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腳掌有水痘
擴展閱讀
去水痘辦法 2025-04-25 21:03:06
小兒膽鹼性蕁麻疹 2025-04-25 20:57:59
生殖器皰疹時間久了 2025-04-25 20:34:24

腳掌有水痘

發布時間: 2025-04-25 17:24:57

水痘一定會長滿全身嗎

水痘這種疾病所出現的皮疹並不一定長滿全身。最多的情況也不會到達手掌和腳掌,這就不算是長滿全身。有一些人可能到達手掌、腳掌提示病情較重。水痘的皮疹會先出現在軀乾的部位,後蔓延到四肢。在病程的後期,軀幹部位的水痘皮疹密度大於四肢。四肢上出現的皮疹不會特別的接近手、足的位置,接近也在手背和足背的位置,並不會長到手心和腳心去。
水痘的皮疹有些稀疏也會比較稠密。大多數的水痘皮疹都會伴隨著瘙癢、水痘的形態會由丘疹變成皰疹,皰疹有可能會破潰或者不破潰的情況下,皰疹液逐漸減少並且乾枯,會變成一個結痂,結痂脫落就意味著水痘的皮疹進入到一個沒有傳染性的時期了。

② 小孩發燒後腳起水泡是不是口足手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疾病症狀 (一)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癒,預後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凶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1.神經系統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陽性。 手足口病 2.呼吸系統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狀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 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狀.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的訴說的症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鑒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可將咽拭子或糞便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測病毒,但病毒檢測需要2-4周才能出結果,因此醫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項檢查。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確診時須有病原學的檢查依據。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寶寶。手足口病常常表現為: 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葯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手足口病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 臨床上不癢、不痛、不結痂、不結疤。 患兒尿黃。 重疹患兒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強度大、傳染性很強、傳播途徑復雜等特點。病毒可以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 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病,潛伏期一般3-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由於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口 腔粘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渾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無疼痛及癢感,癒合後不留痕跡。手、足、口病發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現。水皰及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消退。 檢查診斷根據上述臨床特徵,在大規模流行時,診斷不困難。但散在發生時,須與口蹄疫、皰疹性咽頰炎、風疹等鑒別: 手足口病 (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個血清型、65個亞型。主要侵犯豬、牛、馬等家畜。對人雖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發生於畜牧區,成人牧民多見,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較大潰瘍,手背及指、趾間有疹子,有癢痛感。 (2)皰疹性口炎四季均可發病,以散在為主。一般無皮疹,偶爾在下腹部可出現皰疹。 (3)皰疹性咽頰炎,可由CoxA組病毒引起,病變在口腔後部;如扁桃體、軟齶、懸雍垂,很少累及頰粘膜、舌、齦。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難與出疹發熱性疾病鑒別,須做病原學及血清檢查。 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的訴說的症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鑒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可將咽拭子或糞便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測病毒,但病毒檢測需要2-4周才能出結果,因此醫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項檢查。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確診時須有病原學的檢查依據 手足口病與口蹄疫的區別 口蹄疫與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傳染病,主要有以下區別: (一)疾病名稱與疾病分類不同 口蹄疫(AphthaeEpizootic),在《國際疾病分類》(ICD)中,列為ICD-10B08.8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在《國際疾病分類》(ICD)中,列為ICD-9074.3和ICD-10B08.401。 (二)病原體不同 口蹄疫的病原體為口蹄疫病毒,屬人畜共患病原體。 手足口病是由數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見病原是柯薩奇病毒A組16型(即CoxAl6)等。 (三)傳染源不同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類動物如牛、羊、豬、鹿、駱駝等發生,成為人患口蹄疫的傳染源。只有先出現獸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屬於人類疾病。 (四)傳播途徑不同 口蹄疫是通過接觸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潰瘍爛瘢,經皮膚黏膜感染的;偶爾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熱(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極為散在發生的。 手足口病是由於接觸病人,通過日常生活用品、食具、不潔牛奶·玩具的污染經口感染的,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因此,可出現不同規模的流行。 手足口病 (五)發病人群不同 人患口蹄疫決定於與病畜的接觸,發病人群的年齡廣泛; 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兒和兒童傳染病,3歲以下患兒占絕大多數。 (六)症狀體征不同 口蹄疫、手足口病雖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間、足趾端,有相似之處,但症狀體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後主要表現為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和局部皰疹損害兩大特徵。 手足口病大多無發熱或低熱,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皰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七)診斷依據不同 口蹄疫需先有當地牲畜口蹄疫發生或流行,並有與病畜接觸機會,或飲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熱的奶等感染關系。 手足口病,患兒傳染性明顯,呈流行性傳播,且臨床表現有區別。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臨床基礎上診斷,必要時分離病毒做出病原學確診。

