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團、風疙瘩、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因各種因素引起皮膚粘膜血管產生暫時性炎症性高血壓和大量液體滲出。引起局部水腫性損害。蕁麻疹的快速發生和消退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皮膚粘膜和小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強而產生的局部水腫反應。臨床上,主要與一些食物有關,如動物蛋白類食物,如魚、蝦、蟹、蛋等。
患蕁麻疹時,會出現局部水腫,並伴有嚴重瘙癢,可能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風疹是由風疹病毒感染人體所導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風疹病毒是一種RNA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進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間接接觸被分泌物污染的餐具、衣物、毛巾等生活用品也可被感染。
本病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耳後淋巴結腫大等,一般病程短,症狀輕。但是若孕婦感染風疹病毒會傳播給胎兒,引起嚴重的先天性風疹綜合征,導致流產、早產、先天畸形、死胎等不良後果,所以孕期婦女加強自身保護非常重要。
對於育齡婦女沒有患過風疹,都應該接受風疹疫苗注射。在風疹流行期間孕婦應減少到公共場所,如果已經確診感染了風疹病毒,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請醫生進行風險評估,並對下一步處置做出指導。
⑵ 春天到了,為什麼過敏的都是你!過敏原都有哪些!
春天容易過敏可能是紫外線強烈、氣候乾燥、接觸花粉等原因導致的,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治療,具體內容如下:
1.紫外線強烈:春天的紫外線會比較強烈,容易使皮膚的敏感度增加,當受到紫外線照射之後,就有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建議患者減少紫外線照射時間,出門時候可以塗抹防曬霜或者是佩戴遮陽帽。
2.氣候比較乾燥:春天氣候比較乾燥,會讓皮膚處於重度缺水狀態,在缺水症狀特別嚴重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發生過敏。建議患者應該及時給皮膚補水,比如可以使用補水面膜或者是補水霜。
3.接觸花粉:大多數花朵一般在春天開放,如果個人是屬於過敏體質,在接觸花粉之後就有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而春天更容易接觸到花粉,因此更容易過敏。
如果出現了過敏,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葯物治療,常用葯物有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等。
春天容易過敏主要因為春季花粉是最常見的過敏原。過敏會表現在很多方面,如面部皮膚的皮疹、瘙癢、血管水腫。除了皮膚過敏還可以表現在氣道黏膜的過敏,表現出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早晨流清水涕、打噴嚏、眼睛癢,患者可能連打幾十個噴嚏。
春天花粉有皮膚的過敏,氣道黏膜的過敏。再重一點,除了過敏性鼻炎,還可以有過敏性哮喘的症狀,一到春季可能就咳、喘。
在春季更容易出現過敏症狀主要與春天天氣變化多端有關。春天溫度會回升,會導致蟎蟲滋生。植物大多在春天發芽,空氣中花粉、柳絮的濃度會相對偏高,皮膚較為敏感的人群接觸此類物質後,很容易出現過敏反應。此外,春天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受涼並引起免疫力低下,會增加皮膚過敏發作的可能性。因此,春季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還要注意保持加重清潔衛生,外出時要做好防護,能夠有效降低過敏的可能性。
春天容易過敏是因為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出現的過敏原也很多,比如柳絮、花粉、飛蟲等都會造成過敏的現象。同時春天也是人體免疫力比較弱的季節,身體容易發生懶散、乏困的狀態,會忽視身體的鍛煉。要想更好的預防過敏,一定要加強戶外活動,增強身體免疫力。
1、花粉:花粉是引起春季皮膚過敏比較常見的一個原因,這主要是因為春季是花開的季節,人們都喜歡賞花拍照,因此就吸入了花粉,過敏原也隨之進入,所以花粉進入鼻腔之後,容易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的症狀,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使皮膚出現過敏的情況。
2、蟎蟲:蟎蟲是生活中比較微小的蟲類,也是比較常見的過敏源,而春季的溫度和濕度,為蟎蟲的繁殖提供一下良好的條件。
3、紫外線:春天氣候開始變暖,太陽的紫外線開始變強,紫外線會對我們的皮膚造成很大的影響。長期暴曬在紫外線之下,很容易引起皮膚出現脫皮、痘痘衰老的出現。
4、食物:生活中的一些食物,也有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的發生。有些人對大蒜、螃蟹以及龍蝦等食物過敏。除此之外,生活中的一些食品添加劑、防腐劑以及色素等等,也有可能引起過敏的發生。
通過本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春季皮膚過敏的原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春季皮膚很容易出現皮膚過敏的情況,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引起重視。了解了這些原因,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很重要,可以減少皮膚過敏的發生。一旦發生皮膚過敏的症狀出現,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葯物治療。
⑶ 濕疹和蕁麻疹是由什麼引起的
濕疹與蕁麻疹均為常見的皮膚過敏性疾病,其發生機制多為變態反應,均與精神神經因素、內分泌因素、環境因素等有關。濕疹和蕁麻疹具體發生機制是不同的,二者的臨床表現也不同。
1.濕疹
濕疹是一種由於復雜的內外激發因子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瘙癢性皮膚病,病因可能包括遺傳因素、精神神經因素、內分泌失調、環境因素、感染性病灶等。一些對刺激和環境的敏感性比正常人高的人群、常常處於精神緊張狀態的人群、更年期或懷孕期間的女性都更易發生濕疹。
濕疹的臨床表現為丘疹丘皰疹,抓撓後會出現傷口的糜爛,因此會留下痕跡。發病時可外用糖皮質激素制劑與抗組胺葯。
2.蕁麻疹
蕁麻疹可分為免疫性與非免疫性:免疫性蕁麻疹多為I型變態反應,抗原抗體反應後激活肥大細胞,肥大細胞釋放大量組胺等活性物質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從而引起皮膚毛細血管的充血;非免疫性蕁麻疹多由葯物、食物、內分泌因素、精神因素、受熱等引起,以上因素可直接通過改變內源性激素水平促進肥大細胞釋放組胺。
蕁麻疹的臨床表現為突出皮膚表面的風團,風團形態大小不一,常伴有瘙癢,可自行消退不留下痕跡。發病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和抗組胺葯如氯雷他定等。
濕疹與蕁麻疹患者應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盡量少食用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由於個體差異大,目前不存在最好、最快、最有效的葯物,需在醫生指導下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