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状况 » 丹毒后期皮肤结黑痂
扩展阅读
抓伤起疙瘩 2024-11-07 03:27:36
头顶疙瘩红疼 2024-11-07 03:26:08
生殖器疱疹战友 2024-11-07 03:21:07

丹毒后期皮肤结黑痂

发布时间: 2022-07-20 06:09:30

① 丹毒后期的困惑!!!!!!!!!

可以恢复,但需要一个过程,你自己平时要注意按摩你的皮肤,对恢复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② 猪丹毒病有哪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急性型(败血症型):体温升高42℃以上,寒战、呕吐。站立时背腰拱起,结膜充血,大便干硬,后期腹泻,皮肤上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红斑,指压褪色。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皮质部有出血点,红、白髓界线不清;胃底充血呈大红布色;小肠黏膜充血;肺淤血水肿;肾肿大呈紫红色并散有云雾状斑;心包积液有纤维性渗出。

亚急性型(疹块型):体温升高,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疹块,先呈淡红色,后变紫红,以至黑紫色,坚实稍凸起,以后中央坏死,形成痂皮,经1~2周恢复。其内脏变化不明显。

慢性型:一般由前两型转来。常见的有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疣状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三种。皮肤坏死一般单独发生,而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往往一头病猪身上同时发生。心脏瓣膜上有灰白色增生物,呈菜花状,关节肿大,有炎症,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③ 怎样防控猪丹毒

本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化脓性关节炎。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3个月以上的架子猪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炎热多雨季多发,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潜伏期长短与病菌毒力强弱和猪的抵抗力有关,一般为3~5天,最长7天,最短只有24小时。
【临床症状】通常分为最急性型、急性败血性、亚急性型(疹块型)、慢性型四型。
(1)最急性型流行初期第一批发病死亡的猪,病前无任何症状,晚上吃食良好,而第二天早晨发现猪只死亡,全身皮肤发绀,如果是群养猪,其他猪相继发病死亡。(2)急性败血性病程4~9天,自暴发之日起第3~4天即可出现此型,病猪精神高度沉郁,不食不饮,体温升至42~43℃,高热不退,可稽留3~5天。病猪虚弱,不愿走动,躺卧地上,有时恶心呕吐。结膜充血,眼睛清亮,粪便干硬附有黏液,以后病猪出现腹泻,稀粪便带有血液,尤以小猪更为明显。病猪严重的表现跛行,或后肢麻痹,眼结膜发绀和水肿。(3)亚急性型(疹块型)
病程1~2周,病初体温可达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口渴,便秘,有时呕吐,2~3天后在颈部、背部、腹侧、四肢等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稍凸起于皮肤表面,初期疹块局部温度升高,充血,指压褪色,后期淤血,呈紫黑色,黑皮肤猪生前疹块不易观察,只有用力触皮肤才可感觉到有疹块存在,一些病例疹块不隆起于皮肤表面,只有急宰后刮毛才被发现。疹块出现1~2天后,体温下降,病情好转,经1~2周自行康复,若护理不当,有些病例病情恶化,转为败血型而死亡;严重的病例许多小疹块融合成较大的皮肤坏死块,久之变成革样痂皮,呈盔甲样。(4)慢性型常由急性或亚急性型转变来,但也有原发性。常有慢性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慢性疣状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前两者往往在同一病猪身上同时存在,皮肤坏死多单独发生。病猪食欲无明显改变,体温正常,但病猪日渐消瘦,机体衰弱。慢性关节炎型,初期表现四肢关节的炎性肿胀,患肢僵硬,疼痛,急性炎症消失后,出现关节变形,表现为一肢或两肢的跛行或卧地不起,病程数周至数月。
慢性疣状内膜炎,其症状为消瘦,贫血,病猪常俯卧,呼吸困难,听诊有心杂音,节律不齐,心动加速,若强行激烈走动,可突然因心衰致死。皮肤坏死常发生在肩、背、尾和蹄部,坏死部皮肤变黑、干硬如皮革样,久之坏死皮肤逐渐与外围组织分离、脱落,残留一片无毛而色淡的疤痕而愈;若继发感染,病情恶化而病程延长。
【病理变化】根据病型的不同病理变化有所不同。急性型以败血症为特征,全身皮肤出现红斑,指压褪色,微隆起于周围正常皮肤的表面,病程稍长者,红斑上出现小水疱,水疱破裂干涸后,形成黑褐色痂皮。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有少量出血点,在暗红色的背景上有灰白色、黄白色大小不一的斑点。胃、小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出血。脾脏高度肿大,樱桃红色,心内膜有小出血点。亚急性主要病变为皮肤有坏死性疹块,疹块皮下组织充血,也有关节发炎、肿胀的。慢性病例病变主要特征为心脏二尖瓣处有溃疡性心内膜炎,形成疣状团块,如菜花状;腕关节和跗关节呈现慢性关节炎,关节囊肿大,有浆液性渗出物;皮肤坏死。
诊断时应注意与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瘟、猪副伤寒、弓浆虫鉴别。【防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疫苗免疫接种,仔猪在60~75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疫苗5毫升,3周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半年。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每头猪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9个月。也可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疫苗,大小猪一律1毫升,免疫期为9个月。
(2)治疗时,首选药物为青霉素,对败血症猪最好首先用青霉素注射剂,按每千克体重2万~3万单位静脉注射,每天2次。如青霉素无效时,可改用四环素或金霉素,按每千克体重0.5万~1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天。

