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玉米須蕁麻疹
擴展閱讀
嬰兒為什麼反復長濕疹 2025-04-06 22:44:12
皰疹吃火龍果 2025-04-06 22:29:04
sle蕁麻疹 2025-04-06 22:27:56

玉米須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5-04-06 05:11:06

❶ 治療蕁麻疹食療偏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症狀包括突然發作、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癢而不痛、時隱時現、消退後不留痕跡。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食療偏方,供患者參考:
1. 荊芥穗10克,防風9克,金銀花12克等。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適用於蕁麻疹。
2. 生地10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等。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適用於血虛受風所致的蕁麻疹。
3. 香樟木、晚蠶砂、徐長卿等。將葯任選一種煎水,乘熱先熏後洗,每日1次。適用於蕁麻疹。
4. 黃芪10克,白術、防風等。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適用於調和營衛,益氣固表,對蕁麻疹有效。
5. 金銀花12克,地膚子、芥穗等。水煎服,日2劑,分2次服。適用於蕁麻疹。
6. 熟地9克,當歸、白芍等。水煎服,每日1劑,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適用於頑固性蕁麻疹。
7. 玉米須15克,已發酵好的酒釀l00克。將玉米須放入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撈去玉米須,再加酒釀,煮沸食用。適用於蕁麻疹。
8. 三七與去骨雞肉搭配食用。三七切成薄片,用雞油或豬油炸黃,加入雞肉拌勻後蒸燉食用。適用於陽虛氣弱及氣血兩虛所致的蕁麻疹。
9. 醋、木瓜與生薑搭配食用。3味共入砂鍋煎煮後食用。適用於蕁麻疹,屬風寒外襲者。
以上食療偏方僅供參考,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同時,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和衛生,避免接觸過敏原和刺激性物質,以預防蕁麻疹的發生和復發。希望這些食療偏方能夠為您的健康帶來幫助。

❷ 玉米須的副作用是什麼

雖然玉米須可以作為食物或者草葯使用,但是如果攝入過量或者不適合個體的話,會有不同的副作用:
1. 過敏反應:玉米須中含有一些抗原物質,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如食物過敏、皮炎、蕁麻疹等。
2. 消化不良:過多食用玉米須或者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瀉、胃酸倒流等症狀。
3. 腎臟問題:長期大量使用玉米須可能會對腎臟造成不良影響,如腎結石、腎功能不全等。
4. 葯物相互作用:玉米須中含有一些化學成分,可能會與某些葯物相互作用,導致葯效的減弱或者增強。
5. 毒性:雖然玉米須不是有毒物質,但如果不適當攝入或提取會有毒的化學成分,如玉米須素等,有可能產生毒性。

