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慢性蕁麻疹的中葯治療方法
慢性蕁麻疹的中葯治療方法,一般根據辨證論治的辦法來治療。通常是對於氣血虧虛型的採用八珍湯和玉屏風湯進行加減。如果是肝腎不足型的慢性蕁麻疹,可以使用一貫煎和六味地黃湯進行加減。當然也有風熱型或者風寒型的,風熱型的蕁麻疹採取銀翹散,或者採取像一清片、一清膠囊等中成葯配合加減;對於風寒型的蕁麻疹,一般採取麻黃湯或者是桂枝湯進行加減。除此之外也可以適當的配合第二代的抗組胺葯物,比如依巴斯汀口服,一天一顆。
B. 蕁麻疹喝什麼湯比較好
蕁麻疹患者適合喝以下湯水:
1. 綠豆湯
解釋:
綠豆湯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降溫的功效。對於蕁麻疹患者來說,綠豆湯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有助於緩解蕁麻疹的症狀。綠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其他營養成分,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抵抗力。
2. 紅棗薏米湯
解釋:
紅棗薏米湯是一道營養豐富的甜湯,對於蕁麻疹患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薏米具有利尿、抗炎、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紅棗則富含維生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此湯對於緩解蕁麻疹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有一定幫助。
3. 紫菜蛋花湯
解釋:
紫菜蛋花湯是一道簡單易做的湯品,對於蕁麻疹患者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紫菜富含碘及其他礦物質,具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的功效。雞蛋則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可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此湯既可以補充營養,又有助於緩解蕁麻疹的不適症狀。
4. 冬瓜排骨湯
解釋:
冬瓜具有清熱利尿、消腫的作用,對於蕁麻疹患者來說是非常適宜的湯品。冬瓜排骨湯不僅口感鮮美,還可以為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物質。但需要注意的是,湯中的排骨脂肪含量較高,蕁麻疹患者適量食用即可,避免攝入過多脂肪。
對於蕁麻疹患者來說,選擇合適的湯水不僅可以滿足口腹之慾,還可以輔助緩解蕁麻疹的症狀。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湯水的選擇應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如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
C. 經方半夏瀉心湯治療蕁麻疹醫案
25歲青年的蕁麻疹困擾
這位25歲的男性患者,一年來反復遭受紅色風團的困擾,瘙癢難耐。初診時,他在外院治療,嘗試口服抗組胺葯物,但療效並不理想,症狀時好時壞,寒冷環境或冷水接觸會加重病情。舌象顯示淡紅舌,舌苔黃膩,脈搏浮弦,臨床診斷為「蕁麻疹」。
中葯調治,舒肝理胃
針對此症,我們採用柴胡消疹飲加減方劑,旨在調理肝胃,清熱祛風。其中包含了柴胡、當歸、黃芩、炒枳殼、陳皮、黃連、吳茱萸、砂仁、生地黃、牡丹皮、澤瀉、薏苡仁和荊芥,這一組合旨在舒緩肝胃,減輕症狀。首診後,風團有所減少,但瘙癢依然頻繁,且患者自述有慢性胃腸炎,常感腹脹、排氣,大便稀薄,口乾苦,脈弦,顯示太陰與少陽的合病症狀。
四診合參,半夏瀉心湯顯神效
在四診辨證基礎上,張教授確定為寒熱錯雜的少陽、太陰合病,遂選用半夏瀉心湯進行調和肝脾、消痞散結。調整後的方劑包括姜半夏、黃芩、黃連、黨參、乾薑、大棗、厚朴、澤瀉、薏苡仁和甘草。經過治療,患者的風團明顯減少,瘙癢減輕,胃腸不適也有所緩解,我們建議他繼續服用以鞏固療效。
病因解析與中醫視角
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可能導致自身免疫反應,可能與慢性蕁麻疹有關。患者慢性胃腸炎的病史,暗示其可能與蕁麻疹的發病存在關聯。半夏瀉心湯針對心下痞滿的辨證,恰好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即患者寒熱錯雜的表現在太陰病與少陽病的交織中,通過異病同治,揭示了疾病的復雜性並找到了對症治療之道。
綜上所述,這位青年患者的蕁麻疹治療之路,體現了中醫理論在辨證施治中的精妙,以及個體化治療的重要性。