④ 小腿上长的丹毒,我用消炎药敷了一下,本来是红的,现在变黑了,我看到有粪流出来了~~~ 它自己在流~我没管

丹毒(Erysipelas)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治疗
一、丹毒的西医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及时对症治疗,抗生素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常,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磺胺类药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青霉素同时应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红霉素等。如果患者为复发性慢性丹毒,应检查足趾等处有无足癣,检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处有无感染病灶,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复发性丹毒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还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两周1次,共3-4次。 2.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
丹毒的治疗
一、丹毒的西医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及时对症治疗,抗生素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常,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磺胺类药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青霉素同时应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红霉素等。如果患者为复发性慢性丹毒,应检查足趾等处有无足癣,检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处有无感染病灶,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复发性丹毒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还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两周1次,共3-4次。 2.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
二、丹毒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治疗丹毒的中药方(仅供参考) 1.丹毒中药方-普济消毒饮合牛蒡解肌汤(仅供参考) 【方药】牛蒡子10克,薄荷3克,桔梗6克,板蓝根15克,黄连3克,黄苓6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适应病症】丹毒(头面部) 【按语】丹毒发于头面部为天行邪热疫毒之气或风热之邪化为火毒。治宜散风清热解毒之法。方中普济消毒饮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牛蒡解肌汤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2.丹毒中药方-加味清热解毒汤(仅供参考) 【方药】生石膏30~60克,连翘15克,葛根30克,柴胡30克,金银花30~90克,赤芍15克,黄苓15克,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地丁30克,蚤休20克,栀子15克,当归20克,生草6克,大贝母2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丹皮15克,穿山甲10克,皂刺30克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适应病症】丹毒(下肢) 【按语】下肢丹毒症属湿热下注,蕴阻血分,郁化火毒。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中生石膏、连翘、葛根、柴胡、金银花、赤芍、黄苓、公英、野菊花、地丁蚤休、栀子等共奏清热利湿之功;大贝母、当归、乳没、丹皮、山甲、皂刺等共奏活血化瘀之功。方中柴胡、葛根等清热解肌,对退热有良效。 3.丹毒中药方-祛丹汤(仅供参考) 【方药】南北沙参12克,知母12克,粉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生地3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适应病症】丹毒(各个部位) 【按语】中医认为丹毒发病原因是由于火毒之邪侵入人体,内因素体火旺,血分有热,两热想并郁于肌肤,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在外则现赤如丹涂之色,在内则有口干便秘、烦躁等症。故选用银花、连翘、薄荷、葛根以辛凉散热;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连、大黄以清热解毒,疏通腑气;珍珠母、干地龙清泄干热。热毒之邪清除则红肿热痛缓解;淤血消去则经络通畅;脏腑之气通顺,可以化谷生津,则口干、烦躁等症随之消失。 临症加减:发热恶寒者,加银花15克,连翘12克,荷叶根12克,芦根30克;热邪雍盛、患处红肿热痛较显著者,加水牛角15~30克(先煎),川黄连3克;大便秘结加制大黄10克(后下);有瘀血内阻证、舌质紫暗者,加赤芍12克、丹参10克;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兼有头昏头痛、视力模糊等症者,加珍珠母30克(先煎),女贞子、枸杞子、干地龙各12克。
三、丹毒的穴位治疗方法(1)
