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痘多少例構成爆發
我們是一個班級3例,一個學校3個班;就必需停課
② 常見的5種皮膚病,寶寶皮膚病可以預防
新生兒的皮膚相當嬌嫩,像綢緞一樣,但是各種肌膚狀況頻繁出現,令父母心疼不已。本文介紹幾種比較常見的皮膚問題,讓父母了解相關的疾病知識以及日常護理,讓小寶寶 健康 成長。
狀況1、蕁麻疹
蕁麻疹分為急性或慢性,急性的定義為小於6周;慢性的定義為大於6周。多數的蕁麻疹屬於急性蕁麻疹。蕁麻疹的特徵有三個:(1)疹子中間會凸出來,周圍有紅紅的一塊;(2)疹子會很癢;(3)相同位置的疹子通常不會存在超過24小時,疹子的位置會四處移動。如果相同位置的疹子超過24小時,則通常不是蕁麻疹。任何年齡皆可能會有蕁麻疹,大多是因為過敏所引起,可能過敏的原因很多,包括對食物過敏、天氣冷熱或洗澡水冷熱皆有可能,應盡量遠離誘發因子。
緩解方式為可以服用醫生開的抗組織胺葯物,內服的葯物通常比外用塗抹的葯物來得有效,即使剛出生仍可服用。如果已知道對牛奶蛋白過敏,可詢問醫生是否要更換為高度水解配方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少數蕁麻疹會造成血管性水腫,假如少數寶寶的喉嚨因蕁麻疹發作而腫起來,可能會影響呼吸,應盡快就醫,不過父母也不用太擔心,畢竟這種狀況很少見。
狀況2、異位性皮膚炎
因為皮膚屏障不好,容易發炎,又受到外界刺激(可能的刺激因子很多,冷熱、食物、流汗…等皆可能),發作時會很癢,甚至癢到睡不著。大部分2個月大以後才可能發生,大部分在2歲前就會發生。症狀是皮膚偏干(全身都有可能,但包尿布的地方可能比較不會有疹子);屬於慢性皮膚炎,經常不斷復發。預防異位性皮膚炎被誘發的方法為盡量避免刺激因子,洗完澡後最好輕輕將水分拍干,盡量不用擦的,以免刺激到皮膚。輕拍後,再盡快擦保濕乳液,做好保濕;如果比較嚴重,則需使用類固醇葯物。但是因為患部會很癢,越抓可能會越癢,而且抓了會破皮,皮膚屏障更加被破壞,演變為惡性循環,這就是癢搔抓循環,父母應盡量不要讓寶寶搔抓患部。
狀況3、水痘
寶寶之所以會得到水痘,是因為水痘病毒由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傳染力強,症狀為軀干或臉部會出現紅斑→水泡→膿皰→結痂。1歲前嬰兒大多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感染的機率較少,但是免疫力較差的寶寶還是可能感染,也要避免接觸感染者。預防方式為戴口罩(但空氣傳染的疾病,即使在同一節車廂內也可能被傳染到,戴N95口罩會比較有效;飛沫傳染則大約可傳播1米距離)。但要小寶寶戴口罩比較難,所以比較有效的方式仍為1歲時必須打水痘疫苗。20%的寶寶即使接種了水痘疫苗,仍然可能得到水痘,但病情與症狀會比較輕微。此外,也要勤洗手。
寶寶一旦患水痘,可能會搔抓患部,一旦皮膚被抓破,就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水痘大多可以自愈,盡量不要讓寶寶搔抓患部。不分年齡皆可請醫生開止癢葯或服用抗病毒葯物,會較快改善症狀。另外,少數產婦在生產前2天~生產後5天出水痘,所生下的寶寶若患水痘通常都會比較嚴重,必須盡快治療。
狀況4、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常於出生後2到10周開始發生,有一些寶寶大約在脂漏性皮膚炎出現3到4周以後就會自愈,而其他寶寶也常在8個月到1歲時會痊癒。脂漏性皮膚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推估可能與皮脂的增生及真菌有關。
如果寶寶的頭皮僅有過多的皮脂及脫屑,但發炎(發紅)不嚴重,正常清潔即可,不要硬摳患處。如果患處皮脂相當厚,可以使用嬰兒油溫和按摩,之後再清洗。若有發炎(發紅),醫生則可能會開外用弱效的類固醇葯物來治療。
狀況5、新生兒痘痘
新生兒痘痘的病因目前尚不確定,一般被認為與母親的男性賀爾蒙刺激皮脂腺,或嬰兒本身的腎上腺或性腺男性賀爾蒙暫時性產生增加有關。男寶寶的發生率高於女寶寶。大部分程度都相當輕微,且為期短暫,大約1到2個月就會自行消失,只有少數寶寶持續至9到12個月大。大部分嬰兒不需治療,只需要使用水及溫和的嬰兒清潔用品清潔。如果醫生覺得比較嚴重、需要治療時,使用的葯物與成人類似,包括局部抗生素等。
至於2到7歲的兒童長痘痘,則是相當罕見的。若嬰兒痘痘情形嚴重且持續時間較長,或是2到7歲的兒童長痘痘,則可能需要確認是否內分泌異常,如腎上腺素增生症、性腺腎上腺腫瘤、性早熟或庫欣氏症等。
