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治療外用中葯
擴展閱讀
慢性濕疹厚皮怎麼去除 2025-04-04 17:43:57
濕疹會有什麼樣的症狀 2025-04-04 17:36:50
水痘怕風 2025-04-04 17:36:41

蕁麻疹治療外用中葯

發布時間: 2025-04-03 23:57:04

㈠ 中葯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中醫認為其病因復雜,治療需辨證施治。根據蕁麻疹的不同類型,可以選擇不同的中葯方劑。

對於風熱型蕁麻疹,可以使用麻黃連翹小豆湯合胡煎方,方中包括麻黃、連翹、荊芥等,具有辛開腠理、清熱止癢的作用。對於風寒型蕁麻疹,則可以使用麻黃方,由麻黃、乾薑皮等組成,有助於宣肺散寒、祛風止癢。

針對氣血不足、陰血不足等類型,可選用當歸飲子加減、五加皮飲等方劑,這些方劑中包含當歸、地膚子、何首烏等葯材,具有補氣養血、滋陰養血的功效。若脾虛兼風,可使用荊防方加減,方中包括荊芥、防風、蒼術等,有助於健脾利濕、疏風止癢。

慢性蕁麻疹多因脾肺兩虛,肺衛失宣所致,此時可選用麻黃方加減,方中含麻黃、丹參等葯材,以健脾益肺、疏風止癢為主。另外,蕁麻疹湯方劑,如地龍、赤小豆等,可治以辛溫解表,宣肺清熱。

中葯治療蕁麻疹需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辨證施治選擇合適的方劑。不同類型的蕁麻疹,治療的方法和葯物也有所不同。在治療過程中,應遵循醫囑,堅持用葯,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㈡ 尋麻疹的中葯治療的葯方

你好,針對蕁麻疹的治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盡量除去可疑病因。

二、內用療法

1. 急性蕁麻疹:首選抗組胺類葯物,必要時可輔以鈣劑、氨茶鹼等,發熱兒童可加用抗生素。病情急劇時,考慮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2. 慢性蕁麻疹:除了抗組胺葯,可使用利血平、安絡血等,有時聯合抗組胺H1拮抗劑,提高療效。

3. 蛋白腖性蕁麻疹:需禁食1-2餐,隨後清淡飲食。

4. 血清病型蕁麻疹:抗組胺葯效果不佳,需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

5. 人工蕁麻疹:常用賽庚啶、安他樂等葯物,必要時停用青黴素。

6. 寒冷性蕁麻疹:可選擇抗組胺類葯物,與中醫葯配合,如內服金匱腎氣丸。

7. 腹型蕁麻疹:緊急處理,包括腎上腺素、氫考、抗組胺葯等。

8. 膽鹼能性蕁麻疹:常規抗組胺葯,加用阿托品、普魯本辛等。

9. 心臟性蕁麻疹:抗組胺類葯與皮質類固醇激素聯合。

10. 皮損發於咽喉部:腎上腺素0.5mg肌注,必要時加用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靜滴。

11. 光線性蕁麻疹:氯化喹啉或菸草酸與抗組胺類葯結合。

12. 中醫中葯治療:根據不同體質和症狀,選用相應方劑,如荊防敗毒散、桂枝湯、消風散等。

㈢ 蕁麻疹中葯外洗配方

蕁麻疹中葯外洗配方由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蒺藜等葯物組成,蕁麻疹中醫稱為癮疹,俗稱鬼風疙瘩,中醫辨證有風熱證、風寒證以及血虛風燥證。風熱證外洗配方,由白蘚皮、地膚子、蛇床子、青蒿、薄荷、艾葉、防風、荊芥、冰片、黃柏、苦參等組成。對於風寒證,由蛇床子,地膚子、白鮮皮、防風、荊芥、艾葉、苦參等組成。對於血虛風燥症,由白蘚皮、地膚子、蛇床子、苦參、艾葉、防風、荊芥、蒺藜、雞血藤等組成。因為證型不同,使用的葯物也不同。同時患者要注意不吃辛辣的食物,不吃海鮮、不吃牛排,以及不食用易引起瘙癢和過敏的食物和葯物,減少搔抓、刺激,不熬夜、調節情緒。

