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是得了什麼皮膚病
這是過敏性濕疹。
過敏性濕疹與過敏性皮炎同屬過敏性皮膚病范疇,只不過引起皮炎的原因有的明確,有的不明確,統稱為過敏性皮炎。而濕疹有慢性、反復性的特點,皮疹比過敏性皮炎形態更多變,如小丘疹或有的有水泡、增生、結痂、脫屑。這類皮膚病要進行規范的抗過敏治療,另一方面要找到過敏的誘因,去除誘因才能更好的防範,減少反復。
Ⅱ 對稱性濕疹圖片什麼樣
神經性皮炎是最常見的皮膚病,表現為皮膚騷癢、紅斑、丘疹、脫屑、皮膚硬板、粗糙,多呈對稱性,反復發作,病機多為風熱濕毒。
Ⅲ 濕疹和熱疹的區別圖片一目瞭然媽媽切記病急亂投醫
1. 夏季是兒童皮膚問題的高發季節,尤其是熱疹和濕疹。
2. 濕疹和熱疹雖然外觀相似,但媽媽們必須清楚它們的區別,避免混淆。
3. 錯誤地將濕疹當作熱疹治療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延誤治療。
4. 新媽媽們需要掌握必要的育兒知識,避免因不了解而影響寶寶健康。
5. 通過對比濕疹和熱疹的圖片,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兩者的區別。
6. 嬰兒濕疹通常由皮膚過敏、體內熱毒或對某些物質(如奶粉)過敏引起。
7. 濕疹可能出現在寶寶的臉部、頸部、頭部、四肢、背部和耳部,且類型多樣。
8. 正確的護理和飲食調整有助於濕疹的恢復,一般半歲後症狀會減輕。
9. 熱疹(痱子)是另一種常見的兒童皮膚問題,有其特定的表現特點。
Ⅳ 濕疹是怎麼引起的,濕疹的圖片
濕疹病因復復雜,內因如制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內分泌失調、感染、新陳代謝障礙等,外因如生活環境、氣候變化、食物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乾燥、炎熱、熱水燙洗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
濕疹的圖片:
濕疹的治療,應該先從個人衛生開始做起。首先保持病患部位衛生,然後,再採取醫學的方式進行治療濕疹。
(4)濕疹病圖片擴展閱讀:
濕疹的預防:
1、避免自身可能的誘發因素。
2、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過度搔抓、清洗及接觸可能敏感的物質如皮毛制劑等。少接觸化學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滌精等。
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酒類。
4、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葯,切忌亂用葯。
Ⅳ 濕疹的症狀濕疹症狀圖片
你好,濕疹的症狀有抄: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密集成片,易滲出,邊緣不清,周圍散在小丘疹、丘皰疹,常伴糜爛、結疤,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包或濃痂。處理適當則炎症減輕,皮損可在2-3周後消退,但常反復發作並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濕疹。
圖片如下:
Ⅵ 新生兒紅疹和濕疹的區別圖片及症狀
「一到晚上,就在床上蹭來蹭去,渾身都是紅色風團,看著怪嚇人的。」在浙大兒院皮膚科,男孩冬冬的媽媽告訴接診醫生任韻清。
冬冬今年3歲,幾天前不知道什麼原因,一到晚上身上就會出現大小不一的紅色紅斑、風團,還一個勁的喊癢。過一會兒,紅斑和風團會自己消失,這種情況會反復出現。任韻清看了媽媽拍下的照片結合病情敘述,專科查體後診斷其為
急性蕁麻疹
。
無獨有偶,一個月前家住杭州的李女士發現2歲寶寶的身上也有大面積的紅色疹子。當時正值盛夏,李女士以為是痱子,就給寶寶擦了一些痱子粉。紅色疹子非但沒有好,還越來越多,小腿上的疹子逐漸結痂連成了片,甚至出現開裂流膿水的現象。這才帶著孩子來到醫院,專科查體後診斷其為濕疹。
同樣是皮膚過敏、泛紅、瘙癢,這些看起來大同小異的紅點點,怎樣區分是蕁麻疹還是濕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孩子來說,蕁麻疹和濕疹是比較常見的兩種過敏性皮膚病,症狀非常相似,常常被家長們混淆。今天,我們請浙大兒院皮膚科副主任任韻清來和爸爸媽媽們聊一聊蕁麻疹和濕疹。
蕁麻疹
說起蕁麻疹,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麼,但說到風疙瘩、風疹塊,大家就很熟悉了。蕁麻疹病因復雜,病程長,容易反復。蕁麻疹的定義為「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臨床上以突發風團為特徵。慢性蕁麻疹是指風團每周至少發作2次,持續 ≥ 6周者。
特點: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或蒼白色、皮膚色,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可相互融合成片,風團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消退後不留痕跡。病情嚴重的急性蕁麻疹還可伴有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及喉梗阻等全身症狀。
