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一年級下冊心理健康課件【三篇】
【 適應新環境 】
一?問題的提出
從小學進入中學,學生不僅要面臨學習環境?學習任務與內容的變化,還要面臨人際關系的重新建構和新的文化環境的適應?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新生往往會感到陌生與茫然,心理沒有安全感,甚至產生焦慮?每個新生都將有一段調整自己原有的認識與行為的過程,這就是中學生入學適應?將中學生入學適應問題作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 一課,有助於新生盡快熟悉中學生活,縮短適應期,減少因適應不良引起的心理問題,為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就中學生入學適應問題提出班級心理輔導活動方案?
二?初中生入學適應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設計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方案的設計應根據中學生的適應心理特點進行,因此,我們在設計活動前首先來分析初中生入學心理適應問題?
1.初中生主要的心理不適應表現
(1)生活環境的不適應?小學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學,在家吃住,生活上許多事情由父母照顧?有些小學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學,由家人整理書包?進入初中後,學生一般要到離家較遠的學校上學,而父母也不再接送他們上下學,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學校及家庭都對中學生提出獨立的要求,而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面臨依賴性與獨立性的心理沖突?
(2)人際環境的不適應?在中學這個新的環境中,同學關系更加復雜?多樣?面對新的陌生的同學,如何與他們相處,如何融入新的班集體,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獨感,是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很棘手的問題?與小學生不同,他們不再依賴老師與父母,交友心理特別強烈,他們害怕被孤立?不合群,害怕被集體或同學的排斥?一些學生在小學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優越感,而在初中這個新的團體中,個人的優勢降低,這種落差使他們產生失落感?自卑感?
(3)學習方式的不適應?初中的課程門類多,內容有深度,作業量大,老師對學生自學能力的要求加強,一些學生出現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不適應,學習成績開始下降,出現學習焦慮?
2.初中生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設計
針對初中生入學適應問題,我們需要對他們進行認識?情緒?行為的調整,幫助他們適應學校環境?生活環境,學習新的學習方法,學習與人交往的技能?輔導活動形式可以採用講座?小組討論?游戲?角色扮演等?輔導活動前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8-10人的活動小組?輔導活動地點可以在室內進行,也可以在室外操場?草坪等地方進行?輔導活動地點*好是沒有固定的桌椅,給學生足夠的活動空間,讓他們感到活動環境舒適?安靜,使人放鬆?輔導活動形式與地點應與輔導的主題相符,重要的是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興趣,活動具有可操作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動」起來?
新生入學適應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不可能通過一次輔導活動完成,應採取系列輔導活動,每次活動一個主題?本文設計了一系列輔導活動方案,供同仁參考?
活動一:認識新同學
活動目的:為學生提供交往的機會,促使全班學生在入學後盡快互相認識與了解,增加學生對班級同學的情感,促進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
活動步驟:
(1)個人名片
①每位學生製作一張個人名片掛在胸前,名片上寫上自己的姓名?年齡?愛好等?
②全班學生任意走動,可以互相觀看名片,並與交換名片的學生自由交談?
(2)找夥伴
①教師將全班同學隨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8-10人?按小組數剪幾個「心」型紙片,再把每個「心」型紙片按小組人數隨意剪成幾塊,在每一塊上寫上一位學生的姓名?
②教師把活動前准備的紙片發給大家,要求學生按照紙片的形狀尋找自己所在的小組,直到小組的成員聚齊為止?
③小組成員互相介紹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原來所在的小學?自己的興趣愛好等?
④教師收回「心」型紙片,將其多次打亂順序讓學生抽取,尋找他們的小組,以增加學生認識新同學的機會?
(3)采訪新同學
①教師采訪一位小組成員,然後由這位成員采訪另一位成員,如此反復進行,直到小組成員都被訪問?訪問內容主要是姓名?興趣等個人資料?
②自由采訪?學生可以打破小組限制,隨意采訪班裡的學生?
(4)讀寫姓名
①要求學生寫出班裡學生的姓名?
②小組討論容易寫錯與讀錯的學生姓名?
③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活動二:享受學習
活動目的:幫助學生掌握中學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活動步驟:
(1)入學感受
①小組討論小學學習與中學學習生活有什麼不同?
②小組討論與交流每一門課的主要學習方法?
(2)學習醫生
①教師將學生分成幾組,將事先准備好的表演情節分別交給每組?讓學生根據相應的情節進行表演?情節包括:被動?依賴?馬虎等不良的學習態度,邊看電視邊寫作業?打游戲很晚才寫作業等不良學習習慣等?