❸ 干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

干玉米須的功效是可以利尿、去水腫、減肥,還可以泄熱、利膽。在臨床上,干玉米須可以和其他葯物相配合,來治療一些相關的疾病,而且還可以提高血小板的數目,能夠抗溶血,而且還可以作為止血用葯。臨床上對於一些膀胱以及腎結石、尿路結石,都可以很好的治療。干玉米須具有抗過敏的作用,所以說可以輔助治療一些蕁麻疹、哮喘等一些過敏性的疾病,通過合理的用葯,也可以用來治療乳腺炎,還有胃炎、消化不良等一些相關的疾病。干玉米須在臨床應用中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的應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干玉米須和一些肉類進行熬燉、像排骨這些都可以,即可以改善口感,又可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❹ 治療蕁麻疹有什麼偏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和環境因素有關,並且還和人的精神因素有關,想要治療好蕁麻疹,就要從精神和飲食兩方面入手。蕁麻疹患者平時在飲食上要注意,那麼,治療蕁麻疹有什麼偏方?蕁麻疹飲食要注意什麼?
1、蕁麻疹的食療偏方
1、蕁麻疹的食療偏方可選取500克的小白菜,洗凈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5棵在患處搓揉,清涼沁人心脾。逐日早晚各1次,用3次即痊癒,不復發。
2、可選取新鮮的絲瓜葉用凈水洗凈備用,連續塗擦了10多次就可以痊癒,不復發。
3、可選用白酒、食醋以1:2混合成液,用此葯塗搽患處,數分鍾後即可見效。
4、蕁麻疹的食療偏方可選取黑芝麻30克,黃酒15--30克。芝麻打壞,放杯中,加入黃酒,加蓋,放入鍋中隔水蒸大約15分鍾。睡覺錢服用1次芝麻酒。逐日1劑,連食1周。
5、香菇泡好後切成絲加瘦肉末與粳米一起煮飯。對治療小兒蕁麻疹、慢性胃炎等症有緩解作用。
6、蕁麻疹的食療偏方可選用玉米須15克,還有發酵好的l00克酒釀。將玉米須放人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撈去玉米須,再加酒釀,煮沸食用。
7、用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薑9克。3味共人砂鍋煎煮,醋干時,取出木瓜、生薑。早、晚2次食完,逐日1劑,痊癒為止。
8、蕁麻疹的食療偏方可選取蟬衣5個、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早晚各一次)。用葯3劑即痊癒,不復發。
9、蕁麻疹的食療偏方可選用三七1--1.5克,去骨雞肉100克。三七切成薄片,用雞油或豬油炸黃,加入雞肉拌勻,放人碗中,再加水適量,用文火蒸燉1小時,加入少量食鹽調味,葯肉湯1次服完,逐日或隔1--2日服1劑,連服2--3劑。
10、將水發香菇切成絲,豬瘦肉切成末,與洗凈的大米入鍋煮熟。此飯對輔助治療小兒蕁麻疹、慢性胃炎有較好的效果。
2、蕁麻疹飲食禁忌
1)、忌食辛辣魚腥發物:在沒有發現可能誘因的情況下,盡量避免魚蝦、蟹及剌激性食物。如蝦蟹、牡蠣、海蛤、甲魚、帶魚、鱔魚、豬頭肉、公雞、牛羊肉、蘑菇、竹筍、香蕈等,因為這些食物容易生風動血化熱,可催化本病產生。辣椒、胡椒、桂皮、洋蔥、咖喱、茴香、煙酒等。因這些食品可助熱動血,誘發本病發生;有時也可直接成為過敏原,產生變應性反應。
2)、忌食油炸肥膩食物:如各種油炸、煎烤、熏腌肉製品、動物內臟、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因這些食品易生痰動火或聚濕生熱,使濕熱內蘊,郁於肌膚而誘發本病。
3)、吃清潔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條、米飯、粥,同時配新鮮素類等。一般3-4天,如果皮損減輕或消退,就往前回憶,在出皮疹前吃的食物與近3-4天有什麼不同,如發現可疑的食物,但不能確定,待皮疹完全消退後,用激素試驗來排除。

❺ 偏方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一般和過敏等原因有關,出現蕁麻疹的症狀後就要及時找到引起的原因,做好預防及治療蕁麻疹的工作,減少長時間給小兒亂用葯而耽誤蕁麻疹的病情。
蕁麻疹的誘因:

1、食物:無論動物性食物,如魚、蝦、蟹、雞蛋、牛羊肉、奶製品等,還是植物性食物,如蘑菇、蠶豆、番茄等均可引起蕁麻疹,但以動物性食物和奶製品誘發蕁麻疹為多。食物中的添加劑,如孩子們常愛吃的冷飲、汽水、雪糕、糕點、巧克力等是慢性蕁麻疹不可忽視的誘因。

2、葯物:約有14%的葯物性皮炎表現為蕁麻疹,可見葯物是導致蕁麻疹的重要原因。

3、理化因素:如寒冷、日曬、擠壓、摩擦、搔抓和潮濕等常常引起蕁麻疹。吸入或接觸物:如花粉,空氣中的黴菌孢子、動物的皮屑及羽毛、蟲咬、穿的化纖織物等。
4、精神因素:如過度緊張、失眠等。
5、遺傳因素:如家族性蕁麻疹綜合征,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等。

得了蕁麻疹如何治療呢?

1、對可疑致敏源應盡量避免。
2、內用葯、抗組織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但是抗組胺並不能抑制組胺的生成,因此不能防止蕁麻疹反復發生。而且服用後容易出現頭暈,嗜睡等不良反應,長期服用對肝腎造成更大損傷。
3、外用一般會選用激素類軟膏,如地塞米松軟膏、膚輕松等,雖然能很快控制皮膚過敏症狀,但是一停用,過敏症狀就會復發,長期使用激素類軟膏會使皮膚失去正常防禦和自我保護能力,最終導致激素依賴性皮炎。
4、IgE抗體免疫調節:從蕁麻疹的免疫學上看,治療的根本應控制IgE,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目前蕁麻疹的治療多停留在抗組胺等炎症階段,一部分人會通過提高免疫力來嘗試治療,但過敏並不是免疫力低所致,人體的五種免疫球蛋白分泌失衡才是疾病的根本病因。
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能夠改善總體免疫力,增強抗過敏的能力,所含特定益生菌菌株,能降低血清IgE,對很多過敏性疾病有緩解治療的作用。[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無致病性的微生物來改善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平衡,進而促進免疫耐受功能,所含羅伊氏乳桿菌擁有降低血清IgE過敏抗體的國際專利認證,連續補充三個月以上使得身體中的IgE濃度降低,這樣一來使過敏原無法與體內的IgE抗體結合,從而不再發生過敏的系列生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