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過敏性蕁麻疹症狀
過敏性蕁麻疹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是由於皮膚過敏而出現的蕁麻疹。這種蕁麻疹雖然比較常見,但是也有很多人並沒有見過,很多人患上了過敏性蕁麻疹,但是由於缺乏對這種疾病症狀的認識,忽視了治療。那麼過敏性蕁麻疹症狀有哪些呢?
過敏蕁麻疹表現為大小不等、型態不規則的蒼白色扁平疙瘩,多時會融合成大片,伴有明顯瘙癢,皮損多遍布全身。過敏性蕁麻疹發病快,消落也快,一般24小時內可自行消退。兒童常合並發熱和胃腸道症狀,有些患兒還可合並手足、眼瞼甚至整個面部局限性水腫。
蕁麻疹扁平發紅或是淡黃或蒼白的水腫性斑,而邊緣有紅暈。有時,蕁麻疹呈環形可稱環狀過敏性蕁麻疹,幾個相鄰的環形損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圖狀,可稱為圖形過敏性蕁麻疹。有時,損害中央有淤點,可稱為出血性過敏性蕁麻疹,腎臟及胃腸可以同時出血。蕁麻疹中有水皰時稱為水皰性過敏性蕁麻疹。有大皰時稱為大皰性蕁麻疹。有時,水皰或大皰發生於似乎正常的皮膚上,但常有紅暈,這類蕁麻疹較易發生於兒童。
蕁麻疹往往在一兩小時或幾小時內最多1~2天內自然消失,但別處常有新損害陸續出現,蕁麻疹已消失處在24小時內一般不再發生新損害。蕁麻疹消失後,皮膚恢復正常,有時有暫時的色素斑而稱為有色素沉著蕁麻疹。
蕁麻疹的大小及數目不定,可出現於任何部位的皮膚,粘膜。蕁麻疹引起劇癢,針刺或灼熱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嚴重的病人有頭痛、發熱等全身症狀,尤其急性蕁麻疹病人可發熱達40℃左右,血壓可降低甚至發生昏厥和休克,須及時處理,大多數病人只有發癢的蕁麻疹而無其他症狀。
本文介紹了過敏性蕁麻疹的具體症狀,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者是身邊的人出現了本文所講的這些症狀,那麼很不幸你可能已經患上了過敏性蕁麻疹,最好是去醫院就診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㈡ 怎麼確定蕁麻疹過敏源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也是孩子常見的皮膚病,過敏性蕁麻疹有哪些症狀呢?典型的過敏性蕁麻疹會伴有較為典型的全身症狀,從最開始的畏寒、發熱到後來的惡心、頭暈,頗有點類似於重感冒的初始症狀,但過敏性蕁麻疹症狀和重感冒症狀唯一的不同是,過敏性蕁麻疹是在身體的某些部位受到擠壓後形成的,主要集中在掌、跖、臀、背等部位,下面來看看怎麼確定蕁麻疹過敏源吧?
