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男 當兵的要求 還有體檢的項目 達標 標准有哪些
當兵體檢包括: 外科: 第一條 身長、體重不低於下列標准合格: (一)男性: 陸勤、潛艇、水面艦艇人員(含海軍陸戰隊員,以下各條均同),空降兵,坦克乘員,身長162厘米(坦克乘員不超過175厘米),體重50千克。 潛水員,身長168厘米(不超過185厘米),體重54千克。 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陸勤人員身長可放寬至158厘米,體重可放寬至48千克。 (二)女性:身長158厘米,體重45千克。 (三)過於肥胖或瘦弱者,不合格。 第二條 外傷所致的顱骨缺損、骨折、凹陷、顱內異物存留等,顱腦外傷後遺症,顱腦畸形,顱腦手術史,不合格。 第三條 頸強直,不能自行矯正的斜頸,三度單純性甲狀腺腫,結核性淋巴結炎不合格。 第四條 骨、關節、滑囊、腱鞘疾病或損傷及其後遺症,骨、關節畸形,習慣性脫臼,脊柱慢性疾病,慢性腰腿痛,不合格。 下列情況合格: (一)輕度胸廓畸形(潛水員除外);可自行矯正的輕度脊柱側彎、駝背。 (二)單純性骨折,治癒一年後,復位良好,無功能障礙及後遺症。 (三)大骨節病僅指(趾)關節粗大,無自覺症狀,無功能障礙,陸勤人員合格。 第五條 兩下肢不等長超過2厘米,膝內翻股骨內髁間距離和膝外翻脛骨內踝間距離超過7厘米(空降兵超過4厘米),或雖在上述規定范圍內但步態異常,不合格。 第六條 影響功能的指(趾)殘缺、畸形、足底弓完全消失的扁平足,影響長途行走的雞眼、胼胝、重度皸裂症,不合格。 第七條 惡性腫瘤,影響面容或功能的各部位良性腫瘤、囊腫、瘢痕、瘢痕體質不合格。 第八條 脈管炎,動脈瘤,重度下肢靜脈曲張、精索靜脈曲張,不合格。 第九條 有胸、腹腔手術史,疝,脫肛,肛痿,陳舊性肛裂,環狀痔,混合痔(直徑大於0.5厘米或超過二個),經常發炎、出血的內外痔,不合格。 闌尾炎手術後半年以上,腹股溝疝、股疝手術後一年以上無後遺症,各類人員合格。 第十條 泌尿生殖系統炎症、結核、結石等疾病或損傷及其後遺症,影響功能的生殖器官畸形或發育不全,隱睾,不合格。 下列情況合格: (一)無自覺症狀的輕度非交通性精索鞘膜積液(不大於健側睾丸),睾丸鞘膜積液(包括睾丸在內部不大於健側睾丸一倍)。 (二)交通性鞘膜積液,手術治癒後一年以上無復發、無後遺症。 (三)無壓痛、無自覺症狀的精索、副睾小結節(不超過二個,直徑小於0.5厘米)。 第十一條 腋臭、頭癬,泛發性體癬,疥瘡,慢性濕疹,,慢性尋麻疹,神經性皮炎,白癜風,銀屑病,與傳染性麻風病人有密切接觸史(共同生活)及其它有傳染性或難以治癒的皮膚病,影響面容的血管痣和色素痣,不合格。 下列情況合格: (一) 輕度腋臭(潛艇、水面艦艇人員、潛水員、坦克乘員除外)。 (二) 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直徑不超過3厘米),孤立散在的白癜風(著夏裝 非裸露部位)、花斑癬、股癬,輕度手(足)癬、指(趾)癬、凍瘡。 第十二條 淋病,梅毒,軟下疳和性病淋巴肉芽腫,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艾滋病及病毒攜帶者,不合格。 內科: 第十三條 血壓超出下述范圍,不合格。 收縮壓:12.00--18.66千帕(96--140毫米汞柱); 舒張壓:8.0--11.46千帕(60--86毫米汞柱)。 第十四條 器質性心臟、血管疾病,不合格。 下列情況合格: (一)卧位聽診,心臟收縮期雜音經改變體位反復聽診確系生理性,合格。 (二)偶發的期前收縮,一分鍾不超過三次,確無心臟病變者。 (三)心率每分鍾56至110次之間。 潛水員、空降兵和補入高原地區的新兵,上述三項從嚴掌握。 第十五條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及其它呼吸系統慢性疾病,不合格。 