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血虛風燥型濕疹
擴展閱讀
一滴雀斑 2025-04-10 01:58:44
濕疹宜食 2025-04-10 01:54:35
肛門濕疹是什麼原因 2025-04-10 01:38:30

血虛風燥型濕疹

發布時間: 2025-04-07 11:28:48

㈠ 中醫濕疹分為哪幾種

濕疹是由於身體、飲食或者先天稟賦不足以後,導致脾胃受損、濕氣健運、濕熱內生,出現身體皮膚組織瘙癢、皮疹等臨床症狀,主要分為濕熱蘊膚證、脾虛濕蘊證以及血虛風燥證,具體如下:
1、濕熱蘊膚證會出現身體皮膚潮紅,有丘疹、皮膚瘙癢、滲出液的表現,可以通過清熱利濕、止癢的葯物治療,比如龍膽瀉肝湯。
2、脾虛濕蘊證,皮膚組織表現為皮損潮紅、皮膚瘙癢,經常出現滲出物、皮膚組織損傷,可以通過健脾利濕、止癢的葯物治療,比如除濕胃苓湯等。
3、血虛風燥證,會表現為皮膚組織損傷以後,皮膚粗糙、瘙癢劇烈,有色素沉著、食慾減退等表現,可以配合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的葯物治療,比如當歸飲子、四物消風散。

㈡ 血 虛 風 燥 型 濕 疹

血 虛 風 燥 型 濕 疹
經疹是指在月經期前後或行經期,全身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甚或數個融合成片,瘙癢難忍,並隨月經周期發作和消失。此病臨床常見,不同程度地影響婦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現代醫學認為,月經疹的發生主要與女性性腺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則不外熱盛風動、血虛生風以及經期外受風邪侵襲所致。根據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型進行辨證治療:

★ 血虛型

多由久病失養或產後失血過多,營血不足,經行陰血更虛,生風化燥所致。丘疹多在經後發作,瘙癢,入夜尤甚,月經量少,錯後,色淡,舌質淡紅,苔薄少,脈細弱。治宜養血散風、消疹。方選四物湯加味,葯用當歸、熟地、川芎、黃芪、白芍、防風、荊芥、陳皮、蟬蛻、首烏、益母草等。注意忌食辛辣之品。

★ 血熱型

多因素體陽盛或過食辛辣之品,使血分蘊熱,經行則熱盛風動而發。疹塊多在行經前或經期出現,疹色發紅,感風遇熱後瘙癢加劇,月經先期,量多、色紅,常伴有口渴心煩等血熱之象,舌質紅,苔薄黃或薄少,脈數。治宜涼血清熱、活血祛風止癢。方選清經湯加減,葯用地骨皮、白芍、丹皮、生地、赤芍、蟬蛻、牛蒡子、玄參、菊花、白鮮皮、梔子、甘草等。注意忌食辛熱之品。

★ 外風型

多因行經期間血失體虛,衛外不固,風毒之邪乘虛侵襲所致。疹塊均在行經期間出現,疹色淡紅,疹塊融合成片,似風團狀,瘙癢難忍,遇風加重,常伴身困頭痛、惡風發熱等風邪外襲之證,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厚膩,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除濕止癢。方選清風散加減,葯用防風、蟬蛻、牛蒡子、金銀花、當歸、荊芥、生地、苦參、地膚子、川芎、連翹、甘草等。注意忌食辛熱滋膩之品。

月經疹雖與一般的皮疹近似,但治療與之有異,在本病的辨證治療中,應注意顧護女性的生理特點,不可過用寒涼、破瘀、驅風之劑,以免引起月經失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