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得水痘吃什麼葯好得快
擴展閱讀
下巴反復皰疹 2025-04-09 01:17:35
哺乳期乳頭濕疹吃什麼葯 2025-04-09 00:58:20
合肥女性生殖皰疹醫院 2025-04-09 00:52:17

得水痘吃什麼葯好得快

發布時間: 2025-04-07 01:00:30

⑴ 出水痘吃什麼葯好的快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皰疹性皮膚病,好發於兒童的皮膚和黏膜,具有傳染性。治療上,常用的口服葯物有利巴韋林顆粒、阿昔洛韋片。重症者可以靜脈輸注阿昔洛韋注射液或者單磷酸阿糖腺苷。常用的抗病毒葯物,外用葯有噴昔洛韋軟膏、阿昔洛韋軟膏或干擾素凝膠。由於水痘的水皰壁薄、容易破、容易繼發細菌感染,所以在合並有全身症狀或者有膿皰的時候,可以同時使用抗生素,如頭孢類或阿莫西林,外用抗生素軟膏如百多邦軟膏、克林黴素凝膠等。水痘的患兒需要隔離至痊癒,盡量不要搔抓以免繼發感染。飲食宜清淡、易消化,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避風寒。

⑵ 出水痘吃什麼葯好的快

水痘用葯有以下幾方面:
1、兒童:年齡較小、無發熱、皮損少、瘙癢症狀較輕,能夠自行緩解恢復,可以進行觀察,不需用葯;
2、年齡較大:伴隨發燒、病毒性肺炎、腦膜炎等,可口服抗病毒的葯物,如阿昔洛韋、泛昔洛韋等;有明顯的瘙癢,可用抗組胺葯物進行止癢;外用葯有爐甘石洗劑;預防繼發感染,可選用莫匹羅芬、莫匹羅星軟膏等葯物。
具體用葯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⑶ 出水痘吃什麼葯

在孩子出水痘以後,吃什麼葯的問題就變成家長們極為關系的問題了。其實,爸爸媽媽們不用太擔心,孩子出水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小兒疾病,只要治療及時,護理得當,很快就能夠治癒,下面來具體的看一下出水痘吃什麼葯吧?
皮膚瘙癢較顯著者,可口服抗組胺葯物。皰疹破裂者,塗以1%甲紫,有繼發感染者可局部應用消炎葯。一般忌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但出血性水痘及水痘肺炎患者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阿昔洛韋(無環鳥昔)是治療水痘最常用的葯物,劑量為每次5~l0mg/kg。
靜脈點滴阿昔洛韋,利巴韋林,口服抗病毒口服液和撲爾敏,外用爐甘石洗劑。禁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禁忌吃油膩的食物,海鮮及蛋類,家禽也盡量不吃,吃些清淡的食物
中醫治療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連服三天。皮膚抓破者,可用青黛散外敷。具體劑量請遵醫囑。
只要溫度不超過39度,不要用退燒葯,可以物理降溫,多喝水。絕對禁止用激素,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因為水痘出現的發燒是正常的出痘過程。發燒期間,不要服用阿斯匹靈來退燒,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容易引起一種腦炎,雷氏癥候群。用溫水(不是熱水)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危險。水痘護理要加強衛生,保持皮膚清潔,皮疹可外塗龍膽紫,爐甘石洗劑等以消炎,止癢。
通過小編的介紹,出水痘吃什麼葯大家都清楚了,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傳染病的知識,那就繼續瀏覽本網醫療衛生欄目里的內容,以便讓家人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⑷ 小孩子出水痘吃什麼葯

到醫院就診通常會開具抗病毒葯物。西醫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如瘙癢明顯時可口服非那根,局部塗抹爐甘石洗劑。皰疹破裂時可使用1%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等。早期使用阿糖腺苷10mg/(kg*日)或無環鳥苷8mg/(kg*日),持續5-7天,或添加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每日注射維生素B12 500-1000ug,也有一定療效。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抗毒素,但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防病毒擴散。

中醫治療風熱型表現為無發熱或低熱,1-2天內出疹,先於軀干、頭面部見紅色小丘疹,疹色紅潤,皰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疹稀疏,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噴嚏。治療以疏風透表,清熱解毒,或佐以利濕。方葯可用銀翹散加減,包括銀花15克,連翹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荊芥6克,竹葉6克,鮮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蘭根15克,甘草6克。若濕邪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疹邊有紅暈者,加丹皮、赤芍;皮膚瘙癢甚,加蟬衣、僵蠶。

毒熱型表現為高熱或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赤,水痘密集,疹色紫暗,皰漿晦濁,伴有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乾燥,小便短黃,脈洪數或沉實,舌質紅或絳,舌苔黃燥少津。治療以清熱解毒,涼營滋陰。方葯可用清營湯合清胃散加減,包括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參10克,玄參10克,麥冬12克,黃連6克,銀花15克,連翹12克,當歸12克,丹皮15克。若疹色深紅,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梔;陰津耗傷甚,口乾燥,加花粉、麥冬、蘆根;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大便乾燥,加硝黃粉或大黃、枳實。

單方驗方如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3天。蘆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連服2-3天。黃芩5克,木通2.5克,共為細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三豆湯:黑豆、綠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豆淘凈,同甘草用雪水煮至豆熟,去甘草曬干,再浸再曬。逐日取豆食用,適用於痘疹將發,服之令多者少、少者無或終不出。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黃芩1.5克,竹葉10片,燈草1團,水煎服。適用於水痘輕症。紫草0.3克,陳皮0.15克,為粗末,新汲水煎服,適用於小兒痘瘡紫暗,發出不暢。

外治法如苦參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每日2次。止癢葯方:地膚子30克,僵蠶15克,白鮮皮15克,芥穗15克,茵陳15克,敗醬草15克,白礬9克,白芷9克,共為細末,擦於患處,每日2-3次。青黛散:青黛、黃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為細末,撒布患處,或用麻油調敷,每日1-2次。適用於痘疹破潰,繼感邪穢時。

在飲食上,不要食用魚蝦等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