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蕁麻疹在春夏秋暖和季節易發,多見於1歲以上的兒童及青少年,特別是學齡前。主要皮損表現為風團丘疹或風團水皰。典型損害為紡錘形風團,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皰。四肢遠側端和掌跖部位可見張力性水皰。皮疹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對稱。患兒常有劇癢,夜間尤甚。搔抓可能導致膿皰瘡等化膿性皮膚病,但通常無全身症狀,局部淺淋巴結也不腫大。病程約為1~2周,損害消退後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斑,但易復發。隨著年齡增加或復發次數增多,病情可能逐漸緩解,直至不再發病。
毛囊炎的好發部位為頭面頸、四肢及臀部,成人多在多毛部位,兒童則多發於頭發部位,愈後可能留下小片禿發。皮損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隨後頂端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乾燥結痂後不留痕跡。皮損可分批出現,不互相融合,形成硬包。
根據您的症狀描述,更偏向於丘疹性蕁麻疹。
『貳』 慢性蕁麻疹常用的幾種鑒別方法
1. 蕁麻疹對患者的影響嚴重,但許多患者對此不夠重視,導致病情不易根治。目前,蕁麻疹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2. 慢性蕁麻疹與濕疹雖有相似症狀,卻非同種疾病。診斷時,應注意區分:
- 發病時間:蕁麻疹通常在接觸過敏原後立即出現皮疹,24小時內消退,無殘留;濕疹則持續時間較長,不易癒合,可能有脫屑現象。
- 發病原因:蕁麻疹由多種原因引起,涉及皮膚和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強;濕疹則是多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為皮膚炎症。
- 症狀表現:蕁麻疹特徵為暫時性劇癢的紅色風團和丘疹;濕疹症狀多樣,對稱分布,伴有劇烈瘙癢。
3. 慢性蕁麻疹可能在任何季節發病,但夏季和潮濕的氣候條件下發病率更高。夏季型蕁麻疹常見於皮膚突然發癢後出現風團,紅色且突出,邊界清晰,晚間症狀加重。
4. 鑒別慢性蕁麻疹與其他疾病,如濕疹,對於正確治療至關重要。了解慢性蕁麻疹的病因、症狀和季節性變化,有助於避免誤診和不恰當的治療方法。
『叄』 蕁麻疹會對稱性的發作嗎
會,有圖為證
建議你最近不要吃些生冷辛辣的東西了,不然也去測個過敏原
晚上睡覺時候癢的話別捂著,熱的話癢的厲害
再就是少用或不用香皂啦,洗發精什麼的,洗手用清水好了~
『肆』 濕疹、蕁麻疹有什麼區別
濕疹和蕁麻疹是很容易區分的。濕疹多見於手、乳房下、陰囊、肛門,容易接觸刺激性物質、潮濕的部位,呈米粒大小的丘疹,搔抓後有清水滲出,沒有自愈性,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會進一步發展,患處皮膚出現結痂、脫屑的症狀,多對稱分布。蕁麻疹可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沒有對稱性,形態大小不規則,搔抓後沒有滲出,有自愈性,在一天之內長出的丘疹可以自己消退,但會反復出現。這是兩者的典型區別,蕁麻疹服用抗過敏的葯物治療即可,濕疹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症狀不同,用葯也不同,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症狀,選擇不同的葯物治療。
『伍』 急性蕁麻疹是怎樣引起的
急性蕁麻疹(acute urticaria)是一種常見的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其特徵為出現短暫(通常在24小時內消退)、對稱性、丘疹和/或水皰性皮疹,伴有嚴重的瘙癢和刺激感。急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本文將介紹一些常見的引起急性蕁麻疹的原因。
1. 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是急性蕁麻疹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人體對某些物質過敏時,會釋放大量的組胺和其他炎性介質,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和滲透性增加,進而引起丘疹和水皰的形成。常見的過敏原包括食物、葯物、花粉、寵物皮屑、昆蟲叮咬等。
2. 葯物反應:某些葯物也可能導致急性蕁麻疹的發生。例如,青黴素、頭孢菌素類葯物、非甾體消炎葯等在一些敏感人群中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從而導致蕁麻疹。此外,一些其他葯物如ACE抑制劑、阿司匹林等也被報道與急性蕁麻疹的發生相關。
3. 寄生蟲感染:某些寄生蟲感染也可以引起急性蕁麻疹。例如,鉤端蟎感染時可引起急性寄生蟲性蕁麻疹。這是由於寄生蟲在人體內引起過敏反應。
4. 自身免疫反應:急性蕁麻疹也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自身免疫性蕁麻疹是一種罕見的疾病,當機體免疫系統誤認為自身正常組織為異物時,會產生針對正常組織的自身抗體,導致蕁麻疹的發生。該類型的蕁麻疹可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
5. 感染:某些感染也可能引起急性蕁麻疹。病毒感染如風疹、流感、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肝炎、HIV等都與急性蕁麻疹的發生有一定的關聯。
6. 溫度和壓力變化:急性蕁麻疹也可能被溫度和壓力變化所引起。例如,寒冷蕁麻疹是一種以寒冷觸發丘疹和水皰形成的疾病。壓力蕁麻疹是一種在受到壓迫後產生丘疹的疾病,例如戴緊身衣物或受到壓迫的皮膚區域。
以上僅是常見的急性蕁麻疹的引起原因,實際上還有其他可能的因素。對急性蕁麻疹的引起機制還有待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了解引起急性蕁麻疹的原因對於預防和治療該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出現急性蕁麻疹的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的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