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蕁麻疹見好的徵兆
蕁麻疹屬於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皮膚病,逐漸見好的徵兆常體現在發作頻率、皮損面積、皮損顏色變化、誘因消除等各方面。
1、發作頻率降低:急性蕁麻疹的水腫症狀在數分鍾至數小時內減輕,且風團變為紅斑並逐漸消失,不留痕跡。慢性蕁麻疹通常反復出現,達數月或數年,好轉後症狀會逐漸減輕且頻次明顯減少;
2、皮損面積減少:蕁麻疹的風團、紅斑可出現在任何部位的皮膚,呈大面積分布,如軀干、四肢、唇部、眼瞼等部位,患處搔抓後可出現皮膚劃痕征。好轉時風團、紅斑減少,一般僅在軀干或四肢分散存在;
3、顏色變淺:蕁麻疹嚴重時表現為鮮紅色的紅斑、風團,好轉時顏色變為淡紅色;
4、對誘因有抗性:蕁麻疹可因食物類比如魚、蝦、蟹、貝殼類、蛋類等,植物類包括蕈類、草莓、番茄,某些食品添加劑以及葯物、花粉、動物皮屑、粉塵等因素誘發,好轉後對於上述誘因或病因有明顯的抗性,接觸或使用時可不病發。
Ⅱ 什麼是色素性蕁麻疹
色素性蕁麻疹損害可出現於出生時,或者是在出生後的第1年發生。也可見於較大的兒童或者成人,彌漫全身分布,顏面和掌指少見。表現為紅色或者棕紅色圓形、橢圓形斑疹、丘疹以及斑塊,直徑是2-3cm。由於色素沉著的增加,顏色逐漸變深,皮疹通常出現風團或者潮紅的表現。輕微創傷誘發風團是本病的特徵,許多病人表現為廣泛的皮膚劃痕症,偶爾會出現水皰。
Ⅲ 蕁麻疹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蕁麻疹的臨床主要表現在全身出現風團樣的疹子,這些疹子會讓患者感覺越抓越癢,有種百爪撓心的感覺。嚴重的病人還會出現發燒,胸悶,喉嚨梗阻的感覺。對於輕型的蕁麻疹患者來說,可以找醫生開具一些外用止癢葯物,只需要定時塗葯就可以緩解症狀。 對於重症的蕁麻疹患者來說,必須要遠離過敏源,馬上找醫生做針對性治療。
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常見的過敏物質容易導致蕁麻疹嗎?快來評論區裡面說一下吧。
Ⅳ 巨大蕁麻疹都有什麼症狀表現
巨大蕁麻疹在臨床表復現上與制蕁麻疹是不同的。首先,巨大蕁麻疹病變部位比蕁麻疹較深,皮損位於真皮深層和皮下組織的小血管。因此皮膚呈腫脹,但表面蒼白,稱水腫性斑塊,病變好發生在眼皮、嘴唇、舌及外生殖器等處,可大可小,若發生在軀乾和手背等部位時,可形成巨大皮損,故稱巨大性蕁麻疹。皮膚雖呈腫脹,但用手指壓之柔軟,且無凹陷。 由於巨大蕁麻疹發病部位較深些,與蕁麻疹風團相比,不如蕁麻疹癢,多數病人不癢,僅有皮膚刺痛或緊綳感。嚴重的血管水腫如發生在鼻、咽、口腔、喉粘膜處常可引起流涕、呼吸、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甚至阻塞氣道,乃至窒息。 巨大蕁麻疹需與蟲咬及浮腫鑒別。前者有蚊蟲叮咬史,後者多合並全身性疾病,以腎臟疾病多見。 應對措施:積極防治的辦法是查找致敏原因,可疑因素立即去除。嚴重者必立即到醫院診治。 發生原因:其發病原因與蕁麻疹相同,而且經常同時出現。單獨發生血管神經性水腫的機會較蕁麻疹少得多,約佔10%。其發病原因以過敏為多,但也有遺傳性因素所致。
Ⅳ 丘疹性蕁麻疹好的過程
丘疹性蕁麻疹向好的方向發展的過程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皮疹變化:
- 初期:可出現散在的小丘疹、風團樣丘疹,皮疹數量逐漸增多,蔓延至全身。
- 治療期:經過口服抗組胺葯物和外用糖皮質激素葯物治療後,皮疹逐漸變平,顏色變暗。
- 消退期:部分皮疹開始消退,遺留色素沉著斑。
破潰與結痂:
- 原有因搔抓而遺留的破潰、糜爛處,會逐漸乾涸並結痂。
症狀減輕:
- 瘙癢症狀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避免飲酒,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丘疹性蕁麻疹向好的方向發展是一個皮疹逐漸變化、症狀減輕的過程,需要持續治療並注意生活習慣的調整。
Ⅵ 蕁麻疹有哪些類型
蕁麻疹,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其主要特徵為皮膚瘙癢。中醫專家根據臨床表現將其分為六種類型,具體如下:
一、陰虛血熱型。該類型蕁麻疹表現為皮疹顏色較暗,反復發作,病程較長,多於午後或夜間加重。伴有心煩、心悸、盜汗、易怒、口乾等症狀,舌紅少苔或舌質淡,脈沉細。
二、腸胃濕熱型。該類型蕁麻疹表現為風團色澤鮮紅,多與飲食不當有關,常伴有腹痛腹瀉或嘔吐胸悶,大便溏薄,舌紅苔黃膩,脈數或濡數。
三、氣血虧虛型。該類型蕁麻疹表現為風團色澤淡紅或與膚色相同,反復發作,遷延數月,勞累加重,伴有倦怠、頭暈、面色蒼白、體倦無力、失眠等症狀,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脈細緩。
四、風熱相博型。該類型蕁麻疹表現為風團成紅色,相互融合成片,狀如地圖,觸之有灼熱感,自覺瘙癢難忍,遇熱則劇,伴有微熱惡風,心煩口渴,咽喉充血,舌質紅,苔薄黃或少苔,脈浮數。
五、風寒外束型。該類型蕁麻疹表現為風團色澤淡紅,風吹或接觸冷水後,風團和癢感加重,得暖則減,伴有惡風畏寒,口不渴,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六、血淤阻絡型。該類型蕁麻疹表現為風團色澤暗紅或呈紫色,病變多數在腰圍和表帶壓迫部位,伴有面色晦暗,或口唇青紫,口乾不欲飲;舌質紫暗,或夾有淤點、淤斑,苔少,脈細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