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兒濕疹怎樣才能徹底治癒呢
對於小兒濕疹,可以嘗試一些自然療法來緩解症狀。例如,使用金銀花、野菊花、蛇床子各10克,生甘草6克,煎水給寶寶洗澡擦身。乾性濕疹可以僅清洗患處,每日2至3次;濕性濕疹則需先清洗再塗抹黃柏軟膏,每日3至4次。黃柏軟膏的成分包括黃柏粉3克、煅石膏粉9克、枯礬4.5克、青黛3克,適量菜油調和而成。
另外,洋白菜(捲心菜)也是一種自然療法。將洋白菜用開水燙過,半熟或全熟都可以,待其溫度適宜後,貼在寶寶的濕疹處,一天可多次貼敷,一般在一兩天內就能見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自然療法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尤其是對於嬰兒,其皮膚較為敏感,使用任何療法前,最好先咨詢專業醫生的意見,以確保安全有效。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症狀包括皮膚乾燥、紅斑、瘙癢等。雖然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但通過適當的治療和護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狀,提高寶寶的生活質量。
日常護理方面,保持寶寶皮膚的清潔和濕潤是關鍵。可以使用溫和無刺激的清潔產品,並在洗澡後及時塗抹保濕霜。同時,避免寶寶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如某些食物、衣物材質或環境因素。
在治療濕疹時,除了上述的自然療法,還可以考慮使用醫生開具的葯膏或其他治療方法。重要的是,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症狀變化,並及時與醫生溝通。
總之,對於小兒濕疹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自然療法、日常護理和專業醫療建議。通過科學的方法,可以有效緩解症狀,幫助寶寶重獲健康。
B. 幾種治療嬰兒濕疹的偏方
嬰兒濕疹是一種嬰兒疾病中的常見疾病,在民間治癒嬰兒濕疹的偏方很多。下面介紹了幾種治療嬰兒濕疹的偏方:
1、羊角粉:用羚羊角粉燉湯喝,一個星期左右就好了。
2、黑魚頭:用黑魚的魚頭放在瓦片上烤焦,碾成粉末,然後用麻油拌了塗在患處,效果挺好的。
3、苦參煎水:到葯店裡買些苦參煎水洗澡,洗幾次就好了,只要幾塊錢就能治好。
4、羊奶粉:用羊奶粉泡羊奶吃,並用羊奶洗濕疹處,效果不錯。
5、黑豆油:黑豆油30毫升,黃蠟15克,共熔化為膏,塗患處。
6、茶油:先以茶油塗患處,以去黃痂,次以野菊花100克加鹽少許煎水,外洗,稍干即以雲南白葯滲之,此方治頑固性嬰兒濕疹。
7、茶葉末:茶葉末適量,先用茶葉末煎水,趁熱洗嬰兒皮膚紅腫潰爛處,再用茶葉末直接敷於患處。
中醫治療嬰兒濕疹
中醫治療嬰兒濕疹頗有功效,而且刺激性少,爸媽可以參考一下。
驗方一:
組成:生首烏15克、徐長卿6克、蟬蛻6克、金銀花6克、野菊花6克、苦參6克、生甘草5克、地膚子6克、白蘚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蒼術3克、茵陳6克、黃芩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母乳喂養的寶寶由媽媽來服用,然後經過奶水便可得到治療;已斷奶的寶寶,可每日服3 4次,少量頻服。治療7 14天左右,可好轉。
驗方二:
組成:雲苓皮4克,川萆薢4克,土茯苓4克,白術2克,枳殼2克,地膚子2克,春砂仁2克。
功用:利濕清熱為主,且以健脾。
主治:嬰兒濕疹濕熱型。
驗方三:
組成:蒼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蒼術15克,苦參15克,生軍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
用法: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後洗患處。每天1劑,早、中、晚各洗1次。此為2 3歲患兒用量,1歲以下患兒減量1/3。
功用:解毒祛濕,消疹退斑。
主治:嬰幼兒濕疹,症見前額、面部布滿丘疹樣濕疹,有黃色分泌物滲出,或全身處均散見,指紋紫紅,舌潤苔薄白。
驗方四:
組成:內服方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濕敷局部,每天2 3次,每次約10分鍾。
