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腳心有汗皰疹要怎麼治療
汗皰疹是濕疹中的一種,一般對稱性的發生於手或腳側面的水皰性皮膚病.汗皰疹發生的部位在手或腳部汗腺特別發達的地方,汗皰疹的症狀表現為深在性小水皰,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膚表面,常無紅暈,1-2周後乾涸成屑,並可反復發生,伴不同程度的灼熱及瘙癢,連續發作數年.汗皰疹與精神緊張,手足多汗,真菌感染及變態反應等因素有關,夏季多見.
內治法
①濕熱內盛證 掌跖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鑽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除濕法.葯用:黃芩10g,黃連10g,蒼術15g,陳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脾虛濕盛證 掌跖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濕法.葯用:茯苓12g,白術10g,澤瀉10g,白扁豆10g,車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葯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劑.
外治法
蘚;;;;達'''''凈
飲食療法
①多吃有健脾除濕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②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其他
減少接觸肥皂,鹼,洗衣粉,洗滌靈,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懷暢達,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脫脫皮,以防染毒成膿.
② 孩子身上長了很多皰疹,不知道是不是手足口
一:如何分辨手足口病和水痘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中的柯薩奇16病毒引發,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鑒別點1:
長「痘痘」的位置不同。手足口病「痘痘」主要出現在口腔黏膜、手和腳部,同時伴隨口咽或口腔潰瘍症狀;但水痘屬於全身症狀,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後胸、腹背部最多,此外,頭皮上、腳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現「痘痘」。
鑒別點2:
痘痘不太一樣。手足口病的疹子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在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口腔黏膜上的皰疹,大約1-3mm大小,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很明顯;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一般為7-10天。而水痘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鑒別點3:
伴隨症狀不同。一般手足口病患兒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而水痘患兒沒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
二:如何辨別手足口病和丘疹性蕁麻疹
丘疹性麻疹是過敏性皮膚病,大部分是因為昆蟲叮咬後出現水皰、丘疹等皮疹症狀。
鑒別點1:水皰特徵不太一樣。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可群集或散布,多見於胸背和四肢。而手足口病多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看起來比較干癟,不癢,多見於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
鑒別點2:伴隨症狀不同手足口病多不發癢,一般不會過度影響寶寶睡眠。但丘疹性蕁麻疹往往伴隨劇癢,以夜間尤為明顯,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三:如何區別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炎皰疹性咽炎是種比較特殊的感冒。在臨床門診中,一般每100個感冒患者中,就有5至10個可能是皰疹性咽炎。
鑒別點1:
皰疹位置不一樣。皰疹性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數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皰疹,後發展到手腳心,少見於長在手腳背,並伴有發燒。
鑒別點2:
疹子特徵不同。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而皰疹性咽炎皰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圍紅暈,以後變成發亮的皰疹,破潰以後變成小潰瘍。多數可見丘疹、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
四:如何區別手足口病與口腔潰瘍一般的口腔潰瘍是皰疹病毒引起,以潰瘍為主。而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所致,以皰疹為主。
鑒別點:
發病症狀不同。手足口病的症狀是手心腳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紅疹而且伴有發熱現象。而口腔潰瘍的症狀就是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
手足口病到底可怕不可怕
