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慢性蕁麻疹常用的幾種鑒別方法
慢性蕁麻疹常用的幾種鑒別方法
一、醫學診斷
1. 體征檢查:醫生首先會觀察患者的皮膚表現,慢性蕁麻疹的體征包括皮膚紅腫、風團等。
2. 血液檢查:通過檢查血常規、過敏源等,了解患者的過敏狀況及身體狀況。
二、病史詢問
通過詢問患者或患者家屬,了解患者是否長期反復出現蕁麻疹症狀,以及是否有過敏史、家族過敏史等,有助於鑒別是否為慢性蕁麻疹。
三、生活因素調查
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的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等,以了解是否有導致蕁麻疹的誘發因素,如某些食物、葯物、環境因素等。這些因素在慢性蕁麻疹的診斷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皮膚試驗
對於某些難以診斷的慢性蕁麻疹,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皮膚試驗,如劃痕試驗、組胺釋放試驗等,以進一步確認病情。這些試驗能夠幫助確定患者的過敏反應類型及嚴重程度。
詳細解釋:
醫學診斷:這是慢性蕁麻疹鑒別的基礎方法。醫生首先會通過觀察患者的皮膚症狀,如紅腫和風團等,進行初步判斷。此外,血液檢查也是重要手段,可以了解患者的過敏狀態和整體健康狀況。
病史詢問: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長期反復出現蕁麻疹症狀,以及家族中是否有過敏史等,對於診斷慢性蕁麻疹非常關鍵。這些信息有助於醫生判斷患者是否為慢性蕁麻疹高危人群。
生活因素調查:調查患者的生活習慣和日常飲食,有助於找出可能導致蕁麻疹的誘發因素。例如,某些食物、葯物或環境因素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導致慢性蕁麻疹的發生。
皮膚試驗:對於難以診斷的慢性蕁麻疹病例,醫生可能會採用皮膚試驗來進一步確認病情。這些試驗包括劃痕試驗和組胺釋放試驗等,可以幫助確定患者的過敏反應類型和嚴重程度。通過這些鑒別方法,醫生可以更准確地診斷慢性蕁麻疹,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B. 蕁麻疹需要做哪些實驗室檢查
蕁麻疹需要做的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基本檢查:
- 血常規:對於疑似與感染相關的蕁麻疹,可以檢查血常規以了解白細胞計數等情況。
- 乙肝抗原、抗體檢查:如有肝炎史或體檢時肝大,應進行此項檢查。
特殊類型蕁麻疹的針對性檢查:
- 風濕病相關:疑為風濕病引起的蕁麻疹,可檢查血沉、抗核抗體等。
- 寒冷性蕁麻疹:應檢查梅毒血清試驗、冷球蛋白、冷纖維蛋白原等。
- 日光性蕁麻疹:需檢查糞、尿卟啉等。
- 吸入或食入過敏:應行變應原檢查,如皮膚點刺試驗或血清特異性IgE檢測。
其他相關疾病排查:
- 甲狀腺疾病:懷疑甲狀腺疾病時,應作抗微粒體甲狀腺抗體等相關檢查。
- 血清病性蕁麻疹:應檢查血沉,低補體血症等相關指標。
- 蕁麻疹性血管炎:需檢查血清補體水平,循環免疫復合物等,並可能進行直接免疫熒光檢查。
自身免疫性慢性蕁麻疹的檢查:
- 自身抗體檢測:可採用自身血清皮膚試驗、組胺釋放試驗、免疫印跡法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方法。
注意:具體的檢查項目應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以及醫生的初步診斷來確定,以上僅為常見的檢查項目參考。在進行任何檢查前,請咨詢專業醫生以獲取准確的醫療建議。
C. 怎麼確定蕁麻疹過敏源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也是孩子常見的皮膚病,過敏性蕁麻疹有哪些症狀呢?典型的過敏性蕁麻疹會伴有較為典型的全身症狀,從最開始的畏寒、發熱到後來的惡心、頭暈,頗有點類似於重感冒的初始症狀,但過敏性蕁麻疹症狀和重感冒症狀唯一的不同是,過敏性蕁麻疹是在身體的某些部位受到擠壓後形成的,主要集中在掌、跖、臀、背等部位,下面來看看怎麼確定蕁麻疹過敏源吧?
