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腳部濕疹與腳氣區別
腳部的濕疹是由過敏以及皮膚局部免疫紊亂引起;腳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臨床表現的區別,濕疹一般是雙側腳;腳氣可以單側也可以雙側。濕疹在足的底面或者足弓會有多發性的皮疹,就是形態各異的皮疹,以紅斑、水皰,有的時候還會有潰瘍、抓痕。腳氣有鱗屑,有邊界比較清楚紅斑,真菌檢查是陽性。腳氣會表現在第3-4或者第4-5跖間,腳趾縫會有糜爛。濕疹有時候沒有季節性,可以一年四季都有;腳氣是夏天會重些,冬天沒什麼自覺症狀。
它倆的治療方法也不相同,濕疹主要是對症止癢,可以外用激素葯膏;腳氣需要抗真菌感染。
⑵ 成年人腳部濕疹有哪些症狀
從皮損表復現來分濕疹的制類型及症狀:
1.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和病感染時,可出現膿包兒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2.亞急性濕疹
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遷延而來,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間有少數丘皰疹等,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3.慢性濕疹
多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不愈轉化而來,皮損為暗紅或棕紅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蘚樣變,表面由脫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丘疹、丘皰疹等。皮損在一定誘發因下可急性發作。
⑶ 濕疹是什麼樣子
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通常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系。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綉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近年來,濕疹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製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等因素有關。
醫學臨床上診斷濕疹,濕疹症狀可分為如下幾種:
嬰兒濕疹:中醫稱奶癬。通常在生後第二或第三個月開始發生,好發於顏面及皮膚皺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輕至痊癒,但也有少數病例繼續發展至兒童期甚至成人期。
滲出型濕疹:常見於肥胖型嬰兒,初起於兩頰,發生紅斑、丘疹、丘皰疹,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嚴重者可累及整個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繼發感染可見膿皰及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
乾燥型濕疹:多見於瘦弱的嬰兒,好發於頭皮、眉間等部位,表現為潮紅、脫屑、丘疹,但無明顯滲出。呈慢性時也可輕度浸潤肥厚,有皸裂、抓痕或結血痂。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
兒童濕疹:是一種兒童過敏性皮膚病。兒童皮膚發育尚不健全,最外層表皮的角質層很薄,毛細血管網豐富,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豐富,故容易發生過敏濕疹反應。
乳房濕疹:多見於哺乳婦女,乳暈濕潤、糜爛、結痂,時間稍久可增厚,發生皸裂,餵奶時疼痛。長期不愈。皮下有硬結者,應考慮並發濕疹樣癌的可能。所以,對乳房濕疹應提高警惕,及時檢查。
陰囊濕疹:急性者有腫脹、流水、結痂。慢性者則增厚、苔癬化,甚癢並易復發。常與局部多汗,外陰刺激、神經內分泌障礙、慢性前列腺炎等有關。
女陰濕疹:多見大小陰唇及附近皮膚紅腫、糜爛及慢性增厚,甚癢。常與黴菌性陰道炎、白帶增多及內分泌紊亂有關。
肛門濕疹:肛門周圍濕疹急性期紅腫、糜爛,慢性期呈浸潤、肥厚,甚至發生皸裂。奇癢且痛,特別是在便後更加明顯。由於經常搔抓,皮膚可變厚或變薄,萎縮發亮。兒童肛門濕疹多與蟯蟲有關,成人多與痔瘡、多汗有關。
手部濕疹:發生於手掌部易浸潤增厚,過度角化形成皸裂。手指端濕疹常反復發生水皰、結痂、增厚、脫屑,累及甲床部可影響指甲發育,致使甲板粗糙,凹陷不平。接觸水、肥皂、洗衣粉等常使濕疹加重。
腿部腳部濕疹:好發脛前及踝部,常由於下肢靜脈曲張或外傷引起。結痴、增厚、苔蘚化,也可呈糜爛、流水,易繼發感染或形成潰瘍,頑固難治。
皸裂性濕疹:與過敏有關,由日常生活中接觸清潔劑、肥皂、染料、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在疾病過程中,精神創傷、內分泌失調等因素均可加重病情。
⑷ 別誤把腳氣當濕疹!一文教分辨搞清楚!
當腳部出現疑似病症時,區分腳氣與濕疹至關重要,以免誤診。本文將指導你從誘因和症狀兩方面進行判斷,並附上相應的治療建議。
首先,腳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見於不透氣的鞋襪環境下。誘因包括腳部出汗、角質層過厚和傳染。濕疹則可能由外部過敏源、內分泌失調等引起,情緒因素也可能導致其發生。腳氣易傳染且反復,濕疹則可能反復發作。
腳氣有三種類型:水皰型、糜爛型和鱗屑角化型。水皰型多見於初期,有瘙癢水皰;糜爛型腳趾間發白糜爛,瘙癢劇烈;鱗屑角化型則表現為皮膚粗糙脫屑。濕疹的症狀包括脫屑、抓痕、血痂,角質層增厚,有苔蘚樣變,或呈現急性濕疹特徵,如紅丘疹、水皰和滲液。
治療上,腳氣通常使用外用葯物,如洛萃集草本抑菌噴劑,具有中草葯成分,溫和有效。同時,保持鞋襪清潔,多喝水,均衡飲食有助於康復。濕疹建議去醫院治療,輕度可用復方地塞米松乳膏,日常要保持皮膚乾燥,避免過敏源。
正確區分並採取合適的治療方法,能有效防治腳氣和濕疹,讓你的雙腳重獲舒適。記得做好日常防護和對症下葯,以期快速痊癒。
⑸ 腳上這幾天長了濕疹,現在好了,但是好了之後就像老皮一樣硬硬的。如圖這樣的,請問這怎麼辦才好啊
用白醋兌水好好浸泡一段時間。
⑹ 腳上怎麼分辨是濕疹還是腳氣
腳氣是真菌感染引起,好發於溫暖潮濕的部位,常見於3-4趾間,因此3-4趾間通常會出現皮疹,呈水泡與脫屑。腳氣的鱗屑較薄、較碎,瘙癢症狀相對較輕。另外腳氣開始發生於單側,病程較長後會發展為雙側。
濕疹存在兩種表現形式,一種為角化過度型,即皮膚呈厚、硬、半透明或黃色,常發生於局部,或者全腳掌。角化過度型腳氣通常為乾燥、粗糙角化與濕疹角化,發黃或半透明狀態並不相同。另外一種為紅斑、水泡和脫屑,易在局部發生,比如足弓側緣或腳後跟側緣,發生范圍相對局限。
如果臨床鑒別不清,可以進行真菌檢查。因為足癬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真菌檢查呈陽性。濕疹屬於過敏性疾病,真菌檢查呈陰性。但是一次檢查並非100%可以確診,可以進行反復多次的真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