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百度我蕁麻疹是白色的一點都不癢不能受冷一冷就全都起來怎麼辦
屬寒冷性蕁麻疹類型,蕁麻疹中有一種類型叫做血管性水腫,蕁麻疹不瘙癢,要考慮這一類型地,除注意保暖外,可每日補充抗過敏益生菌康敏元調整過敏體質 。
一、葯物治療
兒童蕁麻疹多數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他啶、咪唑斯叮、等,假如療效不好,可採取下列措施:①晚上增加鎮靜類抗組胺葯,如苯海拉明、賽庚啶等;②聯合抗H2受體阻斷劑,雷尼替丁比西咪替丁更好,③聯合應用肥大細胞膜穩定劑如酮替芬。其次:糖皮質激素治療慢勝蕁麻疹尚有爭議,多數主張用短療程中、小劑量。
二、IgE抗體免疫調節劑【抗過敏益生菌康敏元】
蕁麻疹多屬於I型免疫變態反應性疾病(也叫IgE介導型過敏反應),病因比較復雜一般都會由急性蕁麻疹轉變成慢性蕁麻疹而長期反復發作,久治不愈。人們現在對蕁麻疹的治療只關注了症狀治療,並沒有對過敏反應的本身:由於過敏源刺激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紊亂,使體內免疫球蛋白E異常增多,反復接觸過敏源使體內產生大量的IgE抗體並長久的附著在免疫細胞上,導致組胺等炎性介質的分泌傷害自體的一種免疫反應,從蕁麻疹的免疫學上看,治療的根本應控制IgE,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目前蕁麻疹的治療多停留在抗組胺等炎症階段,一部分人會通過提高免疫力來嘗試治療,但過敏並不是免疫力低所致,人體的五種免疫球蛋白分泌失衡才是疾病的根本病因,目前國際免疫學研究對解決引起蕁麻疹的IgE抗人抗體治療方法就是大量補充人體抗過敏益生菌康敏元來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使人體的免疫應答恢復正確,對食物、花粉、冷熱等刺激導致的蕁麻疹的治療有著顯著的療效。
『貳』 爐甘石塗後白色粉末怎麼處理
在擦用了爐甘石後會留下白色粉末,一般不用特殊的處理,等待它被吸收。
復方爐甘石洗劑主要成份為爐甘石、氧化鋅,是一種皮膚外用化學葯制劑,粉色混懸液。具有收和保護皮膚的作用,適用於蕁麻疹、痱子等急性瘙癢性皮膚病。塗抹時應注意皮膚是否有破損,如皮膚有破損則不能使用。
使用爐甘石洗劑後,出現用葯部位皮膚紅腫,有燒灼感的情況,應該立即停葯,將殘留的葯物擦洗干凈,咨詢醫生。平時要注意保持皮膚局部清潔。
(2)蕁麻疹白色粉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避免接觸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2.本品不宜用於有滲液的皮膚。
3.用時搖勻。
4.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用。
5.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6.請將此葯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叄』 蕁麻疹可怕,對蕁麻疹一無所知的媽更可怕
Cozy從海邊玩耍回來後,長了一身蕁麻疹,癢到撕心裂肺,撓得體無完膚。有了這次血淚經歷後,了解到蕁麻疹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皮膚病,秉著一貫的分享精神,Cozy媽搜集了許多有關蕁麻疹的資料,總結了兒科醫生的治療方案,結合Cozy和蕁麻疹斗爭的過程和當媽的良心,寫了這篇科普,希望媽媽們對蕁麻疹有一個直觀地了解,面對蕁麻疹時,及時判斷病情,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將寶寶的難受程度降低到最低。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 由於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以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局限性皮膚水腫反應。 大家會把麻疹、濕疹和蕁麻疹混淆,
