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沙棘蕁麻疹
擴展閱讀
皰疹松茸 2025-04-03 23:26:40
熬夜長雀斑怎麼辦 2025-04-03 23:14:41
兒童濕疹的症狀 2025-04-03 23:13:57

沙棘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5-04-03 03:30:34

『壹』 嬰兒膽鹼性蕁麻疹吃什麼葯好

膽鹼性蕁麻疹是因為人機體在受熱、精神緊張或者是運動過後,血流增熱刺激大腦體溫調節中樞。興奮膽鹼能性神經釋放乙醯膽鹼,機體對這種物質所產生的過敏現象,下面來看看嬰兒膽鹼性蕁麻疹吃什麼葯好嗎?
驗方一
組成:當歸20克,黃芪30克,艾葉10克,大棗10枚,香附15克,荊芥20克,麻黃10克,細辛5克,黃芩20克,陳皮20克,沙棘果25克,黨參25克。
用法:此為成人劑量,兒童酌減。日服3次,每次服葯量約200毫升左右。
功用:養血,祛風,止癢。
主治: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
驗方二
組成:麻黃,連翹,荊芥,僵蠶,桑白皮,赤小豆,生甘草。
用法:各味葯物均予常規劑量,小兒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黃生用,煎時後下,全葯先用水浸泡30分鍾,再煎煮30分鍾,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葯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主治:丘疹性蕁麻疹。
加減:若風盛癢劇,風團多,要酌加祛風葯如防風、鉤藤、蟬脫;若濕盛皰多且大,可酌加苡仁、車前子以加強利濕之效,若熱盛皮疹紅赤,可酌加梔子、黃芩以長清熱之能;若平素血虛,面白舌淡,脈濡細,可酌加當歸、生地、白芍、丹參以益其不足;若搔破皮膚,繼發感染而生膿瘡、糜爛,則本方宜去麻黃、僵蠶,加蒲公英、苡仁、敗醬草等,重在清熱解毒。
驗方三
組成:路路通10—20克,烏梅6—10克,地龍6—10克,北防風6—10克,蟬衣3—6克,丹皮6—10克,甘草3—10克。
功用:疏風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通絡,透疹止癢。
主治:過敏性皮膚病風熱型,症見皮損為丘疹、紅斑或風團,伴有輕度發熱、口渴、瘙癢等症,舌苔薄黃,脈象浮數。
加減:血虛者加當歸;氣虛者加黨參、黃芪;有表證者加荊芥。
非驗方類:荊芥6克,防風6克,大胡麻9克,威靈仙9克,何首烏9克,白蘚皮12克,水煎前服。
以上是小編介紹嬰兒膽鹼性蕁麻疹吃什麼葯好的內容,本網醫療衛生知識庫中還有很多關於傳染病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關注,以便讓家人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貳』 治療小兒蕁麻疹偏方

小兒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皮膚病,給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許多家長在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案時,可能會考慮使用一些民間偏方。以下是一些治療小兒蕁麻疹的偏方介紹:
**偏方一:**
- 組成:當歸、黃芪、艾葉、大棗、香附、荊芥、麻黃、細辛、黃芩、陳皮、沙棘果、黨參等。
- 用法:成人劑量,兒童根據年齡適當減少。每日三次,每次約200毫升。
- 功用:養血、祛風、止癢。
- 主治: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
**偏方二:**
- 組成:麻黃、連翹、荊芥、僵蠶、桑白皮、赤小豆、生甘草。
- 用法:根據小兒年齡調整劑量,一般為成人量的1/3至1/2。每劑煎兩次,混合後分早晚兩次服用。
- 主治:丘疹性蕁麻疹。
- 加減:根據症狀風團、皮疹、瘙癢等,適當增加防風、鉤藤、蟬蛻等祛風葯物;濕盛加苡仁、車前子;熱盛加梔子、黃芩;血虛加當歸、生地、白芍、丹參;感染加蒲公英、苡仁、敗醬草。
**偏方三:**
- 組成:路路通、烏梅、地龍、北防風、蟬衣、丹皮、甘草等。
- 功用:疏風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通絡,透疹止癢。
- 主治:過敏性皮膚病風熱型,如皮損為丘疹、紅斑或風團,伴有發熱、口渴、瘙癢等症狀。
- 加減:血虛加當歸;氣虛加黨參、黃芪;表證加荊芥。
**偏方四:**
- 組成:蛇床子、地夫子、苦參、白蘚皮、蟲蛻、荊芥、薄荷等。
- 用法:水煎後洗澡,根據症狀嚴重程度調整用量。
- 主治:皮膚搔癢、濕疹、蕁麻疹及過敏等。
**偏方五:**
- 組成:韭草、甘草。
- 用法:韭菜與甘草同煮,棄渣取汁。每日兩次,每次一劑。
- 主治:風寒型蕁麻疹,遇寒加重者。
小兒蕁麻疹的護理措施包括:
1. 確保孩子在家中隔離,無並發症者隔離5天,有並發症者延長至10天。
2. 病兒應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
3.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多飲水或熱湯。
4. 保持病兒皮膚、眼睛、口腔、鼻腔清潔。
5. 注意高熱時的護理,適當採取退熱措施。
6. 觀察病情,及早發現並處理可能的並發症。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蕁麻疹的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長不應隨意給孩子使用葯物,尤其是未經驗證的偏方。

