗糙及雀斑。
另外,用冬瓜藤熬水用来擦脸、洗澡,可使皮肤滋润、消除雀斑。金盏花叶汁也有护肤除斑的功效。将金盏花叶捣烂,取汁擦涂脸部,既可消除雀斑,又能清爽和洁白皮肤。蒲公英花水也能用于除斑,取一把蒲公英,倒入一茶杯开水,冷却后过滤,然后以蒲公英花水早晚洗脸,可使面部清洁,少患皮炎。
我告诉你几种美白去斑面膜,你快试试吧!
1.把醋和盐用水溶解,比例是大概水:白醋:盐=9:3:1,用调好的混合液把毛巾润湿,擦在脸上,早晚各一次,(如果要多擦个一两次也没问题啦),效果不错哦,而且见效很快,皮肤会变白,痘痘也会不见了.
2.用草莓炸成汁,放上蛋清。每2~3天擦一次
3.用水和蜂蜜调配后加入珍珠粉,这样用几次以后,脸是又白又嫩!
4.最简单最便宜最方便但是十分十分十分有效的美白方法(亲身体验)将香蕉弄成糊状(一定是香蕉,不能用芭蕉代替),然后倒入全脂牛奶,再加入少量水。这些东西的比例大概是2:5:1然后往脸上抹,然后轻轻拍打脸部,最后什么都不要做。20分钟后洗掉...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白了一圈?
美白小秘方 美丽大收集
1、牛奶美白:准备一小杯鲜奶,(夏天的时候,也可以把鲜奶到放到冰箱里,敷上凉凉的,会更舒服)。用蒸气蒸脸,将化妆棉吸满鲜奶,敷在脸上十五分钟左右,取下,用清水将脸上的牛奶洗净。长期坚持,可以使肤色白净均匀。
2、准备三指宽二指长的面带斑点的芦荟叶去刺洗干净,然后是一块三厘米长的黄瓜、¼鸡蛋清、2—3克珍珠粉、适量的面粉(用做调稀稠)。将芦荟、黄瓜放入榨汁机榨汁后倒入小碗,然后放入蛋清、珍珠粉、适量面粉调成糊,以不往下流淌为准。把脸洗干净,将调好的糊抹在脸上,干后洗净,拍上柔肤水、护肤品即可,每周1—2次。
3、蕃茄蜂蜜美白
这个美白配方可同时作脸及手部美白。特别是暗疮皮肤,能有效去油腻,防止感染,使皮肤白皙细致。
配方:蕃茄半个、蜂蜜适量。
用法:可将蕃茄搅拌成蕃茄汁后加入适量蜂蜜搅至糊状。均匀涂于脸或手部,待约15分钟洗去。建议每星期做1-2次
4、将青椒、大黄瓜、四分之一苦瓜、西洋芹、青苹果等打成美容蔬菜汁来喝,这样的蔬菜汁里头有足够的维他命 C,对于美白非常有效。
5、取新鲜鸡蛋一枚,洗净揩干,加入500毫升优质醋中浸泡一个月。当蛋壳溶解于醋液中之后,取一小汤匙溶液掺入一杯开水,搅拌后服用,每天一杯。长期服用醋蛋液,能使皮肤光滑细腻,扫除面部所有黑斑。
6. 蜂蜜蛋白膜;新鲜鸡蛋一枚,蜂蜜一小汤匙,将两者搅和均匀,临睡前用干净软刷子将此膜涂刷在面部,其间可进行按摩,刺激皮肤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待一段时间风干后,用清水洗净,每周两次为宜。这种面膜还可以用水释稀后搓手,冬季可防治皲裂。
7、中医美白:材料:白芷、甘草、核仁、当归、绿豆粉、檀香等分研末。
用法:
(1)洗脸:加适量的水,即可。
(2)敷脸:加蜂蜜,牛奶及1/4颗的蛋白,适量调敷于全脸(当然眼及嘴不可敷),待干后再清水洗净即可。一星期1~2次(不要太多次,皮肤会受不了),可用于青春痘、黑班、雀斑,同样也可缩小鼻旁的毛细孔,用过的人都觉的不错,皮肤变白嫩,又便宜。
8、材料:白芷6克;蛋黄1个;蜂蜜1大匙;小黄瓜汁1小匙;橄榄油3小匙。
做法:(1)先将白芷粉末,装在碗中,加入蛋黄搅均匀。(2)再加入蜂蜜和小黄瓜汁,调匀后涂抹于脸上,约二十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3)脸洗净后,用化妆棉沾取橄榄油,敷于脸上,约5分钟。(4)然后再以热毛巾覆盖在脸上,此时化妆棉不需拿掉。(5)等毛巾冷却后,再把毛巾和化妆棉取下,洗净脸部即可。
9、 蛋清面膜:将蛋清打入碗内(去蛋黄)搅拌至起白色泡沫后,加入新鲜柠檬6-8滴,搅匀直接涂在脸上,具有收敛皮肤、消炎抗皱的作用。
10、牛奶面膜:用鲜牛奶一汤匙,加4-5滴橄榄油,面粉适量,调匀后敷面。此面膜,具有收敛作用,长期使用可消除面部皮肤上的皱纹,增加皮肤活力和弹性,使皮肤清爽润滑,适用于中老年妇女或面部皱纹较多的孕产妇。
11、香蕉面膜:将香蕉去皮捣烂成糊状后敷面,15-20分钟后洗去,长期坚持可使脸部皮肤细嫩、清爽,特别适用于干性或敏感性皮肤的面部美容,效果良好。此方法可使皮肤清爽滑润,并可去除脸部痤疮及雀斑。这种方法适合任何一种皮肤,一周一次,可软化角质净白皮肤
12、银耳面膜:银耳、白芷、茯苓、玉竹各50克,共研末过筛,每晚取粉5克,配面粉3克用水调匀涂面,次日清晨洗去。银耳、白芷、玉竹均能滋养肌肤,茯苓能祛面斑,并引导诸药直入肌肤,但面部患有皮炎的人要慎用。
13、苹果面膜:将苹果去皮切块或捣泥,然后涂于脸部,如系干性过敏性皮肤,可加适量鲜牛奶或植物油,油性皮肤宜加些蛋清。15-20分钟后用热毛巾洗干净即可。隔天一次,一个疗程为20天,具有使皮肤细滑、滋润、白腻的作用,还可消除皮肤暗疮、雀斑、黑斑等症状。
14、橄榄油面膜:把橄榄油加热至37℃左右,再加入适量蜂蜜,然后把纱布块浸在油中取出覆盖在脸上,20分钟后取下,有防止皮肤衰老,润肤祛斑除皱之效,适用于皮肤特别干燥者。
15、柠檬面膜:将一个鲜柠檬榨汁后加一倍的水,再加入三大匙面粉调成面膏状随后敷在脸上,15-20分钟左右取下,或将一个鲜柠檬切片直接贴于面部15-20分钟左右取下,洗净脸部。每天一次,七天为一个疗程。此面膜具有收敛作用,可使皮肤清爽、润滑、细嫩,长期坚持能延缓皮肤衰老。
16、黄瓜面膜:取鲜黄瓜汁加入奶粉、蜂蜜适量,风油精数滴调匀后涂面,20-30分钟后洗净,或将黄瓜洗净切薄片直接贴于脸部,具有润肤、增白、除皱的作用。
17、白芷面膜:取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共研细末,加水和蜂蜜适量调奖敷面,20分钟后洗净,有祛皱、消斑、增白作用,适用于面部色素沉着或黄褐增斑患者。
18、蜂蜜番茄面膜:先将番茄压烂取汁,加入适量蜂蜜和少许面粉调成膏状,涂于面部保持20-30分钟,具有使皮肤滋润、白嫩、柔软的作用,长期使用还具有祛斑除皱和治疗皮肤痤疮等功能。
19、酸牛奶、蜂蜜、柠檬汁各100毫克,加5粒维生素E调匀,敷面并保留1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此法可促进皮表上的死细胞脱落,新细胞再生,从而达到健美皮肤的目的。
20、牛奶100毫升,草莓50克,捣烂如泥,调成糊状,涂擦面部,保留20分钟后洗去。此法可防止皮肤干燥、老化,使皮肤光滑、湿润、细腻。
21、鲜牛奶50毫升,加4~5滴橄榄油及适量面粉调匀敷面,20分钟后洗净。此法长期使用,可增加皮肤的活力弹性,使皮肤变得清爽润滑,细腻洁白。
22、酸牛奶、奶油各等份,混合调匀后敷面,保留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此法具有收敛作用,长期坚持可消除面部皮肤上的皱纹,适用于中老年妇女或面部皱纹较多的孕产妇