以下是蕁麻疹區別於其它皮膚病的 顯著特徵:
1、有紅色或粉色、蒼白色的凸起風團,邊界明顯,有大有小,有些風團之間還能相互融合,形成一整片的紅腫,最常見的部位是皮膚皺褶處或者皮膚受壓處,比如寶寶的尿片覆蓋部位、手肘、手腕、脖子、膝蓋後面的腘窩等等;
2、癢、癢、癢!同時伴有灼熱感或刺痛感,Cozy媽小時候也和蕁麻疹抗爭過,那種感覺如同螞蟻撓身,啃噬每寸肌膚;
3、驟然起病,而且能迅速變換位置。蕁麻疹深諳游擊戰術,來無影去無蹤,所及之處的皮膚紅腫疼痛。
分類 :
根據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發病周期小於6周,不影響寶寶正常生活
慢性蕁麻疹:發病周期大於6周,寶寶的正常生活受影響
蕁麻疹屬於一個多病因的疾病,常見的病因有:
食物過敏 :海鮮、奶製品、堅果、蛋類是比較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蚊蟲叮咬 :蚊蟲向皮膚注入蟻酸,引發丘疹性蕁麻症。
葯物 :是葯三分毒,既便是安全性A級的布洛芬也可能引起寶寶蕁麻疹,所以Cozy媽對於兒童用葯的態度是相當謹慎啊。
感染 :寵物的皮屑、細菌、病毒的感染都可能會引發蕁麻疹。
環境刺激: 寒冷、炎熱、日曬、擠壓、摩擦、抓癢和潮濕等都可引發蕁麻疹。
遺傳因素: 血漿調控蛋白C1抑制物,不會表現出紅癢症狀,但可出現致命性的喉頭水腫。
剛才還要直搗源頭,殲滅蕁麻疹的勢氣,是不是在眾多蕁麻疹病因面前敗下陣來了?不過好在,對於急性蕁麻疹,勞民傷財地找病因意義不大,一項回顧性的研究表明63%的急性蕁麻疹患者病因是食物過敏,其次是葯物和感染因素。
如果有媽媽也像Cozy媽一樣有死嗑精神,不找到病因不罷休。可參考這個思路: 從寶寶發作的模式出發,比如發作前有哪些特殊的動作: 吃了一些不常吃又易過敏的食物、蚊子叮咬過、吃了葯後、感染等等。 然後去掉這個可疑的動作行為,看症狀是否有改善 ,來找病因。
能找到病因從源頭上阻斷蕁麻疹,是再理想不過的事情了,但要在眾多病因中找病因,並非容易的事,得花費很長時間。 對於大多數蕁麻疹而言,對症治療,緩解寶寶的不適,比找病因更急迫。
a.葯物
1)內服-抗組胺葯物:
過敏時產生組胺會使皮膚瘙癢,冀連梅老師在她的科普中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抗組胺葯物並不是將組胺物質幹掉!而是做了被人體組織攝取利用的組胺替死鬼,目前抗組胺葯物有三代,第一代抗組胺葯物葯效最強,但容易運送到大腦,引起嗜睡、乏力。目前第三代第一代抗組胺葯,如: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對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最小,這次去醫院,醫生開的就是地氯雷他定,而且再三叮囑,不能吃一兩次就停,即便風團消失了,也要多吃一兩天來鞏固。
2)外抹--搽劑:
爐甘石、爐甘石、爐甘石 !經濟安全見效好,既能止癢又有收斂作用,不過抹完後是一片白色,視覺效果不太好,但是和蕁麻疹相比,這又算個啥呢!另外,還推薦一個美國兒科學會力薦的辦法:冰敷, 冰敷的止癢效果也很好 ,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接受這種物理刺激,我試過給Cozy冰敷,但以他的強烈抗拒告終,不過洗個溫水澡也同樣能緩解許多。
b.飲食
1)補充維生素C和鈣。
對於常吃的食物沒必要忌口,也就是說,雖然有些食物容易引起過敏,但如果之前吃過,沒有不良反應出現,在蕁麻疹期間也是可以吃的。尤其是要給寶寶多補充一些富含維生素C和鈣的食物。比如:新鮮的蔬菜水果、奶製品。
2)遠離油膩、辛辣、多食品添加劑。
盡量少吃預包裝食品,媽媽們洗手做羹湯,照顧寶寶的飲食可以幫助寶寶減少難受和痛苦。
雖然大多數蕁麻疹通過上述方法,能很好控制病情,但有如果是病程超過6周的慢性蕁麻疹、全身大面積蕁麻疹或者身體某個部位出現嚴重紅腫、疼痛、頭暈、心悸、胸悶、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劇烈腹痛嘔吐、煩躁等症狀時就要及時就醫。
參考資料:
《中國蕁麻疹診療指南(2014版)》
《美國兒科學會健康育兒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