一、蕁麻診檢查:
1、疑為風濕病引起蕁麻疹者可檢查血沉、抗核抗體等,血清補體測定、皮膚活檢對有補體活化參與所致蕁麻疹的診斷有幫助。
2、對寒冷性蕁麻疹應檢查梅毒血清試驗,測定冷球蛋白、冷纖維蛋白原、冷溶血素和冰塊試驗、抗核抗體等檢查。
3、日光性蕁麻疹應檢查糞、尿卟啉等,應注意與SLE相區別。
4、疑與感染有關,或體檢時肝大或病史存在肝炎史,可行血常規、乙肝抗原、抗體檢查、大便蟲卵、真菌、病灶部位X線等檢查。
5、如懷疑有甲狀腺疾病應作抗微粒體甲狀腺抗體相關檢查。
6、如懷疑吸入或食入過敏者,應行變應原檢查,如為陽性可作脫敏治療。
7、血清病性蕁麻疹患者有發熱和關節痛,應檢查血沉,如血沉正常有重要診斷價值。
8、蕁麻疹性血管炎發作時除有明顯的低補體血症,血清Cl的亞單位Cla明顯降低、C4、C2和Cg中度至重度降低、血清中出現循環免疫復合物和低分子量Clq沉澱素。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可見皮膚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沉積。
9、自身免疫性慢性蕁麻疹可檢測自身抗體,採用自身血清皮膚試驗:常規抽血放入無菌試管凝結30min,離心,取血清100μl給患者行皮內試驗,以生理鹽水為對照,如1h後局部出現風團直徑大於9mm即為陽性。其他如組胺釋放試驗、免疫印跡法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均可選用。
二、蕁麻疹鑒別診斷:
本病根據臨床上出現風團樣皮疹,即可確診。診斷一般不困難,但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比較復雜,確定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難,因此,必須通過詳細採取病史,詳細體格檢查,以及有關的實驗室檢查,盡可能的明確蕁麻疹的原因。
1、嬰兒濕疹。發生於嬰兒期的具有濕疹特點皮膚損害嬰兒濕疹可包括嬰兒異位性皮炎但異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嬰兒濕疹嬰兒濕疹包括嬰兒接觸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爛性嬰兒濕疹;嬰兒異位性皮炎。
2、血管性水腫。慢性復發性真皮深層及皮下組織的大片局部性水腫病因及發病機制與蕁麻疹相同只是血漿是從真皮深部或皮下組織的小血管內皮細胞間隙中滲出而進入到周圍疏鬆組織內而引起。
3、胃腸炎及某些急腹症。蕁麻疹有時候可表現為腹痛,病因可能是胃腸粘膜充血水腫,類似於急性胃腸炎或其他急腹症。
通過小編的介紹,怎麼確定蕁麻疹過敏源大家應該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麻疹的知識,那就繼續關注本網傳染病安全知識庫的內容。
D. 蕁麻疹查過敏源需要查哪些項目
體內試驗就是將過敏原通過皮試或點刺等方法應用於人體,觀察人體對過敏原的反內應,確定患者是否對這容些過敏原過敏;體外試驗就是取患者的血液或其它體液進行離體檢測,過敏原並不直接應用於人體。
一、體內試驗
1、皮內試驗:通過體內注射過敏原,經過一定時間後觀察皮膚的反應,根據皮膚反應的情況確定是否對這種過敏原過敏。
2、點刺試驗:點刺試驗可視為一種特殊的皮內試驗,其方法是先將點刺皮試液滴在皮膚上,然後用點刺針穿過液滴,刺入皮內。皮膚的點
刺液僅為皮內試驗的萬分之一,安全性較高。由於皮損小,患者無痛苦。一般採用國際標准化抗原??德國阿羅格點刺液。(1)吸入性過敏原
包括蟎蟲、黴菌、艾蒿、榆柳楊樹、動物皮毛、花粉等。(2)食物性過敏原包括魚蝦蟹、、豬牛羊肉、奶、蛋、豆、花生、調味品等。均為15
分鍾出結果。
3、斑貼試驗:斑貼試驗主要用於檢測接觸性過敏原。具體方法是將試劑貼在皮膚上觀察一段時間後,根據皮膚對接觸物的反應判斷是否對
這種物質過敏。
4、化妝品過敏檢測:通過封閉式斑貼法、光斑貼法、水皰皰液檢測法、劃破實驗法等准確檢測出過敏原與過敏的化妝品,並指導患者選擇
適合的化妝品。
E. 蕁麻疹做過敏源檢測需要多久,多錢,什麼是急性,什麼是慢性
蕁麻疹的過敏源檢測費用因醫院而異,在南通如皋的費用大約四百多元,在揚州蘇北醫院則需要六百多元。進行點刺試驗一般需要半小時左右。蕁麻疹的急性期通常指在六周以內,超過六周則被認為是慢性。慢性蕁麻疹的治療難度相對較大,因此在急性期積極治療尤為重要。
急性蕁麻疹一般持續時間較短,通常不會超過六周,患者可能會經歷皮膚上突然出現紅腫、發癢的斑塊或疹子。慢性蕁麻疹則指病程超過六周,症狀可能反復出現,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治療急性蕁麻疹的關鍵在於找到並避免過敏源,及時使用抗組胺葯物等進行控制。而對於慢性蕁麻疹,除了避免過敏源,可能還需要長期使用葯物,甚至採用其他治療方法,如免疫療法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院的檢測項目和收費可能有所差異,建議患者在進行過敏源檢測前,先咨詢醫院的具體收費情況。同時,蕁麻疹的診斷和治療需要醫生的專業指導,患者不應自行診斷或治療。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患者在出現症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蕁麻疹的治療效果往往與患者能否及時找到並避免過敏源密切相關。因此,了解自己的過敏源,避免接觸這些過敏源,是控制蕁麻疹發作的關鍵。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還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避免過度疲勞、保持心情舒暢等,這些都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