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蕁麻疹的預防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蕁麻疹的預防
外文名: Urticaria
別名: 風疹,風團
所屬科室: 皮膚性病科
發病部位: 皮膚
蕁麻疹概述: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臨床上較為常見。
臨床症狀
1、急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常是急性發作,全身瘙癢、風團、皮疹,可伴高燒,嚴重者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病程1~2周內自然痊癒應積極治療。
2、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時地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病情輕重與發病情況也可因人而異,有很大差異。
3、膽鹼能性蕁麻疹屬於人們常說的風疹塊的一種。多發生於青年期,當受熱、精神緊張、攝入熱的食物或飲料,或在運動後,體溫略增,增熱的血流刺激大腦體溫調節中樞,興奮膽鹼能性神經並釋放乙醯膽鹼。當停止運動或平靜以後,症狀即可消退,嚴重的話,症狀完全消退可能要經過數月或數年不等。
4、寒冷性蕁麻疹。人體暴露在冷環境中引起的過敏反應,常在浸入冷水或接觸寒冷物質的部位發生水腫和風團,多見於面部、手部,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自覺瘙癢,有的還有頭痛、皮膚潮紅、低血壓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
5、丘疹性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是一種好發於嬰兒及兒童的瘙癢性皮膚病。皮損常為圓形或梭形之風疹塊樣損害,頂端可有針頭到豆大之水皰,散在或成簇分布。好發於四肢伸側,軀干及臀部。一般經過數天到1周余皮損可自行消退,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斑。皮損常亦可陸續分批出現,持續一段時間。本病瘙癢劇烈,可因反復搔抓而引起膿皮病等。
6、蛋白腖性蕁麻疹。一次食量過多(過食豬肉和海鮮),同時精神激動和大量飲酒時,蛋白腖可以通過腸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出現皮膚充血發紅、風團,伴頭痛、乏力。
7、日光性蕁麻疹。主要表現為皮膚暴露於日光數秒至數分鍾後,局部迅速出現瘙癢、紅斑及風團、血管性水腫,持續1~2小時。以女性多發。
8、皮膚劃痕症。亦稱人工性蕁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後,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有瘙癢,不久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常無明顯的發病原因,也可由葯物(特別是青黴素)引起。
9、壓迫性蕁麻疹。皮膚在受到較重和較持久壓迫4~6小時後發生,受壓局部發生彌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腫性疼痛斑塊,累及皮膚及皮膚組織。易發生於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續8~12小時。有時可伴畏寒、頭痛關節痛、全身不適等。發病機理與激肽有關。
引發病因
1、食物。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某種香料調味品亦可引起。
2、葯物。青黴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蕁麻疹。而阿司匹林、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葯物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蕁麻疹。
3、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細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
4、動植物。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5、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腸疾病,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治療方法
1、葯物治療
1)抗組胺葯物:抗組胺葯物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葯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
2)擬交感神經葯物:主要用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特別是有喉頭水腫及過敏性休克的患者。腎上腺素常用1:1000的濃度0.5-1.0ml皮下注射。高血壓患者應慎用。
3)抗乙醯膽鹼葯:常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和莨菪鹼。主要是緩解患者腹痛等胃腸道症狀。
2、非葯物治療
1)自血療法:可分為全血及溶血兩種。全血療法是從患者靜脈內抽血即刻注射於臀部肌肉內,每周2-3次,首次為5ml,無不良反應,以後改為每天10ml,10次為一個療程。溶血療法是抽取靜脈血5ml後加入5ml注射水,輕搖混勻使溶血,經2-3分鍾後注入臀部肌肉中。
2)血漿交換療法:血液中的細胞成分和血漿濃度不同,通過離心可分離血漿,並對血漿進行交換,祛除血漿中某些與發病有關的物質,從而減輕症狀或緩解病情。但由於條件要求高,並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故使用受限。
3、預後情況
大部分患者可自行緩解。