下列情況合格: (一)孤立孤立散在的鈣化點,數量在3個以下,直徑不超過0.5厘米,密度高,邊緣清晰,周圍無浸潤現象。 (二)肺紋理增強不超過中帶、數量少、纖細、分布均勻、無扭曲變形。 第十六條 胃、十二指腸、肝臟、膽囊、脾臟、胰腺疾病,細菌性痢疾,慢性腸炎,內臟下垂,腹部包塊,不合格。 下列情況合格: (一)仰卧位,平靜呼吸,在右鎖骨中線肋緣下捫到肝臟不超過1.5厘米(劍突下不超過3厘米),質軟,邊薄,平滑,無觸痛、叩擊痛,肝上界在正常范圍,無貧血,營養狀況良好 (二)五年前患過甲型病毒性肝炎,治癒後再未復發,無症狀和體征者。 (三)既往患過瘧疾、血吸蟲病、黑熱病引起的脾臟腫大,在左肋緣下不超過1厘米,無自覺症狀,無貧血,營養狀況良好。 (四)肝、脾同時觸及,符合上述(一)、(三)兩項,陸勤人員、空降兵合格。 第十七條 肝功能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查,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合格。 (一)谷丙轉氨酶改良金氏法180單位以上或賴氏法40單位以上。 (二)谷丙轉氨酶改良金氏法130單位以上或賴氏法25單位以上,並伴有麝香草酚濁度試驗超過6單位或硫酸鋅濁度試驗超過12單位。 (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反向被動血凝法滴度大於1:16。 第十八條 泌尿、血液、內分泌及代謝系統疾病,結締組織疾病,不合格。 第十九條 鉤蟲病(伴有貧血),慢性瘧疾,血吸蟲病,黑熱病,阿米巴痢疾,絲蟲病,不合格, 絲蟲病治癒半年以上,瘧疾、黑熱病、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鉤端螺旋體病治癒兩年以上無後遺症,全身情況良好,能擔負重體力勞動,合格。 第二十條 有癲癇病、精神病、夢游、暈劂史及神經官能症、智力低下、遺尿症,不合格 下列情況合格: (一)食物或葯物中毒所引起的短時精神障礙,治癒後無後遺症。 (二)十三周歲後未發生過遺尿。 第二十一條 中樞神經系統及周圍神經系統疾病及其後遺症,不合格。 第二十二條 口吃,不合格。 輕度口吃(一句話中有兩個字重復兩次),除潛艇人員、潛水員、坦克乘員外,合格。 耳、鼻、喉科: 二十三條 嗅覺喪失,不合格。 嗅覺遲鈍,各類人員合格(防化兵除外)。 第二十四條 聽力,每側耳語低於5米,不合格。 一側耳語5米、它側不低於3米,陸勤人員合格。 第二十五條 眩暈症,重度暈車、暈船,不合格。 輕度暈車、暈船,陸勤人員合格。 第二十六條 耳廓畸形,外耳道閉鎖,反復發炎的耳前瘺管,耳廓、外耳道濕疹,耳黴菌病,不合格。 輕度耳黴菌病,陸勤人員合格。 第二十七條:鼓膜穿孔,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及其它難以治癒的耳病,不合格。 鼓膜內陷,鼓膜粘連、萎縮、瘢痕、石灰沉著,陸勤、水面艦艇人員、坦克乘員合格。 鼓膜輕度內陷,鼓膜瘢痕或石灰沉著不超過鼓膜的三分之一,耳氣壓功能及鼓膜活動良好,潛艇人員、空降兵合格。 第二十八條 鼻畸形,慢性副鼻竇炎,重度肥厚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息肉,中鼻甲息肉樣變及其它影響鼻功能的慢性鼻病,不合格。 不影響副鼻竇引流的中鼻甲肥大,中鼻道有少量粘液膿性分泌物,輕度萎縮性鼻炎,陸勤人員、空降兵、坦克乘員合格。 第二十九條 慢性扁桃體炎,影響吞咽、發音功能難以治癒的咽、喉疾病,不合格。 眼科: 第三十條 視力,低於下列標准不合格: (一)陸勤人員:右眼裸眼視力4.9,左眼裸眼視力4.8。 (二)潛艇、水面艦艇人員、潛水員、空降兵、坦克乘員每一眼裸眼視5.0。 高中、職業高中、中專畢業生視力可放寬至4.9。 第三十一條 色覺異常,不合格。 能夠識別紅、綠、黃、藍、紫各單色者,陸勤人員合格。 