③ 什麼是帶狀皰疹多久可以痊癒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神經引起的皮膚和神經的炎症。如果是早期、輕症的患者用葯干預7到15天左右,皮疹就會完全消退。
帶狀皰疹,俗稱蛇纏腰,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以疼痛 、水泡為主要表現 。病情早期部分患者可能症狀不典型。此病如果治療不及時 ,容易遺留後遺神經痛,尤其是年齡越大、耽誤的治療時間越長、留下後遺神經痛的可能性越大。
典型表現
發疹前可有輕度乏力、低熱、納差等全身症狀,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者神經痛,觸之有明顯的痛覺敏感,持續1~3天,亦可無前驅症狀即發疹。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頸神經、三叉神經和腰骶神經支配區域。
患處常首先出現潮紅斑,很快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的丘疹,簇狀分布而不融合,繼之迅速變為水皰,皰壁緊張發亮,皰液澄清,外周繞以紅暈,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
④ 帶狀皰疹相關疼痛治療指南
定義: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水痘,癒合後殘留的病毒潛伏於脊神經後根及顱神經的神經節中,當VZV特異性的細胞免疫下降時,病毒重新復活發生帶狀皰疹。疼痛是帶狀皰疹常見的臨床症狀和後遺症之一。帶狀皰疹相關疼痛包括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主要指皰疹癒合後持續超過4周的疼痛。
機制:
帶狀皰疹急性疼痛多認為屬於傷害感受性疼痛,部分伴有神經病理性疼痛。其機制認為其與病毒感染急性發作引發神經組織內的炎症水腫及神經纖維損傷有關。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屬於典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其確切的發生機制未完全闡明,多數學者認為PHN並非急性帶狀皰疹的疼痛在時間上的延續。當前研究可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1)周圍機制:主要表現為周圍神經干炎症以及神經損傷後傳導異常;(2)中樞機制:與中樞神經異常主要與丘腦對疼痛調節環路的功能改變有關;(3)與精神因素有關。
臨床特徵:
皮膚感覺異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早期症狀。這些症狀可以出現於帶狀皰疹出疹前數天,也可以於出疹時及出疹後發生。疼痛呈單側帶狀分布,發生於一至兩個相鄰的皮區,不越過軀體中線。疼痛性質多為燒灼痛、刺痛或電擊樣疼痛,常伴有痛覺過敏現象。極少數患者在前驅期後僅有皮區疼痛,而無皮疹,稱為「無疹型帶狀皰疹」。
診斷:
准確診斷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帶狀皰疹的典型症狀和體征,可以作出准確的臨床診斷。不對稱皮區的皮疹和簇集的水皰即可診斷為帶狀皰疹。此為其他的診斷要點包括:發病前有全身不適、乏力等前驅症狀;患處有燒灼樣、針刺樣疼痛或皮膚感覺過敏等;皮疹按神經支配區域分布;呈單側性、不過軀體中線;病程有自限性,約2-3周,愈後可有色素改變或瘢痕。
實驗室內的病毒學診斷是診斷不典型病例及進行鑒別診斷的重要方法。孕婦和新生兒的VZV感染、免疫缺陷患者不典型的感染、可疑中樞神經系統VZV感染必須由實驗室診斷確診。方法包括:
Tzanck塗片法:檢測皮損標本中的多核巨細胞和核內包涵體,但無法區分VZV和HSV感染。
組織培養法直接檢測病毒:時間長,有假陰性,因為皮損處病毒不容易復活。
從皮損基底部做細胞刮片進行VZV感染細胞的直接熒光抗體(DFA)染色:既快又靈敏。
VZV PCR:設備未普及。
ELISA和免疫熒光技術檢測VZV特異性IgG, IgM 和IgA: VZV IgG可自發的或在HSV感染復發時升高(抗原決定簇的交叉反應),而IgM增高及高滴度的抗 VZV IgA 抗體常意味著VZV感染復發,無論有無皮損。
鑒別診斷:
帶狀皰疹應與單純皰疹及丹毒等相鑒別。伴有疼痛的帶狀皰疹局部疼痛或皮膚感覺異常而無皮疹的患者(例如在出疹之前或無疹性帶狀皰疹病例),依據疼痛的部位應與該部位常見疼痛性疾病相鑒別如神經根型頸椎病、腎結石、膽結石、心絞痛、椎間盤突出症等。
治療:
帶狀皰疹相關疼痛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抗病毒治療