診斷鑒別
本病根據臨床上出現風團樣皮疹,即可確診。診斷一般不困難,但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比較復雜,確定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難,因此,必須通過詳細採取病史,詳細體格檢查,以及有關的實驗室檢查,盡可能的明確蕁麻疹的原因。
1、嬰兒濕疹。發生於嬰兒期的具有濕疹特點皮膚損害嬰兒濕疹可包括嬰兒異位性皮炎但異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嬰兒濕疹嬰兒濕疹包括嬰兒接觸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爛性嬰兒濕疹;嬰兒異位性皮炎。
2、血管性水腫。慢性復發性真皮深層及皮下組織的大片局部性水腫病因及發病機制與蕁麻疹相同只是血漿是從真皮深部或皮下組織的小血管內皮細胞間隙中滲出而進入到周圍疏鬆組織內而引起。
3、胃腸炎及某些急腹症。蕁麻疹有時候可表現為腹痛,病因可能是胃腸粘膜充血水腫,類似於急性胃腸炎或其他急腹症。
飲食方面
日常護理
1.保持整潔、安靜,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的生活環境。 2.多飲水,促進致敏物質排泄。 3.避免用力搔抓致使皮膚破損,防止感染;患兒應戴棉質手套,夜間加以約束。 4.避免用肥皂、熱水洗澡.忌用手搔抓及摩擦;避免穿著粗、纖衣褲;內衣宜選寬鬆柔軟棉質品。 5.避免冷熱環境刺激、情緒激動、劇烈運動。
飲食調理
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的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有明確食物過敏源的患者.應避免食用此類食物。腹痛者避免食用粗糙、帶殼及硬的食物.以免加重腹痛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瀉者不宜食用纖維素含量較多及潤腸通便的食物如芹菜、香蕉等,飲食應溫熱,避免油膩、生冷食物。忌食辛辣腥發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海鮮、香菜、韭菜、生薑、蒜、蔥、蛋類、菌類等食物,禁飲濃茶、酒類等。
蕁麻疹的預防
因本病症狀多輕,一般預後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別預防,但先天性風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產或多種先天畸形,因此預防應著重在先天性風疹。
1.隔離檢疫 病人應隔離至出疹後5天。但本病症狀輕微,隱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離。一般接觸者可不進行檢疫,但妊娠期,特別妊娠早期的孕婦在風疹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接觸風疹患者。
2.自動免疫 國際上經過10餘年來廣泛應用風疹減毒活疫苗,均證明為安全有效,接種後抗體陽轉率在95%以上,接種後僅極個別有短期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及關節腫痛等反應,免疫後抗體持久性大多可維持在7年以上。接種對象方面不同國家尚不統一,例如美國主張1歲至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中的兒童為主要免疫對象,因為小兒風疹發病率最多,且可傳給孕婦等成人。
青春期及成年婦女,也應接種,接種後先天性風疹已明顯減少。盡管目前關於風疹疫苗病毒株對人體、胎兒的影響了解得不夠,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確能通過胎盤感染胎兒畸形,因此孕婦不宜接受此類活疫苗。風疹疫苗早已與麻疹、腮腺炎疫苗聯合使用。我國有些地方如上海、武漢、山東早已能制備風疹減毒活疫苗,均可產生較高的抗體陽性率。上海已開始使用風疹減毒活疫苗並將逐步納入計劃免疫執行,重點免疫對象中除小兒外還包括婚前育齡婦女,含高、初中畢業班女生。有關風疹疫苗的保護效果、維持時間等研究還在不斷深入。
2. 蕁麻疹都有哪些症狀
蕁麻疹有很多症狀,比方說紅斑,皮膚瘙癢,腫脹,而且還會出現關節疼的現象。蕁麻疹是日常生活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很多人又把蕁麻疹叫做風疙瘩或風疹。蕁麻疹雖然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但是他發作起來也是非常難受的,也會給患者帶來很多的痛苦和不適。因為蕁麻疹在發作起來會非常的癢,而且還會有紅腫脹痛的感覺。
蕁麻疹的發作和日常的飲食和生活結構也是有很大的關系的,所以大家在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吃一些容易導致過敏的刺激性食物,在生活方面也要保持乾爽,健康,干凈,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平常也要保持健康的作息習慣,不要熬夜,早睡早起,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3. 蕁麻疹怎樣緩解啊
蕁麻疹可以通過食物調理,配合葯物治療進行改善,由於個體存在較大差異,對於蕁麻疹的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但經過正規的治療後基本可以根除。
