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痘疫苗需要接種兩針,孩子感染水痘後平均要出痘300個,非常痛苦!
接種兩針水痘疫苗可以提高保護率到92%-93%,未接種者感染後皮疹可能達300個,痛苦不堪。寧波一般在1歲和入園前接種。感染後,孩子可使用對乙醯氨基酚緩解發熱,爐甘石洗劑或冷敷止癢。皮膚破損可塗抗生素葯膏。瘙癢影響睡眠時,口服抗組胺葯可助眠。疫苗保護期可達終身。
水痘與帶狀皰疹由同一病毒引起。水痘皮疹為「露珠」狀,紅斑基底薄壁水皰,從軀干、四肢到頭皮、外陰,多數癢感強烈。感染通常在15天內出現,症狀包括發熱、不適、咽炎、食慾不振,隨後全身性水皰疹出現。疫苗可預防感染,減輕症狀。若錯過第一劑,只要距第一劑3個月,即可接種第二劑。未免疫者或免疫功能受損者,VZV暴露後,應使用免疫球蛋白進行預防。寧波建議兒童在上幼兒園時接種第二針水痘疫苗。
突破性水痘是指接種過疫苗的個體感染野生型病毒,感染通常較輕,皮疹數量少於300個,但仍能傳播給未接種者。寧波地區若出現水痘疫情,未接種第二針的孩子應盡快接種,以降低感染風險。
水痘暴露後,應判斷孩子是否免疫(已接種疫苗或曾感染),有免疫力者僅需觀察,無免疫力者可通過接種疫苗預防。對於1歲以下、孕婦或免疫抑制者,應使用水痘免疫球蛋白預防,10天內有效。若孩子親密接觸過水痘患者,建議接種疫苗以預防感染。
寧波寶媽發現水痘疫苗兩針接種策略可有效提高保護率至99%以上。寧波有一年高三爆發水痘疫情,學生感染影響高考。推薦孩子接種兩針水痘疫苗以降低風險。
關於水痘診斷,需排除手足口病、丘疹性蕁麻疹。若口腔出現皰疹,基本排除丘疹性蕁麻疹。昆蟲叮咬後臀部、會陰、生殖器、肛周和腋窩區域無皮損,無口腔病變,可鑒別丘疹性蕁麻疹與手足口病。
帶狀皰疹的起病表現為皮疹及急性神經炎,最初為紅色丘疹,迅速進展為水皰,偶有出血,7-10日結痂,不再傳染。免疫低下者皮損持續時間更長,可能遺留疤痕。皰疹通常局限於一個皮區,偶爾波及相鄰皮區。治療目標是促進皮損更快癒合,減輕疼痛。推薦抗病毒治療,首選伐昔洛韋或泛昔洛韋,使用7日。急性神經炎需用鎮痛葯控制,糖皮質激素或三環類抗抑鬱葯作用不明確。繼發性細菌感染罕見,發現皮損紅腫、皮溫升高或化膿,提示感染。
妊娠期若出現帶狀皰疹,應給予治療以加速皮損癒合。盡管無臨床試驗評估抗病毒治療在妊娠期的效用,但在單純皰疹感染和水痘肺炎中使用阿昔洛韋的經驗表明其安全性。首選口服阿昔洛韋,因其在妊娠女性中的使用經驗最豐富。帶狀皰疹患者應避免與未接種水痘疫苗的個體接觸,尤其是妊娠女性、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嬰兒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免疫功能正常者極少出現臨床帶狀皰疹復發。一項研究顯示,年齡大於60歲的患者,未接種疫苗且4年內曾患帶狀皰疹的患者,4.5年的隨訪發現僅有25例確診復發,3次及以上的復發十分罕見。出現帶狀皰疹後,治療主要針對神經痛本身,包括使用外用利多卡因貼、辣椒素乳膏或貼劑,系統口服抗癲癇葯如加巴噴丁或普瑞巴林,或配合服用三環類抗抑鬱葯。治療難度大,必要時可嘗試更高級別的止痛葯、局部麻醉、交感神經阻斷術或疼痛科理療。
⑵ 水痘疫苗需要接種兩針,孩子感染水痘後平均要出痘300個,非常痛苦!