23、用牛奶,蛋青,还有柠檬汁,还有放点蜂蜜,还有珍珠粉,再加点VE搅拌均匀了以后,放面膜纸浸泡,泡几个小时以后敷在脸上,很配偶的脸啊,偶皮肤敏感,而且很干燥,蜂蜜牛奶都是滋润的,牛奶还美白,柠檬有VC,还有VE。
『伍』 药疹怎么治
药疹的治疗,首先第一点得要停用他的致敏药物,除了停用致敏药物之外,和这个药物同类结构的药物,也是要必须得要停用的,就是停用致敏药物,以及同类结构的药物。
第二点,要加速药物的排泄,多喝水,补充液体,加速药物的排泄。
第三点就是用药治疗了,这个药物也要根据病人的发病情况,如果比较轻的,就是单有皮疹表现,没有全身症状的,可以给他抗组胺两种。
如果比较重的,比如除了皮疹之外,伴有高热全身症状的,及早的,还要足量地给予类固醇激素治疗,给他控制病情,单用抗组胺药物效果是不好的。
另外如果重症药疹,除了皮肤损伤之外,它可以有黏膜的损伤,要加强黏膜的护理,比如说这个口腔护理、眼部护理,防止粘连。
还有一些局部的用药,局部用药就是仅限于皮疹比较局限的,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或者是激素类的软膏,给他对症治疗。全身的泛发性的这个皮疹,用外用药物不会,不太主张外用药物,比较严重的病人,还主张及早地给他用激素治疗。
有高热、全身症状比较明显的,单用激素三到五天,看着效果不太好的,可以给他加用丙种球蛋白。再就是给他加用支持疗法。另外如果大疱性的表皮坏死松解,全身糜烂、渗出的,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注意各种电解质的紊乱等等治疗
『陆』 我的药疹十年了,如何治
药疹(drug 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药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为口服,其次为注射,此外还有灌注、外用等。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或不良反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病因】
1.个体因素 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某些酶的缺陷、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可不相同。
2.药物因素 绝大部分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在部分个体引起药疹,但不同种类药物致病的危险性不同。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有:①抗生素:包括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的部分)、磺胺类(如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如氯霉素等);②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保泰松等,此类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制成复方制剂,商品名复杂,使用时应多加注意;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眠尔通、卡马西平等,其中以苯巴比妥引起者较多;④抗痛风药物:如别嘌呤醇;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等);⑥中药:某些中药及制剂也有引起药疹的报道。
【发病机制】 药疹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大类。
1.变态反应 多数药疹属于此类反应。有些药物(如血清、疫苗及生物制品等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抗原的作用;但更多的药物为小分子化合物,属于半抗原,需在机体内和大分子量的载体(如蛋白质、多糖、多肽等)通过共价键结合后才能成为完全抗原并激发免疫反应。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药物原型,也可为其降解或代谢产物,亦可是药物中的赋形剂及杂质。少数药物(如磺胺类、喹诺酮类、吩噻嗪类、四环素类及某些避孕药等)进入人体后,在光线诱导下可转变为抗原性物质,所引起的变应性药疹称光变态反应性药疹。
与药疹发生有关的变态反应包括型I型变态反应(如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等)、Ⅱ型变态反应(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等)、Ⅲ型变态反应(如血管炎、血清病及血清病样综合征等)及Ⅵ型变态反应(如湿疹样及麻疹样药疹、剥脱性皮炎等)。药疹的免疫性反应相当复杂,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所致药疹既可以I型变态反应为主,亦可以Ⅱ型或Ⅲ型变态反应为主,也可能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态反应同时参与,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①只发生于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多数人不发生反应;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高敏状态下,甚至极小剂量的药物亦可导致极严重的药疹;③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约需4~20天后才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如再次用药,则数分钟至24小时之内即可发生;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可呈多种类型,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种为主;⑤存在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现象,前者指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可能同时对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产生过敏;后者指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可能对某些平常不过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过敏;⑥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