A.体针 (一)取穴 主穴:地机、血海、三阴交、丰隆、太冲、阿是穴、四缝。 配穴:下肢:阳陵泉、商丘、足三里、蠡沟;头面:翳风、头维、四白、合谷。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经穴针刺得气后,以徐疾补泻法之泻法(进针快、退针慢,先深后浅)提插捻转1~2分钟,刺激宜强,留针20~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阿是穴,以三棱针或皮肤针重叩出血,可加拔罐。亦可在阿是穴作电针围刺(操作同“疖”节之电针法)。四缝穴以粗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粘液,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针刺法治疗64例,痊愈58例,显效4例,无效2例。但远期疗效尚不够满意[4,8]。 B.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先于局部作常规消毒,持小号三棱针在皮肤发红的范围内先上后下,快速散刺,使之出血如珠,再据皮损大小取适当型号之玻璃罐(注意罐口应预先消毒),用闪火法吸拔,留罐1分钟左右,取罐后擦净患处血迹。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50例,其痊愈率为100%[5]。 C.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委中。 配穴:分2组。1、环跳、阳陵泉、三阴交;2、足三里、阴陵泉。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先于患部周围皮下寻得呈现紫暗色怒张之小血管(如小血管怒张不显,可选周围显现静脉),消毒后,用圆利针(如无此针具,可用28号半寸针代替),迅速刺入血管,摇大针孔,缓慢出针,待黑血自行溢出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每次可刺4~5针。委中穴取患侧,寻找怒张之络脉,刺血3~4滴。配穴二组,任选一组,用28号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施提插结合捻转之泻法,不留针。开始每日1次,2次以后改隔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一般治3~6次,如治2~3次效果不明显者,应考虑用其他方法。 (三)治疗评价 共治131例,除2例无效,2例中断治疗外,余均痊愈,其有效率为96.9%[6,7,9]。 D.粗针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至阳。 (二)治法 选用牙科用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合金钢丝加工成长125mm(针体100mm,针柄25mm)的粗针,让患者端面坐,双手半握拳,屈肘交叉放在两臂上,肩下垂,头部屈曲下低,使背部皮肤拉紧,充分暴露椎体棘突。取准穴位后,皮肤常规消毒,用左手固定棘突上缘皮肤,右手将针以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继而将针压低贴紧皮肤,针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线缓缓向下刺时,针的方向和脊柱中线平行,切忌向侧歪斜,一般留针2~8小时,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三)疗效评价 上法共治疗47例,经3~7次的治疗,均获痊愈[10]。
三、丹毒的穴位治疗方法(2)
丹毒系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的一种急性皮肤病。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命名,如发于头面部者,称抱耳火丹;发于躯干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两腿者,称腿游风;发于胫踝者,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则称赤游风。 【病因】多因血分有热,火毒侵犯肌肤;或肝脾湿热下注,化火生毒,客于肌肤所致。若兼湿邪,郁蒸血分,经常复发,缠绵不愈。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 【症状】发病急骤,皮肤红肿疼痛,色如丹涂脂染,边界分明,多发于颜面、小腿、前臂等处,且多伴有寒战、高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疗法】 取穴方一:阿是穴(患部)、大椎、曲池(双)、委中(双)。发于上部者,配合谷、尺泽;发于下部者配血海、足三里、解溪、太冲。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以每穴出血量约0.5-1毫升为度。其中解溪、太冲点刺出血,不拔罐。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疗程即愈。 取穴方二: 膈俞、大椎、委中。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隔日治疗1次。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临床验证15例,经治不足10次,均获痊愈。 取穴方三:大椎、厥阴俞。上部配曲池、肩外俞;下部配委中、血海。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以毫针用泻法针刺,然后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临床多年,效果甚佳。一般1-2疗程即效或痊愈。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取穴方四:大椎、委中。上部配曲池、合谷;下部配阴陵泉、血海。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取穴方五:大椎、身柱、肺俞、肩外俞、曲池、病变周围的健康皮肤处。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头面部丹毒。 效果:屡用多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附穴方六:委中、血海、三焦俞、大肠俞、环跳、次(骨+谬)、病变区周围的健康皮肤处。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下肢丹毒。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曾治疗15例,经治2-3疗程,均获痊愈。 附记:忌饮酒及辛辣刺激之饮食。若配用中药外治,效果更好。
四、丹毒的外治方法