②表演完畢,學生討論劇中人存在哪些不良的學習問題,應該如何矯正?
③教師在學生討論後做總結,為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方法的知識?
(3)我的學習計劃
①制訂個人學期學習計劃?月計劃?周計劃?
②小組交流討論學習計劃?
③與小組成員兩人結伴訂立學習計劃及實施契約,請同學幫助監督學習計劃的實施?
活動三:班級的目標與規范
活動目的:建立班級目標與規范,增加班級凝聚力,樹立良好的班風?
活動步驟: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教師講解訂立班級目標與建立班級規范的意義?
(2)我們的班規
①小組討論分析本班發展狀況,找出滿意與不滿意的地方?
②各小組訂立班級發展目標與規范?
③小組合作進行美術設計,將小組訂立的班規製作成牆報?
④小組代表發言,介紹自己小組的合作情況及解釋小組訂立的班規?
⑤評出*佳班規?*佳美術設計?*佳解說?
⑥教師與學生一起整合出本班本學期的發展目標與規范?
活動四:我信任的班集體和同學
活動目的:增加學生間的親和力與彼此的信任感?
活動步驟:
(1)盲人走路
①學生兩人一組?一學生蒙上眼睛做盲人,另一學生做向導,幫助他走完一段設有障礙的路
②兩學生互換角色,重走一遍?
③討論:活動過程是否順利,活動過程中遇到什麼,做盲人和向導時心理的感受是什麼,你對向導有信心嗎,你是如何幫助盲人的,你是一個成功的向導嗎?本次活動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啟示?
(2)信任後退
①學生兩人一組?一學生後退三步摔倒,另一學生救助他,不讓他摔倒?
②兩學生互換角色,重來一遍?
③討論:你按照要求摔倒了嗎,如果你沒有作到,解釋為什麼?你信任你的合作者嗎?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合作者嗎?你更願意做摔倒者還是救助者?談談本次活動的體會?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成果需要在輔導後進一步鞏固,使學生將在輔導中學來的知識與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所以,輔導後,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心理作業?如,寫每次活動後的體會,將自己在輔導活動中的成長與進步記錄下來?給同學打電話,到同學家拜訪,幾個學生合作為班級做一件好事等等?
三?輔導中需注意的問題
初中生的入學適應需要有一個過程,不可能在一天的活動中完成,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及班級的情況,每周開展一次或兩次輔導活動,系列活動*好是在新生入學後二個月內完成?
每次輔導活動前,教師需說明本次活動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確,學生會把活動誤以為是游戲,玩玩而已,活動過程中不認真,活動後也不能細心體會與反思,不能達到輔導的目的?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重要的是活動後的經驗分享,因此,教師在活動前一定要考慮活動時間的使用,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談體會?
教師應努力創造融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在班級團體中感到溫暖?理解?安全,班級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班級心理輔導活動使學生在彼此互相接納的氣氛中獲得成長?
【 這就是我 】
【活動理念】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自己與他人以及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的認識。對於剛邁進中學的初一學生而言,是否有著健康的自我形象和不斷趨向成熟的自我意識,對其人格形成和心理發展至關重要。本活動的設計意在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嘗試客觀地認識自我,引導學生主動認識自己的優點,肯定自我和悅納自我,增強自信。
【活動目標】
1、發現「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2、嘗試客觀地認識自己,表達自己。
3、發現自身的優點,增進自我接納。
4、尋找自信的支撐點,增強自信。
【活動形式】畫畫,討論,講故事,游戲,唱歌
【活動准備】A4紙,彩筆,音樂,秒錶,PPT
【活動對象】初一年級學生
【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的手印
請同學們在A4紙上方(或筆記本空白處)寫上自己的名字,畫下自己的手印(把手按在紙上,用筆畫輪廓),並與小組里的每個同學進行對比,你們有什麼發現呢?
