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長期吃葯不好
擴展閱讀
帶狀皰疹痛多久能好 2025-04-27 15:32:59
部隊出現水痘 2025-04-27 15:28:41
腳部得濕疹吃什麼葯 2025-04-27 15:26:13

蕁麻疹長期吃葯不好

發布時間: 2025-04-27 06:24:12

Ⅰ 您好,我看了好多醫生都說是蕁麻疹,現在吃葯不管用,都一年多了該怎麼辦。

病情分析:你好,分析你的可能是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
意見建議:建議你到正規皮膚病醫院做個過敏原測試,找出過敏原,可以口服抗組胺類葯物如氯雷他定,撲爾敏,賽庚啶等,H1受體阻斷劑西咪替丁等,鈣劑等,蘆丁C等,局部可以用復方樟腦軟膏塗擦,僅供參考,祝你早日康復!

Ⅱ 孩子蕁麻疹有半個多月了,一直吃葯還不好,求助

蕁麻疹治療除了抗過敏葯物控制症狀外,需要補充免疫調節劑:抗過敏益生菌康敏元加強型來糾正孩子的過敏反應,恢復正確的免疫應答才能解決蕁麻疹發生。

兒童蕁麻疹的治療

目前的治療措施主要包括去除誘發因素、抑制肥大細胞釋放介質和控制炎症反應等,減少血清中的IgE抗體,全身抗過敏聯合治療有利於縮短蕁麻疹治療周期。

一、葯物治療

第一線治療葯物; H1受體阻斷劑是蕁麻疹早期症狀治療最有效的葯物之一,有效率一般在44%-91%;具體的葯物選擇要視患者的年齡、妊娠、健康狀態和個體反應而定。

對妊娠期患者,多數人認為撲爾敏最安全,它沒有任何誘導機體突變作用。

有些葯物對特定的蕁麻疹有較好療效,如羥嗪類適用於膽鹼能性蕁麻疹,賽庚啶用於寒冷性蕁麻疹,甲狀腺素用於伴有自身抗甲狀腺抗體CU有效,丹那唑(DanazDl)可用於膽鹼能性蕁麻疹等。

兒童蕁麻疹多數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他啶、阿斯咪唑、咪唑斯叮、依巴斯叮等,假如療效不好,可採取下列措施:①i晚上增加鎮靜類抗組胺葯,如羥嗪、苯海拉明、多慮平、賽庚啶等;②聯合抗H2受體阻斷劑,雷尼替丁比西咪替丁更好,因為它不幹擾肝臟代謝,不與雄激素受體結合③聯合應用肥大細胞膜穩定劑如酮替芬。

第二線治療葯物 糖皮質激素治療慢勝蕁麻疹尚有爭議,多數主張用短療程中、小劑量醋酸潑尼松(20-30mg/d)治療對抗組胺葯有抵抗的CU患者;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如扎魯司特20 mg每口2次,孟魯司特10 mg每日1次已經證明有效,特別是對非甾體類抗炎葯和食品添加劑引起的蕁麻疹,棄白通是5脂氧合酶抑制劑,能夠抑制白三烯的產生,對改善CU有效;羅非昔布是選擇性環氧化酶-2抑制劑,是治療CU有希望的葯物。

二、IgE抗體免疫調節劑(抗過敏益生菌康敏元加強型)

蕁麻疹多屬於I型免疫變態反應性疾病(也叫IgE介導型過敏反應),病因比較復雜一般都會由急性蕁麻疹轉變成慢性蕁麻疹而長期反復發作,久治不愈。人們現在對蕁麻疹的治療只關注了症狀治療,並沒有對過敏反應的本身:由於過敏源刺激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紊亂,使體內免疫球蛋白E異常增多,反復接觸過敏源使體內產生大量的IgE抗體並長久的附著在免疫細胞上,導致組胺等炎性介質的分泌傷害自體的一種免疫反應,從蕁麻疹的免疫學上看,治療的根本應控制IgE,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目前蕁麻疹的治療多停留在抗組胺等炎症階段,一部分人會通過提高免疫力來嘗試治療,但過敏並不是免疫力低所致,人體的五種免疫球蛋白分泌失衡才是疾病的根本病因,目前國際免疫學研究對解決引起蕁麻疹的IgE抗人抗體治療方法就是大量補充人體抗過敏益生菌康敏元加強型來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使人體的免疫應答恢復正確,對食物、花粉、冷熱等刺激導致的蕁麻疹的治療有著顯著的療效,此抗過敏益生菌康敏元加強型的廣泛應用也被廣大兒童蕁麻疹患者的家長們熱愛。

Ⅲ 醫生說我是過敏性蕁麻疹,吃了20幾天葯沒見好。而且越來越多。應該怎麼辦

蕁麻疹一般都是有過敏源引起的,最好找到過敏源盡量避免接觸,蕁麻疹目前沒有辦法完全根治,吃葯只能緩解症狀,多數含有副作用,主要靠平時自己多加註意少接觸過敏源。蕁麻疹不能根治,但還是可以看好的,一般多注意些復發的幾率就會非常低的,如不嚴重不用用葯過些時間就好了,治療時不要用激素類葯,副作用很大,如果嚴重推薦使用中葯浴治療,中葯浴效果最好、最安全,可選些偏方配合治療。 緩解的葯口服撲爾敏外擦皮炎平。 蕁麻疹常見的過敏源可以歸納為: 1.葯物 許多葯物常是引起本病、青黴素、痢特靈、磺胺葯類葯物。血清、疫苗等可由變態反應引起,嗎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葯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按等引起。 2.食物以含有特殊蛋白質的魚、蝦、蟹、雞蛋、牛奶等常見致病因素。 3.感染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與寄生蟲。蟲咬症如蟎、跳蚤、臭蟲、腸道寄生蟲、包囊蟲等。 4.吸入物各種花粉、塵土等。 5.物理及化學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和機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學物質進入人體而發 6.遺傳因素如家族性冷性蕁麻疹。 7.精神因素及內分泌的改變精神緊張、感情沖動、月經、絕經、妊娠等。 8.內科疾病淋巴瘤、癌腫、甲亢、風濕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SLE、高血脂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不要去抓: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發體內的熱性反應的食物少吃。 蕁麻疹因為是體質性的問題,根治不易,過去也有許多人因為對葯物治療的反應不好,持續的復發,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之外,日常的調養也要注意幾個原則: 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他命C與B群,或是B群中的 B 6。 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蕃茄、芝麻、黃瓜、胡蘿卜、香蕉、蘋果、橘子、蘿卜、綠豆、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適度的運動。 以上這些都有助於體內自然產生對抗過敏原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