可选用双柏散、金黄散或玉露散,以水、蜜调制冷敷,每日1~2次。也可用新鲜草药,如马齿苋、仙人掌、芙蓉叶、野菊花叶、紫花地丁、蒲公英等,选l~2种捣烂外敷。 大脚风(即已形成象皮腿)者,可用鲜乌桕叶、鲜樟树叶、松针各60克,生姜30克,切碎水煎,每晚熏洗1次。 参考资料: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编辑本段什么人易患丹毒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编辑本段丹毒的日常保健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根治足癣可预防下肢丹毒,预防面部丹毒应避免和纠正挖鼻习惯。丹毒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下肢丹毒可用枕头将小腿垫高35度—45度角;头面部丹毒的病人可取半卧位。饮食宜清淡,不宜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发热者可给予酒精擦浴或退烧药;皮肤感到瘙痒时,应避免抓破,造成再次感染。药物方面以抗菌素为主,首选青霉素,其次为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应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3~5天才能停用抗菌素,以免丹毒复发。局部可以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或试用铅洗剂与酒精各一半配成的溶液湿敷。
编辑本段丹毒复发
丹毒复发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皮肤有破口,细菌可经破口侵入引发感染。因而要预防下肢皮肤外伤,烧伤,冻伤,足皲裂等;还要积极治疗下肢皮肤损害性疾病,如皮肤病、足癣、慢性溃疡、血管炎、糖尿病坏死等。二是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引起抵抗力下降的常见病有,大隐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丝虫病橡皮肿、皮肤慢性营养不良等病。可并发局部皮肤淤血、缺氧、循环不良,致抗病能力下降,成为丹毒复发的内因。祛除病因,改善局部缺氧,缺血,增强抗病能力,防丹毒复发。 另外切忌过度疲劳,长久站立;夏季不要趟雨水;当丹毒部位皮肤出现疼、痒不适时,不可用力挤、捏;患部可用中药,或食醋加热浴洗,增强局部血循环。吃药预防复发无济于事,长期服用抗菌素还会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一旦出现复发征兆时,需立即用药。
编辑本段丹毒易患人群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编辑本段丹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史。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皮疹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2.蜂窝组织炎
发病部位较深,是皮下组织发炎。患处有触痛并略微红肿,境界不明显,炎症迅速扩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显,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除脓汁及坏死组织。
3.多形日光疹
是发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发疹。其损害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或苔癣化等多形皮疹。
4.血管神经性水肿
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
5.癣菌疹
发于小腿部的癣菌疹,常呈红斑样,水肿不明显,足癣症状减轻或治愈后症状即随之消失。
6.类丹毒
有接触家畜、鱼类或屠宰工作中受伤史,损害多发生于手部为紫红色,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往往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猪丹毒杆菌培养及接种试验阳性。
丹毒治疗方6则
方1 鲜芦根汁 组成:鲜芦根2 000克。 用法:鲜芦根洗净,榨汁,分次当茶饮,每次100毫升,每日3~5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丹毒初起,色鲜红,伴畏寒,发热头痛,口干,舌红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241 方2 马齿苋菊花粥 组成:鲜马齿苋60克,菊花15克,粳米100克。 用法:鲜马齿苋洗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一同人锅加水l 000毫升,文火煮成粥;取霜降前菊花烘干研成粉。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3次,连服数天。 功效:清热解毒,泻肝利湿。 主治:丹毒急性期,病变部位较局限者。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98 方3 拌马兰头 组成:马兰头500克。 用法:马兰头洗净,人沸水中烫数分钟,取出略挤,切碎,加入香干末糖、盐、味精、麻油拌和食用,其水代茶饮,每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丹毒急慢性期均可食用。 来源:民间验方。 方4 赤小豆苡仁汤 组成:赤小豆100克,苡仁100克。 用法:赤小豆、苡仁浸泡半天,加水500毫升,文火煮烂,分次服用,每日3次。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丹毒下肢肿胀明显,或伴水泡。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术出版社,2001,241 方5 茯苓红花粥 组成:茯苓30克,苡仁30克,红花5克。用法:茯苓、红花熬汁去渣,加入苡仁、大米若干,用文火煮成粥,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健脾利水,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丹毒,皮疹色暗红,舌紫苔薄。 来源:民间验方。 方6 丝瓜银花饮 组成:老丝瓜500克,银花藤100克。 用法:上药洗净,加水1 000克,熬汁去渣代茶饮,每次200毫升,每日3—5次。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慢性丹毒。