2.非变态反应 能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药疹的药物相对较少。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有药理作用(如烟酸可引起血管扩张、面部潮红,抗凝药可引起紫癜,阿司匹林可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荨麻疹,非甾体抗炎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使白三稀水平升高而引起药疹等)、过量反应(如甲氨蝶呤等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常可引起口腔溃疡、出血性皮损及白细胞减少等)、蓄积作用(如碘化物、溴化物长期使用可引起痤疮样皮损,砷剂可引起色素沉着等)、个体某些代谢酶缺陷或抑制、光毒性反应等。
【临床表现】 药疹的临床表现复杂,不同药物可引起同种类型药疹,而同一种药物对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也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常见以下类型:
1.固定型药疹(fixed drug eruption) 常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或巴比妥类等引起。皮损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亦可发生。典型皮损为圆形或类圆形、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直径1~4cm,常为1个,偶可数个,境界清楚,绕以红晕,严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黏膜皱褶处易糜烂渗出;自觉轻度瘙痒。一般不伴全身症状,如继发感染可自觉疼痛。停药1周左右红斑可消退并遗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如再次用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处出现类似皮损,并向周围扩大,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损数目亦可增多。
2.荨麻疹型药疹(urticarial drug eruption) 较常见,多由血清制品、痢特灵、青霉素等引起。临床表现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但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可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甚至蛋白尿等);若致敏药物排泄缓慢或因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则可表现为慢性荨麻疹。
3.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morbilliform drug eruption and scarlaliniform drug eruption) 多由于青霉素(尤其是半合成青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等引起。发病多突然,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但较麻疹及猩红热轻微。麻疹型药疹表现类似麻疹,皮损为散在或密集分布、针头至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多伴明显瘙痒。猩红热型药疹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天内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伴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损,尤以皱褶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本型病程约1~2周,皮损消退后可伴糠状脱屑;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4.湿疹型药疹(eczematous drug eruption) 患者多首先接触或外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及奎宁等药物引起接触性皮炎,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又使用了相同或相似药物导致。皮损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继发糜烂、渗出、脱屑等;全身症状常较轻。病程相对较长。
5.紫癜型药疹(purpuric drug eruption) 可由抗生素、巴比妥类、利尿药等引起,可通过Ⅱ型变态反应(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Ⅲ型变态反应(引起血管炎)介导。轻者表现为双侧小腿红色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可略隆起于皮面,压之不褪色,有时可伴风团或中心发生小水疱或血疱;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可伴有关节肿痛、腹痛、血尿、便血等表现。