第三十二條 影響眼功能的眼瞼、瞼緣、結膜、淚器疾病,不合格。 假性翼狀胬肉,深入角膜不超過2毫米,陸勤學員合格。 第三十三條 眼球突出,眼球震顫,眼肌疾病,不合格。 共同性內、外斜視在15度以內,陸勤學員合格。 第三十四條 角膜、鞏膜、虹膜睫狀體疾病,瞳孔變形、運動障礙,不合格。 不影響視力的角膜雲翳,各類人員合格。 第三十五條 晶狀體、玻璃體、脈絡膜、視神經疾病,青光眼,不合格。 先天性少數散在的晶狀體小混濁點,各類人員合格。 口腔科: 第三十六 三度齲齒、齒缺失並列在一起的超過二個,不在一起的超過三個;頜關節疾病,重度牙周病及影響咀嚼功能的口腔疾病,不合格。 第三十七條 切牙、尖牙、雙尖牙缺損,超咬合超過0.5厘米,開咬合超過0.3厘米,深復合超過三分之二,反咬合,牙列不齊,輕度牙周病,潛艇人員、潛水員不合格。 下列情況合格: (一)上下兩側三、四齒咬合相距0.3厘米以內。 (二)切牙缺失一個固定義齒修復後功能良好。 (三)個別切牙牙列不齊或重迭。 (四)不影響咬合的上頜側切牙反咬合。 第三十八條 慢性腮腺炎,腮腺囊腫,不合格。 婦科: 第三十九條 外生殖器發育異常,功能性子宮出血,生殖器官結核,腫塊,慢性盆腔炎,不合格。 第四十條 各期妊娠,不合格。
② 麻疹是什麼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玻主要症狀有發熱、上呼吸道炎、眼結膜炎等。而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為其特徵。本病傳染性極強,臨床特徵為發熱、流涕、咳嗽、眼結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膚斑丘疹。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約2~3年發生一次大流行。我國自1965年,開始普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已控制了大流行。麻疹的病因(一)傳染源:患者為唯一傳染源。一般認為出疹前後5天均有傳染性。(二)傳播途徑:患者咳嗽、噴嚏時,病毒隨飛沫排出,直接到達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結合膜而致感染。間接傳播很少。(三)易感人群:未患過麻疹,也未接種麻疹疫苗者均為易感者。病後有較持久的免疫力。麻疹的症狀未接種過麻疹疫苗或第一次接種麻疹疫苗未成功(初次免疫失敗)的人患麻疹時,幾乎全都表現為典型的臨床經過;再次接種麻疹疫苗不成功(繼發性免疫失敗)的人群中約有16%的人出麻疹時也表現為典型的臨床經過。潛伏期為10~14天。典型的臨床表現分為3期,即前驅期、出疹期和恢復期(退疹期)。每期約3天左右(可以簡單記憶為3、3、3),全程約9—12天。(一)前驅期:又稱出疹前驅期,持續2~4天,但體弱,重症或濫用退熱劑者可延至7~8天。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發熱,咳嗽、流涕、噴嚏、畏光流淚,結膜充血、眼瞼浮腫。咳嗽逐日加重。少數病人病初1~2日在頸、胸、腹部出現風疹樣或猩紅熱樣皮疹或蕁麻疹,數小時即退,稱為前驅疹。此時在懸雍垂、扁桃體、咽後壁、軟齶處亦可見到紅色斑點,出疹期才消退。(二)出疹期:於第4病日左右開始出疹,一般持續3~5天。皮疹首先開始耳後發際,漸及前額、面頸、軀干與四肢,待手腳心見疹時,則為「出齊」或「出透」。皮疹初為稀疏淡紅色斑丘疹,直徑2--4mm,逐漸皮疹增多,融合呈卵園形或不規則形,疹間可見正常皮膚,皮疹出透後轉為暗棕色。病情嚴重時,皮疹可突然隱退。本期全身中毒症加重,體溫高達40℃,精神萎糜、嗜睡,有時譫妄抽搐。面部浮腫,皮診,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連眼瞼不易睜開,流濃涕,上述表現之面貌稱為麻疹面容。(三)恢復期:皮疹出齊後,中毒症狀明顯緩解,體溫下降,約1~2日降至正常。