寶媽私信分享水痘皮疹照片,再次強調水痘疫苗接種兩針的重要性。寧波推薦1歲和入園前接種水痘疫苗,保護率可達92%-93%,僅接種一針保護率降低至80%。兒童感染水痘後,皮疹數目從100到500不等,平均為300個,孩子會感到瘙癢和痛苦。在寧波,1歲和入園前接種兩針水痘疫苗。孩子出現水痘後,可對症護理,如使用對乙醯氨基酚退燒,爐甘石洗劑止癢,必要時可塗抹抗生素葯膏。瘙癢影響睡眠時,可口服抗組胺葯物。
水痘皮疹具有典型特徵,面部、軀乾和四肢出現不同階段的水皰性皮損。初次感染後,病毒潛伏在神經節中,免疫功能下降時可能引發帶狀皰疹。帶狀皰疹表現為單側疼痛性水皰,分布於局限的皮節區域,多發於60歲以上成人。
水痘和帶狀皰疹由同一種病毒引起,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水痘皮疹紅斑基底上覆蓋薄壁水皰,如「露珠」般短暫出現,數日內發展為糜爛結痂。兒童感染水痘較為痛苦,可能並發皮膚細菌感染,甚至留疤。長大後仍可能感染帶狀皰疹。
水痘感染通常在14-16天後出現,表現為發熱、紅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水皰、糜爛結痂。皮疹從軀干到四肢、頭皮和外陰,多數有瘙癢感。多數病損在6天內結痂,痂皮在1-2周內脫落,留有色素沉著減少區域。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原發性感染導致水痘,症狀包括發熱、紅斑、水皰、瘙癢等。並發症和死亡風險較高,特別是在免疫功能受損者和妊娠女性中。傳染性在無疫苗接種的時代接近90%。原發性水痘患者的傳播風險高於帶狀皰疹患者。傳染期始於皮疹發作前1-2天,結痂後不具傳染性。
兒童接種水痘疫苗可以預防感染,減輕疾病嚴重程度。對於僅接種過一劑疫苗的兒童,若距第一劑接種時間超過3個月,應接種第二劑以完成免疫程序。對於免疫功能受損者、嬰兒和妊娠女性等不適合接種疫苗的個體,VZV暴露後推薦使用免疫球蛋白進行預防。水痘疫苗的保護率達到99%,建議接種程序為12-18個月接種第一劑,4-6歲接種第二劑。
寧波地區建議學齡前兒童接種第二劑水痘疫苗,以預防班級中出現水痘患兒時的感染風險。國產水痘疫苗與進口疫苗無顯著差異。水痘疫苗對孕婦無影響,對嬰兒而言,如果接種後出現輕微症狀,仍可繼續母乳喂養。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首選對乙醯氨基酚退燒。
水痘疫苗屬於二類疫苗,寧波地區已將其列為一類疫苗,免費接種。寧波地區高三畢業班水痘疫情案例說明,接種兩劑水痘疫苗對於預防水痘感染尤為重要。寧波寶媽關注水痘疫苗接種時間,建議孩子在上幼兒園時接種第二劑疫苗。寧波地區兒童水痘暴露後,應盡快接種第二劑疫苗以降低感染概率。
對於打過水痘疫苗但出現「突破性水痘」的兒童,皮疹數目通常少於300個,症狀較輕,但仍能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兒童。此類突破性感染的兒童無需再次接種水痘疫苗。
水痘的診斷需考慮是否存在免疫力(通過疫苗接種或先前感染)。兒童接觸水痘後,應觀察其是否出現免疫力證據。若無免疫力,通過接種疫苗可預防感染。如果已接觸水痘但未接種疫苗,推薦在3-5天內接種以降低感染風險。
寧波地區關注水痘疫苗接種,建議孩子在幼兒園前接種第二劑水痘疫苗,以降低水痘爆發風險。寧波地區家長關注水痘疫苗接種時間,確保孩子及時接種。寧波地區家長關注水痘疫苗接種程序,強調兩劑接種對於預防水痘的重要性。
⑶ 小孩水痘疫苗打幾針
小孩注射水痘疫苗通常為2針,在滿周歲時,即1歲之後注射第一針,第二針屬於加強針,建議在小孩4-8歲時注射第二針。通過2針水痘疫苗的注射,能夠產生較高滴度的針對水痘病原體的保護性抗體,從而使孩子免受水痘的侵擾。小孩患水痘時較痛苦,常會出現發燒、皮疹。
在注射水痘疫苗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1、應在小孩身體健康的狀態下接種水痘疫苗,如果出現過敏症狀,或者出現感冒、發燒、腹瀉等情況,則不宜接種疫苗;
2、接種水痘疫苗之後,應在接種場所至少觀察半小時,以免小孩發生過敏反應,一旦發生,應及時進行處理。
⑷ 水痘預防針打幾次
水痘預防針通常需注射兩次,但兒童和成人注射時間有所不同。對於兒童,通常在1-2周歲注射第一針,4-6歲注射第二針,可以獲得90%的終身免疫力。對於13歲以上的青少年或成人,注射完第一針水痘預防針後,需間隔6-10周注射第二針,也可達到90%以上的終身免疫效果。
自身免疫力較差或經常產生病毒感染的人群,建議注射水痘預防針。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皮膚疾病,幼年易患水痘,成人易患帶狀皰疹。但目前部分水痘也易發生於成人,成人患水痘後范圍較廣、數量較多、侵害面積較大、侵害深度較深,所以患者全身反應較明顯。
⑸ 水痘疫苗要打幾針
1~12歲的兒童接種一劑量(0.5ml);13歲及以上的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接種2劑量,間隔6-10周。兒童及成人均於上臂皮下注射,絕不能靜脈注射。疫苗應通過提供的稀釋液復溶,並應完全溶解。應在消毒劑完全揮發後再行接種。對於健康人,水痘減毒疫苗可與其他減毒活疫苗或滅活疫苗同時接種;對於免疫缺陷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水痘減毒疫苗可與其他滅活疫苗同時接種。但均需接種於不同部位,且不能在注射器中混合。如水痘減毒疫苗不能和麻疹疫苗同時接種,則接種間隔至少1個月。
接種時間
