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方半夏瀉心湯治療蕁麻疹醫案
25歲青年的蕁麻疹困擾
這位25歲的男性患者,一年來反復遭受紅色風團的困擾,瘙癢難耐。初診時,他在外院治療,嘗試口服抗組胺葯物,但療效並不理想,症狀時好時壞,寒冷環境或冷水接觸會加重病情。舌象顯示淡紅舌,舌苔黃膩,脈搏浮弦,臨床診斷為「蕁麻疹」。
中葯調治,舒肝理胃
針對此症,我們採用柴胡消疹飲加減方劑,旨在調理肝胃,清熱祛風。其中包含了柴胡、當歸、黃芩、炒枳殼、陳皮、黃連、吳茱萸、砂仁、生地黃、牡丹皮、澤瀉、薏苡仁和荊芥,這一組合旨在舒緩肝胃,減輕症狀。首診後,風團有所減少,但瘙癢依然頻繁,且患者自述有慢性胃腸炎,常感腹脹、排氣,大便稀薄,口乾苦,脈弦,顯示太陰與少陽的合病症狀。
四診合參,半夏瀉心湯顯神效
在四診辨證基礎上,張教授確定為寒熱錯雜的少陽、太陰合病,遂選用半夏瀉心湯進行調和肝脾、消痞散結。調整後的方劑包括姜半夏、黃芩、黃連、黨參、乾薑、大棗、厚朴、澤瀉、薏苡仁和甘草。經過治療,患者的風團明顯減少,瘙癢減輕,胃腸不適也有所緩解,我們建議他繼續服用以鞏固療效。
病因解析與中醫視角
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可能導致自身免疫反應,可能與慢性蕁麻疹有關。患者慢性胃腸炎的病史,暗示其可能與蕁麻疹的發病存在關聯。半夏瀉心湯針對心下痞滿的辨證,恰好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即患者寒熱錯雜的表現在太陰病與少陽病的交織中,通過異病同治,揭示了疾病的復雜性並找到了對症治療之道。
綜上所述,這位青年患者的蕁麻疹治療之路,體現了中醫理論在辨證施治中的精妙,以及個體化治療的重要性。
⑵ 蕁麻疹......
蕁麻疹祖國醫學稱為「風疹」、「癮疹」。臨床表現:突然發病始覺瘙癢,迅即出現扁平隆起風團,大小不等,形態不一,膚色潮紅、發白或無變化。發無定時,持續時間長短不一,搔抓後隨即起條索狀疹塊,消退不留痕跡。甚則劇癢。部分伴有惡心、嘔吐,咽喉腫痛,甚至胸悶氣憋,腹痛,腹瀉等全身症狀。運用經方桂枝湯隨證加減,蕁麻疹患,療效頗佳。
患者,女,22歲,有吹冷風後生蕁麻疹病史數年。此次發疹斑塊色淡紅,瘙癢明顯,局部有搔抓痕跡,自服氯雷他定後緩解不明顯,診其舌苔白滑,舌質淡嫩,脈沉細澀。證屬濕鬱血痹。處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15克,蛇床子20克,土茯苓30克,白鮮皮30克,紅花6克。水煎服,每日1劑。患者服用3劑而告愈。
⑶ 治療抗過敏中葯方有什麼呢
過敏煎乃當代大家祝諶予所制,葯凡四味,由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組成,葯雖平淡,但組方嚴謹,臨床療效卓著,被學者稱為當代經方。下面由我給大家介紹抗過敏的 中葯 吧,僅供大家參考。
抗過敏的中葯方
1、如過敏性 蕁麻疹 屬於風寒者,加桂枝、麻黃、升麻、荊芥;
風熱者加菊花、蟬衣、銀花、薄荷;
血熱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
熱毒內盛加連翹、銀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藍根。
過敏性 哮喘 ,常加萊菔子、白介子、蘇子、葶藶子、杏仁。
過敏性 紫癜 ,常加藕節炭、血餘炭、荊芥炭、茜草根、旱蓮草、仙鶴草。
過敏性 鼻炎 ,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細辛、生地、蒼耳子、葛根。
冷空氣過敏症,加桂枝、白芍、生薑等。
2、方葯組成: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一劑,早晚服。功效解表和里,主治過敏性鼻炎、蕁麻疹。
抗過敏吃什麼好
