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皮膚乾裂可能是「血虛」症狀之一
皮膚乾裂可能是「血虛」症狀之一 你是否曾有皮膚乾燥、裂傷、紅癢等症狀,反復擦葯都不會痊癒的經驗?臨床上,初發的皮膚干癢裂傷,通常擦擦葯就會痊癒,這些外用葯膏原則上都含有抗組織胺或少量類固醇,適當使用應該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使用後未見效果時,長期使用在固定部位會使局部皮膚變薄且敏感,甚至顏色不同於周圍皮膚,建議如果反復使用未見效果或者患部反復發作,就不要再過度依賴這類葯膏,因為如果是反復性的乾燥裂傷,也必須考慮其他潛在的身體問題。
皮膚疾患的觀察重點如果皮膚疾患反復發作,必須再進一步仔細詢究病史及發作狀態以便判斷,患者主訴的症狀會直接干擾醫師的判斷,尤其小孩不會自己觀察或形容,必須倚賴父母或照顧者依據下列重點項目仔細觀察:
(1)有沒有固定發作的時間
*冬季發作?*夏季發作?*換季發作?*夜間發作?*午後4、5點開始?
(2)天氣或濕度
*雨天發作?*曬太陽後發作?*夏季吹冷風後發作?
(3)發作型態
水泡狀》 四肢末端的小水泡可能是屬於汗皰疹的一種,抓破會擴散更多小水泡或搔癢感更嚴重為其明顯特徵。
紅疹顆粒》 皮膚局部紅疹顆粒可能要考慮過敏類的問題,先找找看是否短時間內有特殊飲食或服用葯物或接觸特殊物品。
腫起片狀》 片狀腫起為蕁麻疹的特徵之一,發作快又急,突發多處大片腫起,但數分鍾或數小時後又似正常皮膚無異狀。
乾裂脫皮》 要注意裂傷是否同部位反復發作,干濕交替時裂傷是否加重。
麟屑狀》 反復脫皮容易變成薄片狀脫皮,日久變成慢性的干癬或牛皮癬。
(4)皮膚疾患之症狀特徵
*搔癢為主?*干癢為主?*紅癢為主?*裂傷為主?*水泡為主?*脫皮為主?
(5)喜惡
喜冷》 通常發炎症狀較明顯時喜冷不喜熱。
喜熱》 不屬於急性的炎症反應,可能是慢性或其他問題引起的皮膚疾患。
長期反復乾裂常是血虛問題發炎反應(紅腫熱癢刺)明顯時,使用消炎葯物治癒率通常很高,紅腫不嚴重但「搔癢」的問題明顯,則要考慮是否黴菌或細菌感染,甚至要考慮「疥蟲」的問題,曾經有患者來診所就醫時四肢明顯紅疹嚴重,請他去皮膚科檢查未發現異樣,醫師診斷只是蕁麻疹加濕疹,但治療一個月後仍未痊癒,我請他再去醫院檢查結果確診是「疥蟲」,投葯一周後就痊癒了,所以「反復發作」的皮膚問題一定要找出確切原因。
皮膚干癢裂常不易治療,中醫診斷可能屬血虛但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皮膚乾裂且長期反復發作,通常是「血虛」的問題,常見時四肢末端或嘴角或外 *** 周圍,特徵是月經前後特別癢或裂,半夜搔癢明顯,過度疲倦時特別癢或乾裂,冬季或冷熱交替也容易引起皮膚末梢(手指、足趾)的乾裂,通常還伴隨四肢末端較冰冷,這類的乾裂使用消炎葯或類固醇的效果並不好,使用各種潤膚產品的效果也有限,在中醫治療上雖然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是若有耐心持續治療大多可見療效,症狀嚴重者治療時間至少要3個月至半年,症型屬於「血虛風燥」,簡言之就是末梢循環不佳引起的皮膚修復不良。
血虛病患常有以下特徵(1)面色偏白或暗沉無亮澤。
(2)月經量逐漸減少,也有量多(尤其是有肌瘤者)。
(3)頭暈、微喘時常發作。
(4)四肢末端溫度較低。
(5)眼瞼顏色淡白不紅。
(6)體力差。
如果具有上述症狀的患者且伴有皮膚干癢裂者,可以考慮利用從中醫治療來改善長期皮膚干癢裂的問題,順便體質調理,而不是一味購買各種護手霜或葯膏。
中醫的治療處方血虛風燥的皮膚乾裂,通常會使用當歸飲子、黃耆建中湯、歸耆建中湯等「補血和營」的處方,斟酌體質和副症狀來加減,如果搔癢明顯則加白蘚皮、蟬蛻,伴隨紅腫則加重清熱葯,如金銀花,裂傷太嚴重則加藕節、紫草等加速皮膚癒合的葯材。葯膳類可以使用四物湯、何首烏、雞血藤、核桃、黃精等補血溫潤葯材燉補,從飲食長期溫和調理體質,以減輕惱人的肌膚不適困擾。
㈡ 夏天臉爆皮是怎麼回事
臉上爆皮怎麼回事
臉上爆皮很影響自身的美觀,這是一種復雜的皮膚疾病,病因不好判斷,雖然病症不是很嚴重,但有時候還很癢,會讓人難受。臉上爆皮原因很多,具體有:
一、天氣乾燥是最主要的原因。秋天或者冬天的風帶走了肌膚中最重要的東西——水分,失水後肌膚會出現泛紅現象,起皮、發紅、發癢、面部經絡不通暢、臉色暗沉等。
二、可能是缺維生素之類造成的爆皮,如果是不分季節,在夏天也爆皮,就要考慮是不是缺乏維生素造成的。比如你身上缺少維生素a時可出現皮膚粗糙、乾燥,容易爆皮。
三、神經性皮炎可能導致爆皮。和常見的皮炎一樣,神經性皮炎主要症狀是皮膚劇烈瘙癢,後有皮損,能引起爆皮。如果沒有痛癢症狀就不是神經性皮炎引起的爆皮。
四、蕁麻疹引起的爆皮。蕁麻疹是一種血管反應性皮膚疾病。葯物、食物、吸入葯、感染、物理刺激、昆蟲叮咬等因素均可發生。臉上患病後能引起紅腫,刺癢並伴有灼熱感,後期能引起爆皮。
五、每逢氣候轉換溫差懸殊或干濕交替的季節,有時因吃葯不當,有時因使用化妝不當,人們常會發生皮膚過敏,皮膚過敏時會乾燥、起紅點,嚴重時會爆皮。