精神食慾好轉,呼吸道炎症迅速減輕,皮疹按出疹順序消退並留有糠麩樣細小脫屑及淡褐色色素沉著,以驅干為多,1~2周退凈。若無並發症的典型麻疹全程10~14天。麻疹檢查1.鼻咽部、眼分泌物或尿沉渣塗片染色查找多核巨細胞(含核5~80個)。前驅期及出疹期均可發現,出疹前2日陽性率最高,有早期診斷價值,尿沉渣鏡檢可發現單核細胞漿內包涵體。2.熒光抗體染色檢查:取鼻、咽、眼分泌物及尿沉澱物塗片,以熒光抗體染色,可在脫落細胞內查及麻疹病毒抗原,陽性率更高。有早期診斷價值。3.血清學檢查: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免疫熒光技術檢測病人血清抗麻疹IgM;以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檢測麻疹抗體IgG,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呈4倍升高,均有診斷價值。麻疹的治療(一)一般治療及護理:1.呼吸道隔離患者應在家隔離、治療至出疹後5天。有並發症患者應住院隔離治療,隔離期延長5天。2.保持室內溫暖及空氣流通,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水分要充足;保持皮膚及眼、鼻、口、耳的清潔,用溫熱水洗臉,生理鹽水漱口;用抗生素(紅黴素)眼膏或(氯黴素,諾氟沙星)眼葯水保護眼睛,防止繼發感染。(二)對症治療。(三)並發症治療:1.肺炎。2.喉炎。3.心血管功能不全。麻疹的並發症年幼體弱,營養不良及免疫力低下者,患麻疹後極易發生並發症,常見的如下。(一)肺炎除麻疹病毒本身可引起巨細胞肺炎外,在病程各期尚易並發繼發性肺炎,以出疹期為多見。病原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腺病毒。並發肺炎時全身症狀加重,體溫持續升高,出現氣促、鼻翼扇動、發紺、肺部有中、小濕啰音。常並發膿胸、膿氣胸、心肌炎、心衰及循環衰竭等。若病程遷延不愈,可引起支氣管擴張症。嚴重肺炎為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二)喉炎麻疹患者常伴有輕度喉炎,出現聲音嘶啞,有刺激性乾咳。重症喉炎多系合並細菌或其他病毒感染,則有聲嘶加劇。咳嗽犬吠樣,出現喉梗阻現象,缺氧、青紫、吸氣性呼吸困難,吸氣時三凹征明顯。如不及時處理,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則可迅速發展至三度喉梗阻而窒息致死。(三)心肌炎、心功能不全重症麻疹因高熱、中毒症狀嚴重,可影響心肌功能,尤其在營養不良小兒及並發肺炎時。臨床表現為氣促缺氧明顯,四肢冷、發紺、心率快、心音弱、肝臟增大。心電圖顯示T波和ST段改變及低電壓。病毒重危。(四)腦炎麻疹並發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較其他出疹性疾病為多,發病率約1‰~2‰。多發生於出疹後2~5天,偶見於前驅期,也可在出疹後2~3周發玻早期可能由麻疹病毒直接引起,而晚期發生者多有腦組織髓鞘病變,可能與免疫反應有關。常出現高熱、肢體癱瘓及呼吸衰竭。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脊液中細胞數增至50~500/mm3,以單核細胞為多,蛋白質稍增,糖正常,病情大多危重,可留有強直性癱瘓、智力障礙、失明等後遺症。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此為一種麻疹遠期並發症,屬亞急性進行性腦炎,發病率約在1~4/百萬。病理變化主要為腦組織退行性病變,在切片中可見麻疹病毒抗原,伴嗜酸性包涵體,並可分離到麻疹病毒。血液與腦脊液中麻疹抗體極度增高(高於急性麻疹患者10~40倍),且持續不降。