一、蕁麻診檢查:
1、疑為風濕病引起蕁麻疹者可檢查血沉、抗核抗體等,血清補體測定、皮膚活檢對有補體活化參與所致蕁麻疹的診斷有幫助。
2、對寒冷性蕁麻疹應檢查梅毒血清試驗,測定冷球蛋白、冷纖維蛋白原、冷溶血素和冰塊試驗、抗核抗體等檢查。
3、日光性蕁麻疹應檢查糞、尿卟啉等,應注意與SLE相區別。
4、疑與感染有關,或體檢時肝大或病史存在肝炎史,可行血常規、乙肝抗原、抗體檢查、大便蟲卵、真菌、病灶部位X線等檢查。
5、如懷疑有甲狀腺疾病應作抗微粒體甲狀腺抗體相關檢查。
6、如懷疑吸入或食入過敏者,應行變應原檢查,如為陽性可作脫敏治療。
7、血清病性蕁麻疹患者有發熱和關節痛,應檢查血沉,如血沉正常有重要診斷價值。
8、蕁麻疹性血管炎發作時除有明顯的低補體血症,血清Cl的亞單位Cla明顯降低、C4、C2和Cg中度至重度降低、血清中出現循環免疫復合物和低分子量Clq沉澱素。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可見皮膚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沉積。
9、自身免疫性慢性蕁麻疹可檢測自身抗體,採用自身血清皮膚試驗:常規抽血放入無菌試管凝結30min,離心,取血清100μl給患者行皮內試驗,以生理鹽水為對照,如1h後局部出現風團直徑大於9mm即為陽性。其他如組胺釋放試驗、免疫印跡法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均可選用。
二、蕁麻疹鑒別診斷:
本病根據臨床上出現風團樣皮疹,即可確診。診斷一般不困難,但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比較復雜,確定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難,因此,必須通過詳細採取病史,詳細體格檢查,以及有關的實驗室檢查,盡可能的明確蕁麻疹的原因。
1、嬰兒濕疹。發生於嬰兒期的具有濕疹特點皮膚損害嬰兒濕疹可包括嬰兒異位性皮炎但異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嬰兒濕疹嬰兒濕疹包括嬰兒接觸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爛性嬰兒濕疹;嬰兒異位性皮炎。
2、血管性水腫。慢性復發性真皮深層及皮下組織的大片局部性水腫病因及發病機制與蕁麻疹相同只是血漿是從真皮深部或皮下組織的小血管內皮細胞間隙中滲出而進入到周圍疏鬆組織內而引起。
3、胃腸炎及某些急腹症。蕁麻疹有時候可表現為腹痛,病因可能是胃腸粘膜充血水腫,類似於急性胃腸炎或其他急腹症。
通過小編的介紹,怎麼確定蕁麻疹過敏源大家應該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麻疹的知識,那就繼續關注本網傳染病安全知識庫的內容。
㈢ 常見的過敏性蕁麻疹的表現症狀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常見的過敏性蕁麻疹的表現症狀吧!
1、急性蕁麻疹
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膚瘙癢,隨即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這種風團常突然發生,於數分鍾至幾小時或十幾小時內消退,不留痕跡,一日內可反復發作多次。
2、慢性蕁麻疹
一般沒有發燒,惡心,嘔吐,氣喘現象,僅有皮膚風團和瘙癢,病程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蕁麻疹的致病原因很多,也很復雜。有魚、蝦、蟹、動物羽毛、花粉、蘑菇蕁麻、葯物、日光、細菌和寄生蟲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接觸的物品和吃的食物太多,太廣泛,一時不容易查清病因,因此造成有些人反復發生麻疹。
3、皮膚劃痕蕁麻疹/人工蕁麻疹
患者對外來較弱的機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應增強,在皮膚上產生風團。患者在搔抓後,或在緊束的腰帶、襪帶等出局部起風團,瘙癢。
4、寒冷性蕁麻疹
可分為家族性和獲得性兩種。前者較為罕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受冷後半小時到4小時發生遲發反應,皮疹是不癢的風團,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圍繞以蒼白暈,皮疹持續24~48小時,有燒灼感,並伴有發熱、關節痛、白細胞計數增多等全身症狀。後者較為常見,患者常在氣溫驟降時或接觸冷水之後發生,數分鍾內在局部發生瘙癢性的水腫和風團,多見於面部、手部,嚴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發生頭痛、皮膚潮紅、低血壓、甚至昏厥。
5、日光性蕁麻疹
日光性蕁麻疹是指由紫外線(UV)或可見光照射所引起的罕見疾病。皮膚暴露於日光數分鍾後,局部迅速出現紅斑、風團,伴瘙癢。風團發生後,約經1至數小時消退。發生皮疹的同時,臨床上可出現畏寒、疲勞、暈厥、腸痙攣,這些症狀可在數小時內消失。
6、接觸性蕁麻疹