為什麼手足口病喜歡孩子呢?這就是免疫問題了,6歲前的孩子免疫系統沒有發育成熟,抗病毒能力自然較差,所以嘛,病毒一來就容易出現問題了。都有哪些問題呢?發熱是首發症狀,皰疹是局部損傷,再後來口腔的皰疹破了成為潰瘍,疼痛開始出現,孩子就流口水且不愛吃飯了。為什麼病程要2周時間呢?因為手足口病的變化過程是病毒增生、復制、靜止的過程。每個階段需要3-5天左右,所以病程是2周左右。針對病毒有確實有效的葯物嗎?這個是真沒有。沒有抗病毒葯物可用,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保護孩子。怎樣做到保護孩子呢?這就是我們要說的治療問題。
手足口病的治療只需對症處理及合理補液。為什麼這么說呢?第一是針對病原我們沒有辦法殺死它,不要和我說用病毒唑、利巴韋林,有沒有效,地球人都知道。第二是手足口病的過程是個自愈過程,自愈就是自己能好的。
治療如何操作呢?在治療開始之前,醫生應該與家長做好充分的溝通。溝通的目的是讓家長明白並配合治療。我們的治療分兩步:第一步是對症處理,發熱就退熱,可以用溫水擦浴及適當應用退熱葯物,兒科常用的是布洛芬和撲熱息痛,不要選用阿斯匹林及尼美舒利。因為口腔有皰疹或潰瘍,孩子會有疼痛,可以使用利多卡因等局麻噴劑緩解疼痛,為嘛這樣做?為了能讓孩子吃飯呀,吃點東西是不是會好的快些呀,中成葯的噴劑也是可以選用的了。發熱、疼痛的問題我們解決完了,還有一個就是孩子會因進食少而液體量不足,這就是第二步,合理補液,補足液體會利於病情恢復。大孩子可以口服補液,小些的可以靜脈輸液。本來就是一個自愈性的疾病,治療不可太過,兒童的身體處於發育階段,過多的葯物治療對孩子身體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最後要強調一點,手足口病是傳染病,孩子得病了應該隔離,不要去寶寶多的地方玩耍及帶病上幼兒園,以免傳染給其它孩子,同時孩子得病後也是要休息。注意休息、清淡飲食是所有疾病的基礎措施,所以也適合手足口病喲。
啰嗦了這么多,只是想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沒有特別有效的抗病毒葯物可用,絕大部分的手足口病和普通感冒一樣,是會自已好的,治療只需對症處理和合理補液就可以了。記得飲食清淡、注意休息、多喝水喲。
③ 教你60s快速辨別真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不少家長心中的痛,聽到這個名稱,就會覺得孩子被感染的風險陡增。上星期,蒙雅麻麻帶著孩子去打疫苗,有個家長抱著孩子過來詢問:「我兒子腳上有個小疹子,能打疫苗嗎?是不是手足口病呢?」
這個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手足口病的特徵容易與其它疾病混淆,導致家長難以分辨。今天,蒙雅麻麻要教大家如何快速辨別手足口病與其他相似疾病,以及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首先,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孩子發病時,通常先有發熱症狀,接著手心、腳心出現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紅疹、皰疹或潰瘍,疼痛感明顯。除了這些症狀,孩子還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年長孩子可能會頭痛等症狀。病情嚴重的還可能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需要及時治療。
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水痘、丘疹性蕁麻疹、口腔潰瘍等疾病在症狀上有些相似之處,但通過觀察疹子的位置、特徵以及伴隨症狀,可以進行區分。
皰疹性咽峽炎的疹子僅出現在口腔內,而手足口病的疹子則多出現在手心、腳心、口腔黏膜、手背、腳背等處,大小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而皰疹性咽峽炎的疹子初期為灰白色小丘疹,周圍紅暈,後期變成發亮的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
手足口病與水痘的區別主要在於疹子的位置、大小和伴隨症狀。水痘疹子遍布全身,主要出現在前胸、背部、腹背部,頭皮、腳底、手指、手掌也可能出現。疹子初期為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數小時後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手足口病疹子則多為干癟的白色水皰,不癢,主要出現在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手足口病患兒還可能伴有咽喉腫痛、拒食等症狀,而水痘患兒沒有這種現象。
手足口病與丘疹性蕁麻疹的區別在於疹子的特徵和伴隨症狀。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手足口病疹子則不發癢,不嚴重時一般不會影響寶寶睡眠。而丘疹性蕁麻疹疹子則伴隨劇烈瘙癢,夜間尤為明顯,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手足口病與口腔潰瘍的區別主要在發病症狀和疹子特徵。手足口病症狀為手心、腳心、口腔、臀部有小紅疹,伴有發熱現象。而口腔潰瘍症狀主要為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手足口病疹子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丘疹性蕁麻疹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
預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是避免與感染患兒接觸,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減少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如餐廳、超市、商場、室內游樂場等,對於預防手足口病大有幫助。盡管這需要很大的決心和毅力,但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們還是需要特別注意。
④ 手足口病一定是在手腳嘴都有嗎 注意區分:嘴裡有皰疹可能是這種病!