1、多補充維他命C:在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果中,梨與奇異果是首選,多吃可以加強皮膚組織,有助對抗外來敏感。
2、食用涼茶等 清熱 降火 的食物。
3、可多吃一些牛奶、豆製品及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增強皮膚抵抗力。
4、大棗:紅棗中含有大量抗過敏物質--環磷酸腺苷,可阻止過敏反應的發生。凡有過敏症狀的患者,可以經常服用紅棗。
5、蜂蜜:蜂蜜裡面含有一定的花粉粒,經常喝會對花粉過敏產生一定的抵抗能力。
6、胡蘿卜:胡蘿卜中的β-胡蘿卜素能有效預防花粉過敏症、過敏性 皮炎 等過敏反應。
7、金針菇:經常食用金針菇有利於排除重金屬離子和代謝產生的毒素和廢物,能有效地增強機體活力。
抗過敏不能吃什麼
1、禁吃燒烤食物:對敏感肌膚會造成極大的破壞,使肌膚嚴重缺水。
2、少食煎炸食物:要少吃,最好不要吃。
3、少食辛辣:如辣椒,洋蔥等。
4、少飲酒。
5、避免吃魚、蝦、蟹等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猜你喜歡:
1. 感冒的分類及用葯
2. 感冒發燒中葯方子
3. 治感冒的菜譜大全
4. 關於感冒的經典句子
5. 土方法治感冒
⑷ 桂枝湯活用治蕁麻疹
蕁麻疹祖國醫學稱為「風疹」、「癮疹」。臨床表現:突然發病始覺瘙癢,迅即出現扁平隆起風團,大小不等,形態不一,膚色潮紅、發白或無變化。發無定時,持續時間長短不一,搔抓後隨即起條索狀疹塊,消退不留痕跡。甚則劇癢。部分伴有惡心、嘔吐,咽喉腫痛,甚至胸悶氣憋,腹痛,腹瀉等全身症狀。筆者運用經方桂枝湯隨證加減,治療一蕁麻疹患者,療效頗佳。患者,女,22歲,有吹冷風後生蕁麻疹病史數年。此次發疹斑塊色淡紅,瘙癢明顯,局部有搔抓痕跡,自服氯雷他定後緩解不明顯,診其舌苔白滑,舌質淡嫩,脈沉細澀。證屬營衛不和,濕鬱血痹。處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15克,蛇床子20克,土茯苓30克,白鮮皮30克,紅花6克。水煎服,每日1劑。患者服用3劑而告愈。
按:蕁麻診病因在「風」,風性善行數變。本病是外邪襲表,營衛不和所致。方中桂枝湯調和營衛,桂枝具有擴張毛細血管、消除水腫的葯理作用,白芍具有涼血活血的作用,生薑之辛助桂枝之效。炙甘草、大棗調和諸葯,相得宜彰。蛇床子辛、苦、溫,助陽燥濕,殺蟲止癢,對濕疹、瘡瘍有效。土茯苓甘、淡、平,主治濕熱瘡毒。白鮮皮苦寒,主治風熱濕毒皮膚病,此二者意在去性取用。紅花活血化瘀,配合芍葯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
總之,《傷寒論》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冠,具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之功,為治療太陽中風之主方。臨床中凡屬舌苔薄白,脈象浮緩或浮滑,因風寒外襲,營衛不和,血脈阻滯所致的皮膚病,均可用桂枝湯治療。蕁麻疹為常見病,很多人每到秋冬季節接觸冷空氣、冷水或進冷食、冷飲料後,皮膚便會出現風疹塊,令人又癢又痛,痛苦不堪。中醫中葯治療此類蕁麻疹有良效,可在發作季節選用下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棗10克,炙甘草6克,生薑3片,蒼耳子12克,桑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葯後卧床蓋被出微汗效佳。患者盡量避免受寒冷 *** ,注意防風保暖,逐步進行冷適應的鍛煉。皮損處避免搔抓、熱水燙,接觸肥皂水及化學制劑;禁食酒、海鮮等辛散發物,以免加劇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