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穴位注射干擾素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
[摘要] 目的 觀察穴位注射干擾素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方法 將76例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9例和對照組37例,治療組採用穴位注射干擾素治療,對照組採用干擾素肌肉注射治療,進行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結果 臨床觀察,治療組有效率92.3%;對照組有效率70.2%。兩組臨床觀察止皰、結痂、止痛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 穴位注射干擾素治療帶狀皰疹,可明顯減輕病痛,縮短病程,提高治癒率。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皰疹性皮膚病。這種病毒有親神經的特點,造成沿神經支配的皮膚區出現帶狀排列的成簇皰疹,伴隨神經痛。發病沿神經走向,呈條帶狀故稱「帶狀皰疹」;還可侵犯頭、面、耳並引起面神經麻痹時稱為Ramsay Hunt綜合征。
筆者近幾年來,運用穴位注射干擾素治療帶狀皰疹39例,並與對照組37例肌肉注射干擾素治療相比較,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76例患者均為本院門診和住院病人,按帶狀皰疹診斷標准[1]明確診斷;帶狀皰疹皮損不超過5天;無嚴重的心、腎等器質性疾病和糖尿病、紅斑狼瘡、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剔除標准:帶狀皰疹皮損超過5天;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有嚴重心肺疾病;中樞神經系統合並症;皮損局部繼發感染(細菌、真菌)。
76例患者按隨機原則分為2組,治療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齡(52±6.4)歲;病程(3.3±1.1)天; 其中Ramsay Hunt綜合征13例。對照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齡(53±6.0)歲;病程(3.5±1.2)天; 其中Ramsay Hunt綜合征11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辨皮疹分布選擇兩個穴位,胸背部的帶狀皰疹, 根據皮疹分布下的神經走向,取帶狀皰疹分布同一神經節段上下的膀胱經穴位。如皰疹從背帶狀分布至平肚臍,這是胸神經第十節段分布區,則取第九、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肝、膽俞」穴,其它部位病變選穴則以此類推。Ramsay Hunt綜合征取「翳風」穴等。
選擇穴位的進針部位不能有皰疹分布。穴位處用2.5%碘酒和75%酒精嚴格消毒, 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注射重組人干擾素α-2b(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00萬IU,每穴注射1ml;每日一次,共治療10天。
對照組肌肉注射同一類型、相同劑量的干擾素,每日一次,共治療10天。
對皰疹皮損嚴重者,局部外搽2%龍膽紫。
1.3 觀察項目及指標主觀症狀:包括局部疼痛、瘙癢和燒灼感發生和消失時間、程度。客觀症狀:皮損水皰個數水皰結痂情況、紅斑顏色、紅班面積。按四級評分法,同時觀察新水皰停止出現的時間、水皰開始減輕和消退時間、開始結痂和結痂全部脫落時間。參照表1標准進行計分,在治療前、開始治療後的第3、7、14天進行觀察。
療效判斷分為痊癒、顯效、有效及無效4級。痊癒:療效指數為100%;顯效:治療指數下降60%~99%;有效:治療指數下降30%~59%;無效:治療指數下降30%。治療指數= (療前積分-療後積分)/療前積分×100%。總有效率包括痊癒和顯效病例。
表1 帶狀皰疹主觀及客觀症狀評分標准
症狀及體征 0分 1分 2分 3分
主觀症狀 疼痛 隱約感覺到症狀 輕度,經常感覺到症狀, 中度,經常感覺到症狀,
瘙癢 無症狀 可以忍受,不影響日常生活 可以忍受,但影響日常生活
燒灼感
客觀症狀 水皰數(個) 0 25 26~50 50
水皰變化 少量乾燥痂皮或 水皰乾涸結痂乾燥 水皰潰破結痂 泡液混濁或潰破輕度滲出
色沉及色減斑
紅斑顏色 無 淡紅色 潮紅色 潮紅伴腫脹
紅斑面積(cm2) 無 10 10~20 30