6.多形红斑型药疹(erythama multiforme drug eruption) 多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及巴比妥类等引起。临床表现与多形红斑相似,多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躯干。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红斑、丘疹,境界清楚,中心呈紫红色(虹膜现象),常出现水疱;伴有瘙痒,累及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时可疼痛。如皮损泛发全身并在原有皮损基础上出现大疱、糜烂及渗出,出现剧烈疼痛、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可升高、肾功能损害及继发感染等,称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属于重型药疹之一,病情凶险,可导致患者死亡。
7.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drug-inced bullosa epidermalysis) 属于重型药疹之一,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开始时表现为多形红斑或固定型药疹,皮损迅速波及全身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松驰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稍受外力即成糜烂面出现大量渗出,可形成大面积表皮坏死松解,表现类似浅表二度烫伤;触痛明显。口腔、眼、呼吸道、胃肠道黏膜也可累及,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伴高热、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等而死亡。
8.剥脱性皮炎型药疹(drug-inced exfolialive dermatitis) 属于重型药疹之一,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抗癫痫药、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等引起。多长期用药后发生,首次发病者潜伏期约20天左右,部分患者是在麻疹样、猩红热样或湿疹型药疹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或治疗不当所致。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加重并融合成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出现丘疱疹或水疱,伴糜烂和少量渗出;2~3周后皮肤红肿渐消退,全身出现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手足部则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头发、指(趾)甲可脱落(病愈后可再生)。可累及口腔黏膜和眼结膜;全身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可伴有支气管肺炎、药物性肝炎,外周血白细胞可显著增高或降低,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本型药疹病程较长,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常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9.痤疮型药疹(acneiform drug eruption) 多由于长期应用碘剂、溴剂、糖皮质激素和避孕药等引起。皮损表现为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等痤疮样皮损,多见于面部及胸背部。病程进展缓慢。
10.光感型药疹(photosensitive drug eruption) 多由于使用冬眠灵、磺胺类、四环素类、灰黄霉素、补骨脂、喹诺酮类、吩噻嗪类及避孕药等后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而发病。可分为两类:①光毒反应性药疹:多发生于曝光后7~8小时,仅在曝光部位出现与晒斑相似的皮损,任何人均可发生;②光变态反应性药疹:仅少数人发生,有一定的潜伏期,表现为曝光部位出现湿疹样皮损,同时累及非曝光部位,病程较长。
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称为重型药疹。此外药物还可以引起其他形态药疹如黄褐斑、皮肤色素沉着、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反应、扁平苔藓样、天疱疮样皮损等。
【实验室检查】 致敏药物的检测可分体内和体外试验两类,但目前的检测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
1.体内试验
(1)皮肤试验:常用的特异性方法有划破试验、皮内试验、点刺试验、斑贴试验、眼结膜试验、舌含试验、皮窗试验等,其中以皮内试验、点刺试验及斑贴试验较常用,且皮内试验的准确性较高。
(2)药物激发试验:指药疹消退一段时间后,内服试验剂量(一般为治疗量的1/8~1/4或更小量),以探查可疑致敏药物。此试验仅适用于口服药物所致的较轻型药疹,同时疾病本身又要求必须使用该药治疗时(如抗结核药、抗癫痫药等),禁止应用于速发型变态反应性药疹和重型药疹患者。
2.体外试验 体外试验安全性高,可选择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琼脂弥散试验等,但上述试验结果均不稳定。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明确的服药史、潜伏期及各型药疹的典型临床皮损进行诊断,同时需排除具有类似皮损的其他皮肤病及发疹性传染病。如患者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准确判断致敏药物将更为困难,应根据患者过去的服药史、药疹史及此次用药与发病的关系等信息加以综合分析。
本病由于表现复杂,因此鉴别诊断也比较复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应与麻疹或猩红热进行鉴别;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应与金葡萄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鉴别;生殖器部位的固定型药疹出现破溃时,应与生殖器疱疹、硬下疳等进行鉴别。