患者大多在幼年時患過麻疹,故認為本病可能系麻疹病毒長期隱伏於腦組織中,產生缺失M膜蛋白的有缺陷的病毒顆粒所致,從而引起腦部進行性退化病變。故目前認為這是一種類麻疹病毒或麻疹有關病毒所引起的亞急性或慢性腦炎。潛伏期約2~17年,發病年齡以5~15歲兒童為多,多發於男孩。起病隱匿,病初僅表現為行為異常或智力減退、睡眠障礙、情緒煩躁,數周或數月中病情加重,出現特徵性肌痙攣、智力異常、視聽障礙、語言不清、共濟失調或局部強直性癱瘓,病情發展直至神志昏迷,呈去大腦強直狀態。總病程約一年余,可短至半年,長達6~7年。最後死於營養不良、惡病質及繼發感染。腦脊液丙種球蛋白及抗體水平劇度增高為其特點,血液及細胞數正常,腦電圖呈不規則高電壓慢波。(五)其他尚可並發口腔炎、中耳炎、乳突炎,大多為細菌繼發感染。常因慢性腹瀉、照顧不當、忌口等引起營養不良及各種維生素缺乏症。原有結核病灶者可擴散惡化,發生粟粒性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麻疹後也易發生百日咳、水痘等感染。麻疹的流行病學(一)傳染源麻疹傳染性極強,人類為唯一自然宿主。急性患者為本病最重要的傳染源。一般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及麻疹病毒攜帶者數量少,傳染性很低。(二)傳播途徑和方式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從潛伏期末到出疹期初,患者口、鼻、咽及眼部粘膜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患者講話、咳嗽、打嚏時,病毒可藉飛沫小滴散布到周圍空氣中,經鼻咽部或眼結合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觸者也可藉手的污染而傳播。本病的傳染期一般為出疹前5日至出疹後5日,有潛伏期第七日起已具傳染性,但以潛伏期末到出疹後1、2日傳染性最強。患者若並發肺炎,傳染性可延長至出疹後10日。經衣服、用具等間接傳染者甚少。(三)易感者凡未患過麻疹或未接受過麻疹疫苗者均為易感者。初生兒大多已自母體經胎盤獲得被動免疫抗體。這種免疫力可維持4~6個月,以後逐漸下降,至9個月時抗體水平已測不出,但認為15個月之前此種免疫力仍可干擾接種麻疹活疫苗的效果。因此,在普種疫苗之前,我國麻疹發病年齡以6個月至5歲為高;但自廣泛接種疫苗後,發病年齡有推遲現象。據上海資料,6個月至5歲及5~9歲兩組各佔40%,華北有報告14~23歲發病者佔67%(1985年),美國1977年報告青少年佔25%。如母親未患過麻疹,新生兒也可得麻疹。(四)流行情況麻疹一般呈地區性流行,在未普種疫苗的地區,當易感者累積至40%以上時,在人群集中的大城市中可發生大流行,約每2~3年流行一次,而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農村、邊區、山區則間隔時間較長。麻疹的傳染性很強,與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機構中)幾乎90%可受感染。發病季節以冬、春為多,但一年四季均可見。男女之間無差別。患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患玻小兒麻疹注意事項1.單純出麻疹,孩子無其他並發症,一般沒有危險,家長不要慌張,按醫生囑咐在家對病兒進行細致護理,可順利恢復腔康。需要時家長可以請負責本地段的保健人員到家裡來訪視,指導治療與護理。不要帶孩子到處去看病,這樣萬一著涼,疹子出不透,就容易發生並發症。或再感染上其他疾玻同時也會把麻疹傳染給別人。2.急性期病兒有高熱時,如按醫生的吩咐吃少量退熱葯,或用溫水給病兒擦浴等,都可以使體溫下降,但必須注意,退熱不要退得太快、太低,出汗過多,可能會造成病兒「虛脫」,或者疹子沒有發透,役決就回去了。一般退至38℃左右就行。3.