功用:清熱解毒,利濕抗敏。
主治:嬰兒濕疹,頭面部為甚,以水泡、糜爛、滲液為著,瘙癢不寧。
以上就是幾種治療嬰兒濕疹的偏方介紹,如果你對如何應對寶寶濕疹等有關嬰幼兒疾病方面的知識還有疑問,請繼續關注倍領安全網嬰幼兒濕疹安全常識欄目。
C. 濕疹用什麼中葯洗效果最佳
中葯因其對皮膚的刺激較小,在治療濕疹方面表現出較好的效果。對於長在臉上的濕疹,我們推薦使用金銀花煮水清洗,每日三次,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消炎止癢,且對皮膚沒有不良影響。
針對身上的濕疹,可以考慮使用蛇床子、白術、蒼術、蒼耳子、白蘚皮、地膚子、苦參、黃柏等葯材加水煎煮,去渣後清洗患處,連續清洗五天,有助於濕疹的消退。另外,艾葉煮水清洗也能達到殺菌、消炎和止癢的效果,但請注意,這種方法不能完全治癒濕疹,僅能緩解瘙癢。
此外,還有一種常用的處方是將赤芍、蒲公英、金銀花、大青葉、茵陳、連翹、生甘草加水煎煮,濾出液體後清洗患處。同時,也可以嘗試使用馬齒莧、生地榆、黃柏、苦參等葯材加水煎煮,清洗患處。
對於濕疹患者來說,積極使用葯物治療之外,還需要外用塗抹甘伯宗乳霜。日常護理同樣重要,保持皮膚清潔衛生的同時,避免使用鹼性強的肥皂頻繁清潔皮膚。洗澡時水溫應保持在40攝氏度左右,冬季不需要每天都洗澡。
飲食方面也不能忽視。應避免食用辛辣、燥熱及魚腥類食物,以免加重濕疹瘙癢。建議清淡飲食,保證足夠的維生素攝入,多吃蔬果和粗糧。同時,可以食用一些具有祛濕清熱作用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薏米、冬瓜等,以期早日擺脫濕疹的困擾。
D. 嬰兒的濕珍總是治不好怎麼辦呢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通常把嬰兒濕疹稱為「奶癬」,如果用治療「癬」的葯物來治療嬰兒濕疹,病情會加重。嬰兒濕疹最早見於2-3個月嬰兒,大多發生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軀干四肢也有。初期為紅斑,以後為小點狀丘疹、皰疹,...很癢,皰疹破損,滲出液流出,干後形成痂皮。皮損常常對稱性分布。濕疹有時為乾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帶脫屑。也可為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以後結成痂皮,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嬰兒濕疹的預防 嬰兒濕疹預防很重要。平時小兒內衣應穿松軟寬大的棉織品或細軟布料,不要穿化纖織物。內、外衣均忌羊毛織物,以及絨線衣衫。最好穿棉花料的夾襖、棉襖、絨布衫等。 要密切注意患兒的消化狀態,是否對牛奶、雞蛋、魚、蝦等食物過敏。母乳喂養的,母親應避免進食這類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患兒要避免鹼性肥皂、化妝品或者香水等物的刺激。發病期間不要作卡介苗或其他預防接種。要避免與單純皰疹(俗稱「熱瘡」)的患者接觸,以免發生皰疹性濕疹。 得了嬰兒濕疹以後,應採取以下幾項治療措施: 1、總的治療原則是: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合理喂養,精心護理。 一般說來,先要觀察有沒有食物過敏,特別是牛奶、母乳或雞蛋白等動物蛋白的過敏;其次,母親吃魚、蝦、蟹、雞等,也可通過母乳傳給嬰兒,在吃這些動物性食品後,應觀察嬰兒的皮膚病是否加重,如果與上述情況有關,嬰兒應改變喂養方法;如母乳過敏,改用牛奶,牛奶過敏則改用母乳,或在餵奶期間母親不吃魚、蝦、蟹等食物。與此同時要及時治療嬰兒的消化不良,大便秘結和腹瀉等。 2、常用的內用葯有苯海拉明糖漿、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等,有繼發感染時還要加用抗生素。 3、外用葯要視皮膚病變狀態而定,出水糜爛或紅腫時,用2%硼酸水溶液或0.1雷佛奴水溶液濕敷,滲液與糜爛消失後,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如濕疹霜、祛濕油、膚輕松霜等。 在護理有濕疹的嬰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2、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寬鬆些,以全棉織品為好。 