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的中葯偏方
擴展閱讀
急性蕁麻疹應注意那些 2025-04-16 17:11:44
水痘發燒豆瓣 2025-04-16 17:03:00
小兒皰疹性咽頰炎症狀 2025-04-16 16:50:16

蕁麻疹的中葯偏方

發布時間: 2025-04-11 09:10:33

Ⅰ 有沒有徹底根治慢性蕁麻疹的中葯方

目前沒有一種能夠徹底根治所有慢性蕁麻疹的中葯方。不過,以下中葯方對於治療慢性蕁麻疹有一定的療效:

葯方主要成分:黃芪、首烏、白術各15克,當歸、白蘚皮、丹參各12克,赤芍、防風、蟬蛻各10克,烏梢蛇9克,川芎、甘草、全蠍各6克,蜈蚣2條。 加減用葯: 風寒勝加麻黃、桂枝、透骨草,去丹參、赤芍; 風熱勝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當歸; 濕熱勝加黃芩、苦參、地膚子,去黃芪; 熱毒甚加金銀花、大青葉、黃連,去川芎; 血瘀重加桃仁、紅花、澤蘭,偏血熱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術; 氣血兩虛加黨參、白芍、熟地、大棗,去全蠍、蜈蚣; 瘙癢劇烈加白蒺藜、浮萍、荊芥、蒼耳子; 疹塊難消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 病程冗長加三棱、莪術; 反復發作加地龍、僵蠶、水蛭; 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地鱉蟲。

服用方法: 每天1劑,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溫服。 葯渣加水濃煎,濾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鍾,早晚各1次。 3周為1個療程,直至疹消癢除。

注意事項: 避風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鮮、蛋品、牛奶、飲料、酒類、辛辣之品。 孕婦、月經過多者及有出血性疾病禁服。

療效: 輕者1個療程即風團消、瘙癢止; 重者2~3個療程疹塊及瘙癢消失,皮膚劃痕試驗陰性,血常規復查嗜酸性粒細胞降為正常。

雖然該葯方有一定的療效,但慢性蕁麻疹的成因復雜,不同患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症狀。因此,在使用中葯治療前,建議咨詢專業中醫醫師,進行個體化的診斷和治療。同時,結合西醫治療,如口服抗組胺葯物等,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Ⅱ 蕁麻疹 用什麼葯最好是中葯

尋找蕁麻疹的最佳治療方法,中葯配方往往更為溫和且有效。以下是四個針對不同症狀的中葯配方:

