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乾燥濕疹怎麼治
乾性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性炎症,主要見於嬰兒,尤其是瘦弱的嬰兒。該病多發於頭皮、眉間等部位,表現為潮紅、脫屑和丘疹,無明顯滲出。在慢性期,皮膚可能會出現輕度的浸潤和肥厚,伴有皸裂、抓痕或血痂。乾性濕疹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使嬰兒哭鬧不安,睡眠質量下降。
治療乾性濕疹的基本步驟包括:尋找並隔絕致敏源,避免再次接觸;禁止攝入酒精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避免過度疲勞;注重皮膚清潔衛生,避免使用熱水和刺激性止癢葯物;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
全身治療方面,西醫常採用抗組胺葯物和鈣劑來止癢和抗過敏。中醫則多以清熱利濕、疏風清熱、養血疏風潤燥為主,常用方劑如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其中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對於瘙癢嚴重的患者,可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對於滲液較多的患者,可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中成葯方面,常用的有銀翹解毒顆粒(根據銀翹散原方配製成的沖劑),每次1-2包,每日2~3次,溫開水溶解後服用;防風通聖丸,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血虛風燥型的患者,症狀可能表現為皮膚增厚、粗糙,或苔蘚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乾性濕疹的發生、發展與多種因素有關,個體差異和外部因素如吸入物、細菌、真菌感染、生活環境改變等,都可能成為誘因。內部因素如扁桃體炎、膽囊炎、神經精神因素、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狀況的改變,也可能導致乾性濕疹的發生。預防該病的關鍵在於避免各種可疑的致病因素,結合患者自身狀況進行綜合考慮。
護理方面,應避免再次刺激局部,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不用熱水或肥皂水清洗,不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葯物,特別是激素類葯物。患者還需了解乾性濕疹的發生和發展規律,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蔥、姜、蒜、濃茶、咖啡、酒類及其他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魚、蝦等海味。飲食上,可以經常食用苡米和冬瓜煮湯,或飲用青瓜、絲瓜湯,這些食物有助於祛濕或清熱祛濕,對濕疹有輔助治療作用。
『貳』 嬰兒乾性濕疹怎麼治療
嬰兒期,寶寶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全,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任何微小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其中,皮膚問題尤為常見,而濕疹便是其中之一。令人驚訝的是,濕疹還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類型。那麼,對於嬰兒乾性濕疹,我們該如何治療與護理呢?
考慮到寶寶此時的體質較弱,任何葯物的使用都需要謹慎,盡量避免輸液或內服葯物。寶媽們可以選擇一些外用的塗抹葯物進行初步治療,並時刻關注寶寶的反應和病情變化。
在護理方面,首先,寶寶出現濕疹時,皮膚會感到不適。此時,寶媽們應避免給寶寶穿著過多的衣物,以免因出汗和通風不良而加重病情。其次,對於乾性濕疹,保持皮膚濕潤至關重要。這能有效防止皮膚乾燥、脫水的現象。因此,寶媽們可以選擇專為嬰兒設計的潤膚油進行日常護理。
此外,寶媽們還需注意避免給寶寶頻繁洗澡。一些寶媽可能認為多洗澡能減輕濕疹的嚴重程度,但這樣做實際上更容易帶走寶寶體內的水分,反而可能加重乾性濕疹的症狀。因此,合理的洗澡頻率和保濕措施是護理嬰兒乾性濕疹的關鍵。
總之,對於嬰兒乾性濕疹的治療與護理,寶媽們需要採取溫和而有效的措施,確保寶寶的皮膚得到適當的保護和滋潤。同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護理方案,以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叄』 新生兒乾性濕疹怎麼辦
新生兒由於身體機能尚未成熟,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差,因此容易患上各種皮膚疾病,其中乾性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那麼,當新生兒出現乾性濕疹時,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家長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乾性濕疹,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的兒童皮膚科進行檢查和治療。根據醫生的指導,合理使用外用葯膏進行塗抹治療,並密切觀察濕疹的變化情況。如果病情沒有緩解,需要持續就醫,直至康復。
在護理方面,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不要給新生兒穿太多衣服,因為過多的衣物可能導致新生兒過熱,從而引發或加重乾性濕疹。只需確保新生兒頸後溫暖即可,避免過度保暖。
其次,要做好保濕工作。乾性濕疹通常是由於皮膚乾燥脫水、皮脂分泌減少所致。因此,保持新生兒皮膚濕潤至關重要。家長可以適量塗抹嬰兒潤膚霜,幫助緩解皮膚乾燥。
此外,家長還應避免頻繁給新生兒洗澡,因為洗澡會去除皮膚上的油脂,導致皮膚更加乾燥。建議隔天清洗一次,主要清潔臉、手、腳及臀部等關鍵部位即可。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產品擦洗皮膚,以免加重症狀。保持乾性濕疹部位清潔無污漬即可。
在衣物選擇上,家長應優先考慮棉質、舒適的衣物,以減少衣物摩擦給新生兒帶來的不適感。通過採取這些護理措施,新生兒的乾性濕疹症狀有望得到緩解,有助於其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