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皰疹性咽頰炎的圖片
擴展閱讀
袪雀斑化妝品 2025-04-05 07:45:26
創可貼皰疹 2025-04-05 07:38:15

皰疹性咽頰炎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4-05 03:32:58

① 警惕!手足口病的「小弟」已上線!家裡有小孩的注意了


天氣逐漸轉熱,

手足口病 已進入高發期,

同時上線的,

還有它的「小弟」——

皰疹性咽峽炎


近期各地對這「兄弟倆」

發布的預警信號

可謂一浪接一浪


最近幾年,「手足口病」的高發病率讓大家對「手足口病」的認識度明顯提高了,孩子嘴巴里有潰瘍、手腳心有小水泡,家長們都基本會想到是不是「手足口病」了,也基本知道要怎麼預防處理了。


但是,最近接到家長報告後處置了幾起幼兒園聚集性發生的奇怪現象卻不是「手足口病」的病。表現是孩子們在班級里聚集性發病,只有嘴巴里有皰疹,手心沒有水泡,足底沒有水泡,多有高燒。


每年 4~7 月,是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常見於 5歲以下 的小寶寶,而 幼兒園(托幼機構) 等人群聚集的場所,是它們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現聚集性疫情或暴發疫情。



提到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很多寶爸寶媽瞬間「臉盲」,因為這兩傢伙實在是太像了,撞臉指數高達 99.99% 。

如何區別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症狀: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傳染性疾病, 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兒童。


兩者 都是由腸道病毒所引起 的疾病,具有一定相關性,而且二者病毒間有許多重疊,導致症狀與傳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專業醫療人員,非常容易誤診誤斷。


從病症上來說,皰疹性咽頰炎來勢猛烈,高熱抽搐的臨床表現往往讓家長先亂陣腳,但實質上來說 皰疹性咽頰炎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並發症與後遺症 ,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幾率感染並發症,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兒童,常見有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有時往往危機生命;家長們應當在發現孩子有手腳水泡與發熱後,及時送去就醫,切勿拖延 。因此,從並發症來看,手足口更危險。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皰疹性咽炎?

皰疹性咽炎發作時主要有以下幾個症狀:

1.口腔、喉嚨、舌下等部位起1 2mm的皰疹潰瘍。
2.突然高熱,可出現驚厥。體溫一般在37.7 40 。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發病時常有嘔吐或頭痛,少數患兒有腹痛。

孩子如果發生以上症狀,就要考慮是皰疹性咽炎的可能性,應及時就醫,否則有可能合並細菌感染,小皰疹發展成膿皰,病情就加重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症狀:

Ø 發高燒, 體溫多在38 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症狀

Ø 出現丘疹或皰疹, 多發於手、足、口、臀 四個部位

Ø 口腔潰瘍疼痛,拒絕進食

如果寶寶不幸「中招」,如何護理?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期識別危重信號,及時就診,合理治療,一般都可順利康復。


1. 注意隔離


(1)患兒應盡量待在家中:

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體溫正常、皰疹消退後再隔離一周,一般來說,共隔離 2 周時間,尤其是在發病的第一周內,傳染性是最強的;


(2)多通風:

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


(3)家長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兒不要串門外,家長也盡量少串門,因為家長也可能會成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媒介。


2. 觀察病情


(1)注意觀察患兒是否有新的症狀:

注意有無新的體征出現,或原有症狀、體征有無加重或惡化,重點留意有沒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號出沒;


應密切觀測患兒的精神狀態、有無肢體抖動、易驚、皮膚溫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壓等,一旦出現危重信號,需及時就診或復診。


(2) 注意觀察呼吸:


主要觀察患兒有沒有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加快的情況,5 歲以上兒童 30 次/分鍾;1 歲 5 歲 40 次/分鍾;2 月齡 12 月齡 50 次/分鍾;新生兒 2 月齡 60 次/分鍾;


如果有持續或頻繁出現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加快,那麼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需要及時就診或復診了。


(3)定期監測體溫:


一般每 4 個小時可以測一次體溫,如體溫超過 38.5 (腋溫),每 1 2 小時測一次體溫,並要注意有無寒戰、驚跳、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出現幻覺或甚抽搐等情況,進行退熱處理後 1 小時應重測體溫。


3. 注意護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飲食為主

予以溫涼的與年齡相應的烹飪軟爛或流質、半流質食物,如面湯、稀飯、米糊、母乳等,避免過咸、過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發病的一周內,休息很重要

盡量限制其活動量以防止過度疲勞;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每次餐後宜用溫涼開水漱口或直接飲用適量的溫涼開水。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飯前便後,建議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復感染或交叉感染。

4. 注意消毒


腸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20 仍可長期存活,在外環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但不耐高溫。患兒玩過的玩具、用過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應徹底消毒。


(1)紫外線照射:

如有條件,可以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 0.5 1.0 小時,但只限於光線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2)陽光暴曬消毒:

有陽光普照時可以將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於太陽底下暴曬 0.5 1.0 小時,但只限於陽光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3)家長自身也需消毒:

家長或照顧者在接觸患兒前後、給患兒更換尿布/尿不濕和處理大便後都應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消毒什麼?如何消毒?