接觸性蕁麻疹是指皮膚接觸某些變應原後出現發紅、風團和瘙癢等症狀。可分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病因不明者三種。
7、熱蕁麻疹
熱蕁麻疹指皮膚暴露於43℃以上溫度而誘發局部蕁麻疹,分為局限性和延遲性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兩種。局限性熱性蕁麻疹,局部皮膚受熱後可在數分鍾內出現風團,並反復發生。延遲性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對熱產生延緩型局部反應。風團在受熱後2小時內發生,邊緣比較銳利,於4~6小時最明顯,可持續12小時到14小時,常常在幼年開始發病。被動轉移試驗陰性。
㈣ 蕁麻疹有分幾類的,具體症狀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病,通常與過敏反應相關。這類疾病可以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且患者可能會反復發作,影響生活質量。
蕁麻疹,也稱為風疹塊,是皮膚和粘膜的小血管擴張和滲透性增加導致的局限性水腫反應。這種病症通常在2到24小時內消退,但新的皮疹可能持續出現。
蕁麻疹的症狀以「奇癢難忍」為最明顯特徵。患者在發作時難以忍受瘙癢,有時會忍不住撓癢處,但這樣只會加劇症狀,導致更難以入睡。
部分患者在蕁麻疹發作時,除了瘙癢感外,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在嚴重情況下,患者可能出現胸悶、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情況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就醫。
蕁麻疹的基本特徵是皮膚瘙癢並出現風團,風團的顏色可能是鮮紅色或蒼白色,有時也會呈現皮膚色。風團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可逐漸蔓延融合,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形成「橘皮樣」外觀。風團在數分鍾至數小時內消退,不留痕跡。
蕁麻疹可以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在短期內痊癒,而慢性蕁麻疹則指每周發作兩次並連續六周以上的病症。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和葯物治療。一般治療措施旨在去除病因,如感染或過敏源,同時避免誘發因素,如寒冷性蕁麻疹的保暖、乙醯膽鹼性蕁麻疹的運動控制、接觸性蕁麻疹的接觸減少等。
葯物治療主要依靠抗組胺葯物,常用葯物有苯海拉明、賽庚啶、撲爾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服用抗組胺葯物可以緩解蕁麻疹症狀。尋找過敏原是根治蕁麻疹的關鍵,記錄日常接觸的食物、葯物、物質以及環境變化有助於識別可能的過敏原。一旦確認過敏原,避免接觸可減少發作。
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葯膏,如潑尼松軟膏、丁酸米松軟膏、氫化可的松軟膏、地塞米松軟膏、糠酸莫米松軟膏等,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減輕皮膚炎症反應。
若服用葯物後風團消退不明顯,需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㈤ 過敏性蕁麻疹蕁麻疹症狀表現
蕁麻疹表現為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的蒼白色扁平疙瘩,這些疙瘩多時會融合成大片。
蕁麻疹症狀伴有明顯瘙癢,皮損多時遍布全身,患者會感到異常的不適。
蕁麻疹發病迅速,消退也快,一般在24小時內可以自行消退,這是蕁麻疹的特點之一。
對於兒童患者,蕁麻疹可能會伴隨發熱和胃腸道症狀,這些症狀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有些患兒還可能出現手足、眼瞼甚至整個面部局限性水腫的情況,這是蕁麻疹較為嚴重的表現形式之一。
蕁麻疹的症狀表現多樣,包括皮疹、瘙癢、發熱、胃腸道不適等,嚴重時還可能伴有水腫。蕁麻疹發病快,消退也快,但對患者的影響仍然不容忽視。兒童患者可能出現發熱和胃腸道症狀,而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手足、眼瞼甚至整個面部的水腫。因此,蕁麻疹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病情進行,以達到緩解症狀、控制病情的目的。
(5)過敏蕁麻疹什麼症狀擴展閱讀
過敏性蕁麻疹多數是由於過敏性機理引起的。食物中的過敏原(多屬於異種蛋白質)刺激人體,使人體產生特異抗體 IgE(免疫球蛋白 E),這種IgE抗體附著在體內的肥大細胞上或嗜鹼性白細胞上,當再吃這種食物時,IgE抗體就和食物中的過敏原相結合,從而使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細胞釋放組織胺。組織胺又作用於血管,使之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大量蛋白質和液體外滲到皮膚組織中,於是產生蕁麻疹。這屬於I型過敏性反應。
