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敗血皰疹
擴展閱讀
蕁麻疹一天反復發作 2025-04-28 20:05:57
黃褐斑破了皮 2025-04-28 19:57:09
女人四十長黃褐斑 2025-04-28 19:55:42

敗血皰疹

發布時間: 2025-04-28 16:56:02

1. 細菌性敗血症可以出現何種皮疹

各種細菌感染人體一般先引起某一部分的炎症,如癤、癰、肺炎、腦炎等。這時往往會有少量細菌侵入血液,如果人的身體狀況良好,侵入少量的細菌會被身體里產生的各種抗體、吞噬細胞和血液里的白細胞消滅。如果侵入血管的病菌很多,毒性很強,或者由於人體過勞、營養不良、嚴重創傷或有其他疾病等原因而抵抗力下降時,細菌會大量繁殖並隨血流播散到全身,引起菌血症、敗血症、膿毒血症等。這時患者表現為高熱、寒戰、頭痛等嚴重中毒症狀,體溫常高達40℃以上。同時,細菌可侵入各個臟器引起臟器的發炎、化膿。

如果播散到皮膚,可出現各種皮疹。

由於病原菌的不同,敗血症的皮疹可以有以下幾種。

(1)葡萄球菌敗血症多數患者皮疹表現主要為蕁麻疹、瘀點、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發疹,有癢或灼熱感。亦可表現為大小不等的紅斑、丘疹、水皰、結節或遷移性皮下膿腫等。

(2)鏈球菌敗血症多為腹膜炎、中耳炎、猩紅熱、產褥熱所致。

患者多數開始為斑疹或丘疹,或猩紅熱樣發疹,其斑疹為淡紫色,圓形或不整形,由帽針頭大到銀元大,甚至手掌大。丘疹多為淡紅色,且常呈痤瘡樣。此種皮疹早期多有出血性變化,進而發展成水皰、膿皰或壞死而形成潰瘍。

(3)綠膿桿菌敗血症多發生於嚴重燒傷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皮疹可為玫瑰色斑點、水皰大皰疹、壞疽性蜂窩組織炎、壞疽性臁瘡等。

2. 敗血症的症狀早期症狀

敗血症是各種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環,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大量毒素,所誘發的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
早期敗血症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多數為弛張熱或間歇熱型,少數為稽留熱,不規則熱,同時伴有全身不適,頭痛、關節疼痛、軟弱無力、脈搏加快、呼吸急促、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
在體表出現瘀點,多分布於軀干、四肢、口腔黏膜及眼結膜,數量較少,也可表現為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膿皰疹、瘀斑等,部分革蘭氏陽性球菌敗血症患者,還會出現膝關節等大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
部分敗血症患者還會出現肝脾輕度腫大等表現,隨著病程進展,患者會出現中毒性腦病、中毒性心肌炎、腸麻痹、感染性休克及DIC等。

