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濕疹口服十大中成葯
我們都了解,濕疹是一種普遍的季節性過敏炎性皮膚病,臨床醫學上如身患紅斑、發癢、丘疹、丘皰疹、糜亂、滲出液、起屑、苔蘚樣變、肥厚型、乾裂等特性的皮炎,可基本擬診為濕疹,然後隨病況轉變,可診斷為某一特殊皮疹。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十分的留意濕疹的造成,那麼下邊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濕疹內服十大中葯方劑吧!
1、黃柏膠囊:清熱解毒化濕,祛火除蒸,祛毒療瘡。用以寒濕瀉痢,黃疸,清稀,淋症, 腳氣,瘺躄,骨蒸勞熱,盜汗,頻繁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發癢。
2、苦參膠襄:清熱解毒化濕,除蟲。用以寒濕蘊蓄下焦引發的痢疾,腸炎,淋症及陰腫外陰瘙癢,濕疹,濕瘡等。
3、參芪黃芩顆粒物:由山參、、黃芩(炒)、、(炒)、蓮籽、薏苡仁(炒)、白蔻、桔梗、甘草構成。補脾胃,益肺氣虛。用以脾胃虛寒,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睏乏。
4、濕毒清膠囊:由地黃、川芎、紫丹參、蟬蛻、苦參、白鮮皮、甘草、柴胡、土茯苓構成。益氣養血潤肺,袪風消癢。用以血虛風燥引發的風發癢,症見皮膚干、起屑、發癢,伴隨疤印、結痂、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症見所述症狀者。
5、潤燥止癢膠囊:由何首烏、制何首烏、生地黃、桑樹葉、苦參、紅活麻構成。益氣養血補陰,袪風消癢,促進消化。用以血虛風燥引發的皮膚瘙癢,痤瘡,便秘。
6、當歸苦參丸:由川芎、苦參構成。祛瘀、去濕氣。用以血燥寒濕造成:面臉生瘡,粉刺疹子,濕疹刺癢感,酒渣鼻赤。
7、皮膚病血毒丸:由茜草、桃仁、荊芥穗、蛇蛻、赤芍、川芎等39味中葯材構成。清血祛毒,消腫消癢。用以經脈不和,寒濕血燥造成的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齇,瘡瘍腫毒,腳氣疥癬,首領眩暈,排便燥結。
8、消風止癢顆粒:由防風、蟬蛻、赤芍(炒)、地黃、地骨皮、川芎,荊芥、亞麻子、熟石膏、甘草、木通。消風清熱解毒,去濕消癢。主冶丘疹樣蕁麻疹,也用以濕疹、皮膚瘙癢症。
9、膚癢顆粒:由蒼耳子(炒、去剌)、地膚子、羌活、玫瑰花、白英。袪風活血化瘀,去濕消癢。用以皮膚瘙癢病,蕁麻疹。
10、防風通聖丸:由防風、荊芥穗、香薄荷、麻黃、黃連、芒硝、山梔子、長石、桔梗、熟石膏、羌活、川芎、赤芍、柴胡、蓮翹、甘草、黃芩(炒)構成。補虛通里,清熱去火。
㈡ 黃柏膠囊一般吃多久才有效去濕氣
黃柏膠囊是清熱燥濕的葯物,對於清除下焦,也就是人體下部的濕熱,是比較有效的中成葯,療程一般建議是在2周左右。
黃柏膠囊主要功效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還有療瘡的作用。臨床上主要是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痢疾、泄瀉、皮疹、黃疸,女性的白帶異常,還可以治療熱淋,也就是泌尿系統的感染症狀。還有腳氣、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情況也可醫治。通常建議遵醫囑服用2周左右,可達到一定效果。
患者服用葯物時在飲食上也要配合,比如不要吃垃圾食品,不要吃過於油膩、易產生濕邪的食物,同時對於苦寒的食物也要節制。除此之外,如果單純使用這種葯物來治療皮膚性疾病,最好同時配合健胃的葯物,避免出現胃部不適或加重的情況。
㈢ 濕疹口服中成葯有哪些
治療濕疹的中成葯有很多,臨床上需要根據病情、濕疹的種類,選擇不同的中成葯進行治療,比如急性濕疹表現為紅斑、丘疹、丘皰疹、糜爛、滲出,可以選擇的中成葯有百癬夏塔熱膠囊、皮敏消膠囊或者黃柏膠囊。如果皮疹主要發生於下肢,足部可見明顯的糜爛、滲出,則口服黃柏膠囊效果比較好。如果為慢性濕疹,表現為紅斑、丘疹,皮膚比較乾燥,可見苔蘚樣變或者可見結節樣癢疹,則推薦潤燥止癢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