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濕疹中醫調理
擴展閱讀
急性蕁麻疹應注意那些 2025-04-16 17:11:44
水痘發燒豆瓣 2025-04-16 17:03:00
小兒皰疹性咽頰炎症狀 2025-04-16 16:50:16

濕疹中醫調理

發布時間: 2025-04-14 18:00:41

濕疹的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濕疹有著比較確切的療效,內治法是中醫治療濕疹的主要方法。濕疹濕邪比較明顯的時候,根據表現不同熱相比較重的主要用清熱利濕的方法治療。脾虛比較明顯的主要用健脾祛濕的方法治療。如果皮疹時間比較長,血虛的表現比較明顯,可以用一些養血潤膚的療法來治療。如果湯葯煎煮或者服用不方便,也可以根據症型不同口服一些成葯,比如龍膽瀉肝丸、四妙丸、濕毒清膠囊等。另外可以配合一些外用葯物,比如急性期出水比較多的時候,可以用黃柏洗液、皮膚康洗液等葯水來濕敷或者外洗。慢性期皮疹肥厚的時候可以用一些比如青鵬軟膏、黃連膏等葯膏來外塗。西醫治療主要可以口服一些抗過敏葯物,比如撲爾敏、開瑞坦等,能起到抗過敏止癢的作用,也可以短期配合一些外用激素軟膏,這樣療效會更好一些。

❷ 濕疹吃什麼中葯好 對症下葯完全根治

濕疹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中醫學認為濕疹由風、濕、熱三大原因導致。患了濕疹後,使用何種中成葯及中葯用法成為患者關注的焦點。

中葯治療濕疹需辨證施治,效果顯著。急性濕疹多屬濕熱證,患者皮膚發紅、瘙癢、抓破後流水。治療宜清熱祛濕,可選苦參、蛇床子、黃芩等中葯煎水外洗或內服。慢性濕疹則多為虛實夾雜證,表現為皮膚粗糙、色暗滯、身倦乏力等。治療宜健脾養血、清利濕熱,可選用松香、枯礬、白術等中葯。

除了葯物治療,濕疹患者的日常防護同樣重要。泡澡時水溫要適宜,避免過熱或過冷。洗完澡後應及時塗抹潤膚乳液,保持皮膚濕潤。此外,還需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濕度,穿著棉質衣物,避免使用止汗劑等刺激性物質。

在飲食上,濕疹患者應盡量避免刺激性大及易過敏的食物,多吃新鮮蔬果以增強免疫力。貼身用品和床上用品應經常清洗並曬太陽消毒。切記不要用熱水沖洗患處,以免加重病情。通過合理調理和及時治療,濕疹患者很快就能恢復健康。

❸ 小兒得了濕疹怎麼辦 幾種推拿方法輕松解決

小兒濕疹,俗稱「奶癬」,是嬰幼兒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由於嬰幼兒皮膚角質層薄,毛細血管網豐富,因此容易發生過敏。中醫理論認為,小兒濕疹多由稟性不耐、風、濕、熱邪阻於肌膚所致。針對這種病症,中醫推拿調理濕疹的基本治療原則是清熱、除濕、祛風邪。
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幾個有效的中醫推拿方法,幫助寶媽們緩解寶寶的濕疹症狀。
首先,通過分推手陰陽穴,我們可以平衡體內的陰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具體操作為:在掌根橫紋部,用兩拇指自掌後橫紋中間向兩旁分推,時間約為3分鍾。
接著,清補脾土穴有助於調理脾胃功能,增強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該穴位位於拇指橈側,指根至指尖。操作時,先清後補,共5分鍾(清3分鍾,補2分鍾)。
此外,逆運八卦穴可調和氣血,對濕疹有輔助治療作用。該穴位位於手掌內,以掌心為中點作1寸圓。操作時,用右手拇指端外側逆時針方向逆運,時間2分鍾。
推掐四橫紋穴能清熱散結,適用於濕疹等熱性疾病。該穴位位於食、中、無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操作時,先推後掐,共3分鍾。
同時,揉小天心、外勞宮、乙窩風等穴位也能有效緩解濕疹症狀。這些穴位分別位於掌根部、手背第三四掌骨交接處凹陷中以及手背腕橫紋中央之凹陷中。操作時採用揉法,時間分別為3至5分鍾。
最後,清天河水、推六腑等穴位能清熱除濕,對濕疹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這些穴位分別位於前臂掌面和尺骨下緣。操作時採用推法,時間3至5分鍾。
請注意,上述推拿方法適用於3個月以上嬰幼兒。對於更小的嬰兒,可採用捏脊手法進行治療。希望這些中醫推拿方法能幫助寶媽們有效緩解寶寶的濕疹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