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風濕熱性濕疹怎麼治
擴展閱讀
急性蕁麻疹應注意那些 2025-04-16 17:11:44
水痘發燒豆瓣 2025-04-16 17:03:00
小兒皰疹性咽頰炎症狀 2025-04-16 16:50:16

風濕熱性濕疹怎麼治

發布時間: 2025-04-12 16:38:52

A. 中醫治療濕疹有妙招 中醫治濕疹的方法

濕疹實際上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常發生於過敏體質的人。夏季氣溫高,人體的能量消耗大,抵抗力下降,容易使此病復發。此外,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烈、天氣悶熱、濕度較大,都是濕疹的誘發因素。

中醫認為,濕疹是由於體質偏濕熱,又加上外感風邪,風濕熱邪相搏,浸淫肌膚,以致皮膚出現潮紅、紅斑、丘疹、水皰、膿瘡;病情日久,營血不足,化燥生風,使皮膚脫屑、皸裂、奇癢難忍。其中「濕」是主要病因。由於濕邪黏膩、重濁、易變,故病多遷延,形態不定。通過內調外治的方法,既能疏風清熱治本,又能燥濕止癢治標,雙管齊下效果更著。

內調

風盛型: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症狀為皮膚泛發潮紅、遇風皮膚發癢甚至腫脹,舌質紅,脈浮弦。

常用中葯有:防風、荊芥、當歸、生地黃、苦參、蒼術、蟬蛻、胡麻、石膏。

熱盛型: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為皮損、紅腫流水、瘙癢劇烈,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常用中葯有:黃芩、黃柏、黃連、苦參、大黃、豬苓、蒲公英。

虛實夾雜型:此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多見於慢性濕疹。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變粗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淡,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脈緩。

常用中葯有:白術、茯苓、當歸、丹參、白芍葯、生地黃、地膚子、薏苡仁。

外敷

可由中醫師針對患者的病情,選用苦參、黃連、黃芩、爐甘石、紫草、冰片、枯礬、雄黃等中葯調製成葯膏,外敷患處。

B. 濕疹怎麼辦治

濕疹是由於遺傳或過敏、特異性體質導致的皮膚炎性疾病,見於面部、軀干或身體潮濕部位出現斑丘疹、皮疹,皮膚增厚、角化,常伴皮膚瘙癢, 瘙癢程度重可影響睡眠,抓破易繼發細菌感染;濕疹的弊戚指患者洗澡時水溫不能太高、減少沐浴露的使用、局部塗抹保濕霜、保濕乳,保持皮膚呈濕潤狀態,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濕疹重的塗抹含激素軟膏與保濕霜交替使用。日租配常生活中要增強免疫力、避免接觸過敏源,少吃魚、蝦、蛋、海鮮。出現濕疹需要根據病因採取針對性治療方案。

濕疹,即中醫裡面的濕瘡,是一種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性疾病。該病多在稟賦不耐的基礎上,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魚腥動風之品引起,或因脾失健運致濕熱內生,復外感風濕熱邪引起,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日仔羨久益甚而致血虛風燥所致。

對於濕疹,中醫在治療方面講究辨證論治。如患者合並濕熱血燥的情況,可以通過口服一些具有清血解毒、消腫止癢功效的中成葯進行治療,如皮膚病血毒丸。同時可以配合外治,如外搽一些中葯膏劑,還可以配合物理療法、針灸療法等。

除了應用相應的葯物治療,患者還需要注意積極治療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接觸可疑的過敏原,注意皮膚的衛生,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過度緊張等。

C. 請問濕疹好治嗎我得了濕疹,想了解一下濕疹的治療。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性皮膚病,病程纏綿,易反復發作。其臨床表現多樣,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濕疹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等,伴有劇烈瘙癢;亞急性濕疹則表現為皮損乾燥、結痂、鱗屑;慢性濕疹則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加深、色素沉著等。
濕疹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復雜,涉及體內、外多種因素,包括過敏素質、食物過敏、物理刺激、神經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等。中醫則認為濕疹是由於風熱內蘊、風濕熱邪相搏所致。
診斷濕疹主要依據病史及臨床表現特點,急性濕疹多形性、對稱分布,傾向滲出;慢性型皮損呈苔蘚樣變;亞急性損害介於兩者之間。自覺瘙癢劇烈,容易復發。
治療濕疹多採用對症治療,以內服抗組胺葯物為主,如苯海拉明、非那根等。外用葯劑型則根據臨床皮損表現而定,如紅腫明顯者選溶液冷濕敷,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等。對於局限性慢性濕疹,可採用皮炎靈封閉液皮下淺層注射封閉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注意調整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及易致敏物品,減少外界不良刺激,衣著應寬松、輕軟。同時,盡量避免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使用皮質激素類葯物,以免產生依賴性皮炎等副作用。
總之,濕疹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採取個體化治療方案。同時,患者也需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做好日常護理和預防措施,以減少復發和提高生活質量。

D. 患上濕疹,越撓越癢簡單四味中葯,疏風、清熱、利濕,助你緩解

長過濕疹的人都知道,它只要發生在皮膚上就總是讓人癢的不行,患者常常為了止癢甚至要把皮膚上撓出一條條血淋淋的印子才肯罷休,那是因為癢的感覺被疼痛的感覺所覆蓋了。

那濕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呢?

《外科正宗》有雲:『血風瘡,乃風熱、濕熱、血熱三者交感而生,發則瘙癢無度,破流脂水,日漸滑開。』中醫上來看濕疹是被風濕熱邪侵體了,此外還和脾胃有著密切的關系。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大多數人喜歡吃過量的酒、煙、濃茶、辛辣品,這些都導致脾胃受損,『脾主運化』,濕熱侵體,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減弱,水濕在體內停滯久了化成熱,濕熱蘊結在內里,後熏蒸於外,衛氣宣發及營衛失調,氣血受到阻礙,再遇到外界濕熱的氣候條件而發為濕疹。

它常常發於夏季,長在四肢軀幹上,常表現為紅色的丘疹水皰,有時還會有少量滲液流出,且瘡口遇到熱水或遇到肥皂水的時候會癢的更厲害。

因此治療濕疹除用葯物之外,在生活也要注意:首先是忌口,俗話說『看病不忌口,壞了醫生的手』,辛辣刺激有損脾胃的食物必須戒;其次,洗澡時嚴禁使用搓澡巾,並且洗澡的次數要降下來;洗澡水的溫度高於皮膚的人體的溫度就可以了,同時,不能泡澡要淋浴。

對於濕疹,中醫講究辯證論治,治療上以疏風、清熱、利濕為法。

這里供幾味中葯給大家參考:白鮮皮、地膚子、荊芥穗和蒲公英;白鮮皮清熱燥濕,止癢,地膚子清熱祛濕止癢,荊芥穗祛風解表之餘還可透疹消瘡,蒲公英清熱解毒,治療往往採用熏洗之法,配伍雖然簡單,但治療濕疹大有裨益。

此外一定要注意,蘚和濕疹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疾病,二者的治療也根本不是一回事,千萬不要混為一談。

對濕疹來講只有在生活上注意了,然後再加上葯物的治療,才可達到好的療效。

但是大家一定要經過中醫的辨證再去用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