【预防】 药疹为医源性疾病,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注意: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或结构相似药物。
(2)应用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品、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作皮试,皮试前还应备好急救药物,以应急需,皮试阳性者禁用该药。
(3)避免滥用药物,采取安全给药途径,对过敏体质者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尤应注意复方制剂中含有的已知过敏药物。
(4)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表现,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并密切观察,已出现的表现应作妥善处理。
(5)将已知致敏药物记入患者病历首页或建立患者药物禁忌卡片,并嘱患者牢记,每次看病时应告知医师。
【治疗】 药疹确诊后首先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再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处理。
1.轻型药疹 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可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30~60mg/d),皮损消退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局部若以红斑、丘疹为主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以糜烂渗出为主可用0.1%雷夫奴尔、3%硼酸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等湿敷。
2.重型药疹 原则为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滴,或用地塞米松10~20mg/d,分2次静滴,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糖皮质激素如足量,病情应在3~5天内控制,如未满意控制应加大剂量(增加原剂量的1/3~1/2);待皮损颜色转淡、无新发皮损、体温下降后可逐渐减量。
(2)防治继发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应强调消毒隔离,抗生素并非常规预防感染的唯一手段;如有感染存在,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易过敏药物(特别应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可结合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过敏反应发生较少的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如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应注意有无真菌感染的可能,如确诊应尽快加用抗真菌药物。
(3)加强支持疗法:可创造稳定的个体环境,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高热、进食困难、创面大量渗出或皮肤大片剥脱等常导致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加以纠正,必要时可输入新鲜血液、血浆或清蛋白以维持胶体渗透压,可有效减少渗出;若伴有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治疗。
(4)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是缩短病程、成功治疗的重要保障。对皮损面积广、糜烂渗出重者应注意保暖,可每天更换无菌被单,局部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同时注意防止褥疮的发生。累及黏膜者应特别注意眼睛的护理,需定期冲洗以减少感染及防止球睑结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可用油纱布覆盖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柒』 全身皮肤无故奇痒..专家求救
你好,如果一个月后全都检查过后话是阴性就可以排除了,是自己太过于担心的,现在又出现皮肤瘙痒主要还是与天气干燥有很大的关系,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没有必要复查
祝健康
『捌』 药疹是什么
凡对患者有益而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占我院皮肤科急诊8.7%。
一、病因学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常见者为抗生素类,磺胺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太松、水杨酸果等解热止痛类,催眠、抗癫痫类,抗毒素等血清类药物。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凡带有苯环及嘧啶环的药物,具有较强的致敏力。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二、发病机理
多数药疹的发病机制不清,大体可分为过敏与非过敏反应性机制。