③ 水痘的表現症狀是什麼啊

水痘的潛伏期通常為2-3周,發病初期可能伴有發熱、頭痛和全身乏力等症狀。發病24小時內,會出現皮疹,迅速形成米粒至豌豆大小的緊張水皰,周圍有明顯紅暈,水皰中央呈臍窩狀。約2-3天後,水皰乾涸結痂,最終痂皮脫落,不留疤痕。皮疹通常呈向心性分布,先從面部開始,隨後蔓延至軀干、四肢,以軀幹部位最多見,面部、頭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和腳掌更少見。粘膜也會受到影響,常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疹通常分批出現,因此在同一時間里可能會看到丘疹、水皰和結痂。整個病程大約持續2-3周。

如果患兒的免疫力較低,皮疹可能會全身性擴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表現有時會有所不同,包括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和成人水痘等。這些異型表現需要特別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水痘需要與天花進行鑒別。天花的全身反應更為嚴重,發病初期即會出現39-40度的高熱,熱退後再出現皮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面部皮疹較多,愈後常遺留凹陷性疤痕。此外,還需要與膿皰瘡和丘疹性蕁麻疹相區別,因為它們的症狀可能與水痘相似。

④ 水痘從哪裡開始長

水痘通常情況下是從中心部分向外擴散,先出現在軀幹部,從前胸、後背開始出現斑疹、丘疹、水皰、結痂的表現,之後出現在四肢,再是面部、手背、腳掌、腳底。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人體後出現的出皰性傳染病,水痘皮疹早期呈斑疹,之後出現隆起皮面的丘疹,再在丘疹基礎上形成水皰,水皰皰液逐漸變混濁,再慢慢結痂。
因此水痘會在同一部位看到不同期的皮疹,即斑疹、丘疹、水皰同時存在,為典型表現。水痘和天花的區別在於感染症狀不一樣,有輕有重,出疹順序也不一樣。天花在面部或手背部皮疹較多,為毀容性表現。但水痘如果不繼發感染,不破皮,通常情況下不留有瘢痕。

⑤ 小孩出水痘長什麼樣

小孩出水痘的起病通常較為急促,可能會伴隨有發熱、頭痛和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發病24小時內,皮疹會迅速出現,起初表現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圓型緊張水皰,水皰周圍有明顯紅暈,中央部位呈臍窩狀。大約2到3天後,水皰會乾燥結痂,最終痂皮脫落,不會留下疤痕。皮疹的分布具有向心性特點,通常首先出現在面部,隨後蔓延至軀干、四肢,以軀幹上的皮疹最為常見,其次為面部和頭部,四肢較少,手掌和腳掌則更為少見。粘膜也常常受到影響,例如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常分批發生,因此在同一個體上可能會同時看到丘疹、水皰和結痂,整個病程大約需要2到3周。

若患兒的抵抗力較低,皮疹可能會廣泛傳播,形成播散性水痘。這種情況下,除了皮膚上的症狀外,還可能出現全身性的不適和並發症。家長需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並在必要時尋求醫生的幫助。在治療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抓撓皮疹,可以有效減輕症狀並防止繼發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水痘是高度傳染性的疾病,尤其是在初期和皮疹出現時。因此,應盡量避免與未感染水痘的人密切接觸,特別是孕婦、新生兒及免疫系統受損者,因為他們更容易受到嚴重的影響。如果家中有小孩出水痘,應採取適當的隔離措施,確保其他家庭成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