適用於帶狀皰疹急性期的使用。目前應用的抗病毒葯物包括:阿昔洛韋、伐昔洛韋和泛昔洛韋。這3種葯都是鳥嘌呤腺苷類似物,對病毒有特殊的親和力,但對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毒性低。急性期抗病毒類葯的應用,可顯著減輕皰疹急性期皮膚症狀,縮短皮疹癒合時限,同時可以緩解疼痛程度。
2、 糖皮質激素療法
在帶狀皰疹急性發作早期的治療中,系統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炎症過程,縮短急性疼痛的持續時間和皮損癒合時間,但對慢性疼痛(PHN)基本無效。在沒有系統性抗病毒治療時不推薦單獨使用皮質激素。
3、 疼痛的處理:
3.1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處理
①葯物治療: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兼有傷害性疼痛及神經病理性疼痛成分。首先可以考慮對乙醯氨基酚及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的應用。在傳統治療葯物效果不佳時,可參照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葯物治療。
②阻滯治療:局部麻醉葯作皮內注葯或者周圍神經干、叢阻滯,阻斷痛覺向中樞的傳導,可以緩解大多數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此法應該盡早使用以求達到緩解急性疼痛、預防PHN的發生和緩解其異常疼痛。常用的神經阻滯方法有:①星狀神經節阻滯:適用於頭頸、顏面以及上肢發生的帶狀皰疹;② 硬膜外阻滯:適用於胸部、腰部、骶尾部發生的帶狀皰疹,具體穿刺部位以及阻滯范圍應該根據脊神經受損的節段及疼痛部位而定;③ 椎旁神經阻滯:在受損皮區對相應的神經根分別進行阻滯;④ 其他神經干以及分支阻滯
③物理治療:
半導體激光、氦氖激光照射等均可作為帶狀皰疹的輔助治療方法。物理治療能改善血液和淋巴系統循環,促進炎症吸收;激活巨噬細胞,增強其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減輕神經炎症,緩解疼痛。
3.2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處理
①葯物治療:帶目前用於治療PHN的葯物主要有抗抑鬱葯、抗驚厥葯、阿片類葯、局部麻醉葯等。利用循證醫學證據,選擇安全有效的葯物。
一線葯物:三環類抗抑鬱葯(如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丙咪嗪)、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抗癲癇葯加巴噴丁和普瑞巴林;利多卡因貼片或乳膏能減輕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證據較多,可作為一線葯物應用。
二線葯物:阿片類鎮痛劑:阿片類鎮痛劑如羥考酮、曲馬多、美沙酮、芬太尼、辣椒素軟膏等可能對神經病理性疼痛有效。可作為治療的二線葯物應用。
三線葯物:此外NMDA受體拮抗劑(如氯胺酮和美沙芬),可樂定、大麻素等可用於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但需要更多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可考慮作為三線葯物應用。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葯物治療應充分考慮安全性、順應性和經濟性,不同患者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對葯物的療效不盡相同,必要時可考慮聯合用葯,當前關於葯物的聯合應用的循證醫學證據較少。
②微創神經介入及外科手術治療
對於一些應用葯物不能控制,或者控制效果不好,患者不能耐受葯物副作用的帶狀皰疹後神痛,可酌情考慮如下技術治療。
阻滯治療:皰疹後三叉神經痛可考慮性三叉神經阻滯治療;脊神經分布區域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可考慮行脊神經阻滯,此為也可考慮行硬膜外持續輸注局麻葯、可樂定或阿片類葯物;脊神經根(干、叢)介入治療適用於區域性疼痛的治療。可對相應的神經進行介入治療,如頸、胸、腰、骶神經根,臂叢神經、腰叢神經等。一般不宜使用神經毀損治療;交感神經介入治療:適用於持續性燒灼樣的皰疹後神經痛。常用方法有:星狀神經節阻滯,靜脈局部交感阻滯等。對胸、腰交感神經節及內臟神經叢,可進行物理或化學性毀損或外科手術切斷,以達長期治療效果。