⑤ 请问猪丹毒的症状谢谢!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7天,平均为3~5天,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型
急性型猪丹毒又称败血型,本型特点是猪突然发病,经过迅速,少数病例未呈现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病势稍缓的猪,体温上升到42℃以上,稽留不退,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病初便秘后腹泻,常寒颤而离群独卧,强迫行走,步态僵硬,严重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通常在发病1~2天后,在耳、胸、腹、腋下等处皮肤出现红斑,按压褪色,病猪多在1~3天内死亡。
(2)亚急性型
亚急性猪丹毒又称疹块型,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经1~2天后,在胸侧、背部、腹部、颈部等处皮肤发生界限明显、圆形、方形、菱形等热感的疹块。形如烙印,故称“打烙印”,疹块大小不等,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多为扁平凸起,触诊感硬,疹块边缘颜色深而中心浅。
(3)慢性型
本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主要特征为心内膜炎或四肢关节炎,以腕关节、跗关节多见,其次是膝关节、髂关节。病初患病关节肿胀,行走困难,后期出现腿部僵硬和跛行。
当病猪发生心内膜炎时,出现呼吸困难,此时,体温一般正常或略高,食欲时好时坏,精神不佳,后期可见贫血、腹泻等症状。

⑥ 丹毒怎么治疗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蒲银散”作为中药散剂,针对丹毒的诸多症状疗效奇特,能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患处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从根本上切断病机,彻底根治丹毒顽疾。蒲银散的使用方法十分简单,只需取适量药粉以蜂蜜调匀,涂抹于患处即可,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等特点,安全、便捷无副作用,适用于不同年龄及不同部位的患者使用,对于治疗丹毒症,效果非常显著。一般患者使用2-3个疗程便可治愈。一疗程大约用药3瓶!

⑦ 丹毒后期出现的硬结节怎么办

指导意见:
丹毒多见于春秋两季,是一种急性的皮肤热毒病症,以皮肤患处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在发病前数小时内病人常常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等前期症状。丹毒是不会传染的,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丹毒只是一般的细菌引起,而且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很好,不用担心。需卧床休息。对发热、中毒和不适等需对症治疗。治疗上可以给予青霉素或者红霉素、氧氟沙星等药物行抗感染治疗即可。一般10~14天为一疗程,在皮损消退后,应维持一段时间。也可磺胺药物内服。对复发性丹毒比治疗急性丹毒用药要长些,不要停药过早,尽量预防复发,以免淋巴水肿不断 发展。