1手足口病一定是在手腳嘴都有嗎
基本是的。
根據臨床上對手足口病幼兒的觀察來看,基本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都會在手腳心、手臂、腿部、臀部皮膚、口腔內出現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這些疹子不痛不癢,會隨著孩子病癒而逐漸消失,並且病癒後還不會結痂留疤。
2
只在嘴巴有皰疹的是手足口病嗎
不一定是手足口病。
若患兒僅僅是嘴巴有皰疹,而手腳、臀部沒有疹子出現的,臨床上不宜診斷為手足口病,通常這種現象可能是口腔潰瘍或皰疹性咽峽炎引起的口裡有皰疹或潰瘍現象,家長不可自行判斷,建議及時就醫診斷,對症治療為宜。
3
只在手腳有皰疹的是手足口病嗎
不一定是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高發的夏季,孩子除了因手足口病而引起手腳長有疹子外,還會因為以下病因導致手腳起有疹子,家長要注意區分,不能隨便下判斷,如:
1、長痱子
痱子是由於汗腺導管口阻塞,汗液瀦留後汗管破裂而引起的淺表性炎症反應,一般成批出現。常出現的位置包括腋窩、頸部、胸部、背部,寶寶頭面部、甚至蔓延到全身部位等。
2、濕疹
寶寶得了濕疹也會在身上出現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於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後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多發於1月—2歲齡,其中2,3個月的寶寶最嚴重。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病症。感染麻疹病毒後6—21天左右才開始發病,前3—5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39—40度左右高燒,口腔第一磨牙對面頰粘膜上出現0.5—1mm針尖大小的白色內疹,2—3天後消失。
接下來從耳後出現紅疹,漸及前額、面部、頸部,然後擴展到胸腹背部,2—3天後遍及全身。紅點直徑2—5mm,壓之褪色,分布稀疏分明。出疹高峰中毒嚴重時體溫可達40度,嬰幼兒並發細菌感染較成人多。高峰後1—2天體溫下降,2—3天後紅點按出疹順序消退,整個病程約10—14天。
4、猩紅熱
猩紅熱在中醫上稱為「爛喉痧」,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是A組鏈球菌感染所致,潛伏期2—5天。
典型的症狀為在全身皮膚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布著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後復現。伴有發熱、咽峽炎,退疹後出現脫皮症狀,持續2—4周,不留色素沉著。
5、葯疹
葯疹,說白了就是服葯後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多因為過敏、葯物過量、副作用、葯物的特發性等。最易引起葯疹的為磺胺類葯。一般起病突然,皮膚發紅、發癢並呈對稱分布,疹型多種多樣,停葯後皮疹消退。寶寶出現葯疹較易判斷,寶媽只要回憶一下近兩天有沒有直接或間接給寶寶用過葯物即可。
6、可能是蚊蟲叮咬引起
如果寶寶的手腳部位被蚊蟲咬傷會出現小紅丘疹、局部瘙癢;在個別的情況下,出現叮痕(即平滑、突起、發紅的皮膚)或硬腫。被咬後可以使用兒童專用的止癢液或凝膠減少紅腫發生。
7、蕁麻疹
另外若是寶寶感染了蕁麻疹的話也會導致手腳部位出現疹子,但這些疹子呈團狀,伴有瘙癢感,不像是手足口病的疹子,沒有癢痛感。
4
如何區分手足口病和其他相似病症
1、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如何區分
(1)皰疹位置不一樣
1.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數先是嗓子里有皰疹,後發展到手心、腳心,少數會發展到手背、腳背。
2.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
(2)疹子特徵不同
1.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
2.皰疹性咽峽炎皰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圍紅暈,以後變成發亮的皰疹,破潰以後變成小潰瘍。多數可見丘疹、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
2、手足口病和水痘如何區分
(1)長「痘痘」的位置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現在口腔黏膜、手和腳部,同時伴隨口咽或口腔潰瘍症狀。
2.水痘屬於全身症狀,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後胸、腹背部最多,此外,頭皮上、腳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現「痘痘」。
(2)疹子不太一樣
1.手足口病的疹子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在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口腔黏膜上的皰疹,大約1-3mm大小,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很明顯;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一般為7—10天。
2.水痘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3)伴隨症狀不同
1.手足口病患兒一般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
2.水痘患兒沒有這種現象。
3、手足口病和丘疹性蕁麻疹如何區分
(1)水皰特徵不太一樣
1.手足口病多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看起來比較干癟,不癢,多見於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
2.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可群集或散布,多見於胸背和四肢。
(2)伴隨症狀不同
1.手足口病多不發癢,一般不會過度影響寶寶睡眠。
2.丘疹性蕁麻疹往往伴隨劇癢,以夜間尤為明顯,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4、手足口病和口腔潰瘍如何區分
發病症狀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症狀是手心、腳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紅疹,而且多伴有發熱現象。
2.口腔潰瘍的症狀就是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