3、母乳喂養可以防止由牛奶喂養而引起異性蛋白敏所致的濕疹。 4、嬰兒濕疹發作期間不要種牛痘(天花已消失,現已不種牛痘),也不要和有單純皰疹的人接觸,以免發生皰痘。 治療嬰兒濕疹,葯膳方 菊花茶:菊花兩錢,開水沖泡飲用,可清熱散風解毒。 銀花茶:銀花五錢煎水,加糖適量飲用,可清熱解毒、消腫痛、除瘡毒。 荷葉粥:粳米一兩,先以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取鮮荷葉一張洗凈,覆蓋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葉,粥成淡綠色,調勻即可,食時加糖少許,可清暑熱、利水濕。 薏米粥:薏米一兩以常法煮粥,米熟後加入澱粉少許再煮片刻,再加入砂糖、桂花少量調勻後食用,有清熱利濕,健脾和中之效。 茵陳陳皮茶:茵陳、陳皮各三錢煎水飲用,可加少許糖,有助清熱利濕、理氣健脾燥濕。 治療嬰兒濕疹,中葯方劑 驗方一 組成:雲苓皮4克川萆薢4克土茯苓4克白術2克枳殼2克地膚子2克春砂仁2克。 功用:利濕清熱為主,且以健脾。 主治:嬰兒濕疹濕熱型。 驗方二 組成:蒼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蒼術15克苦參15克生軍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 用法: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後洗患處。每天1劑,早、中、晚各洗1次。此為2~3歲患兒用量,1歲以下患兒減量1/3。 功用:解毒祛濕,消疹退斑。 主治:嬰幼兒濕疹,症見前額、面部布滿丘疹樣濕疹,有黃色分泌物滲出,或全身處均散見,指紋紫紅,舌潤苔薄白。 驗方三 組成: (1)內服方野菊6克銀花6克車前草9克生甘草5克地膚子9克白蘚皮6克米仁9克茯苓皮9克蒼術6克川柏4克生首烏9克干蟾皮4克 (2)外洗濕敷方蛇床子9克銀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濕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約10分鍾。 功用:清熱解毒,利濕抗敏。 主治:嬰兒濕疹,頭面部為甚,以水泡、糜爛、滲液為著,瘙癢不寧。 主要就是這些,僅供參考!
E. 治濕疹的中草葯什麼草葯可以治濕疹
濕疹這種疾病一旦到了多雨的季節就會非常的常見,而濕疹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體內的濕氣重導致的,也是上述當中多雨季節出現濕疹的原因,多雨的季節會導致環境變得潮濕悶熱,出現這種疾病也是在所難免的,而中葯治療這種疾病是非常好的。那麼,治濕疹的中草葯有哪些呢?
第一,治濕疹的中草葯有哪些呢?症狀:發病較急,皮膚乾燥皸裂,肥厚,狀如苔蘚,脫屑,或間有少量新起丘疹,水皰,自覺瘙癢或干癢不適,舌質淡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祛風滲濕,潤燥止癢。 方葯:消風散加減。防風10g,蟬蛻10g,苦參10g,蒼術10g,火麻仁10g,知母12g,生地12g,當歸12g,刺蒺藜12g,白鮮皮12g,甘草5g。水煎服。
第二,症狀:發病較急,皮損潮紅,有水泡,糜爛, 滲出,邊界不清,瘙癢劇烈,搔破則流水,甚則浸淫結痂,伴隨口乾口苦,大便乾燥,小便短黃,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吼你,脈濡數。
治法:清熱滲濕。 方葯:黃連解毒湯或龍膽瀉肝湯加減。炒黃連6g,焦山梔,桑枝各6g,炒黃柏10g,白茅根20g,生苡仁,山葯,赤小豆各15g,大黃,甘草各5g。
治濕疹的中草葯有哪些呢?症狀:發病較重,皮損為水泡,膿皰,常是成簇狀出現,搔破則有黃汁水外溢,伴隨發熱,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止癢。 方葯:五味消毒飲加減。野菊花,半枝蓮,紫花地丁各12g,銀花,豨薟草,茯苓皮,蛇舌草各15g,赤小豆30g,蓮子心,焦山梔各6g,水煎服。發病較緩,皮膚粗糙,時有鱗屑脫落,部分有苔蘚樣變,經久不愈,反復發作,自覺癢感時輕時重,舌質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血潤燥,滋陰除濕。 方葯:四物湯加減。生地,白芍,何首烏,丹參,桑葚子各15g,當歸,白鮮皮,蛇床子各12g,沙參10g,茯苓皮,澤瀉各9g,赤小豆30g,甘草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