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和肝
擴展閱讀
濕疹主要是什麼引起的 2025-04-16 09:43:40
水痘結痂要注意什麼 2025-04-16 09:42:32
怎樣制水痘 2025-04-16 09:40:33

蕁麻疹和肝

發布時間: 2025-04-15 02:05:48

蕁麻疹是肝癌的早期症狀嗎

蕁麻疹並不是肝癌的早期症狀,肝癌的早期症狀常表現為肝區的疼痛,可以是持續性的鈍痛、刺痛或者脹痛,有一些肝癌的病人可以出現乏力、消瘦、食慾減退、腹脹、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隨著肝癌病灶的增大,病人可以表現為進行性的肝臟腫大,可以導致肝臟的質地變得堅硬,邊緣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可以呈大小結節狀或者巨塊狀,而蕁麻疹的出現可以使肝癌病人在接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或者化療的過程中,出現對葯物的過敏樣反應,需要注意鑒別。

⑵ 蕁麻疹是肝癌的早期症狀嗎

蕁麻疹並不一定就是肝癌的早期症狀,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臨床表現主要是皮膚上出現紅斑、風團、瘙癢,主要原因是食物、葯物、環境因素、過敏等導致,具體的可以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和內科疾病有一定的關系,常見的像甲狀腺功能異常或者胃腸道疾病,特別像有胃竇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蕁麻疹有關系。
蕁麻疹和肝癌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肝癌是肝臟、幹細胞的惡性腫瘤,主要還是表現為肝臟的腫塊、肝區的疼痛或者轉移症狀,並不是肝癌的患者早期就會有蕁麻疹的表現,蕁麻疹絕大多數也不是由肝癌引起,所以蕁麻疹不是肝癌的早期症狀。

⑶ 醫生說我皮膚過敏,是蕁麻珍,給我開了復方甘草酸苷片,但是我看到說明是治療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異常 ,

醫生說我患了蕁麻疹,這讓我非常困惑,因為我以為這僅僅是皮膚科的問題。後來我得知,蕁麻疹可能與肝臟解毒功能有關。血液中可能存在毒素,而肝臟負責解毒,因此,改善肝功能或許能幫助緩解蕁麻疹的症狀。醫生給我開了復方甘草酸苷片,這是一種皮膚科常用葯物。

復方甘草酸苷片不僅用於皮膚科,它還被用來改善肝功能,治療慢性肝病。我了解到,這種葯物可能有助於改善肝功能異常,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它還有針劑形式,我之前使用過,雖然也出現了過敏反應,但效果還不錯。

我決定按照醫生的建議服用復方甘草酸苷片,同時密切關注身體狀況。我了解到,這種葯物的使用需要謹慎,因為它的副作用可能包括過敏反應。我計劃在服葯期間注意觀察身體是否有任何不適,並在必要時及時就醫。

通過這次經歷,我意識到身體的各個系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個系統的功能異常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系統。因此,全面地看待健康問題,尋找根本原因,可能比單純治療表面症狀更為有效。

在使用復方甘草酸苷片的過程中,我逐漸了解到更多關於這種葯物的信息。我了解到它不僅可以用於治療蕁麻疹,還可以改善肝功能,治療慢性肝病。雖然它可能有一些副作用,但總體來說,它是一種有效的葯物。

此外,我還發現復方甘草酸苷片的使用方法多種多樣,既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我之前嘗試過注射的形式,雖然有過敏反應,但效果還算滿意。這讓我更加堅定了繼續使用這種葯物的信心。

總的來說,這次經歷讓我對身體的健康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認識到,解決健康問題需要綜合考慮,而不僅僅是依賴單一的治療方法。我會繼續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

⑷ 從肝脾論治慢性蕁麻疹

一 概述

蕁麻疹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壓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其中皮損反復發作為慢性蕁麻疹,每周至少2次 ,超過6周,間歇性發作。

臨床表現

反復發作的風團、瘙癢劇烈、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發生於皮膚上表現為紅色或蒼白色的風團;

