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濕疹流水怎麼辦
濕疹在急性期的時候會伴有明顯的滲出,而且濕疹患者會伴有明顯的瘙癢感,所以急性期的濕疹患者,發現局部出現流水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表現,並不需要特別緊張。針對這個情況,患者可以首先應用溶液類的葯物來進行濕敷,常用的像是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硼酸溶液或者稀釋的高錳酸鉀溶液。應用這些溶液可以有效的起到局部消炎殺菌的作用,可以避免感染的發生,而且還可以使滲液明顯的減少。等到滲液減少以後,患者可以應用糖皮質激素軟膏來進行外塗,常用的如地塞米松軟膏,曲安奈德軟膏。針對濕疹的劇烈瘙癢,患者可以口服抗組胺類葯物來緩解。
2. 寶寶濕疹破皮流水怎麼辦 五種方法幫助解決寶寶濕疹
5寶寶濕疹流水,偏方外洗治療
方葯組成:地榆、川黃柏、野菊花、苦參、白蘚皮、蛇床子、地膚子、百部各20克。
使賣拆慎用方法:每日1劑,加水2000毫升煎至1250毫升左右,置盆內熏先患部,每日洗3~5次,每次洗中敬15分鍾。
適應病症:脂溢型嬰兒濕疹。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糖及肥膩食物。
濕疹效方
方葯組成:青黛3克,紫草10克,荷葉6克,敗醬草12克,地膚子、生地各9克。
加減:皮疹以面部為主加蟬衣、菊花;以臀部、軀干、四御輪肢為主者加苦參、黃柏;癢甚加白蘚皮;濕疹長久,癢甚不休加鶴虱、貫眾。
使用方法:水煎服,日1劑。每劑煎3遍,第3遍用於外洗。
適應病症:急性濕疹,皮膚可見密集的對稱性小點狀斑丘疹或皰疹、水瘡,糜爛、滲出淡黃色液體,伴奇癢,寢食不安等症。
3. 嬰兒未滿月就出濕疹,現在已經三個月了還沒好,好像又嚴重了怎麼辦,還一直流水
指導意見: 你好濕疹跟過敏有關,可以口服特非那丁和西替利嗪治療,局部瘙癢嚴重或者皮疹可以使用爐甘石洗劑或皮炎平軟膏以及派瑞松乳膏,都可達到暫時的療效。
4. 濕疹抹葯膏為什麼冒水
如果濕疹抹了葯膏出現流水,可能和用葯不對、急性濕疹有關。
濕疹分為三種類型,主要分析如下:
1、急性濕症:此病有滲出、流水。
2、亞急性濕疹:此病可以出現滲出、鱗屑和結痂,它是介於慢性濕疹和急性濕疹中間的狀態。
3、慢性濕疹:此病通常沒有流水,主要表現為肥厚性皮疹,有丘疹、斑塊、結痂。
所以,如果濕疹出現流水,可能是用葯不對,濕疹的用葯原則是有流水不能用膏葯,有流水的時候一定要用濕敷,比如可以用硼酸溶液濕敷或者用生理鹽水濕敷。如果濕疹從油水變為沒有流水,即變為乾燥狀態,就可以外抹葯膏,這個時候就不會出現流水。濕疹出現流水,一定不要用葯膏,而是需要用溶液濕敷。
5. 三個月的寶寶長濕疹潰爛了嚴重滲出怎麼辦
最好先去看醫生,注意保濕,不要抓撓,給寶寶塗抹白璞芝,可以有效修復寶寶皮膚
6. 寶寶濕疹破皮流水怎麼辦 五種方法幫助解決寶寶濕疹
1寶寶濕疹流水,葯膏塗抹
青黛黃柏油
方葯組成:青黛50克,黃柏、爐甘石各100克,枯礬5克,麻油500克。
使用方法:分別將黃柏、青黛、爐甘石、枯礬研成細末,加入麻油調和備用。有明顯滲液者,用地膚子、黃柏、苦參、五倍子各適量,煎水洗滌後,除以青黛黃柏油,日數次。
適應病症:嬰幼兒急、慢性濕疹。
2
寶寶濕疹流水,口服中葯治療
消疹湯
方葯組成:蒼術、黃柏各7克,銀花、連翹各10克,白芷7克,土茯苓15克,蟬蛻7克,地龍搏野9克,白蘚皮、地膚子各15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
1.煎劑。清潔水適量,先浸泡半小時至1小時,煎沸10分鍾,濾取汁;
2.再取適量的水,煎沸15分鍾。濾取汁;再人適量的水,煎沸15分鍾,濾取汁去渣。
3.將3次煎取的葯汁和勻,收200~250毫升。以上葯汁分4~5次溫服,一日1劑,7~14天為一療程,食前食後服均可。
清熱祛濕湯
方葯組成:白芷4克,生地、地膚子、敗醬草各9克,青黛3克,荷葉、白蘚皮各9克。
使用方法:上葯加水浸泡,濃煎1次,開鍋後約15分鍾,去渣濾取清汁備用。每日服用2~3次,其量隨患兒年齡大小而異。
適應病症:頑固性濕疹、皮疹大量滲出或結痂瘙癢。
注意事項:服葯期間,切忌魚腥、牛羊肉及-一切過敏食物、辛辣食物。若外感傷風,可緩服數日。