自從小兒普遍採用麻疹疫苗預防接種以來,城市小兒麻疹發病明顯減少,但在學齡期或青年期往往出現了較多病例,這就需要在適當的年齡階段進行再免疫。麻疹病人注意事項1、護理人員要戴好口罩或注射麻疹疫苗,以防交叉感染。2、居室應常通風,因在陽光下或流動空氣中20分鍾麻疹病毒會失去致病力,但要避免病人被風直接吹到,為避免陽光直曬,可用深色窗簾遮蓋,室內應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地面可潑灑一些水。3、由於病人高熱消耗較大,應鼓勵病人少量多餐,進食一些流質、半流質飲食,多喝開水。4、前期、出疹期體溫在39.5攝氏度以上時可以用紫雪散、柴胡、清熱解毒散等緩和的退熱劑退熱,把握熱度不能降得過猛,以免劇烈的退熱會使疹子發散不充分,頭部可敷溫濕毛巾,切忌酒精擦寓冰袋降溫。5、口腔應保持濕潤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每天重復幾次。6、一旦發現手心腳心有疹子出現,說明疹子已經出全,病人進入恢復期。如果病人出現高熱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加劇,鼻翼煽動,口周紫紅,四肢冰涼,脈搏細弱,心率加快,皮疹引退或出疹不全,聲音嘶啞,哮吼樣咳嗽,嗜睡或驚厥等症狀,說明病人有其他合並症,應立即送醫院治療,小兒的病情觀察更應家長留心,防止延誤病情治療。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③ 蕁麻疹病人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指導來意見:
你好,根據你的簡單源描述,初步診斷你是癲癇大發作指導意見: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 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後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鍾後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後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於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生活護理:建議你去醫院做腦電圖確診,並加以治療,預祝你早日康復
④ 兒童蕁麻疹是缺什麼
只有修復免疫功能,才能徹底治好蕁麻疹。蕁麻疹是特殊的免疫過敏反應,叫IGE介導的過敏反應,所以,醫學微生態學的研究成果表明,補充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6個月可降低IGE抗體,修復免疫細胞,減少蕁麻疹復發率。
怎樣辯別屬於哪種蕁麻疹?主要看蕁麻疹發生的原因來分型。常見的蕁麻疹分型有;
一,寒冷性蕁麻疹,就是有受涼病史,因為受涼而影響了免疫功能導致蕁麻疹發生。
二,蛋白腖性蕁麻疹,這一類型主要是有進食大量高蛋白食物史,如聚餐時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後,半小時會全身突發蕁麻疹。
三,現在也有不少養寵物的人會出現蕁麻疹。
四,膽鹼能性蕁麻疹,這種蕁麻疹的發生與運動出汗後或是受情緒激動的影響,會出現蕁麻疹
五,物理性蕁麻疹,就是受壓力的地方會起蕁麻疹,如坐時間久了臀部會起蕁麻疹,這是受重力部位發生的蕁麻疹
六,人工蕁麻疹,也叫劃痕性蕁麻疹,自覺皮膚瘙癢,撓一下會出現指甲劃過時發紅突起的紅線,有的人還可以在皮膚上寫出字。這一類型是慢性免疫過敏反應的表現。