2、結果
2.1 兩組症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 見表2
組 別 止皰時間 脫痂時間 止痛時間 皮損痊癒時間
治療組 1.31±0.58 6.24±3.52 3.45±2.12 11.9±3.21
對照組 2.12±0.68 8.59±4.29 7.68±3.82 13.87±3.64
t 5.57 2.06 5.93 2.50
P 0.001 0.01 0.001 0.01
2.2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3
組別 n 痊癒 顯效 好轉 無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39 29 7 2 1 92.31)
對照組 37 17 9 7 4 70.2
注:與對照組比較1) X2=4.61 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29例和對照組26例患者,注射治療後當天出現一過性低熱(體溫38.5OC)伴肢體酸楚,大多第二天自行消失,有24例僅口服一次「消炎痛」片。
3、討論
中醫把帶狀皰疹病稱作「串腰龍」、「纏腰火丹」,認為這種是因為肝膽火盛及脾濕郁久,外感毒邪而發。現代研究表明,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潛伏在神經細胞中的病毒就會大量繁殖,使神經節發炎、壞死,造成沿神經支配的皮膚區出現帶狀排列的成簇皰疹,伴隨神經痛。這種病毒有親神經的特點,發病多數總是沿神經走向,呈條帶狀,故稱「帶狀皰疹」。
干擾素具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但並不是直接滅活病毒,而是抑制病毒的復制。國內已應用干擾素治療帶狀皰疹的相關文獻報道[3],與本文對照組(肌肉注射)療效相似。
由於干擾素的葯物動力學與抗生素不同,干擾素靜脈注射半衰期短;肌肉注射半衰期相對長;局部用葯(局部注射)效果較好的特點,近年來應用外用干擾素局部治療的方法逐漸增多[4]。
穴位注射療法是近現代西醫學所常用的葯物注射法與中醫學針刺法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療法。
它是根據所患疾病的不同,按照穴位的治療作用和葯物的葯理作用,選用相應的經-穴及葯物的葯理作用,將適量的葯液注入穴位,通過針刺和葯物的雙重作用,激發經絡穴位,充分發揮經-穴和葯物對疾病與人體的綜合效應,進而調整和改善機體機能與疾病組織的病理狀態,使體內的氣血暢通,陰陽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本治療用干擾素結合針灸穴位注射方法,取得的良好療效,證實了干擾素葯物動力學的主要特點。此方法適應於對典型的皮膚帶狀皰疹及Ramsay-Hunt綜合征急性期的治療,對比肌肉注射治療方法,起效時間早,症狀和體征消失快,治癒時間縮短,表明優於常規肌肉注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B. 干擾素可以治療帶狀皰疹嗎
干擾素可以治療帶狀皰疹。臨床上常用的干擾素有兩種劑型,包括外用制劑和針劑。針劑干擾素可以進行局部注射,能夠使椎旁神經阻滯,以緩解帶狀皰疹的疼痛,從而起到治療效果。干擾素的外用制劑也可以治療帶狀皰疹,1天塗抹4次,連續使用10天,但應注意禁忌症,對於存在嚴重心臟疾病、對干擾素過敏、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不建議使用干擾素進行治療。
由於干擾素本身是一種葯品,所以建議患者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不要隨意購買葯品。
C. 腰部帶狀皰疹的治療方法
腰部出現帶狀皰疹在治療上還是要及早地使用抗病毒葯物治療,包括口服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更昔洛韋,局部外用阿昔洛韋軟膏、噴昔洛韋軟膏,或者是干擾素凝膠等等。
這樣可以抑制皰疹病毒的復制,減輕皮膚和神經的損傷。
再有就是可以使用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營養神經的葯物,促進受損神經的修復,減少神經痛的發生。
如果疼痛比較明顯,可以加用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控制神經疼痛的葯物進行治療。
另外還可以在西葯治療的同時配合中葯,或者中醫的針灸、拔罐,還有物理治療,比如紅光、紫外線等照射,都能促進帶狀皰疹皮損盡早的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