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濕疹怎樣分別
急性濕疹的皮疹表現出多樣的形態,傾向於對稱分布,容易滲出;慢性濕疹則表現為苔蘚樣變,皮損乾燥且無滲出,一般不會出現色素沉著,好發於頸項、骶部及四肢伸側。患者常感到劇烈瘙癢,且易復發。對於特殊類型的濕疹,應特別注意其獨特的臨床症狀,診斷通常不困難。
慢性濕疹需與神經性皮炎鑒別,神經性皮炎的特點是先有瘙癢後出現皮疹,皮損呈苔蘚樣變,乾燥且無滲出,無色素沉著。另外,慢性濕疹還需與手足癬鑒別,手足濕疹需與手足癬區分開來。
錢幣形濕疹,又稱盤形濕疹,其特徵是邊界清晰,皮疹可擴展至手掌大小或更大,紅斑、水皰或丘皰疹聚集形成斑塊,或結痂脫屑為局限性亞急性濕疹,引起劇烈瘙癢,常見於手背、手指背側、四肢伸側、足背、肩部或臀部等部位,往往反復發作,尤其是在寒冷季節容易復發。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當發現有滲出液、紅斑、丘疹、水皰等發癢皮損時,應考慮是否為濕疹。需要與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原發刺激性或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癢疹、玫瑰糠疹、多形性紅斑等病進行鑒別。濕疹患者常需要與念珠菌病、脂溢性皮炎、癢疹、玫瑰糠疹、多形性紅斑等疾病區分開來。
濕疹的診斷通常基於其多形性皮疹、對稱分布、皮疹邊緣不清、容易滲出、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慢性經過等特點。急性濕疹需與接觸性皮炎鑒別,慢性濕疹需與神經性皮炎鑒別,手足濕疹需與手足癬鑒別。對於錢幣形濕疹,其特點在於邊界清晰,可擴展至手掌大小,紅斑、水皰或丘皰疹聚集形成斑塊,或結痂脫屑為局限性亞急性濕疹,引起劇烈瘙癢。
對於濕疹的治療和管理,患者需避免刺激物和過敏源,保持皮膚清潔和濕潤,使用適當的葯物治療。對於慢性濕疹,還需要考慮心理因素的影響,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
濕疹是一種復雜的皮膚病,其病因多樣,可能與遺傳、免疫、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耐心配合醫生,遵循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❷ 手掌有濕疹用什麼葯好
手掌濕疹應當根據皮損情況來選擇用葯的劑型和葯物。如果是局部的亞急性濕疹可以選擇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軟膏或者霜劑,同時配合焦油類制劑,外用效果會比較好。如果是慢性濕疹而且出現苔蘚樣變,應當應用松餾油軟膏或者黑豆餾油軟膏,以滋潤為主,如果伴有皸裂可以應用尿素維E軟膏,同時也可以應用爐甘石洗劑等外用葯。如果出現了感染應當先進行抗菌治療,局部外塗百多邦軟膏、紅黴素軟膏等等,然後再進行抗過敏治療。如果是局部的手部慢性濕疹,浸潤肥厚,以苔蘚樣變為主,也可以選擇中葯湯劑水煎外洗或者泡手治療,效果也是不錯的。
❸ 濕疹有哪些症狀
濕疹在臨床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
急性濕疹的特徵是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針頭至粟粒大小的丘疹和丘皰疹,這些病變常常融合,導致境界模糊。患者會感到嚴重瘙癢,夜間尤為加劇。搔抓後,可能出現滲出、糜爛,並繼而出現膿皰、膿液及膿痂。這種病症通常呈對稱性分布,常見於面部、手足、小腿、肘窩、前臂、股部及外陰等處。
亞急性濕疹則是急性發作後紅腫及滲出相應減輕,處於亞急性階段時,可能出現丘疹、丘皮包疹,呈暗紅色,伴有鱗屑及瘙癢。
慢性濕疹通常由急性及亞急性濕疹遷延而來,其皮損表面粗糙、肥厚,呈苔蘚樣變,且有色素沉著。
中醫在臨床上將濕疹分為濕熱症和血虛風燥症。濕熱疹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為皮損潮紅、腫脹、糜爛、流滋、浸淫成片、結痂以及瘙癢。若病情轉為慢性,皮損多以丘疹和丘皰疹為主,且滋水較多。
血虛風燥症則多見於慢性濕疹,病程長且反復發作。患者皮損色暗淡,伴有浸潤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結痂以及脫屑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