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痘血常規表現
水痘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的疾病,在血常規方面也可以表現出來。普通嚴重程度的水痘,發熱的症狀不重或者沒有發熱的症狀,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可以維持在正常的范圍或者稍低。白細胞的分類中,中性粒細胞計數會在正常范圍,淋巴細胞計數可以稍微增高。當水痘患者的發熱症狀比較重,或者伴隨細菌感染的時候,白細胞計數可以明顯增高。在分類之中的淋巴細胞計數也可以有所增高,當伴隨細菌感染的時候,中性粒細胞計數也可以明顯的增高。病毒感染中性粒細胞計數會維持在正常范圍,但在繼發細菌感染的時候,中性粒細胞計數可以升高的比較明顯,以上就是水痘患者血常規的主要表現。特別嚴重的水痘患者,血小板也有可能會明顯的消耗,從而出現血小板的下降。
㈡ 小孩血小板偏低是怎麼回事
小孩血小板偏低是指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量低於正常范圍。血小板是一種重要的血細胞,主要負責止血和凝血過程。當小孩的血小板數量低於正常范圍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1. 易出血:小孩容易出現皮膚瘀點、鼻出血、牙齦出血等症狀。這是因為血小板數量不足,無法及時形成血栓來止血。
2. 皮膚瘙癢:小孩可能會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這是因為血小板數量不足,無法及時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
3. 疲勞乏力:小孩可能會感到疲勞乏力,這是因為血小板數量不足,無法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
小孩血小板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包括遺傳因素、感染、葯物反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如水痘、麻疹、風疹等。這些病毒會破壞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從而導致血小板數量減少。此外,某些葯物也可能會導致血小板減少,如阿司匹林、非甾體抗炎葯等。
如果小孩被診斷為血小板偏低,醫生通常會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對於輕度的血小板減少,可以通過休息和飲食調理來緩解症狀。對於嚴重的情況,可能需要輸注血小板或使用其他葯物治療。此外,家長還應該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接觸有害物質等措施,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㈢ 水痘有哪些臨床特點
水痘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主要影響兒童,但也可能在任何年齡段出現。臨床表現包括皮膚和粘膜上出現瘙癢的水泡疹,通常全身症狀較輕。該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這種病毒屬於人類皰疹病毒3型,具有雙鏈DNA結構,通過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
水痘的流行高峰期在冬末和初春,90%的病例發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中,尤其是6到9歲的兒童。從水痘出現到結痂,患者具有傳染性,通常持續7到8天。潛伏期大約為10到21天,平均兩周左右。
水痘病毒感染後,病毒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後進入血液,產生病毒血症,導致皮膚和粘膜受損。病毒在免疫系統受損的個體中可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水痘水泡局限於表皮層,基底有嗜酸性包涵體,周圍有暈圈。粘膜受累時,可能出現淺潰瘍。
水痘的臨床表現多樣。典型水痘包括分批出現的紅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發展為透明的水泡,周圍有紅暈,之後水泡變渾濁,結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集中在軀干,隨後擴散至面部、頭皮和四肢遠端。重症水痘常發生在惡性病或免疫功能受損的個體中,症狀包括高熱、四肢多處水泡疹、出血性變化等。
先天性水痘較為罕見,孕婦患水痘時可累及胎兒,導致多發性先天性畸形,包括肢體萎縮、皮層萎縮、頭小畸形、眼異常等。病兒常在1歲內死亡,存活者可能留下嚴重神經系統損傷。
水痘可能引發多種並發症,如皮膚繼發感染、血小板減少、水痘肺炎、心肌炎、肝炎等。神經系統並發症包括腦炎、小腦症狀等,預後較差。治療方面,無合並症的水痘通常無需特殊處理,但需對症治療,防止繼發感染。嚴重病例可使用抗病毒葯物如無環鳥苷。
預防措施包括使用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VZIG)進行被動免疫,以及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對於高風險人群,如使用激素或惡性病患兒,在接觸水痘後應注射VZIG。易感孕婦在接觸水痘後也應給予VZIG。控制傳染源,隔離病兒至皮疹全部結痂,托幼機構中接觸者應檢疫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