1.空氣

以自然通風為主,每日通風2 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無法自然通風的可採用排風扇等機械通風,有條件的可使用紫外線消毒。


2.物體表面、地面、牆壁

物體表面(如門把手、樓梯扶手、床圍欄、桌椅檯面、水龍頭等)、地面和牆壁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噴灑消毒,作用30分鍾,必要時用清水擦拭乾凈。

被患兒糞便、皰疹液等污染的物體表面、地面和牆壁可先用即棄型物品清理污物,再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噴灑消毒,作用30分鍾。


3.衣物、被褥等織物

患兒的衣服、被褥、毛巾等需要單獨清洗,陽光下暴曬2小時或煮沸20分鍾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


4.奶瓶、餐飲具

患兒的奶瓶、餐飲具每次使用前應煮沸20分鍾或高溫消毒。



5.玩具、學慣用品

患兒接觸過的學慣用品、玩具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鍾後用清水擦拭或清洗干凈,不適合用消毒劑擦拭的學慣用品(如書本等)可陽光下暴曬2小時。


6.手

手接觸糞便、皰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後,應及時用流動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按正確的方法洗手,必要時可用復配手消毒劑進行雙手消毒。


7.便器

患兒使用後的便器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鍾。


8.診療用品

醫務室的診療用品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體溫計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清水沖洗干凈後備用。 壓舌板建議使用一次性的,非一次性壓舌板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高壓蒸汽滅菌。


9.校車

如果有配備校車,要保持校車衛生清潔;校車應以自然通風為主,密閉的空調車應開啟通風裝置;每天對校車的門把手、座位、扶手、車廂地面等進行消毒。


特別提醒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腸病毒引起的,醇類消毒劑(如酒精)對它的滅活效果不佳,不宜用於噴灑或擦拭消毒;手消毒液很多都是醇類復合制劑,須用含次氯酸的更高效手消毒液才能有效殺滅腸病毒。


如何預防手足口&皰疹性咽頰炎?


因手足口&皰疹性咽頰炎都是通過 糞-口-呼吸道傳染 ,且都是因腸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傳染病,所以預防方法也相似。


01

接種疫苗


2016年我們國家就研發上市了 EV71疫苗 (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用於預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



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為 6月齡-5歲 ,建議盡早接種,低齡兒童盡量在 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 程序(兩次接種,間隔一個月),以便盡早發揮保護作用。


Tips:打了EV71疫苗就不會得手足口病了吧?


答案是...... 不一定!

接種EV71疫苗,可以預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絕大多數重症手足口病。 寶寶接種後,得手足口病的幾率會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會是嚴重的手足口病。


所以,打不打,你說呢?


02

加強防禦


除接種疫苗之外,防護預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隱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後,由於自身抵抗力較強或曾被感染過,因此不會發病或者只出現類似感冒、口腔潰瘍等較輕的症狀。但成人在和寶寶的密切接觸中卻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寶寶,因此成人在接觸寶寶前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洗干凈手之後再去抱寶寶。


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衛生部有一個五句真經一定要落實: 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


最後提醒 :凡出現發熱、感冒或呼吸道症狀,或發現手足口皰疹皮疹病兒,應速去醫院就診。

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及時應對、不信謠言,才能給寶寶最好的保護!


另外要提醒各幼兒園(托幼機構),落實晨檢制度非常必要,如發現寶寶出現發熱、咽痛、出疹等症狀,要通知家長盡早帶寶寶到醫院就診。病例異常增多時,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

② 如何辨別嬰兒鵝口瘡症狀圖片

孩子的口腔是家長比較容易忽視的地方,但有些小疾病就藏在口腔里,而且症狀還很像,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比如孩子口腔常出現的
口腔潰瘍、鵝口瘡和皰疹性咽頰炎
,家長不易區分,可能會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今天我們來聊聊這3種疾病的典型症狀,幫助大家區分它們。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一種自限性的疾病,遺傳、維生素的缺乏或孩子不小心磕、咬到嘴唇等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口腔潰瘍的出現。
此時,孩子口腔黏膜上皮通常會出現
1~2個
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潰瘍,呈現中央凹陷,周圍的黏膜紅且微微腫起。
口腔潰瘍可能會很痛,進而影響孩子飲食。
口腔潰瘍示意圖
常見部位:
口腔潰瘍通常在
唇、頰或舌根
等部位比較常見。
持續時間:
口腔潰瘍通常持續
1周左右