發生於眼瞼、口唇等組織疏鬆部位,則表現為水腫。

2、中醫對慢性蕁麻疹的認識

慢性蕁麻疹相當於中醫學「癮疹」、「赤白游風」等范疇。最早見於《素問》「少陰有餘,病皮痹隱軫」。

病因

(1)、生活節奏快,工作、學習壓力增大。

(2)、飲食不規律,嗜食肥甘厚味。

(3)、臨床表現(損及肝脾)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納差疲勞。

3、肝脾與慢性蕁麻疹

肝與慢性蕁麻疹

發無定處,驟起驟消。風邪:善行而數變。

反復發作,病程較長。內風:風邪伏於內。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氣血失和,肝—氣血調和之樞。

(1)、肝主疏泄—條暢氣機

《血證論》

「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

不致遏郁,則血脈得暢。」

(2)、肝主疏泄—調暢情志

《素問·靈蘭秘典》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3)、肝主藏血

《靈樞·本神》

「肝藏血,血舍魂」

(4)、肝失疏泄

氣機郁滯—肝鬱

日久化熱—肝火

熱盛生風—肝風

(5)、情志不調

慢性蕁麻疹重要誘因

「郁而不舒,此皆肝木之病矣。」

(6)、肝不藏血

肌膚失養,血虛生風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脾與慢性蕁麻疹

《舟仙厝述·癮疹》「癮疹多屬於脾,以其隱隱在皮膚之間發而多癢,或通身紅者或不紅者也」。

《證治要訣·發丹》「癮疹,病此者,有人一生不可食雞肉及章魚動風之物,才食則丹隨發,以此見得系脾風」。

難治性皮膚病—濕邪,濕性黏滯,病程纏綿難愈,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氣血失和:脾—氣血生化之源

病因:飲食勞倦 損傷脾胃,情志失常,見肝之病,知肝傳脾,過食肥甘厚味,濕邪困脾。

病機: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赤白游風屬脾肺氣虛,腠理不密,風熱相搏」,氣血虧虛,生風化燥。脾主運化。濕從內生,日久化熱。濕熱可傷陰,生風化燥。化痰作風。

4、肝脾論治慢性蕁麻疹

加味過敏煎

(1)、疏肝柔肝、補血斂陰:柴胡、烏梅。

(2)、健脾除濕:白術、茯苓。

(3)、清熱燥濕:苦參、白鮮皮、冬瓜皮。

(4)、散風止癢:防風、荊芥、徐長卿、絲瓜絡。

(5)、活血養血化瘀:赤芍、當歸、川芎、雞血藤。

(6)、養心安神:合歡皮。

調理肝脾、清熱除濕、活血通絡、祛風止癢。

葯理學研究,抗炎(柴胡、茯苓、苦參、防風、當歸),抗菌(荊芥、防風、苦參、當歸),抗過敏(合歡皮、烏梅、徐長卿、苦參、白鮮皮),調節免疫(柴胡、白術、茯苓、苦參、防風、徐長卿),鎮靜(茯苓、當歸、苦參、防風、荊芥、川芎、徐長卿)。

5、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43歲,初診時間:2013年5月24日。

主訴:軀幹部反復起皮疹伴瘙癢年。

現病史:半年前因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出現軀幹部皮膚風團,自覺瘙癢。曾在多家醫院皮膚科就診,診斷為「蕁麻疹」,給予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中成葯及中草葯等口服,症狀稍有緩解,但風團時隱時現,每於工作勞累、加班或熬夜後發作或加重,影響患者情緒,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刻下症:軀幹部起皮疹,伴瘙癢,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納差、四肢疲軟,二便正常。

查體:軀幹部散在風團,正常膚色或白色,自覺瘙癢,皮膚劃痕症。舌淡紅,苔白,脈弦細。

既往體健,近周無用葯史。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過敏原檢測: (—) 。

西醫診斷:慢性蕁麻疹

中醫診斷:癮疹,證屬肝鬱脾虛。

治則:調理肝脾、清熱除濕、活血通絡、祛風止疼。

方葯:加味過敏煎

柴胡、烏梅、白術、茯苓、赤芍、當歸、苦參、白鮮皮、防風、荊芥、川芎、徐長卿、絲瓜絡、冬瓜皮、合歡皮、雞血藤、每日一劑,一次一包,開水飯後半小時沖服,分早、晚兩次。

復診:風團、瘙癢等症較前明顯減輕。繼服原方14劑。

三診:諸症痊癒,夜寐安。

三個月後隨訪,未復發。

警告:本方劑僅供中醫愛好者學習和探討之用;因中草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劑,詳情請咨詢當地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