3. 敗血症的症狀有哪些

敗血症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敗血症本身並無特殊的臨床表現,在敗血症時見到的表現也可見於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復出現的畏寒甚至寒戰,高熱可呈弛張型或間歇型,以瘀點為主的皮疹,累及大關節的關節痛,輕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變,心肌炎,感染性休克,DIC,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各種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敗血症,又有其不同的臨床特點。
1.金葡菌敗血症原發病灶常系皮膚癤癰或傷口感染,少數系機體抵抗力很差的醫院內感染者,其血中病菌多來自呼吸道,臨床起病急,其皮疹呈瘀點,蕁麻疹,膿皰疹及猩紅熱樣皮疹等多種形態,眼結膜上出現瘀點具有重要意義,關節症狀比較明顯,有時紅腫,但化膿少見,遷徙性損害可出現在約2/3患者中,最常見的是多發性肺部浸潤,膿腫及胸膜炎,其次有化膿性腦膜炎,腎膿腫,肝膿腫,心內膜炎,骨髓炎及皮下膿腫等,感染性休克較少發生。
2.表葡菌敗血症多見於醫院內感染,當患者接受廣譜抗生素治療後,此菌易形成耐葯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腸道中此菌數目明顯增多,可導致全身感染,也常見於介入性治療後,如人工關節,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種導管留置等情況下。
3.腸球菌敗血症腸球菌屬機會性感染菌,平時主要寄生在腸道和泌尿系統,其發病率近30年來有升高,在我國醫院內感染的敗血症中可佔10%左右,在美國也已升至第四位,臨床上表現為尿路感染和心內膜炎者最多見,此外還可見到腦膜炎,骨髓炎,肺炎,腸炎及皮膚和軟組織感染。
4.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不同病原菌經不同途徑入血,可引起復雜而多樣化的表現,有時這些表現又被原發疾病的症狀體征所掩蓋,病前健康狀況較差,多數伴有影響機體防禦功能的原發病,屬醫院內感染者較多,寒戰,高熱,大汗,且雙峰熱型比較多見,偶有呈三峰熱型者,這一現象在其他病菌所致的敗血症少見,值得重視,大腸桿菌,產鹼桿菌等所致的敗血症還可出現類似傷寒的熱型,同時伴相對脈緩,少數病人可有體溫不升,皮疹,關節痛和遷徙性病灶較革蘭陽性球敗血症出現少,但繼發於惡性腫瘤的綠膿桿菌敗血症臨床表現則較凶險,皮疹可呈,心壞死性,40%左右的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患者可發生感染性休克,有低蛋白血症者更易發生,嚴重者可出現多臟器功能損害,表現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黃疸,肝功能衰竭;急性腎衰竭,呼吸窘迫症與DIC等。
5.厭氧菌敗血症其致病菌80%~90%是脆弱類桿菌,此外尚有厭氧鏈球菌,消化球菌和產氣莢膜桿菌等,入侵途徑以胃腸道和女性生殖道為主,褥瘡,潰瘍次之,臨床表現與需氧菌敗血症相似,其特徵性的表現有:
①黃疸發生率高達10%~40%,可能與類桿菌的內毒素直接作用於肝臟及產氣莢膜桿菌的a毒素致溶血作用有關;
②局部病灶分泌物具特殊腐敗臭味,
③易引起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及胸腔,肺,心內膜,腹腔,肝,腦及骨關節等處的遷徙性病灶,此在脆弱類桿菌和厭氧鏈球菌敗血症較多見,
④在產氣莢膜桿菌敗血症可出現較嚴重的溶血性貧血及腎衰竭,局部遷徙性病灶中有氣體形成,厭氧菌常與需氧菌一起共同致成復數菌敗血症,預後凶險。
6.真菌敗血症一般發生在嚴重原發疾病的病程後期,往往是患肝病,腎病,糖尿病,血液病或惡性腫瘤的慢性病人或是嚴重燒傷,心臟手術,器官移植的患者,他們多有較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或)抗腫瘤葯物的歷史,因此患本病的病人幾乎全部都是機體防禦功能低下者,且發病率近年來有升高趨勢,真菌敗血症的臨床表現與其他敗血症大致相同,且多數伴有細菌感染,故其毒血症症狀往往被同時存在的細菌感染或原發病徵所掩蓋,不易早期明確診斷,因此當上述患者們所罹患的感染,在應用了足量的適宜的抗生素後仍不見好轉時,須考慮到有真菌感染的可能,要做血,尿,咽拭子及痰的真菌培養,痰還可做直接塗片檢查有無真菌菌絲和孢子,如果在多種或多次送檢的標本中獲得同一真菌結果時,則致病原即可明確,病損可累及心,肺,肝,脾,腦等臟器及組織,形成多發性小膿腫,也可並發心內膜炎,腦膜炎等。
診斷依據由於敗血症絕大多數繼發於各種感染,又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故易造成漏診或誤診,為提高敗血症的早期確診率必須首先提高對敗血症的警惕性,對可疑病例及時進行相應檢查,因此對有發燒,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近期有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感染或燒傷,器械操作史以及各種局灶性感染雖經抗菌治療而未能獲有效控制者,均應高度懷疑有敗血症之可能,血培養細菌陽性是敗血症最可靠的診斷依據,如果血培養陰性而骨髓培養陽性,則其意義與血培養陽性相同,其他如痰,尿,胸水,腹水,膿性分泌物等的培養對明確診斷均有參考意義,LLT可用來檢測血液,尿液,胸腹水等標本中有無內毒素,以證實是否為革蘭陰性菌感染,據國內外報道已證實為革蘭陰性球菌敗血症患者的血漿中僅半數LLT呈陽性反應,即陽性可支持診斷,陰性不能排除診斷,如果血培養陰性,而在病程中出現眼結膜,口腔黏膜等瘀點,皮疹,肝脾大,遷徙性損害或膿腫,敗血症之診斷也可基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