濕疹
濕疹是皮膚科最常碰到的疾病之一,它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炎症性皮膚病,明顯瘙癢,容易復發,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特點:急性期表現為紅斑、水腫、丘皰疹、水皰、糜爛及滲出等;亞急性期表現為紅腫和滲出減輕,糜爛面結痂、脫屑;慢性期表現為皮膚粗糙肥厚。皮疹大多對稱分布,瘙癢劇烈,容易復發,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如何區別
蕁麻疹和濕疹還是有許多差別的,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進行辨別:
病因:蕁麻疹誘因較多,部分患者有明確的發病因素,比如食物、葯物以及感染等;濕疹通常沒有明確的發病因素,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持續時間:蕁麻疹的皮疹大多數可在24小時內自行消退,不留痕跡;濕疹的皮疹通常持續時間比較長,短時間內難以自行消退。
皮疹類型:蕁麻疹的皮膚損害是風團,呈鮮紅或蒼白色、皮膚色;濕疹的皮膚損害有紅斑、丘疹、丘皰疹、糜爛、滲出等。
皮疹分布:蕁麻疹皮疹分布無明顯規律性;濕疹皮疹大多對稱分布。
自覺症狀:蕁麻疹通常在起皮疹時瘙癢,皮疹消退後癢感減輕或消失;濕疹通常瘙癢明顯,持續時間久。
並發症:蕁麻疹嚴重時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呼吸困難及喉頭水腫等全身症狀;濕疹如嚴重可繼發局部細菌、病毒感染。
治療:蕁麻疹外用葯相對簡單,以口服抗組胺葯物為主;濕疹則需要根據不同時期來選擇不同劑型的外用葯,需遵醫囑。
任韻清副主任提醒:如果小朋友出現皮膚過敏,泛紅、瘙癢等情況,要盡快到醫院診治。特別是急性蕁麻疹泛發全身,如有胸悶、腹痛、發熱等全身症狀應立刻就近就醫;慢性蕁麻疹,往往病因很難尋找,需要遵醫囑口服抗組胺葯物至少1個月以上。濕疹則應在加強保濕潤膚護理基礎上,遵囑正規用葯,減少復發。
Ⅶ 1張圖教你如何區分濕疹和皮炎
皮炎與濕疹是兩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常被人們混淆。皮炎是皮膚出現炎症的表現,而濕疹則多由過敏引起,易反復發作。避免接觸化學制劑對預防這兩類疾病至關重要。
通過圖片對照,可以清晰分辨自身皮膚症狀。一旦發現與皮炎或濕疹相似的情況,應及時就醫,避免病情延誤。正確診斷與及時治療是有效控制和緩解皮膚疾病的關鍵。
皮炎與濕疹的識別與防治需從生活習慣入手,減少外界刺激。日常注意皮膚清潔和保濕,合理飲食,避免接觸過敏原,對於預防和控制這類疾病有重要作用。就醫時,詳細描述病情,遵醫囑進行治療,配合生活調整,可以有效改善皮膚狀況,減輕症狀。
正確理解皮炎與濕疹的區別,結合個人實際情況採取相應預防和治療措施,是維護皮膚健康的重要步驟。通過正確的信息和指導,可以幫助更多人科學地面對和管理皮膚疾病,提升生活質量。
Ⅷ 怎樣辨別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我們經常會把它和癬、痱子、蕁麻疹等搞混淆,那麼怎樣辨別濕疹呢?想要辨別濕疹,我們要先了解濕疹有幾種類型和圖片,今天就來給大獎詳細講解濕疹的類型。
濕疹按疾病程度劃分類型圖片
1、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是指早期濕疹發作,它的症狀為皮膚自覺瘙癢。皮膚起紅色疹子,然後會有滲出液,糜爛,結痂等症狀。症狀發生3周左右自行消失。但如果護理得不好,那麼將會轉為亞急性濕疹。
2、亞急性濕疹
亞急性濕疹是由急性濕疹無法治癒而轉變來的,症狀與急性濕疹沒有太大區別,主要症狀是滲出,皮膚暗紅,結痂。
3、慢性濕疹
慢性濕疹是由急性與亞急性濕疹轉變而來,此時的濕疹皮膚可能已經乾燥的像皮革一樣,無法恢復到正常的皮膚狀態,皮膚增厚,瘙癢劇烈,糜爛嚴重。
濕疹按部位劃分的類型圖片
手部濕疹:在濕疹患者中約佔33%,因雙手接觸外界物質(肥皂、洗衣粉、洗滌劑),故發病率高。起病緩慢,皮損發生於手指、掌心,對稱分布,皮膚浸潤肥厚,表面乾燥,粗糙、脫屑,冬季常出現裂。常因繼發因素影響使病情加重,頑固難治。
腿部腳部濕疹:好發脛前及踝部,常由於下肢靜脈曲張或外傷引起。結痴、增厚、苔蘚化,也可呈糜爛、流水,易繼發感染或形成潰瘍,頑固難治。
乳房濕疹:主要見於哺乳期婦女。皮損局限於乳頭乳暈、境界清楚,對稱分布,表現為糜爛、滲液、皸裂、自覺瘙癢或疼痛。
眼瞼濕疹:起初眼瞼皮膚紅腫,局部見大量血疹、水泡、糜爛、結痂。當繼發感染時則形成膿泡。脫痂而痊癒。范圍亦可擴大至面部、額部等。
肛門濕疹:肛門周圍濕疹急性期紅腫、糜爛,慢性期呈浸潤、肥厚,甚至發生皸裂。奇癢且痛,特別是在便後更加明顯。由於經常搔抓,皮膚可變厚或變薄,萎縮發亮。
耳部濕疹:較常見。皮損好發於耳郭上部,耳後褶皺,外耳道處。表現為紅斑、滲液、結痂,自覺劇烈瘙癢,常由中耳炎或挖耳引起。
陰囊濕疹:較常見。局限於陰囊,自覺劇烈瘙癢,因經常搔抓,陰囊紅腫,有輕度糜爛、滲液。慢性者表現為浸潤肥厚,有薄屑、病程長,常多年不愈。
看完以上濕疹的詳細內容介紹,你能辨別濕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