㈣ 治蕁麻疹的外用葯

治療蕁麻疹的外用葯,包括爐甘石洗劑、復方樟腦乳膏、苯海拉明乳膏等,可以起到止癢、收斂和抗過敏的作用,也可以使用中葯溶液濕敷輔助治療,具體如下:
1、選用爐甘石洗劑,取適量塗於蕁麻疹處,能起到收斂、散熱和保護皮膚的作用,塗抹時應注意皮膚是否有破損,如皮膚有破損則不能使用;
2、軟膏類葯物,如復方樟腦乳膏、苯海拉明乳膏等,在起止癢效果的同時還有抗過敏作用;
3、可應用皮膚康洗液、復方黃柏液塗劑等溶液類葯物,具有清熱解毒、止癢的效果,而且對搔抓過後已經破潰的皮膚,有預防感染的作用;
4、中葯溶液濕敷,如用鮮馬齒莧、黃柏、秦皮等幾味中葯煎水後冷濕敷,能夠有效緩解癢感。
蕁麻疹屬於免疫性、過敏性的皮膚類疾病,外用葯物只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建議患者到正規醫院皮膚科檢查,明確病因後進行規范治療。

㈤ 如何治療蕁麻疹 中醫推薦兩個偏方治蕁麻疹

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其典型症狀為風團,並伴有瘙癢。多數情況下,瘙癢難以忍受,可能導致皮膚受損嚴重。若蕁麻疹症狀嚴重,可能引發全身症狀,此時應及時就醫。

許多人傾向於尋求治療蕁麻疹的偏方,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偏方大多隻能緩解症狀或預防,並不能根治蕁麻疹。對於真正想要治癒蕁麻疹的患者,還是應前往正規醫院接受治療。

在中醫中,許多中葯對蕁麻疹有治療效果。例如,首烏、枸杞、人參、黃芪等具有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促進代謝等多種功效,能明顯抗過敏。

治療蕁麻疹的偏方主要包括兩種:芝麻根煎湯和韭菜塗擦法。芝麻根煎湯可清熱、散風、止癢;韭菜塗擦法同樣具有清熱、散風、止癢的功效。

對於蕁麻疹的治療方法,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中醫因其副作用小、方法簡單、取材方便和費用低等特點而備受青睞。然而,在使用任何偏方之前,最好咨詢醫生的建議。

㈥ 蕁麻疹中葯配方

中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一種副作用非常小的治療方法,歷史悠久,治療傳統,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病,也可以用中葯治療。蕁麻疹的中葯治療配方是比較多的,除了外敷,還可以選擇內服的中葯方。
1.防風、荊芥、蟬蛻各10克,地膚子、赤芍、生地、黃芩、苦參、白茅根、牛蒡子各15克,生石膏(先煎)20克,生甘草6克。常規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兩次。適用於風團紅色,遇熱加劇,遇冷減輕者。
2.麻黃、陳皮各6克,桂枝、蠶砂各10克,白芍、澤蘭、白鮮皮、地膚子各15克,黃芪20克。常規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兩次。適用於風團白色,遇冷或吹風加劇,得暖可緩解者。
3.薄荷(後下)、生大黃(後下)各6克,防風、荊芥、蟬蛻各10克,黃芩、厚朴、枳殼、當歸、茵陳、九香蟲各15克,生石膏(先煎)20克,生甘草6克。常規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兩次。適用於出風團伴有腹痛、腹瀉者。
4.當歸、白芍、白術、防風、白鮮皮各10克,僵蠶、山萸肉、刺蒺藜、烏梢蛇各15克,煅龍骨(先煎)、煅牡蠣(先煎),黃芪、黨參各20克。常規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兩次。適用於出風團反復發作,氣血虧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