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慢性蕁麻疹怎麼根治
蕁麻疹分為風寒外襲、風熱犯肺,熱毒過盛、腸胃濕熱、蟲毒傷脾、血瘀受風、氣血兩虛、衛氣不固、心脾氣虛、沖任失調等多種情況,但是一般情況治療蕁麻疹以祛風為主,根據情況夾寒或者夾熱的不同,適當使用清熱或散寒辦法,如果身體虛弱的情況,根據不同情況,比如氣虛配益氣,血虛配養血,沖任不調給予平衡調節。
建議可通過食療慢慢調理,換季,特別是夏季來的時候,很容易受濕熱入侵感風而導致,用食療則從三塊入手,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脾胃運化好,濕會趨於平衡,同時更好滋養肝腎,肝好,代謝排毒會好起來,同時補氣血,氣血充盈的情況下,身體會有充足的能量積極自愈。
而用葯,因為現在的中葯難買到放心的葯,同時量也極難控制,吃葯必定是有副作用的,肝腎以及為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另外不建議輸液等西醫療法,會帶入更多寒濕進入體內,
當前控制了症狀,但是根本上來說會加重,祝早日康復。
2. 蒲公英煮水喝,可以治療蕁麻疹嗎
如果你的過敏性蕁麻疹是屬於熱毒類的,用蒲公英煮水喝是有效的,是可以治療蕁麻疹的。
3. 這些到底是蕁麻疹還是熱毒
【蕁麻疹概述】
蕁麻疹的皮疹叫風團,它的表現就是大小不一的皮膚隆起,皮膚突然起了很多包,而且顏色可以是蒼白色的、淡紅色的,紅色的,紫色的都可以,形狀不規則,有圓的,有不圓的,什麼樣的形狀都有。
最大特點就是起的快消的快,突然起了很多,過幾個小時它起的地方又沒了,沒了在別的地方又起。根據這特點一般人得過一次,肯定這輩子一看就認識。
蕁麻疹有很多類型的,有的是過敏引起來的,主要把過敏因素找到,去掉也就可以,有的是感染,有的是自身免疫病引起來的,確實有一部分蕁麻疹,到目前為止醫學上還找不到原因,有一小部分,大部分蕁麻疹的病人都可以治癒的。
蕁麻疹的治療不一定需要很長時間,剛得的急性蕁麻疹在兩周之內就可以好,80%,兩周之內沒有好,超過一個月,變成慢性蕁麻疹,有一半在一年之內就能好,剩下一半超過一年有可能三年五年,就比較頑固了。我剛才說的這些是沒有進行病因檢查的情況,也就是說到醫院開一點撲兒敏,沒有對症檢查,結果是這樣的。現在我們都在對病人進行檢查,檢查了以後,將來可能痊癒的會更多。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多數病因不明、病程長且治療困難的皮膚病,其中慢性特發性蕁麻疹(ciu)是一種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類型。近10年的研究表明,有很大比例的ciu病人被確定為由自身免疫所致。當今對慢性蕁麻疹的治療仍是以對症治療為主,治療目標是迅速、持久緩解症狀。許多葯物和非葯物的干預是有價值的,但並非普遍成功,對治療的選擇應個體化。
1
非葯物治療:在少數情況下,慢性蕁麻疹病例能發現病因,處理必須直接針對其病因。可以從病史中確定加重因素,例如熱、緊身衣服、應激反應、酒精等,對物理性蕁麻疹的誘發性刺激應盡可能避免。若有清楚的誘因則應忠告預防方法,例如寒冷性蕁麻疹的病人應遮蓋暴露的皮膚。對症治療例如膽鹼能蕁麻疹應予涼快,寒冷性蕁麻疹發作時應用熱水沐浴是有幫助的。建議不用鎮痛葯阿斯匹林和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葯,因為這些葯在約30%病人中能激發慢性蕁麻疹,多主張用對乙醯氨基酚。多年來已認識到要避免食物性假性過敏原包括食物色素、防腐劑和天然的水楊酸鹽。
2
葯物治療
(1)一線治療葯物
抗組胺葯是慢性蕁麻疹的主要治療葯物,它們能減少瘙癢、風團。
(2)二線治療葯物:
皮質類固醇激素:對慢性蕁麻疹應用足量的抗組胺葯無效時為縮短病症偶需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
腎上腺素:對唇黏膜的血管性水腫,可直接用腎上腺素噴霧吸入能取得一定療效。
甲狀腺素:ciu病人出現甲狀腺自身免疫時,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可應用甲狀腺素治療。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慢性蕁麻疹單用抗組胺葯治療是困難的,常不能獲滿意結果。孟魯司特(montelukast)是一種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磺胺吡啶:可用於慢性蕁麻疹、遲發性壓力性蕁麻疹的治療
其他:秋水仙鹼、羥氯喹、氨苯碸和消炎痛治療蕁麻疹性血管炎明顯有效。
(3)三線治療葯物:免疫抑制劑。
當然葯物治療一定要在醫生處方下使用。
4. 蕁麻疹晚上嚴重,而白天又比較輕松,這是什麼原因
對風寒型的,主要在冬天發作,而我們知道冬季的周日溫差是很大的,加上白天有在動一動,做一些事,不會太冷,晚上一到,冷得更厲害了,這風團就發出來了。
對於風熱型的,主要發作在夏天,夏天雖然白天更熱,但大部分人是沒有跑出去曬夏天的太陽的,甚至還吹著空調,不會太熱,而晚上就很悶熱了。
蕁麻疹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又叫風團疹。主要表現為風團,紅疹,但可以自行消退,卻又反復發作,伴有劇烈的瘙癢感。這對於患者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影響患者的睡眠,影響患者的心情。晚上睡眠不好,白天就沒有精神。
5. 血熱型的蕁麻疹是什麼樣子的
血熱作為一種中醫概念,指的是熱毒侵入體內並滲透到血液中。它通常與熱帶地區的氣候、炎熱的季節或悶熱的環境相關聯。當人體曝曬過度、出汗過多且未能及時補充水分,或食用燥熱性食物時,都可能導致血熱狀況的出現。
在血熱的情況下,皮膚可能會出現瘙癢及外在的紅色風團,這被中醫稱為血熱型蕁麻疹。然而,僅憑這些描述可能無法准確判斷是否為血熱型蕁麻疹。因此,針對自身情況,應綜合考慮其他症狀,如是否有口乾舌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熱性表現,以及舌象、脈象等中醫診斷依據,來做出更准確的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血熱型蕁麻疹並非僅限於熱帶地區或特定季節,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能因體內熱氣過盛而引發此病。因此,保持身體涼爽、避免過度曝曬和出汗過多、適量補充水分和避免食用燥熱性食物,都是預防血熱型蕁麻疹的有效方法。
總之,血熱型蕁麻疹是中醫對一種特定體質和病理狀態的認識,通過了解其成因和預防措施,可以更好地保護皮膚健康。然而,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存在,建議咨詢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