㈥ 過敏性蕁麻疹怎麼辦 常見的過敏性蕁麻疹的表現症狀
1、過敏性蕁麻疹症狀
2、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過敏性蕁麻疹症狀 急性蕁麻疹(acute urticaria)起病常較急,皮膚突然發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鮮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多孤立散在,亦可融合成片。但如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壓迫管壁,風團可呈蒼白色,表面毛孔顯著如桔皮樣。數小時內水腫減輕,風團變為紅斑而漸消失,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伏彼起,一日之內可多次發生。這種輕度的過敏性蕁麻疹症狀往往可以不治而愈。慢性蕁麻疹(chronic urticaria)全身症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復發生,常達數月或若干年之久。有的有時間性,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則無一定規律。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病因,其病頑強難治,這種過敏性蕁麻疹症狀,需配合醫生長期進行治療。
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膚劃痕症,亦稱人工蕁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後,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有瘙癢,不久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這種過敏性蕁麻疹症狀在生活中時有發生,一般情況無需治療。血管性水腫,亦稱巨大蕁麻疹。主要發生於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口唇、外生殖器等處。多為單發,偶發於兩處以上。損害為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腫脹,累及皮下組織,邊界不清,表面膚色淡紅或正常、發亮,觸之有彈性感,持續1~3日可自行消退,但可在同一部位反復發作。若發生於喉頭粘膜,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導致死亡。.冷性蕁麻疹,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家族性,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較罕見。於出生後不久或早年發病,終生反復不止。遇冷後除發風團外,可同時有發熱、寒戰、頭痛、關節痛等症狀。發作時有嗜中性白細胞增多。被動轉移實驗陰性。另一種為獲得性,較多見於女性青年,在氣溫驟降,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後,於暴露或接觸冷物部位產生風團或斑塊性水腫,持續半小時乃至3~4小時。重者可有手麻、唇麻、氣緊、心悸、腹痛、腹瀉、暈厥甚至休克等,偶為溺水死因。冷性蕁麻疹可為某些疾病的症狀之一,如冷球蛋白血症(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系統性紅斑狼瘡),陣發性冷血紅蛋白尿症(梅毒症),冷纖維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症等。膽鹼能蕁麻疹(cholinergic urticaria)即小丘疹狀蕁麻疹。多見於青年,由於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酒精飲料等誘發因素促使乙醯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生。風團在受刺激後數分鍾即出現,直徑約2~3毫米,周圍有一較大紅暈,常散發於軀幹上部和上肢,不互相融合,半小時至一小時內消退。自覺劇癢。有時僅有劇癢而無皮疹。偶伴發乙醯膽鹼的全身反應,如流涎、頭痛、脈緩、瞳孔縮小及痙攣性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可致昏厥。病程一般經數年後漸趨好轉。以1:5000乙醯膽鹼(methacholine)作皮試或劃痕試驗可產生陽性結果日光性蕁麻疹(solar urticaria)較少見。風團發生於暴露日光部位的皮膚,有癢和針刺樣感,有時透過玻璃的日光亦可誘發。嚴重時有全身反應如畏寒、乏力、暈厥、痙攣性腹痛等。以波長300毫微米左右的紫外線敏感作用最強。對285~320毫微米紫外線過敏者血清中可含有某種球蛋白抗體(可能是IgE)可使被動轉移試驗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