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慈溪治療纏身龍最好的地方在哪
坎墩鎮這位醫生我到不清楚了。 以下我給您個治療方法,或者您最好去醫院就診,是 最好的選擇。最後我祝您早日康復!!!貢獻了治帶狀皰疹(俗稱纏身龍)驗方治帶狀皰疹驗方
葯物組成:黃連10克,黃柏10克,大黃10克,制乳香15克,制沒葯15克,冰片5克。
用法:上葯研細末後用香油調成稀糊狀,塗患處,日不拘次數,隨干隨塗,塗後疼痛可立減。
治帶狀皰疹特效方
(1)新鮮仙人掌適量,去刺、去皮,搗泥外敷,紗布包紮,用膠布固定,每日2次。一般用葯3天後症狀明顯緩解,1周後可痊癒。
(2)鮮韭菜根30克,鮮蚯蚓泥(蚯蚓的排泄物)15克。將兩葯置碗中搗爛,加少量香油,和勻置陰晾處備用。先將患處皮膚洗干凈,將葯攤在患處,以紗布覆蓋,每日2次,2-5天可治癒。
(3)用純棉紗布將剛煮熟的熱米飯包紮成一團,趁熱滾搓患處,每次滾搓可輪換2-3個飯團。每天數次,堅持3-5天皰疹結痂、疼痛消失為止。
(4)烏玉塊(黑墨),用溫開水研成濃汁(用墨汁也行),蚯蚓數條,放水中洗凈泥土,晾乾後研成膏狀,加等量濃墨汁混合,塗患處,每日3次,直至痊癒。
(5)取露蜂房1個,剪碎後放入玻璃瓶內,再倒入白酒或50%乙醇適量,以淹沒蜂房為度,然後加蓋浸泡7天後即可備用。用時以毛筆或棉簽蘸葯酒塗於患處,一般每日5-8次,至皰疹痊癒為止。
(6)取王不留行若干,用文火焙乾至黃褐色(或爆花),以不焦為度,研成細末,用雞蛋清調成糊狀塗抹患處,每日3次,直至痊癒。
(7)取雄黃粉適量,用醋調成稀糊狀,敷患處,每日1次。大多數患者在用葯後第2天疼痛消失。水皰不再增加,3-4天即結痂痊癒。
(8)取海金沙10克,青黛2克,共研細末混勻。用時以菜油調成稀糊狀,用消毒棉簽蘸取葯液塗搽患處,每日1-2次,連用3-6日可愈。
(9)取六神丸20-30粒溶於約10毫升溫水中,外塗患處,每日3次。同時內服六神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一般3-7天即痊癒。
(10)取雲南白葯粉末,用白酒適量調成稀糊狀(也可用麻油調糊),外塗患處,每日3-5次。同時內服雲南白葯,每次0.3克,每日4次。一般1-3天後開始結痂,疼痛減輕,3-8天可痊癒。
六神丸治帶狀皰疹有良效
在臨床偶然發現,一患者咽喉紅腫與帶狀皰疹同時發生,服六神丸3日後,喉症痊癒,皰疹亦隨之痛止收沒。嗣後再遇帶狀皰疹患者,經以六神丸治之,一般服後當晚症狀減輕,第二日皰疹顏色變暗,3~5日可愈。用於重症病例,亦葯到病除。
六神丸除具有抗炎抑菌、鎮靜抗驚效用外,尚有強心升壓之效。但六神丸傷胃,胃弱者宜餐後服,輕症成人每服10粒,一日兩次,重症一日3次。重症可配合水化外塗,老少皆可獲良效。
單昧魚腥草 治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系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以皮膚紅斑、水皰並易潰破以及局部神經性疼痛為主要症狀。中醫認為,帶狀皰疹與濕熱邪毒有關,皰疹出現大量漿液,一旦潰破即糜爛如癰腫,故令人長期疼痛難忍。據現代葯
理實驗證明,魚腥草可抑制多種致病菌及病毒,還有鎮痛、止血、抑制漿液分泌及促進組織再生作用。 魚腥草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也是外科消癰排膿的要葯。臨床應用表明,單味魚腥草治療帶狀皰疹也有較好效果。方法:取魚腥草干品30-50克(鮮品300克),加水適量,煎湯,溫服。每日1劑,分3次服,可連續服用3-7天
帶狀皰疹的治療
帶狀皰疹多發於春秋季,好發於胸腰部。祖國醫學稱"纏腰火丹"、"蜘蛛瘡"。使用本地特產中草葯治療本病是瑤醫的一大特色,有獨特的療效。瑤族民間流傳有許多治療本病的驗方,現簡要介紹數則如下:
一. 塗擦法
⒈雄黃30克,明礬30克,百部30克,五倍子30克。加75%酒精250毫升,浸泡5-7天,取浸泡液外塗患處,每日數次。
⒉七葉一枝花50克,大黃50克,研細末,用麻油調成糊狀,敷於患處,每日4至6次。
⒊蜈蚣5條,全蠍10克,冰片10克。加75%酒精250毫升,浸泡3至5天,取浸泡液外塗患處,每日數次。
二. 內服法
⒈白花蛇舌草30-60克,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紫花地丁、馬齒莧、金鎖匙各15-30克,金果欖10-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清熱瀉火,解毒利濕。適用於帶狀皰疹,濕熱俱重,症見皮損鮮紅,皮膚灼痛,口苦口乾,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症。
⒉土茯苓、金銀花、七葉一枝花、木賊各15-30克,夏枯草、青蒿、柴胡、黃芩各10-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清熱解毒,清解肝經風火。適用於帶狀皰疹肝膽風火型,症見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口苦咽干,煩燥易怒,大便干,小便短少而黃,脈弦數。
⒊桃仁、生地、牛膝、女楨子、枸杞子各15克,紅花、當歸、赤芍、枳殼、玄胡、川楝子、青皮、麥冬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滋養陰血,用於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之症。
⒋大青葉、大田基黃、車前草、金錢草、葫蘆茶各15-30克,山梔子10-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清除肝膽濕熱。適用於帶狀皰疹症見皮疹色較淡,瘡壁鬆弛,疼痛不甚,口不渴或渴不欲飲,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症 【治療方法】
第一階段——消褪皰疹
方法一:民間土法(見效最快)
(1)類似針灸法:
步驟一:用頭較大些的針在整個皰疹帶的最外圍,以每隔10厘米左右的間距刺一針,針眼圍成一圈。此步目的在於界定皰疹帶的范圍,不讓其毒素擴散。
步驟二:用頭較大些的針戳雙手大拇指指甲兩側的穴位,即四個針眼;戳雙腳大腳趾指甲兩側的穴位,即四個針眼。共戳8針,放出少許病毒血液。
註:此法每日一次,至少三次,不間斷。嚴重者可酌情增加次數。此法須請專業醫師實施。
(2)西葯:用噴昔洛韋乳膏或阿昔洛韋乳膏塗抹皰疹。每日數次,不間斷,直至皰疹消褪;皰疹不要擠破,內液有病毒,可傳染。
註:類似針灸法與外用葯膏兩者並舉
方法二:常規醫療(見效緩慢)
(1)服用中葯數帖,服葯期長度視情況而定,少則兩周,嚴重者無限制延長。每日一帖,分早晚兩次煎服,不間斷。
(2)西葯:
A 用噴昔洛韋乳膏或阿昔洛韋乳膏塗抹皰疹。每日數次,不間斷,直至皰疹消褪;皰疹不要擠破,內液有病毒,可傳染。
B 服用甲鈷胺片、呋喃硫胺片、地吧唑片。每日三次,每次三種葯各一片,不間斷。
註:中西葯兩者並用,服葯期長度相同
第二階段——消除神經痛
(1)服用中葯數帖,服葯期長度視情況而定,少則一周。每日一帖,分早晚兩次煎服,不間斷。
(2)西葯:服用甲鈷胺片、呋喃硫胺片、地吧唑片。每日三次,每次三種葯各一片,不間斷。
註:中葯的服用時間一般短於西葯
第一階段時,方法一與方法二最好並用;第二階段的服葯時間視患者感覺狀況而定,感覺神經良好即可停止服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