1. 風熱型蕁麻疹:防風、荊芥、蟬蛻各10克,地膚子、赤芍、生地、黃芩、苦參等組成,每日一劑,分兩次煎服。適合風團紅色,遇熱加劇,遇冷減輕的情況。

2. 風寒型蕁麻疹:麻黃、陳皮、桂枝等配合白芍、澤蘭等,針對白色風團,遇冷加重,暖和時緩解,同樣每日一劑,分兩次煎。

3. 腹痛腹瀉型蕁麻疹:薄荷、生大黃、防風等加上黃芩等成分,適用於伴有腹痛腹瀉的患者,同樣每日一劑,分兩次煎。

4. 氣血虧虛型蕁麻疹:當歸、白芍等配合僵蠶、烏梢蛇等,針對反復發作、氣血不足的情況,每日一劑,分兩次煎。

值得注意的是,蕁麻疹治療需要持久性,不能輕易中斷。即使只是偶爾漏服,長期來看治癒的可能性也會降低,因此患者需堅持用葯,才能提高康復效果。

Ⅲ 蕁麻疹有效偏方是什麼

一、絲瓜葉
- 功效:絲瓜葉具有涼性,能夠止癢和祛濕,同時還具有美容效果。
- 使用方法:使用前需徹底清洗新鮮的絲瓜葉,避免引起額外的皮膚瘙癢。將新鮮的絲瓜葉直接塗抹在患處。
二、醋
- 功效:食醋可以用來治療蕁麻疹,有助於消除皮膚上的包塊和伴隨的瘙癢。
- 使用方法:將食醋和白酒以2:1的比例混合,用棉簽蘸取後塗抹在包塊上。
三、火罐
- 功效:火罐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可用於滋補身體。
- 使用方法:將火罐扣在肚臍眼處,可幫助治療蕁麻疹。
四、蟬蛻
- 功效:蟬蛻具有清熱解毒、祛風的功效。
- 使用方法:將蟬蛻與菊花、金銀花、板藍根一起泡茶飲用,每次泡茶使用3-5個蟬蛻。
五、薑汁
- 功效:薑汁具有解毒、祛寒的作用。
- 使用方法:直接塗抹薑汁在身上,可治療蕁麻疹引起的瘙癢。
六、土豆皮
- 功效:土豆皮有助於止癢,是治療蕁麻疹瘙癢的有效偏方。
- 使用方法:土豆皮可直接貼在蕁麻疹處進行治療。
七、薄荷
- 功效:薄荷葉可用於治療蕁麻疹引起的瘙癢。
- 使用方法:在家中摘取薄荷葉,直接塗抹在身上。
八、香菜
- 功效:香菜根部具有發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的作用。
- 使用方法:將香菜根煮熟後加入蜂蜜食用,慢性蕁麻疹患者這樣使用一個星期後症狀會有所好轉。
九、艾蒿
- 功效:艾蒿具有祛濕止癢的功效。
- 使用方法:用艾蒿泡澡或濕敷在患處,對治療蕁麻疹有效。
十、明礬
- 功效:明礬是治療皮膚病的常用中成葯,具有止血、燥濕、消痰作用。
- 使用方法:主要外用清洗身體,可與無花果葉搭配使用,或直接泡澡。
十一、其他偏方
1. 麻黃等治療法: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服用,1-2劑可見效。
2. 皂刺偏方:水煎服,堅持服用1-2劑效果明顯。
3. 尿素治療:外塗法,將尿素化開後塗抹患處。
4. 當歸等治療法:水煎外洗,每日三次,1-2天可見效。
5. 銀花等偏方:水煎服,堅持服用效果更明顯。
6. 冬歸、黃芪等:水煎服,兩個療程可見效。
7. 綠豆皮治療法:煮水當茶飲,堅持每日飲用,效果更明顯。

Ⅳ 蕁麻疹中葯外洗配方

蕁麻疹中葯外洗配方由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蒺藜等葯物組成,蕁麻疹中醫稱為癮疹,俗稱鬼風疙瘩,中醫辨證有風熱證、風寒證以及血虛風燥證。風熱證外洗配方,由白蘚皮、地膚子、蛇床子、青蒿、薄荷、艾葉、防風、荊芥、冰片、黃柏、苦參等組成。對於風寒證,由蛇床子,地膚子、白鮮皮、防風、荊芥、艾葉、苦參等組成。對於血虛風燥症,由白蘚皮、地膚子、蛇床子、苦參、艾葉、防風、荊芥、蒺藜、雞血藤等組成。因為證型不同,使用的葯物也不同。同時患者要注意不吃辛辣的食物,不吃海鮮、不吃牛排,以及不食用易引起瘙癢和過敏的食物和葯物,減少搔抓、刺激,不熬夜、調節情緒。

Ⅳ 蕁麻疹中葯配方

中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一種副作用非常小的治療方法,歷史悠久,治療傳統,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病,也可以用中葯治療。蕁麻疹的中葯治療配方是比較多的,除了外敷,還可以選擇內服的中葯方。
1.防風、荊芥、蟬蛻各10克,地膚子、赤芍、生地、黃芩、苦參、白茅根、牛蒡子各15克,生石膏(先煎)20克,生甘草6克。常規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兩次。適用於風團紅色,遇熱加劇,遇冷減輕者。
2.麻黃、陳皮各6克,桂枝、蠶砂各10克,白芍、澤蘭、白鮮皮、地膚子各15克,黃芪20克。常規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兩次。適用於風團白色,遇冷或吹風加劇,得暖可緩解者。
3.薄荷(後下)、生大黃(後下)各6克,防風、荊芥、蟬蛻各10克,黃芩、厚朴、枳殼、當歸、茵陳、九香蟲各15克,生石膏(先煎)20克,生甘草6克。常規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兩次。適用於出風團伴有腹痛、腹瀉者。
4.當歸、白芍、白術、防風、白鮮皮各10克,僵蠶、山萸肉、刺蒺藜、烏梢蛇各15克,煅龍骨(先煎)、煅牡蠣(先煎),黃芪、黨參各20克。常規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兩次。適用於出風團反復發作,氣血虧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