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慢性蕁麻疹的中葯治療(經驗之談--急求)
蕁麻疹中醫稱為「癮疹」,是皮膚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以突然發作、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癢而不痛、時隱時現、消退後不留痕跡為特徵。本病多發生於冬春季節,病史長短不一易反復發作,一般病程在3個月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本病病因復雜,現代醫學認為,與機體對某些物質過敏、產生變態反應有關。中醫則認為是由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造成。由於人體正氣相對虛弱,且患者體質各異,或內有食滯、邪熱,復感風寒、風熱之邪;或平素體弱,陰血不足,皮疹反復發作,經久不愈,氣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腸寄生蟲、肝炎、腎炎、月經不調等)致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於皮膚腠理之間,邪正交爭而發病。臨床上多發於女性,尤以中青年為多見。
本病西醫除給以抗過敏、封閉、自血療法外,尚無確切療效。中醫在治療本病時,各家辨治不一,筆者在臨床上多應用治療皮膚病「扶正祛邪」的基本治法,採用明代陳實功所創「消風散」為主方加減,以臟腑辨證統之,取得較好療效。
簡介如下:1、凡本病患者證見脘腹脹滿或惡心嘔吐,或泄瀉,或便秘者,均可從脾胃辨證。其濕熱者用霍香正氣散去燥熱之品。加入茵陳、苦參、白鮮皮等;其虛寒者宜用建中,理中之輩;中虛渲滯,陽氣不伸者宜用升陽益胃腸;寒熱錯雜者宜辛開苦降用半夏瀉心湯;大便秘結者宜表裡雙解用防風通聖丸。
2、凡本病患者證見咽喉干疼,或咳嗽,或有過敏性鼻炎史,易感冒等,均可從肺系辨證。其氣虛表不固者宜用玉屏風散;肺熱者,可選用麻杏石甘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3、凡本病患者性情急躁、煩躁易怒或情志抑鬱者,或女性伴有月經不調、痛經者,均可從肝經辨證。遵「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治法,其血熱者宜用犀角地黃湯加荊芥、防風、白蒺藜等,或用羚角鉤藤湯加減;肝鬱者宜用逍遙散;血虛者宜用當歸飲子,血瘀者宜用通經逐瘀湯。
4、凡本病患者伴有心悸、怔忡或失眠多夢者,均可從心系辨症。其心陰虛者宜用天王補心丹,心陽虛者宜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5、凡本病患者證見腰膝酸軟者,均可從腎辨證。腎陰虛者宜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者宜用二仙湯。
慢性蕁麻疹除內服葯外,使用中葯外洗亦有一定療效。外洗方:白礬、蠶砂、芒硝、荊芥、苦參各二十克水煎外洗,一日數次。
蕁麻疹也叫風疹塊或鬼風疙瘩,是一種過敏反應性疾病。起病快,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淡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狀皮疹,瘙癢,並伴有刺痛或燒灼感,皮疹消退迅速,常反復發作。中醫將蕁麻疹分為三型。
風寒型:皮疹呈淡紅色,瘙癢,每逢天氣寒冷容易發作,發作時病人感周身怕冷 ,可有低熱, 舌苔薄白。治療時,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疏風散寒的驗方。
荊芥6克,防風6克,蟬衣3克,銀花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浮萍6克,麻黃3克,地膚子10克,防風4克,皂角刺4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荊芥穗30克。
用法:研成細粉,用紗布包好,撒在皮膚上,用手來回揉搓,直至皮膚發熱為度。
風熱型:皮疹呈深紅色,常在天氣溫暖時發生,瘙癢難忍,全身發熱,口乾心煩,大便干,尿黃,舌苔黃。治療時,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祛風清熱的驗方。
麻黃3克,連翹10克,赤小豆10克,白蘚皮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僵蠶12克,蟬蛻6克,苦參6克,姜黃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
用法:將前四味葯共研成細粉,然後用米酒和蜂蜜調服。
青蒿適量。
用法:用青蒿直接搓患處,如無鮮品,可用干品泡濕後搓患處。
百部15克,白酒100毫升。
用法:用白酒煎煮百部,然後用紗布蘸葯酒擦患處。
血虛型:皮疹紅色,瘙癢輕,常在午後或晚間發生,伴有低熱,心煩不安,口乾不想喝水,舌質淡紅無舌苔,治療時,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養血疏風的驗方。