D. 桂枝湯活用治蕁麻疹
蕁麻疹祖國醫學稱為「風疹」、「癮疹」。臨床表現:突然發病始覺瘙癢,迅即出現扁平隆起風團,大小不等,形態不一,膚色潮紅、發白或無變化。發無定時,持續時間長短不一,搔抓後隨即起條索狀疹塊,消退不留痕跡。甚則劇癢。部分伴有惡心、嘔吐,咽喉腫痛,甚至胸悶氣憋,腹痛,腹瀉等全身症狀。筆者運用經方桂枝湯隨證加減,治療一蕁麻疹患者,療效頗佳。患者,女,22歲,有吹冷風後生蕁麻疹病史數年。此次發疹斑塊色淡紅,瘙癢明顯,局部有搔抓痕跡,自服氯雷他定後緩解不明顯,診其舌苔白滑,舌質淡嫩,脈沉細澀。證屬營衛不和,濕鬱血痹。處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15克,蛇床子20克,土茯苓30克,白鮮皮30克,紅花6克。水煎服,每日1劑。患者服用3劑而告愈。
按:蕁麻診病因在「風」,風性善行數變。本病是外邪襲表,營衛不和所致。方中桂枝湯調和營衛,桂枝具有擴張毛細血管、消除水腫的葯理作用,白芍具有涼血活血的作用,生薑之辛助桂枝之效。炙甘草、大棗調和諸葯,相得宜彰。蛇床子辛、苦、溫,助陽燥濕,殺蟲止癢,對濕疹、瘡瘍有效。土茯苓甘、淡、平,主治濕熱瘡毒。白鮮皮苦寒,主治風熱濕毒皮膚病,此二者意在去性取用。紅花活血化瘀,配合芍葯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
總之,《傷寒論》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冠,具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之功,為治療太陽中風之主方。臨床中凡屬舌苔薄白,脈象浮緩或浮滑,因風寒外襲,營衛不和,血脈阻滯所致的皮膚病,均可用桂枝湯治療。蕁麻疹為常見病,很多人每到秋冬季節接觸冷空氣、冷水或進冷食、冷飲料後,皮膚便會出現風疹塊,令人又癢又痛,痛苦不堪。中醫中葯治療此類蕁麻疹有良效,可在發作季節選用下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棗10克,炙甘草6克,生薑3片,蒼耳子12克,桑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葯後卧床蓋被出微汗效佳。患者盡量避免受寒冷 *** ,注意防風保暖,逐步進行冷適應的鍛煉。皮損處避免搔抓、熱水燙,接觸肥皂水及化學制劑;禁食酒、海鮮等辛散發物,以免加劇病情。
E. 寒性蕁麻疹的救星——「仲景群方之魁」桂枝湯!——羅大倫
經常有朋友問我,患了蕁麻疹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並不罕見,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困擾。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通過中醫的方法來調理。中醫認為,蕁麻疹分為寒熱兩種類型,其中,寒性蕁麻疹的治療,可以使用桂枝湯這個經典的方劑。
桂枝湯,是古代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的第一個方子,被譽為「仲景群方之魁」。它的主要作用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對於寒性蕁麻疹,這個方子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這種蕁麻疹的患者,往往正氣不足,容易氣虛。他們的脈象弱,舌質淡嫩,舌苔薄白。稍微一動就會氣喘,面色蒼白,不夠紅潤,稍微一運動就容易出汗,平時怕風怕冷,容易感冒,精力往往不夠充沛,容易疲倦。
當遇到冷風,或者冷水,或者正在出汗的時候被冷風吹到,這些人容易出現蕁麻疹,一撓,一身疙瘩,紅紅的一片,瘙癢不止。
那麼,該怎麼調理呢?我的經驗是用桂枝湯。這個方子的主要成分是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和大棗。其中,桂枝和白芍各有九克,炙甘草是六克,生薑是三片,大棗是六枚,需要掰開。
這個方子在《傷寒論》中的份量是很大的,但是今天我們沒有必要用那麼大,所以我給出的是《方劑學》教材裡面的大致份量。生薑和大棗是我的經驗用量。
桂枝湯的作用,主要是補足脾胃之氣,增加脾胃之氣向身體運送營衛之氣的力量的。我們的營衛之氣,都是中焦脾胃所提供的。所以,桂枝湯可以通過補脾胃,來增強營衛之氣,調和營衛,從而治療蕁麻疹。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桂枝湯後,要喝熱粥,以助汗出,避風助汗,等到遍身微汗,病就會好了。如果服一次後,汗出,病好了,停後服,後面的葯物就可以不喝了;如果不效,就接著再服,「乃服至二、三劑」。
桂枝湯對於寒性蕁麻疹,效果極好。我的一位中學同學,他的妻子患了這個病,服用桂枝湯後,三副就痊癒了。這樣的例子,我遇到很多。總之,桂枝湯是一個治療寒性蕁麻疹非常有效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