(一)非过敏反应性机制 包括有药物的过量、副作用、直接毒性反应、特定性反应(idiosyeracy)、Jarish-Hexheimer反应、菌群失调(ecologic imbalance)、向生体性效应(bio-trophic effect)、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二)过敏反应性机制 大多数药疹由此机制引起,机理较复杂。大分子药物如血清、疫苗、脏器提取物、蛋白制品如酶类等,本身即为全抗原,有致敏作用;但大多数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是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小于1000,为半抗原,当进入机体内与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载体发生不可逆性共价键,形成结合性抗原之后就具有致敏作用。
当机体被药物性抗原致敏后,再接触同类抗原时,机体可通过抗体介导的第Ⅰ、Ⅱ、Ⅲ型等变态反应,或致敏淋巴细胞Ⅳ型反应,或两类兼有的反应,导致皮肤或(及)粘膜出现急性炎症性反应而发生药疹。由于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性、代谢物的复杂性,从而药物抗原决定簇就多而复杂,此外,个体之间对药物的反应形式又存在着差别,因之,同一种药物可在不同患者中引起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反之,同一类型的皮肤损害也可由不同的药物所引起。
过敏反应性机制引发的药疹常有下述特点:①皮疹的发生与药量间无直线关系,并只在少数人中间出现;②第一次接触药物后有4~20天潜伏期,一般为7~10天,以后再接触该药时好不再有潜伏期,而在几分钟至24h内发病;③临床表现与药物的药理特性无关,有时可伴有哮喘、关节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啫酸粒细胞增多,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为特点的表现;④与结构相似药物间可出现交叉反应。
三、临床表现
药疹可在临床上模拟任何种皮肤病,现将急诊中能见到者,分型叙述于后。
(一)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 亦称发疹型药疹。较常见,属轻型药疹,可能由第Ⅳ型变态反应所引起。
1.引发药物 多为解热止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
2.临床表现 突然发疹,常同时伴有轻或中度发热,中或重度瘙痒。麻疹样红斑型药疹皮肤损害与麻疹酷似,为散在或密集的红色帽针头样后疹,以躯干为多,可泛发全身。猩红热样型药疹的损害与猩红热相似。初起为细小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顺序向下发展,于2~3天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面部四肢可出现肿胀,以皱褶处及四肢屈侧为明显。
3.鉴别诊断 应与麻疹、猩红热相鉴别。可依据药疹的发热与发疹间无传染病性规律,无扁桃腺化脓性炎症、杨莓舌、卡他症状及全身严重性中毒症状几点而与之鉴别。
(二)固定性红斑型药疹 或称固定性药疹,属轻型药疹,较常见。
1.引发药物 常为磺胺类,解热止痛类,催眠镇静类,四环素,酚酞等。
2.临床表现 起病急,皮损为孤立性或数个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一般不对称,1~4cm直径大小,重者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而一般无全身性症状。皮损可发生在皮肤任何部位。位于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部位者,常易出现糜烂或继发感染而引起疼痛,此时,患者常来急诊。皮损历1周不退,留有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再服该药时,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在原处发痒,继而出现同样损害并向周围扩大,致使表现为中央色素加深而边缘潮红的损害。复发时,其他部位可出现新皮损。
(三)荨麻疹型药疹 较常见。多由第Ⅰ型及第Ⅲ型,偶由第Ⅱ型变态反应所引起。
1.引发药物 多为青霉素,血清制品,痢特灵,水杨酸盐,磺胺,普鲁卡因等。
2.临床表现 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也可有高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等血清病样综合征样表现,并可累及内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四)Stevens-Johson综合征型药疹 多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属重型药疹。
1.引发药物 常为磺胺类特别是长效磺胺,巴比妥,保太松等解热镇前药,苯妥英钠等。
2.临床表现 发病急,伴高热等全身中毒性症状。皮损分布广泛,以水疱、大疱、糜烂与结痂为主。常位于腔口周围,并严重地侵及粘膜。可出现肝、肾功能障碍并伴发肺炎等合并症,病死率5%~10%。
(五)紫癜型药疹 由Ⅱ或Ⅲ型变态反应引起。
1.引发药物 多为磺胺类,保泰松,消炎痛,苯妥英钠,巴比妥等。
2.临床表现 轻者双小腿出现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甚至伴有粘膜出血,贫血等。Ⅲ型反应引起者为血管炎的表现,皮损形态可自风团、丘疹、结节,水疱至坏死溃疡等多种成分,但均有可触及紫癜性损害(palpable purpura)出现。重者可有肾、消化道、神经系统受累,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六)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 为最重型药疹,一般均在急诊中先见到。
