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蕁麻疹如何用穴位治療
你好,蕁麻疹也分好幾種類型的:
風寒束表型、風熱客表型、脾胃濕熱型、氣血兩虛型。
艾灸穴位:肩骨禺、曲池、中脘穴。
用法:平卧,取艾絨似綠豆大直接放在穴位上各灸3壯。每2天灸1次,10次一療程,連續1~2療程。
注意:對於實熱、陰虛血熱、行經期間。先針刺(針灸針)曲池、外關、合谷,以去熱邪,舒經絡,然後在進行灸法。
大多是艾灸的正常排毒反應
艾灸後皮膚發癢是正常現象,這是做完艾灸後的正常版反應之一,是因權為體內有風寒濕邪。
精油按摩和艾灸都可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通過皮膚外排,這些東西排到皮膚上就刺激皮膚癢,只要你能忍受,是不用理會的,如果不能忍受,就暫停艾灸和精油推拿即可。艾灸後皮膚出現疹子,並且瘙癢難忍、心煩氣悶等症狀,在中醫學角度來說都是由於體內不同內臟部位的濕邪、寒邪、風邪作怪造成。使得病邪被趕出內臟、血液、和其他組織器官而走入皮膚,正在排出的時候,皮膚上會出現各種不同症狀的疹子,這就是中醫的排毒、排病反應。
類似西醫所說的皮疹,有的瘙癢難忍,有的疼痛難受,有的流黃水,有的乾燥起皮……越是瘙癢,說明毒氣越重越深,對內臟、血液、器官損害越嚴重。病邪能深入到這種地步,也可以判斷病邪進入已久,可稱之為「年深固疾」之病。而往往此類患者還比較急躁,既然「年深固疾」,那就要給艾灸一段時間,給身體排毒一段時間,著急不得。
㈢ 蕁麻疹艾灸哪些穴位
蕁麻疹艾灸的穴位主要有以下幾個:
1. 曲池穴:位於屈肘時的肘橫紋外側端,艾灸此穴位有助於調和氣血,增強免疫力,從而緩解蕁麻疹症狀。
2.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與股骨內側髁之間連線的上三分之二的交點處。艾灸此穴位有助於活血化瘀,有助於消除蕁麻疹引起的皮膚紅腫。
3.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犢鼻下三寸的位置。艾灸足三里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過敏體質,對蕁麻疹的治療有良好效果。
4. 風門穴: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的位置。艾灸風門穴能夠調節氣血、疏風通絡,對蕁麻疹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詳細解釋: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表現為皮膚出現紅斑、風團,並伴有瘙癢症狀。在中醫理論中,蕁麻疹多與風邪侵襲、體質虛弱等因素有關。艾灸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可以通過對特定穴位的刺激,調和氣血、疏經通絡,從而達到治療蕁麻疹的目的。
曲池穴、血海穴、足三里穴和風門穴都是治療蕁麻疹的常用穴位。艾灸這些穴位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過敏體質,調節皮膚氣血流通,從而緩解蕁麻疹的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治療蕁麻疹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有效。此外,蕁麻疹患者還應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避免過敏原的接觸,以減輕病情。
㈣ 蕁麻疹艾灸的效果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出現蕁麻疹可以使用艾灸來治療蕁麻疹。
因為艾灸是通過溫熱刺激從而起到治療的效果,達到清熱祛濕,祛風止癢的功效,而且艾灸作為一種輔助治療的方法,要患者長期的堅持,才能達到效果,在通過艾灸治療蕁麻疹的同時,要注意做好飲食的調理,盡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讓艾灸的效果達到最大。
㈤ 為什麼一邊艾灸一邊癢
一邊艾灸、一邊癢也就是艾灸治療的同時伴有皮膚瘙癢,患者可能對艾灸的艾絨或艾灸器的成分過敏,也可能與接觸性皮炎、急性蕁麻疹有關,具體如下:
1、接觸性皮炎:可以是局部瘙癢,並局部出現紅斑、丘疹,甚至水皰性損害;
2、急性蕁麻疹:有的患者不但艾灸的局部出現皮膚損害,遠離艾灸部位也出現皮膚損害,伴有全身瘙癢,此時應該屬於急性蕁麻疹。
無論出現哪種過敏性臨床表現,都應立即停止艾灸治療,並給予抗過敏治療,可口服抗組胺葯或系統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外用爐甘石洗劑或弱效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等,建議患者以後要禁用艾灸類治療。
㈥ 艾蒿治療蕁麻疹的方法是什麼
用艾蒿治療蕁麻疹,要分清楚蕁麻疹的屬性是寒還是熱,是虛還是實,如果蕁麻疹是風寒型,或者是氣血虛弱型,都可以用艾蒿治療。用艾蒿治療蕁麻疹可以煮水洗沐浴,進行葯浴或者是泡腳、全身沐浴都可以,另外也可以用艾蒿製成艾絨,當然也直接買來艾絨、艾條進行穴位艾灸,像艾灸百蟲窩、三陰交或者是足三里,都可以輔助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的治療不僅僅是外用,應該進行內部的調理,調理氣血,因為蕁麻疹中醫辨證屬於營衛不和、氣血失調,所以治療的過程中要內外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