小結:中國有句俗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西方也有句格言「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從剛才的活動中,我們也可發現這一點: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手印!是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那麼,這個獨一無二的「我」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了解自己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自己。本次活動的主題——這就是我。
活動二:我是誰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同時充當著他人的觀眾。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在點點滴滴地積累著對自己的看法——積極的或消極的。我們的心目中從此有了一個自己。我是什麼樣的呢?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的面前放著一面鏡子,你看到了什麼?裡面的人漂亮嗎?快樂嗎?獨立嗎?裡面的人需要什麼?他到底是誰?你還看到了什麼?好,現在讓我們睜開眼睛,拿起手中的筆,把你看到的寫下來。
學生填寫「我是誰」。教師巡視指導,填寫的內容可以很具體(如:我是一個男孩),也可以比較抽象(如:我是一隻快樂的小鳥)。
寫完後先在小組內交流,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後推薦兩位學生在全班交流。
小結:看來,每個學生的「自我」都是豐富、復雜的。要真正了解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可以從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會自我三方面來完整地了解自己。
生理自我:包括身高、體重、外貌、性別、身體機能等。
心理自我:包括氣質、性格、智力、興趣、需要、價值觀、情緒、意志品質等。
社會自我:包括角色、地位、職業等。
當然,認識自我是需要學習的,只有不斷地參與學習和生活(如通過活動,與別人比較,反省自己),才能真正認識自己。
接下來,讓我們通過下一個活動來進一步認識自己。
活動三:我的優缺點樹
請你設想一下,你正沿著一條路走,突然發現你前方有一棵很特別的樹。這完全是你個人的一棵樹,在它上面掛滿了標志著你特別的能力和優點的碩果!在樹上,也有一些被蟲子咬了的果實,代表你的缺點。現在,請你仔細地觀察這棵樹,它是怎樣的?枝幹、樹根如何?然後在紙的背面把它畫下來。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可以在果實上寫上缺點或優點的名稱(放舒緩的背景音樂)。
學生完成「我的優缺點樹」。學生有權選擇是否署名。選一些作品通過展示台在全班展示(也可粘貼在黑板或牆壁上,學生輪流觀看)。師生交流,激勵學生,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提醒學生時刻遵守活動規則:不能嘲笑任何一幅作品,多給別人一些掌聲。
小結:通過「我的優缺點樹」這個活動,我們更清楚地認識了自己,發現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保持優點,發揮優勢,對缺點(尤其是傷害他人和影響自己發展的缺點)要毫不留情地改掉,無關痛癢的缺點也是一種個性吧。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要接納自己,也希望同學們在中學階段能不斷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活動四:講故事——氫氣球升起的原因
美國的心理學家基恩博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幾個白人小孩在公園里玩耍,一個賣氫氣球的老人來了,孩子們蜂擁而上,爭著買氣球,玩得十分開心。在公園的另一個角落裡躺著一個黑人小孩,他不敢湊上去,獃獃地看著。等白人小孩追逐著離開後,黑人小孩才小心翼翼地走過去,低聲地問道:「您能賣給我一個氫氣球嗎?」老人樂呵呵地說:「當然可以,當然可以。你要一個什麼顏色的?」小孩鼓足勇氣說:「我要一個黑色的。」這位滿臉滄桑的老人隨即遞給他一個黑色的氫氣球。小孩開心地玩著,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但他一不小心,手一松,氫氣球飛了,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非常美麗。老人看著漸漸升起的氣球,對著這個傷心的孩子說道:「記著,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決定於它的顏色、形狀與大小,而是氣球內是不是充滿了氫氣;同樣,一個人能不能成功,不決定於他的種族、出身,關鍵是你心中有沒有自信!」
他講的這個黑人小孩就是基恩博士自己。
同學們聽了故事有什麼感想?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小結:一個人能不能成功,關鍵是看他有沒有自信。
你們有沒有自信呢?接下來我帶大家做一個小游戲。
活動五:一分鍾鼓掌每個人先估計一下自己一分鍾能鼓掌多少下,記在心裡或寫在紙上。先問3"4個學生,然後開始計時,學生鼓掌默數,半分鍾後停,再問那幾個學生,然後告訴學生剛才只不過半分鍾。問學生感受。
小結:結果出乎預料吧!這說明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關鍵是你能不能發現,願不願努力,有沒有信心,只要你願意做個*好的自己,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問學生:要不要成功?想不想努力?有沒有信心?老師也相信同學們在初中的三年時間,一定會正確認識自己,把握前進的方向。
*後,讓我們同唱一首歌——《我真的很不錯》。
活動六:歌曲欣賞
播放歌曲《我真的很不錯》,學生起立,伴隨音樂唱,並做手語。
【 人際碰碰車 】
【活動理念】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和促進劑。同學關系是學生人際關系中*基本的一種。初中生交友的煩惱和困惑大多來自同學之間的交往,學生在日常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與沖突。針對這種情況,本課輔導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學會辨證地處理這些問題,學會化解矛盾,協調關系。
【活動目標】
1、通過輔導活動幫助學生學會彼此寬容,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為對方著想。
2、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化解同學之間矛盾和沖突的方法,增進人際交往能力,改善人際關系狀態。
3、讓學生體驗友情的崇高、偉大,珍惜友情,珍惜一起走過的日子。
【活動准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歌曲《朋友》。
【活動對象】初中低年級
【活動過程】
一、心理劇演出,情境體驗
在課堂上,讓學生表演心理劇「籃球風波」,形象地展現出在同學之間發生的矛盾和沖突。
心理劇場——籃球風波
故事情節:放學後,籃球場上小東和同學們在打籃球,一不小心,籃球砸到了小西身上。
情境1——站在自己的角度:籃球場上,小東和幾個同學在激烈地進行著籃球比賽,他們各個全神貫注。「小東,接球。」……小東說:「王翔,接著。」在傳球時,一不小心,球飛了出去,正好砸到同班同學小西的身上。
小西:(捂著肚子,生氣)你怎麼不長眼睛啊,疼死我了。
小東:(趾高氣揚)你才沒長眼睛呢,這么寬的路你不走,被砸到活該,關我什麼事,哼。
小西:你明明先砸到人的,還惡人先告狀,我告訴老師去。
小東:你去說好了,我又沒有錯,不小心嘛。
小西(用手指著小東):你還沒有錯……
小東:怎麼啦,想打架,我奉陪。
小西:誰怕誰。
小東和小西兩個人打起架來。
學生活動:由表演小東和小西的兩個同學談談他們表演時的感受,談談他們各自這樣處理問題的出發點。
教師提問:站在自己的角度,小東強調自己沒有錯,小東和小西的關系會如何?