七,遺傳血管性水腫,這一類型的蕁麻疹主要以水腫為主,可以發生在面部,眼睛,也可以發生在喉部而發生咽喉水腫,這一類型會有生命危險。這一類型,也叫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無論上述哪一種類型的蕁麻疹,都只是跟發病時的原因有關,治療都是一樣的。臨床上蕁麻疹之所以久治不愈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調節免疫功能,過敏是特殊的免疫反應,不是我們普通的調節免疫的方法就能做到,隨著醫學微生態學和基因學的發展,我們提取了可以參與免疫過敏因子調節的抗過敏益生菌配方,經多中心人體臨床實驗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只有修復免疫功能,才能讓蕁麻疹永遠消失。
臨床上對判斷蕁麻疹還是很容易的,蕁麻疹有典型的皮疹特點,從幾個小丘疹,慢慢擴散甚至連成一片,形成大面積的皮膚水腫。
得了蕁麻疹,一定有誘發因素,如夏季是蕁麻疹高發季節,有寒冷性蕁麻疹,就是受涼影響了免疫功能,有蛋白腖性蕁麻疹,就是大口吃肉海鮮,大口喝酒後突發的,這種情況 常常見於聚餐後發生。
對於蕁麻疹的治療,我們的認識是有錯誤的,蕁麻疹發生在皮膚,並不是皮膚疾病,而是免疫性疾病,蕁麻疹是典型的IGE介導型過敏反應性疾病,在治療中,我們可以使用抗過敏葯來緩解皮疹瘙癢,這些都容易,最難解決的問題是蕁麻疹復發問題。蕁麻疹復發,是因為沒有解決免疫環節,只有修復免疫功能,才能讓蕁麻疹徹底消失。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服用六個月可降低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修復免疫細胞,減少蕁麻疹復發率。
建議選擇有臨床試驗及論文研究的抗過敏益生菌配方
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與西京醫院兒科團隊的臨床研究,歷經兩年的時間順利收案,兩篇研究論文均被國際級期刊收錄發表,重點針對過敏的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發現抗過敏益生菌誘導CD103+樹突狀細胞的生成,進而調控免疫細胞T淋巴細胞(Treg)的生成,促進免疫平衡,降低食物過敏及氣道炎症的風險。
論文1: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對食物過敏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
論文出處: Journal of Functionnal Foods(SCI影響因子:3.47)
論文摘要: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能夠降低血清中IgE和IgG的含量,促進IgA的生成來抑制食物過敏症狀,並誘導CD103+的樹突狀細胞(DCs)的生成,促進調節性T淋巴細胞(Treg)的生成,促進腸道免疫平衡,幫助調整過敏體質。
論文2: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對氣道炎症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
論文出處:J Shanxi Med Univ
論文摘要: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可以改善氣道過敏性炎症,減少肺泡組織中炎症細胞數量(嗜酸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明顯減少),減輕氣道慢性炎症,同時能夠誘導肺淋巴結中Treg細胞的產生,促進相關抑制性細胞因子IL-10的表達,抑制Th2型細胞因子表達,發揮免疫調控的作用,抑制抗原引起的過敏性炎症,對氣道炎症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