寶寶在1~2歲時需要注射水痘疫苗,第1針屬於免疫針,等到寶寶4~6歲的時候是可以注射第2針水痘疫苗,第2針水痘疫苗主要是加強針,可以加強體內的抗體,這樣可以防止寶寶出現水痘感染。水痘主要是由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引發的一種皮膚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的傳播性是比較強,可以通過接觸傳播以及飛沫傳播,通常是會發生在2~12歲的寶寶之間,所以寶寶注射水痘疫苗之後,可以防止寶寶出現水痘感染。
水痘簡介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成人發病症狀比兒童更嚴重。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力強,水痘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自發病前1~2天直至皮疹乾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接觸或飛沫吸入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該病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並細菌感染會留瘢痕,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有時病毒以靜止狀態存留於神經節,多年後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
病因
該病是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致。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屬皰疹病毒科,為雙鏈的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病毒糖蛋白至少有8種,決定了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病毒在外界環境中生存力很弱,不耐熱和酸,能被乙醚等消毒劑滅活。人類是該病毒唯一宿主,患者為唯一傳染源,傳染期一般從皮疹出現前1~2天到皰疹完全結痂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個病程中皆具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相同。
水痘傳染性強,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病毒感染人體後,先在鼻咽部局部淋巴結增殖復制4~6天,而後侵入血液並向全身擴撒,引起各器官病變。本病病變主要是在皮膚棘狀細胞層,細胞腫脹變性形成囊狀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細胞裂解及組織液滲入後即形成皰疹。水皰液中含有大量的感染性病毒顆粒。水皰也常見於口咽部、呼吸道、胃腸道、眼結膜和陰道黏膜表面。
任何年齡人群均可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以嬰幼兒和學齡前、學齡期兒童發病較多,6個月以下的嬰兒較少見。水痘在易感人群中的播散主要取決於氣候、人口密度和醫療衛生條件等因素。
臨床表現
該病潛伏期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較急,年長兒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現前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惡心、嘔吐、腹痛等前驅症狀,小兒則皮疹和全身症狀同時出現。
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開始為粉紅色小斑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黏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
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脫痂的演變過程,脫痂後不留瘢痕。水皰期痛癢明顯,若因撓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
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此外,若妊娠期感染水痘,可引起胎兒畸形、早產或死胎。
⑹ 水痘打幾針
水痘疫苗是用來預防水痘的,但是打一針水痘疫苗,對於水痘的預防效果,從臨床上看並不是特別好。所以目前建議水痘可以打兩針,第一針可以在一歲到一歲半的時候進行注射,第二針可以在四周歲的時候進行注射。如果在四周歲之後還沒有注射過水痘疫苗,那麼可以連續注射兩針,但兩針之間的間隔必須大於四個星期。水痘疫苗打了兩針之後,對水痘的預防效果要明顯的提高,但也並不是絕對不會得水痘,因為水痘疫苗對於身體的免疫效果,畢竟比不上真實的得過一次水痘。但是注射水痘疫苗之後,即使再得水痘,水痘的的病情一般也會比沒打水痘疫苗的人要稍微輕一些。所以水痘疫苗還是有必要打的,最好打兩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