不管什麼原因引起的爆皮,希望大家對症下葯,千萬不要經常性地用手去撕,在好好保養的基礎上,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希望及早去除病因,還你美觀。
㈢ 廣東蕁麻疹一年多了,用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效果,有什麼好的方法,求推薦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臨床上較為常見。
對於蕁麻疹,首先要去醫院檢查清楚病因,然後針對性的治療,不要不以為然,雖然沒有很大的危害性,但是也需要患者朋友的認真對待,否則會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
據了解,蕁麻疹發病原因多樣,飲食不當、天氣變化等都可能誘發。飲食方面,比如在春節期間,正常生活規律被打破,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加上飲食沒有節制,食物的異種蛋白吸收入血,引發了蕁麻疹。天氣方面,比如因冬季天氣乾燥,且在寒冷的狀態,人們暴露在外的皮膚就容易成了一些細菌和病菌的最溫暖的落腳點,也是一些皮膚病的高發期,對一些敏感性皮膚的人來說,在這樣的干濕交替、冷熱驟變的天氣大轉變情況下,皮膚就可能出現蕁麻疹。
蕁麻疹的四種常見類型
1、皮膚劃痕蕁麻疹。皮膚劃痕蕁麻疹一般先發生在患者的局部皮膚,患者會感到皮膚燥熱、瘙癢難忍。抓撓之後,抓痕處會出現風團,呈線狀。皮膚劃痕蕁麻疹也叫人工蕁麻疹,患者如果穿著衣物過緊,如襪帶、袖口等都會給局部皮膚造成蕁麻疹症狀。
2、膽鹼能性蕁麻疹。多是由於患者劇烈運動或者食用了熱的食物、飲料,大量出汗以及情緒過度激動等因素誘發的,患者會出現全身性的小風團,風團周圍有紅暈,多為圓形或者不規則狀。
3、急性蛋白過敏性蕁麻疹。患者在食用過多海產品或者動物蛋白之後,可能會出現急性蛋白過敏性蕁麻疹症狀。患者會出現皮膚發紅,起風團症狀。
4、寒冷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多是由於患者在受寒著涼造成的,如泡在冰冷的水中,突然接觸冰塊或者冷空氣等。寒冷性蕁麻疹患者會出現局部皮膚起風團和紅腫症狀,此類蕁麻疹還具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越早治療越好治癒
蕁麻疹,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蕁麻疹一旦發作,身體皮膚會出現瘙癢性的水腫或風疹塊,所有又俗稱風團、風疹團、風疙瘩、風疹塊,具有迅速發生與消退的特性
蕁麻疹的病因非常復雜,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別是慢性蕁麻疹。常見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劑;吸入物;感染;葯物;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日光;昆蟲叮咬;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遺傳因素等。
好好護理,成功治癒還是不難的,但很多人不把這個病當回事,認為疹子可以自行消除。其實,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越早治療越好治癒。目前國際免疫學研究,對解決引起蕁麻疹的IgE抗體治療方法就是持續補充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來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使人體的免疫應答恢復正確,抗過敏益生菌採用先進的三層包埋技術,有利於保持菌株的活性,可迅速增加腸道內有益菌數量,減小過敏體質個體差異性,用於降低血清中的IgE過敏抗體,以及通過增進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的方法。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能夠用於增進抗過敏的能力,調整過敏體質,改善過敏預防反復,抑制有害菌增長,恢復腸道菌群平衡,便秘、腹瀉雙向調節,改善體內環境和吸收功能。
提醒:飲食忌辛辣生冷
俗話說「病從口入」,除了季節變化之外,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也有一定關系,某些食物可能就是病發的誘因,例如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腌臘食品、飲料等。
另外,過於酸辣的刺激性食物會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滯留時間過長,因而產生蛋白腖和多肽,增加人體過敏的幾率。
此外,還應盡量少吃肉,尤其是羊肉、牛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