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
情境2——站在他人的角度:籃球場上,小東和幾個同學在激烈地進行著籃球比賽,他們各個全神貫注。「小東,接球。」……小東說:「王翔,接著。」在傳球時,一不小心,球飛了出去,正好砸到同班同學小西的身上。
小西:(捂著肚子)疼死我了。
小東:(馬上跑上前)對不起,對不起,你哪裡受傷了,是不是很疼?
小西:肚子,嗚……
小東:要不要去醫務室看看。
小西:沒關系,我想休息一下就會好的。
小東攙扶著小西坐到操場旁邊的椅子上。
學生活動:由表演小東和小西的兩個同學再談談他們這樣表演後的感受。
教師提問:站在他人的角度,小東設身處地地感受小西受傷後的痛,小東和小西的關系又會如何?
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
板書:
思考角度相互關系
站在自己的角度與對方沖突、爭吵
站在他人的角度能理解、體諒對方
教師小結:從上面的心理劇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考慮問題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很容易引起沖突和矛盾;如果站在他人的立場想一想,許多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並且也讓雙方都感到愉快。我們常常把這種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地感受他人的方法叫做「換位思考」。
二、心語訓練場
心理偵探:依次顯示沖突場景,請學生當心理偵探幫助下面的同學解決沖突和矛盾。
1、小美臉上長了許多雀斑,小剛在學校經常開玩笑叫她「小麻雀」,小美非常生氣。
教師提問:小剛覺得叫同學的「外號」很有趣,很開心。換個位子,如果你是小美,你會怎樣想?
2、吳浩和沈力一前一後坐著,他們為了自己的地盤經常擠桌椅,誰都認為是對方佔了自己的地盤,誰也不肯相讓,今天他們還為此打了起來。
教師提問:他們倆怎樣做才能平息這場風波呢?
3、謝峰和張曉是好朋友,但*近他們又鬧別扭了,為什麼事呢?原來近來謝峰經常不做家庭作業,到學校來要抄張曉的作業,張曉不肯,謝峰說張曉太不夠哥們了,就不理睬張曉了,他們倆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了。
教師提問:他們倆怎樣做才能和好如初呢?
小組討論,請小組里的學生當心理偵探幫助上面的學生解決矛盾和沖突。
*後由小組學生歸納總結出消除「火花」的好方法。
三、教師總結
1、友情提醒:做小絨絨不做小刺刺。
讓我們學習——
用友善的辦法消除同學間的碰撞火花。
用理解、尊重的態度和語氣表達自己的看法。
2、消除火花的好方法:
寫紙條、寫信
仔細聽對方訴說
當面道歉
請老師和同學幫助解釋
通過第三者講和
冷靜一段時間,讓時間沖淡矛盾
送他(她)一個小禮物
四、學生活動:走近同學(同時播放歌曲《朋友》)
1、請走到過去曾有過摩擦的同學身邊,做一個友好的動作(握手、拍拍肩膀、擁抱)或者說一句自己*想說的話。
2、學生互動交流,情感升華。
3、讓學生互相交流溝通,加深彼此的感情,珍惜一起走過的日子。
五、課堂反饋:「這堂課給你帶來了什麼?」
我的感受:
我的認識:
我的收獲:
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