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蕁麻疹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時地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因為慢性蕁麻疹治療非常棘手,所以患者一定要在生活上多加註意,預防才是最關鍵。
1、慢性蕁麻疹患者要注意飲食,避免誘因。
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例如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腌臘食品、飲料等都可誘發蕁麻疹。另外,過於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會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因而產生蛋白腖和多肽,增加人體過敏的機率。
2、慢性蕁麻疹患者要注意衛生,避免不良刺激。
有蕁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中要少養貓、狗之類的寵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塵等。對風寒暑濕燥火及蟲毒之類,要近而遠之。生活規律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喝酒、受熱、情緒激動、用力等都會加重皮膚血管擴張,激發或加重蕁麻疹。橡皮手套、染發劑、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滌劑、化纖和羊毛服裝等,對於過敏體質的人或蕁麻疹患者都可能成為不良刺激,應予避免。患寒冷性蕁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場,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
3、慢性蕁麻疹患者應注意葯物因素引起的過敏。
在臨床中,有些葯物可以引起蕁麻疹,如青黴素、四環素、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葯物、多粘黴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劑等等。
4、慢性蕁麻疹患者要積極治療原有疾病。
蕁麻疹既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種皮膚表現。能導致蕁麻疹的疾病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蟲感染像腸蛔蟲、蟯蟲等;細菌性感染像齲齒、齒槽膿腫、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病毒性感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癬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經紊亂,甚至體內潛在的腫瘤等,都可能引起蕁麻疹。
5、慢性蕁麻疹患者應保持健康心態,提高身體抵抗力。
慢性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系。因此,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這都會對預防蕁麻疹非常有利。
6、慢性蕁麻疹可採用中葯預防。
某些中葯,如首烏、枸杞、人參、黃芪、靈芝、大棗、女貞子、菟絲子、五味子、黃精、淮山葯、黨參等,具有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促進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多種功能,有明顯的抗過敏作用。
Ⅱ 蕁麻疹健康宣教
急性蕁麻疹 發病期間注意事項
1、禁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魚蝦蟹蚌、螺螄、海鮮、牛羊肉、狗肉、韭菜、萵苣、芹菜等「發物」,不食零食,不食不新鮮食物;
2、忌用熱水洗澡、搓(擦)澡,少洗澡,必要時溫水沖澡,少洗頭,洗頭時注意不要讓水流至身體其他部位;
3、盡量避免風吹、日曬,冷風會誘發寒冷性蕁麻疹,風里有大量花粉、粉塵、塵蟎、黴菌、動物皮毛等,理論上會加重過敏症狀;
4、盡量避免受涼感冒,有明顯細菌感染者,加用阿奇黴素抗感染,多飲水,促進變應原(過敏原)排泄;
5、既往(過去)對某種食物(雞蛋、牛奶、南瓜、蕎面、芒果、菠蘿等)過敏者,亦禁食之。易過敏的食物、葯物,慎吃、慎用;
6、盡量避免接觸貓狗等寵物,避免接觸花草樹木;遇風大,戴口罩;
7、去醫院診治。痊癒後,經濟條件允許者,停葯後二周可查過敏原(特殊變應原)。
慢性蕁麻疹 注意事項
慢性蕁麻疹,多數病因不明,可能與患者免疫功能紊亂有關,病程較長,數月至數年,個別患者長達數十年。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鼻炎、鼻竇炎、中耳炎、胃炎(含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腸炎、膽囊炎、前列腺炎、婦科炎症等均可能會誘發慢性蕁麻疹;不少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能會誘發慢性蕁麻疹,如甲亢、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stills病等。慢性蕁麻疹患者應注意生活規律,盡量避免受涼感冒,避免熬夜勞累,精神放鬆,適當鍛煉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積極治療原發病等。
Ⅲ 蕁麻疹的危害
大多數人蕁麻疹是普通型的,蕁麻疹分很多的類型,普通型的蕁麻疹除瘙癢外,對身體沒有大的危害。大多數人只是敏感體質,身體是健康的。
對人體有危害的蕁麻疹是比較重型的,有兩種情況:
1、引起過敏性休克:當全身都長滿蕁麻疹,長得比較嚴重的時候,它可以長到呼吸道、食道,這個時候,病人會出現呼吸困難、憋氣,如果長在食道,它會引起惡心、嘔吐,甚至腹瀉;
2、巨大型蕁麻疹:會引起喉頭水腫、呼吸困難,這種情況要積極治療,甚至用腎上腺素或激素,如潑尼松,或點滴輸液,保持氣道的暢通,緩解病人的症狀。
常見的蕁麻疹多數對身體沒有危害,只有這種特別重的、少數的情況,需要用特殊葯物積極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