1.引发药物 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酚酞,青霉素,四环素,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2.临床表现 起病急,伴有高热、烦躁、嗜睡、抽搐、昏迷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皮肤表现为表皮全层坏死及表皮下大疱形成。开始时为大片鲜红斑片,继而紫褐色,1~2天内斑上出现大疱并扩展,副合成几十厘米大小,呈现出多数平行性条状绉纹。大疱极易擦破而出现大片糜烂,类似Ⅱ度烫伤。Nilolsky征(十),同时,口、眼、鼻、上呼吸道、阴部、食管处粘膜,可广泛受累。粘膜脱落后出现大片糜烂面。疼痛极著。体温常持续在40℃上下,历2~3周不退。心、肾、肝、脑亦常受累。预后严重,病死率25%~50%。多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3.鉴别诊断 需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udrome)相鉴别。后者发生在月经来潮期妇女,皮肤虽出现广泛性红斑及脱屑,但无大疱出现,亦无疼痛而可鉴别。此外尚须与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相鉴别(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简称SSSS),该病全身性中毒反应亦明显,出现全身性红斑及大疱性损害,但其病变较浅,表皮松解所形成的裂隙在角层下面的颗粒层和棘细胞层上部;而前者则发生在基底细胞下方。若诊断有困难时,可取水疱表皮进行冰冻切片做HE染色即可鉴别。
(七)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可能由Ⅳ型变态反应或重金属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引起,属重型药疹。
1.引发药物 多为鲁米那,磺胺类,保泰松,苯妥英钠,对氨基苯甲酸,链霉素,金、砷等重金属。其他如羟吡唑嘧啶(Allopurinol)、甲氧噻吩头孢菌素(Cefoxitin)、甲氰咪胍、氯喹、异烟肼、硫酰脲(Sulfonylurea)等亦可引起。
2.临床表现 首次用药潜伏期长,一般在20天以上。其中部分患者是在发疹型药疹基础上继续用药而发生。
此型药疹在发病开始即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出现。皮损起初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损害,逐渐增重,最终全身皮肤呈现弥漫性潮红、肿胀,皱褶部位出现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感重;同时,唇、口腔粘膜潮红、水肿或水疱糜烂、结痂;眼结合膜水肿,分泌物多,畏光。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一般于两周后,红肿减轻,全身皮肤开始鳞片状脱屑,手足可呈套状剥脱,头发与甲亦可脱落。病程2~4周。重者可伴发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肾炎,皮肤感染,甚至败血症。若处理不当,伴发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时也可危及生命。
(八)光感型药疹 服药后需经紫外线作用后才出现皮损。分光毒及光过敏性反应两类。
1.诱发药物 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酚噻嗪类,萘啶酸,苯海拉明,去敏灵,奎宁,异烟肼,维生素B1,氨甲喋呤等。
2.临床表现 光毒反应性损害,可发生在初次服药的患者,经日晒后2~8h,暴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或大疱。光过敏反应性损害则于暴光后有5~20天致敏潜伏期,以后再暴光时,于数分至48h内发病。皮损可为红斑风团性损害,也可为丘疹、水肿性斑块、结节、水疱或湿疹样等多形态性损害。除暴光部位外,非暴光部位也可发生。均伴瘙痒。
(九)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综合征样反应
1.诱发SLE的药物 指能激发潜在的SLE,或使已出现的SLE症状更形加重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磺胺类,保泰松等。临床表现与SLE相同。停药后并不能阻止病的发展。
2.产生SLE的药物 指具有引起SLE综合征效能的药物。主要为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苯妥英钠等。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真性SLE相同,但较轻。抗核抗体滴度很高,红斑狼疮细胞(十),而抗双链DNA抗体(-),补体总活性值正常。肾与中枢神经系统很少受累。停药后可愈。
四、诊断
由于药疹临床类型多,急诊工程师要时刻警惕药疹的可能性,但必须能排除其所模拟之疾病后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又由于急诊中见到的药疹多为过敏反应性机制,下述规律有助于诊断:①有明确服药史;②初次接触有一定潜伏期;③皮疹发生突然,多数为对称性分布,进展快,1~2日即可遍及全身,皮疹色鲜红,伴瘙痒。皮疹与发热间无传染性规律;④对服用多种药物的复杂病例,主要根据服药与发疹两者在时间上的关联,并参考疹型与诱发药物间的规律进行分析,常能找出致敏药物。对初次使用之药物,一般将分析重点限在两周之内;对再次使用者,可限在3天之内。
五、药疹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 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BAL用法为第1~2日肌内注射3mg/kg,每4h一次,第3天改为每6h一次,以后10天内每日2次。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 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留院观察时,须加强护理,加强支持疗法,严防或治疗继发感染,避免再次发生交叉过敏性反应。
1.抗休克与供氧 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 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一般用量为相当于强的松60~100mg/d的剂量。不能口服时,以琥拍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或氟美松5~10mg,加在5%~10%葡萄糖500~1000ml,静脉点滴,8h内输完。待病情稳定后可改口服。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 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 对大面积表皮脱落者应按烧伤对待,要求无菌性操作,包括房屋、床单等的无菌消毒。要及时进行皮肤损害与血液的细菌培养(包括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均须投以与致敏药物结构无关的全身性抗生素。