⑧ 丹毒皮肤发黑,求帮助

丹毒容易反复发作涂抹和输液都不能去根。不过我公公是他朋友给找的退休老中医,喝了两副中药去的根一直没复发过。

⑨ 丹毒(腰缠火丹)怎么治疗

缠腰火丹也叫缠腰火龙、缠腰丹、缠腰龙、蛇缠腰等,叫法很多,医学名都叫带状疱疹,当人体免疫系统降低时就容易发疱疹,这病发的时候疱疹容易治疗,但是容易留后遗神经痛,神经痛是什么?简单说就是疼痛的时候都会感觉做人没意义了,这种感觉有的伴随几年,10多年,甚至找不到针对性药物,会伴其终身,所以需要重视及时针对性治疗。说到治疗,提供几个可行性建议仅供参考:
1、西医治疗:首先很多后遗神经痛患者前期就是是在医院治疗,医院采用多是西医西药,如使用一些抗病毒类西药:阿西洛韦、输液抗病毒等,这类治疗方法只暂时的压制住病毒,用药量大,皮肤表面水泡会消下去,但病毒会侵入神经,继而形成后遗留神经痛。但是为何很多患者输液时间越久疱疹消失了,却感觉更疼了?因为疱毒在神经线,不在体内,神经线处于皮肤深层,即表层和体内的中间!比如感冒发烧,炎症或病毒在体内,打针输液几天就好了,但是疱毒却不是在体内,而是在神经线!所以在医院治疗时间越长,留下后遗症的概率越大。只有对症的中医中药才能根治后遗神经痛是病毒侵入神经末梢。
2、中医治疗:另外如果疱毒在皮肤表层,用药膏也可以祛除疱毒,但是疱毒在神经线,需要使用液体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液态药物具体渗透性,其它膏状或者固态药物,都不具备渗透性。中医使用纯中草药酒,液状药酒比固态、膏状药物,有更强的皮下组织渗透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佰`度``&`疱``免``忧,;一般初发疱疹外敷10天左右愈,后遗疼痛根据不同严重程度15-45天减轻和痊愈。只有具备渗透性的针对性药物,方可直达皮肤深层完全祛除疱毒!
3、治疗时间越早越好,需提高对待此病的重视!刚发疱疹前期,建议少运动,因疱疹喜热容易扩散,另外患处尽量不接触水,保持开朗乐观心情对于治疗也很重要,后遗神经痛只要坚持外敷可达到减轻疼痛或根治的目的,坚持信念,健康无价!
·
·
·
碗莲要求含腐殖质较丰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业污染土。黄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适当,过粘会影响藕鞭的伸长和藕的膨大;沙质土疏松,粘性不够,容易遭风害而折损,有碍于根系的生长,一般以黄泥、沙质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为宜。如无沙质土,可加黄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区,可直接选用蔬菜地的园土;城市中还可用春季盆花换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黄泥作栽培土。每盆用20克左右的腐熟干鸡粪或其他肥料,与盆土充分拌匀作基肥,拣去其中的杂质和石砾,清除土中的小虫和蚯蚓,然后放入盆中。土层一般占全盆容积的3/5左右。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赵家荣试验表明,用干塘泥100份,豆饼水2份,草木灰水6份,猪、牛蹄水2份,烂头发水2份,骨粉1份的配方种植碗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碗莲是喜温植物,对温度要求较严,一般8-10℃开始萌芽,14℃藕便开始生长。早期播种时,也要求温度15℃以上,否则幼苗生长缓慢造成烂苗下游地区,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采用露地播种育苗,主要是因为温度达不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需要。随着温度升高,持续烈日高温(40℃以上),也不利于碗莲的生长发育。22-35℃是碗莲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18-21℃时,开始抽生立叶,开花则需要22℃以上,25℃生长新藕,这时需要日温较同,夜温稍低的气候。大多数栽培种在立秋前后气温下降时转入长藕阶段,表现为盆土明显上涨。

⑩ 猪丹毒的症状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天。
(1)急性型
此型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病猪精神不振、高烧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内死亡。 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2)亚急性型(疹块型)
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以至旬余,病猪自行康复。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
(3)慢性型
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几种。
慢性关节炎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腕、跗关节较膝、髋关节最为常见)的炎性肿胀,病腿僵硬、疼痛。以后急性症状消失,而以关节变形为主,呈现一肢或两肢的破行或卧地不起。病猪食欲正常,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病程数周或数月。
慢性心内膜炎型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喜卧,厌走动,强使行走,则举止缓慢,全身摇晃。听诊心脏有杂音,心跳加速、亢进,心律不齐,呼吸急促。此种病猪不能治愈,通常由于心脏麻痹突然倒地死亡。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
慢性型的猪丹毒有时形成皮肤坏死。常发生于背、肩、耳、蹄和尾等部。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色黑、干硬、似皮革。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坏死区有时范围很大,可以占整个背部皮肤;有时可在部分耳壳、尾巴、末梢、各蹄壳发生坏死。约经2~3个月坏死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色淡的疤痕而愈。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复杂,病程延长。
防治措施:
预防:
1、疫苗接种:在高发区域及高发季节时,在肉猪断奶后接种猪丹毒弱毒冻干苗或灭活苗,间隔一个月再接种一次。
2、加强饮水消毒和管理,防止病从口入,特别是使用自然水和浅表水的养殖户,以及喀斯特地貌的区域也要注意水源的消毒,包括冲栏用水。
3、注意饲料的清洁和卫生,确保饲料无丹毒污染,平时尽量不用湿料。
4、加强舍内卫生的清理,减少冲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出现高温高湿。
5、加强猪舍周边杂草及杂物的清理以及消毒,做好灭蝇灭蚊工作,减少吸血昆虫的传播。
6、注意病猪和病死猪的处理,防止传播病原。
7、高危地区适当增加青霉素类药物的保健。
8、提高警惕,平时仔细巡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9、对猪场的种猪或养户中大猪突然出现发烧、减料等症状的,可直接肌注青霉素400万单位/头做治疗性诊断。
治疗:
治疗猪丹毒使用香港奥邦的菌克效果非常不错,治疗方案:菌克肌肉注射:用黄芪多糖注射液稀释头孢(香港奥邦),一支治疗400斤体重,一天一次,连用两天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