神經調制技術:對難治的皰疹後神經痛可試用脊髓電刺激治療;對於病情比較復雜且其他治療效果不良時可考慮使用中樞靶控輸注治療,通過植入泵進行鞘內給葯(嗎啡、布比卡因、可樂定、巴氯芬或齊考諾肽)。某些頑固性疼痛可考慮深部腦刺激、運動皮層刺激等治療。
③其他治療
此外物理治療如超激光;心理治療;針灸等治療均可作為帶狀皰疹皰疹後神經痛的輔助治療方法。
⑤ 水痘和水泡有什麼區別寶寶水痘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水痘是一種疾病的名字,而皰疹是肌膚的一種疾病表現。一般水多度表現便是皮膚出現皰疹,因此這二者並非同樣的定義,也沒有好的方式分辨有什麼不同。水痘是水痘皰疹病毒性感染之後造成的一種變病。而其餘的病毒性感染,也有可能會造成皰疹的,因此拋進僅僅一種臨床醫學表現,是許多疾病的外在表現。水痘僅僅一種疾病罷了。防止與水痘病人較深接觸。患上水痘的患者應分隔至所有疹子結疤才行。存有免疫增強的少年兒童和孕婦應防止觸碰水痘病人,乃至要預防觸碰注射水痘預苗得人。
但是的小孩因為皮膚發癢的比較嚴重,便會忍不住的抓破,這樣就非常容易導致肌膚的感柒,乃至發生傷疤的狀況。水痘病人為首要病原體,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疹子乾躁結疤時,均有感染性。易患少年兒童觸碰帶條狀皰疹病人,也可以產生水痘,但罕見。水痘病毒感染關鍵根據飛沫傳染和立即接觸傳播。在近距、短時間也可以根據正常人間接性散播。對水痘病人應該馬上防護,直到所有皰疹結疤。被病人呼吸系統及疹子分必物環境污染的酒店布草及用品,應選用暴曬、燒開、紫外線照射等消毒措施。
⑥ 傻傻分不清,木子洋發文吐槽自己起水痘被質疑,帶狀皰疹和水痘有何區別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明星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明星好像都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有時候是影視明星,有時候是歌唱明星,他們都可以成為明星,偶像的定義有時候和明星會傻傻分不清,偶像感覺就是明星,明星好像也就是偶像,但是兩這確實有很大的不同,偶像有時候還可以是作家。他們都是普通人,對於一些疾病也是分不清,專業的醫師才能對於疾病做出准確的判斷,有時候症狀相同,表現形式也是相似,這就導致很多普通人對於疾病,很難做出准確的判斷,導致最後造成嚴重的後果。
⑦ 水痘怎樣算感染了得過的進來
水痘常見並發症
小博士論壇:
水痘患者若是兒童,應修剪其指甲,以避免小孩用手抓破水泡,引致細菌感染或留下疤痕。如有需要,可按醫生指示服用止痕葯和塗搽外用的止痕葯。同時,由於水痘傳染性高,因此患者應避免到公共場所,以免傳染給別人;水痘傳染期通常由出疹前兩天起至所有水泡結疤為止。
●可能發生的並發症。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小兒內科王新良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誤以為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出水痘一次,其實不然,水痘是由病毒引起,並非自身體發出來的。
水痘一般屬於較溫和的病,多數病例的症狀都屬輕微,患者會自然痊癒,不會引起嚴重問題,但是,成年人罹患水痘,病情有可能較嚴重,如發燒、頭痛、肌肉疼痛等。
也有患者會產生繼發性感染,如肺炎、腎炎和腦炎等並發症,甚至會導致死亡。患者如果發高燒,便應該考慮並發病的可能。
此外,一些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葯物的人都要加倍小心。
水痘患者的危險群也包括孕婦在內,懷孕前3個月的孕婦若出水痘,有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手腳殘缺等。至於快要臨盆的孕婦則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嬰孩。
●預防水痘疫苗。
預防水痘疫苗近年來已開始在新加坡出現。一歲以上的小朋友都可以考慮注射水痘針。
對於12歲以下的兒童,水痘疫苗只要注射一次;12歲以上的則須要接種兩支,注射完成後,於兩星期左右體內就可產生對抗水痘的抗體。
摘自《兒童健康紅寶書-學齡兒童篇》,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