採取措施:
對於口腔潰瘍無需特殊治療,等待自行好轉即可。
鵝口瘡
鵝口瘡是「白念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它能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這種疾病和孩子口腔內的奶漬比較相似,但
鵝口瘡不易擦除
,家長可以此區分。
當鵝口瘡症狀較輕時,孩子除了口腔里的白膜,其他症狀並不明顯。隨著鵝口瘡加重,孩子在吞咽時可能會有疼痛感,進而影響飲食。
鵝口瘡示意圖
常見部位:
鵝口瘡通常附著在孩子的
舌頭、上顎、頰粘膜

嘴唇
等部位。
持續時間:
通常鵝口瘡治療
10天左右
即可康復。
採取措施:
孩子得了鵝口瘡,醫生通常會建議使用10萬單位/m的制黴菌素溶液,用棉棒蘸溶液,塗抹孩子口腔裡面有白點的地方。
每次大約使用2ml左右,每天使用3次,直到口腔內完全沒有白點,再鞏固2-3天左右即可。
但是家長並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因此不建議家長自診自治,孩子的具體情況還需醫生判斷。
皰疹性咽頰炎
皰疹性咽頰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主要表現為咽部出現小紅點,然後逐漸形成水皰,再破潰成潰瘍,還可能伴有發熱的症狀。
孩子在患病初期不會有特別的不適感,但在疾病後期會出現潰瘍,孩子可能會因為疼痛而抗拒吃飯或喝奶,這通常代表著病症接近好轉,但往往也是家長最著急的時候。
皰疹性咽頰炎示意圖
常見部位:
皰疹性咽頰炎的症狀通常出現在
咽部或軟齶
(上齶的後1/3)處。
持續時間:
皰疹性咽頰炎無需特殊治療,通常
5-7天
即可康復。
採取措施:
皰疹性咽頰炎屬於自愈性疾病,家長可以給孩子
少量多次地喂水
,這樣可以沖洗潰瘍面,避免繼發感染。也可以給孩子准備一些偏涼的流質、半流質的食物,這樣有利於孩子吞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如果孩子有高熱症狀,可使用退熱葯。
如果孩子出現了我們拿不準的症狀,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診斷,避免疾病進一步傷害孩子。
更多關於
口腔潰瘍、鵝口瘡和皰疹性口腔炎
的預防、治療及護理等方面的知識,大家可以育學園APP,查看更多疾病講解及實用育兒技巧。

③ 秋季小兒好發疾病——皰疹性咽頰炎

近期,朋友圈被一則「孩子高燒40度,確診為皰疹性咽頰炎,聽說傳染性極高,兒童醫院、兒研所已經有上千名類似的患兒就診……」消息刷了屏。這里提醒各位家長,請不用慌,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不用被假象蒙蔽雙眼。秋季確實是皰疹性咽頰炎的高發季節,但是沒有網傳的那麼誇張!

(作者:夏晶,國家二級營養師,育兒科普作者,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姚迪

本文系原創作品,商業合作及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投稿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④ 小傢伙的免疫力抵抗住了『皰疹性咽峽炎』

今天想聊聊免疫力和健康這個事。

前段時間「皰疹性咽峽炎」肆虐,剛好這個階段帶著家中小人兒回了老家,而弟弟家的兩個小人兒不巧又都得的咽峽炎。據說這個情況會傳染,當時心裡每天都很忐忑。

在這里,再次把皰疹性咽峽炎的情況分享給大家:

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發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侵犯1~7歲小兒。臨床以發熱、咽痛、咽峽部黏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為主要表現。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兒可重復多次發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雖說這個病情可以自愈,可是過程中時不時的發燒,孩子有時候也不那麼愛吃東西,還是很急人的。

寫這篇文章時,我已經帶著小人兒從老家回來十多天了,而且期間鬧了個小烏龍,也帶著孩子去醫院找醫生確認過。真正確認了小傢伙確實沒有感染咽峽炎後,開始回顧這一系列情況。

說一下關於帶著小傢伙去醫院的情況哈~

在老家的時候小傢伙就發了兩三次燒,燒的也不高,給做做物理降溫,不久就退了,精神狀態很好,不流口水,胃口也很好,所以就沒有去看。

回來兩天後,又發燒,不久也退了。這個時候我心裡就有一些打鼓,心想是不是被傳染了咽峽炎呢?所以在隔了一天又發燒後,我就忍不住帶他去醫院,想著去查個血,順便讓醫生看看嗓子,到底怎麼回事,怎麼老是發燒呢?