清熱解毒活血利濕湯
方葯組成:黃芩、連翹各6-10克,蒲公英6~15克,川芎、當歸各6~9克、地膚子6~10克,白蘚皮6~12克,荊芥6~9克,川椒3~6克,赤芍6~9克,蛇蛻、防風各3~6克。
使用方法:先用冷水浸泡30分鍾左右,文火煎30分鍾,取汁200-300毫升,一日分數次頻服。剩餘葯渣再加水1000毫升,水煎外洗患處。一日1劑。
適應病症:濕疹,濕熱型。紅色丘疹瘙癢流黃水,反復發作。
嬰幼兒濕疹方
方葯組成:忍冬藤9克,炒黃芩2克,制僵蠶6克,蟬蛻2克,白蘚皮6克,藿香、陳皮各5克,炒積殼2克。
使用方法:先將諸葯加水(約400毫升)浸泡15-20分鍾,然後用文火煎至一半量,每日分2次服。以上午9~10時,下午3-4時為宜。7劑為一療程。
適應病症:濕疹外發於頭面、軀干、四肢,瘙癢不安,初起為丘疹,繼則中起水泡,搔破流脂水,平時胃納欠佳,大便多粗糙不化,氣穢,昔白膩,脈濡稍數。
紫草苦參湯
方劑來源:周端求自擬方。
方葯組成:紫草10克,苦參6克,土茯苓10克,脊銀激地膚子5克,生地10克,薏苡仁10克,僵蠶4克,草薛、黃柏各5克,滑石6克。
使用方法:上葯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40毫升,濾出葯液再加水200毫升,煎至30毫升,.二次葯液共70毫升為一日量。日2次,飯前服用,7歲以上患兒分兩次服;7歲以下者可酌情遞減。
適應病症:濕熱蘊結、郁於肌膚之急、慢性濕疹症見丘疹密集,奇癢,寢食不寧,或伴有皰疹、糜爛、滲出、結痂等症。
3
寶寶濕疹流水,中葯熏洗治療
濕疹洗劑
方葯組成:苦參、蛇床子各30克,白蘚皮、明白礬各20克,川椒15克。
使用方法:將葯用紗布包紮,用瓦罐或鋁鍋加水2000~3000毫升,煎煮30分鍾,去葯待水溫洗滌患處或全身,用干毛巾擦乾,穿衣避風。每日1次,連用3天。
適應病症:小兒濕疹,皰疹性蕁麻疹。症見遍身皮膚瘙癢,起粟粒狀小丘疹或包塊狀中起水泡,破流黏液,反復分批出現,煩躁不安等。
注意事項:忌食辛辣刺激性和魚、蝦等海產食物。
新加萆薛滲濕湯
方葯組成:革薛、土茯苓各6克,苦參5克,黃連3克,黃柏4克,茵陳5克,白蘚皮6克,車前草5克,白花蛇舌草、麥芽各櫻襪6克。
使用方法:加水煎熬,煮沸後15-20分鍾即可取計待用,每劑煎3次。口服,一日分4次服完,煎第3次葯計外洗患處。
適應病症:奶癬濕熱型(嬰兒濕疹)。症見嬰兒頭部、兩耳垂後向面部漫發密集丘疹,或臀部、前後陰部,狀如粟粒,色紅,有黃水滲出,融合成片,奇癢,吵鬧不寧,小便短黃。
注意事項:用葯期間息食辛辣、腥味食物。
燥濕止癢方
方葯組成)苦參30克,蛇床子、荊芥、防風各15克,川椒、艾葉各9克。
使用方法:頭煎急火煎煮10分鍾,二煎文火煎煮20分鍾,共煎500~1000毫升。每日1劑,用煎液洗浴局部2次,第2次洗浴前應先將葯液煮沸。
適應病症:小兒濕疹(滲液多者療效更好),小兒濕疹並發感染。
4
寶寶濕疹流水,中葯外敷治療
苦參濕疹方
方葯組成:苦參、黃柏、蛇床子、地膚子、敗醬草各30克。
使用方法:上葯水煎後冷卻,浸紗布做冷濕敷,然後用葯水洗之。每次10~20分鍾,每日3次,每付葯可洗1天。
適應病症:嬰兒濕疹。症見頭面、眉間、頸部甚或全身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水皰,糜爛滲液,浸淫成片或結黃色厚痂,瘙癢無度。
注意事項:
1.病兒及乳母應忌食海腥發物及辛辣刺激食品。
2.患兒不宜穿著動物羽毛做的衣被枕頭、化纖織物,不用熱水及肥皂之類燙洗皮疹局部。
3.患者暫緩接種牛痘及預防注射。
濕疹散
葯物組成:白芨、白芷、白枯礬、黃連、黃柏、硫黃各等份。
使用方法:
1.將上葯共研細末混勻備用。其中白礬必須焚化成枯礬方可人葯。
2.將葯末放人胡麻油內(油必須提前煮沸待涼),調成稀糊狀備用。
3.如濕疹尚未流水或糜爛時可直接將調好的葯塗敷患處;如滲水淋瀝,皮膚糜爛甚者可直接撒葯末於患處,24小時換葯一次。換葯時用溫開水將瘡面洗凈,再用葯棉擦乾,保持瘡面清潔,一般連續上葯3~5次即可痊癒,不留疤痕。
4.瘡面不需用紗布覆蓋。如系慢性濕疹,皮膚丘疹瘙癢且不局限,可用凡士林油調葯末塗擦患處。
適應病症:小兒濕疹、黃水瘡。成人亦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