當歸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黃芪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烏10克,荊芥9克,防風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當歸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僵蠶10個,蟬蛻6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干荔枝14個,紅糖30克。
用法:將荔枝加水適量,煎沸15分鍾,加入糖,喝湯吃荔枝,連用7日。
蛇蛻6克,雞蛋2個。
用法:先煎蛇蛻,煮沸後打入雞蛋,待雞蛋熟後,吃蛋喝湯。
蒜苗30克,雞蛋皮20克。
用法:共入鍋中,加水煎煮,熏洗患處,每日1~2次。
B. 蕁麻疹五種食物不能吃是什麼(蕁麻疹忌口)
皮膚科專家:這5種食物,蕁麻疹不能吃
1、芥菜
味辛。入肺、胃、腎經。芥菜含有大量的抗壞血酸,是活性很強的還原物質,有活血。會加重皮膚瘙癢、紅腫,皮膚病期間不建議食用。
分享食譜:山葯粥 ★★★☆☆
山葯250克,紅棗10顆,粳米5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凈後倒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熬煮,待粥五成熟時加入山葯、紅棗繼續煮20分鍾即成。每日1劑,連用2周。
功效:健脾利濕,養血祛風。適用於氣血兩虛型蕁麻疹。
2、竹筍
脾胃虛寒的人不適合吃竹筍。因為竹筍是涼性的食物,多食的話,就會導致出現腹瀉等身體不適的情況出現。竹筍中含有的草酸它會影響到人體中對於鈣和鋅的吸收和利用。
分享外用方:柏/年申//保霜
地膚子、松針、黃柏、五倍子、紫草等十多味中葯材。
葯膏要選擇天然無刺激既不含激素也無任何副作用,增強皮膚免疫屏障(柏/年申//保霜),它含有天然活性物質,增加皮膚免疫為肌膚形成天然保護層,並促進肌膚代謝排出肌膚毒素止癢快皮膚舒適,針對蕁麻疹問題,長期使用可解決蕁麻疹困擾。
3、牡蠣
急慢性皮膚病患者忌食;脾胃虛寒,慢性腹瀉便池者不宜多吃
牡蠣是富含蛋白質的發物,它特別誘發疾病的復發。這種對於身體上患有某些疾病非常的不利。
4、鵝肉
身體溫熱內蘊者、皮膚瘡毒、瘙癢症者、痼疾者也不能吃鵝肉。鵝肉容易誘發舊疾,尤其對於過敏體質的人來說,更不適合吃鵝肉,這類人一旦食用鵝肉的話,會讓過敏更加嚴重。
5、人工添加劑
避免食用餅干、汽水、冷飲、糖果、糕點、麵包、啤酒等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等成分的食物。
分享小知識:多補充胡蘿卜、芝麻等鹼性食物
(1) 胡蘿卜對於皮膚有很好的幫助作用,這主要還是得益於胡蘿卜能夠給機體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A是脂溶性維生素,可以保護皮膚表層,進而起到預防皮膚乾燥和脫皮的情況。
(2)芝麻中的蛋白質構成的氨基酸比較全面,其中含有的八種氨基酸是人體所需的,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營養。
C. 防風通聖丸治蕁麻疹嗎
很多人得了蕁麻疹在找治療蕁麻疹的葯物,最直接地是防風通聖丸。防風通聖丸是否能有效治療蕁麻疹,要從蕁麻疹的類型來判斷,中醫治療蕁麻疹是根據證型來確定治療方案。蕁麻疹通常分三種類型,即風熱型、濕熱型和虛寒型。防風通聖丸只是針對濕熱型蕁麻疹治療有效,對於其它的風熱型和虛寒型治療無效,因此建議患者如果想有效迅速地治療蕁麻疹,建議去正規的三甲醫院找皮膚科醫生進行診斷,開具有效的葯物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治癒蕁麻疹。
如果是風熱型或者虛寒型的蕁麻疹誤服了防風通聖,由於防風通聖含有通便的葯物,會導致排便次數增多,甚至腹瀉情況的出現,導致人體脫水,造成不必要的身體健康方面的損失。因此建議患者確定證型之後,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盡快治癒蕁麻疹。
D. 中醫如何治療慢性蕁麻疹
中醫對慢性蕁麻疹治療如下:
1、凡本病患者證見脘腹脹滿或惡心嘔吐,或泄瀉,或便秘者,均可從脾胃辨證。其濕熱者用霍香正氣散去燥熱之品。加入茵陳、苦參、白鮮皮等;其虛寒者宜用建中,理中之輩;中虛渲滯,陽氣不伸者宜用升陽益胃腸;寒熱錯雜者宜辛開苦降用半夏瀉心湯;大便秘結者宜表裡雙解用防風通聖丸。
2、凡本病患者證見咽喉干疼,或咳嗽,或有過敏性鼻炎史,易感冒等,均可從肺系辨證。其氣虛表不固者宜用玉屏風散;肺熱者,可選用麻杏石甘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3、凡本病患者性情急躁、煩躁易怒或情志抑鬱者,或女性伴有月經不調、痛經者,均可從肝經辨證。遵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治法,其血熱者宜用犀角地黃湯加荊芥、防風、白蒺藜等,或用羚角鉤藤湯加減;肝鬱者宜用逍遙散;血虛者宜用當歸飲子,血瘀者宜用通經逐瘀湯。
4、凡本病患者伴有心悸、怔忡或失眠多夢者,均可從心系辨症。其心陰虛者宜用天王補心丹,心陽虛者宜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5、凡本病患者證見腰膝酸軟者,均可從腎辨證。腎陰虛者宜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者宜用二仙湯。
慢性蕁麻疹除內服葯外,使用中葯外洗亦有一定療效。外洗方:白礬、蠶砂、芒硝、荊芥、苦參各二十克水煎外洗,一日數次。
E. 受涼身上起大片扁疙瘩怎麼辦
可能是蕁麻疹建議去看看皮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