排隊到我們的時候,小傢伙的燒已經退了。醫生給看了看嗓子,說沒事,不是咽峽炎。我就把最近一直反復發燒的情況詳細和醫生說了一遍。

醫生和我說的也是,只要孩子整體狀態不錯,而且能夠自行退燒,一般就不要緊,同時也說明孩子體質不錯,免疫力挺好的。然後醫生問我孩子最近有沒有被蚊蟲叮咬,這么一想,可不是嘛,自從回老家,隔一兩天就咬兩三個包,腫的老大了…

醫生說,有些孩子蚊蟲叮咬後也會發燒,尤其是比較厲害的蚊子啥的。這么一想,這個發燒情況全對起來了。小傢伙確實是每次發燒之前都有被蚊子叮咬的情況,而且都是老家的那種花蚊子。所以,找到了發燒的源頭,也就放心了。血也沒查,滿懷激動與開心的回家了!

這樣看來,我家小傢伙的免疫力真的很棒!一周多的時間,和姐姐妹妹一直生活在一起,姐姐和妹妹都是咽峽炎,可是小傢伙卻真真實實的沒有被傳染。作為媽媽,內心真實無限感慨,也特別感恩!

其實幾年前我也是一個對於抵抗力啊免疫力啥的沒概念的人,反正就是生病就吃葯打針,平常也沒有什麼特比注意的。營養輔助食品更是沒了解,甚至不屑一顧,總覺得是大眾為了推銷所以把東西神奇化了。可是這幾年在自己身上發生的變化,以及家人的變化,周圍一些朋友的改變,讓我不得不認真對待提前預防,注意保健這件事。

身體健康,是所有一切的基礎。

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勞逸結合、科學補充,哪個都不可少。

作為孩子來講,其實從在母體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孩子的體質基礎是什麼樣的。媽媽的身體狀況直接決定孩子的身體素質。

慶幸的是,懷孕之前我的體質已經變得非常棒了!完全脫離了之前那種亞健康狀態,再加上整個孕期,自己對於身體也相對上心一些,所以,整個過程孩子狀態一直很棒,每次查體都非常達標,而我的狀態也很好。

生娃兒之前想的是給孩子母乳到2歲,可惜由於特殊情況,到一歲的時候不得不斷奶。孩子的好身體,一方面來自母乳,一方面來自於媽媽的悉心呵護。

從娃兒五個月時,開始正式給吃上熊寶寶乳酸菌,這個乳酸菌有三專利。因為那個時期孩子開始有腹瀉症狀出現,乳酸菌不但可以預防輪狀病毒也可以預防食物性過敏,而且可以促進消化與吸收,守護孩子腸道健康。再後來就是補充愛維特沖飲,淡淡的水果味,主要作用是補充VC,預防及緩解感冒的。到七八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給吃熊寶寶乳鈣軟糖和DHA軟糖,七八個月娃兒還沒有長牙齒,那時就是把軟糖切的一點一點的,放在他嘴巴里他就吃掉了,因為含量和吸收率都有保障,所以孩子整個生長過程中,沒有出現過缺這缺那的情況。

小人兒一歲後,就隔三差五的給他吃一頓熊寶寶蛋白粉,一般都是蛋白粉泡餅干,每次都吃的津津有味。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樣養的孩子太嬌氣,其實這只是一種觀念而已。孩子平常也很能造,也經常磕著碰著,也會去泥巴地里拔草玩泥巴接地氣,只是在營養補充方面,我現在是很認真的對待。

小傢伙現在一歲半了,身體很是結實。小腦袋瓜非常機靈而且記憶力非常非常好!幾十個成語接龍、幾十首詩詞、N多首兒歌童謠、數字、英語等等,只要你說過的,根本不需要認真教,他聽過就會。現在能和我們正常對話,也能准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語言能力很出色。

當然這些也許都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孩子的潛能開發和一些基礎訓練,都是在三歲以前完成的,潛意識開發的黃金時段如果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如果要說給孩子什麼最重要,我第一個最想給孩子的,就是一副健康的身體!

這一生中,最最希望的是他健康平安。

孩子健康,父母少操心,孩子少遭罪。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把抵抗力調理好,這樣在入園以及升小的這兩個階段才能更好的過度。

現在的大環境確實不如以前了,無論是空氣還是水源,亦或是我們吃的所有食物都遠不如我們小的時候吃的那麼綠色天然,那麼富含營養。當各種農葯化肥、各種激素添加劑都開始泛濫的時候,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給我的家人安全環保的東西。

不管是洗洗刷刷還是吃吃喝喝,都盡可能避免化學添加劑,都用環保無污染的東西。

預防,大於治療。

無論是在孩童身上,還是來老年人身上,都要有養生的意識。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科學補充營養,生活那麼美好,得好好活著才可以更好的去領略其中的精彩呀!

忽然想到昨天看的《我不是葯神》,千言萬語…無論如何,一定要有好身體!

夢想也好、未來也罷,都要建立在擁有健康的身體之上。

祝福親愛的你和你的家人: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