蕁麻疹是發生於皮膚黏膜的局限性水腫,皮膚部位可出現大小不同的團塊,並伴有瘙癢和皮下血管水腫的情況,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蕁麻疹一般與食物過敏、葯物過敏、致病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缺陷、甲狀腺疾病、精神因素影響、身體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部分人群還可能在受到皮膚摩擦、壓力、環境變化、太陽照射等因素後出現蕁麻疹。蕁麻疹患者應注意遠離過敏原,以免對皮膚產生刺激。蕁麻疹處於急性期時,患者可以選擇遵醫囑肌肉注射普魯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或者靜脈應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鈉、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等糖皮質激素,還可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鈉林格注射液、注射用氨茶鹼等靜脈注射葯物,快速補充血容量。同時可在醫生建議下選擇鹽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阿伐斯汀膠囊、鹽酸奧洛他定片、苯磺貝他斯汀片等葯物治療。特殊類型的蕁麻疹,患者可遵醫囑口服富馬酸酮替芬片、鹽酸多塞平片、達那唑膠囊、孟魯司特鈉片等葯物治療,一般通過治療均可達到治斷根的目的。
由於個體存在差異,對於蕁麻疹的根治不存在最快、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應到醫院的皮膚科就診,通過血常規、C反應蛋白等檢查明確,並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及兒童的治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治療,避免擅自濫用葯物,以免給身體造成嚴重傷害。
提示:有來醫生提供內容支持,不能代替面診
4. 蕁麻疹如何治療
治療蕁麻疹,具體方法如下:
1、盡量尋找引起蕁麻疹的過敏原並加以避免,比如飲食要清淡,不要吃一些魚、蝦類的海鮮等容易致敏的食物。
2、環境當中的某些過敏因素,比如塵蟎、花粉等也要注意避免。
3、一般使用抗組胺葯物來治療蕁麻疹,常見的包括氯雷他定、依巴斯汀、鹽酸西替利嗪等等,都有比較好的控制蕁麻疹、紅斑、風團瘙癢症狀的作用。
4、局部皮疹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或者做蔽猛冷敷,這樣可以減輕局部的紅腫、瘙癢症狀。
5、如果比較急、比較重,可以加肌肉注射撲爾敏、苯海拉明等進行治療。
6、如果出現一些比較嚴重的合並症狀,比如出現了消化道、呼吸道症狀,甚至是心血管的症狀,比如引起呼吸困難、喉頭水腫、血壓下降、過敏性休克等等,就要及時轉當地醫院救治,避免產生嚴重的後果。蕁麻疹是由於過敏因素而引起的皮膚疾病。臨床表現為皮膚表面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此起彼消,反復發作。如果病史超過六周,就變成慢性蕁麻疹,治療上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一、抗組織胺類葯物。無論急性還是慢性蕁麻疹,都要口服抗組織胺類葯物,比如氯雷他定片、鹽酸左旋西替利嗪片、鹽酸依匹斯汀片等;
二、皮質類固醇脊櫻激素。急性蕁麻疹,如果病情比較重就要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三、抗生素。部分蕁麻疹病人由於感染引起,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四、外用葯物。外用爐甘石洗劑、糠酸莫米松乳膏、丁苯羥酸乳膏等;
五、其他葯物。如果常規葯物治療不好,可以使用沙利度胺、宏野橋硫酸羥氯喹、雷公藤等葯物進行治療。
5. 蕁麻疹怎麼治療
起蕁麻疹,先是尋找引起蕁麻疹的原因,積極的加以避免或者去除。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常常是由於食物、葯物,還有環境當中的一些飄浮物、吸入物等過敏所引起。出現蕁麻疹之後,要保證飲食清淡,注意環境清潔、衛生,避免過敏物質的接觸。
通常可以使用抗過敏、止癢的葯物來進行治療,包括內服的抗組胺葯物,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都有效果。局部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等對症止陪戚賣癢,也可以局部做冷敷,減輕瘙癢症狀。蕁麻疹症狀比較重,可以考慮肌肉注蘆逗射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治療。也可以靜脈輸注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地塞米松等治療,加強抗過敏的作用。如果出現了呼吸困難、過仔鍵敏性休克,一定要及時到當地醫院進行救治。
6. 我媽媽前幾天起了蕁麻疹後,現在手掌酸脹疼,非常疼痛!急!!!!
蕁麻疹,其實很好醫,只是很難斷根.你媽這種不是風濕,是蕁麻疹引起的,打這三種針水:地米一支,撲爾敏一支,維丁膠性鈣一支,一天一次,打上三天就會好了.
7. 急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急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去除病因:首先,應盡可能找出並去除引發急性蕁麻疹的病因,如食物、葯物、感染等。
抗過敏治療:
- 系統葯物治療首選鎮靜作用較輕的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 輔以維生素C或鈣劑,以降低血管的通透性,與抗組胺葯有協同作用。
對症治療:
- 如伴有腹痛,可給予解痙類葯物,如山莨菪鹼或阿托品等。
- 外用爐甘石洗劑外擦,輔助止癢治療。
特殊情況處理:
- 對於膿毒血症或敗血症引起的急性蕁麻疹,應立即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並處理感染病灶。
- 病情嚴重伴有休克、喉頭水腫及呼吸困難者,應立即進行搶救,包括使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進行肌肉注射,必要時進行氣管切開、心肺復甦等措施。
綜上所述,急性蕁麻疹的治療需綜合考慮去除病因、抗過敏、對症治療及特殊情況處理等多方面因素,以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地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