6.伴发其他脏器损害的处理 如伴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则按血液病常规处理。对伴有心、肝、肾等方面的受累时亦应按内科常规处理。
7.粘膜损害的处理 可用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3h一次。解膜受累时要用抗生素眼药膏予以保护。要注意保护口腔粘膜损害的清洁,用2%碳酸氢钠或1%~2%H2O2漱口,必要时应请眼科或口腔科医师共同处理。
8.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 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的特点进行治疗。肿胀明显或渗液性损害,可用生理盐水或次醋醋铝液1:20~1:40进行开放性湿敷,每次20min,若已连续6次后,须停用至少0.5h,才能再次应用。渗出一旦停止,即可改用0.5%~1%氢化可的松霜,或硼锌糊,或30%氧化锌油。对TEN大面积大疱及糜烂面的治疗,以保持局部干燥为宜。可将全身皮肤暴露在无菌布罩内,用40W灯泡数个烘烤,以促进创面干燥。然后用1%龙胆紫或硝酸银(0.2%)涂面糜烂部位。
(三)对轻型药疹的治疗 一般于停药后2~7天皮损即可消退。若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口服相当于强的松20~40mg/d,皮疹消退后即可停药或减量。有继发感染时给与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局部可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消炎,有糜烂渗液时可用湿敷。
『玖』 药疹的皮肤表现有哪些
固定型药疹:多为发生在皮肤粘膜交界处的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其上有水疱或大疱,伴有瘙痒。停药1~2周后红斑消退,留有黑色素沉着斑,如再服该药,除在原部分复发皮疹外,其它处亦有新疹出现。病程往往较长。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起病急,常先觉皮肤瘙痒,继而出现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或苍白色风团,表面毛孔显著如桔皮样,损害约经10分钟至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但此起彼伏,一日内发作数次,严重者伴有过敏性休克及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受累的症状,有现为恶心、呕吐、复痛、腹泻、喉头发痒、呼吸困难、窒自己甚至血压下降。一般经数日或1~2周而愈。
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形态如猩红热样或麻疹样,有时上述两种皮疹可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一般在停药两周后完全消退。
紫癜型药疹:为针头大至豆大或更大的出血性紫斑,皮疹平或稍隆起,轻者出现在双小腿,重者累及四肢躯干。这种发疹没有血小板减少。
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坏死型:是药疹最严重的一型。发病急,初起为面、颈、前胸部的深红或暗红斑,很快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斑上有大小不等的水疱,可用手指推动,稍用力表皮即可擦掉,如烫伤样表现,粘膜亦有大片坏死剥脱。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高热和内脏病变,如果抢救不及时,可死于感染、毒血症、肾衰、肺炎或出血。
其他型药疹:有湿疹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皮炎型药疹、痤疮样药疹、光感性药疹等,其临床表现同相应疾病。
药疹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除固定型药疹具有特征性表现之外,多数药疹不易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同样症状相区别,必须根据病史及发展过程加以综合分析而作出诊断。
发生药疹后应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近似的药物,鼓励多饮水。轻型药疹一般予以抗组织胺药及维生素C,必要时强的松30~60毫克/日,口服,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局部用水剂、粉剂,有糜烂渗出时用湿敷。重症药疹应及早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静滴,一般给氢化考的松200~400毫克,地塞米松16毫克/日;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支气管肺炎或皮肤化脓感染,有败血症时应选用有效抗生素注意防治合并症:如肝肾损害应对症治疗;眼及口腔粘膜损害时,用抗生素及氢考眼药水(膏)及1/8000高锰酸钾液漱口;局部可对症用不同的外用药。
药疹多为医源性,因此必须注意:用药前询问病人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用药应有的放矢,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发现应立即停药;应用青霉素、血清、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按规定方法作皮试,阳性者不用该药。皮试时应备有急救药物,以应急用已确诊为药疹者,应嘱病人牢记致敏药物,每次看病时告诉医生勿用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