『叄』 治療小兒蕁麻疹偏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得了蕁麻疹苦惱,一時間找不到治療的方法,到處尋找方法。這里就來介紹一下 治療小兒蕁麻疹偏方

治療小兒蕁麻疹偏方

偏方一

組成:當歸20克 黃芪30克 艾葉10克 大棗10枚 香附15克 荊芥20克 麻黃10克 細辛5克 黃芩20克 陳皮20克 沙棘果25克 黨參25克

用法:此為成人劑量,兒童酌減。日服3次,每次服葯量約200毫升左右。

功用:養血,祛風,止癢。

主治: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

偏方二

組成:麻黃 連翹 荊芥 僵蠶 桑白皮 赤小豆 生甘草

用法:各味葯物均予常規劑量,小兒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黃生用,煎時後下,全葯先用水浸泡30分鍾,再煎煮30分鍾,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葯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主治:丘疹性蕁麻疹。

加減:若風盛癢劇,風團多,要酌加祛風葯如防風、鉤藤、蟬脫;若濕盛皰多且大,可酌加苡仁、車前子以加強利濕之效;若熱盛皮疹紅赤,可酌加梔子、黃芩以長清熱之能;若平素血虛,面白舌淡,脈濡細,可酌加當歸、生地、白芍、丹參以益其不足;若搔破皮膚,繼發感染而生膿瘡、糜爛,則本方宜去麻黃、僵蠶,加蒲公英、苡仁、敗醬草等,重在清熱解毒。

偏方三

組成:路路通10~20克 烏梅6~10克 地龍6~10克 北防風6~10克 蟬衣3~6克 丹皮6~10克 甘草3~10克

功用:疏風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通絡,透疹止癢。

主治:過敏性皮膚病風熱型,症見皮損為丘疹、紅斑或風團,伴有輕度發熱、口渴、瘙癢等症,舌苔薄黃,脈象浮數。

加減:血虛者加當歸;氣虛者加黨參、黃芪;有表證者加荊芥。

偏方四

組成:蛇床子50克,地夫子50克,苦參100克,白蘚皮50克,蟲蛻20克,荊芥50克,薄荷30克。

用法:水煎2次,合為一處,洗澡。如病變范圍不大、或是症狀較輕,用量可酌減。

主治:各種皮膚搔癢、濕疹、蕁麻疹及過敏等。

偏方五

組成:韭草150克,甘草10克。

用法:韭菜洗凈切段與甘草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棄渣取汁。每日2次,每次1劑。

主治:行氣理血。主治風寒型蕁麻疹,遇寒尤劇者。

小兒蕁麻疹的護理

1、孩子得了麻疹如無並發症應在家中隔離。隔離時間為5天,有並發症者需延長至10天。

2、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狀消失。為了使病兒休息好,應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居室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濕潤,經常要開窗通風,但要避免穿堂風,不要讓冷風直接吹到病兒身上,要避免強烈光線刺激病兒的眼睛,窗戶拉上窗簾,燈泡用燈罩罩住。給病兒穿衣蓋被要適當,穿蓋過多,捂得全身是汗,見風反而容易感冒著涼,而引起肺炎。

3、食物給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或熱湯,這樣不但有利於將身體內的毒素排出,利於退熱,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皮疹容易發透。疹子消退,進入恢復期,及時添加營養豐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膩的食物外,不需忌口。

4、注意病兒的皮膚、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潔。麻疹病毒侵入人體後,不但使皮膚出疹子,同時還使眼結膜、口腔、鼻腔粘膜產生分泌物,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時清洗,分泌物長時間地刺激皮膚粘膜,使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給病毒繼續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條件。因此,做好病兒皮膚粘膜的清潔衛生是十分重要的。

5、高熱的護理。麻疹病兒如果沒有並發症,發熱不超過39℃,不必採用退熱措施,發熱在39℃以上的,需採取一些退熱措施,如按醫生的指導吃少量阿斯匹林,忌冷敷及酒精浴。

6、注意觀察病情,及早發現並發症。麻疹的並發症多而且比較嚴重。常見的並發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腦炎等。

精彩推薦:

新生兒大便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新生兒哭鬧不睡覺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肆』 治療蕁麻疹的中葯偏方有哪些

蕁麻疹是一種讓人很頭疼的皮膚疾病,發作起來讓人特別難受,不知如何是好。那麼蕁麻疹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蕁麻疹中醫治療辦法有哪些呢?蕁麻疹吃什麼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葯治療蕁麻疹的方法,歡迎閱讀。

中葯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蕁麻疹治療相對容易,而慢性蕁麻疹治療時間則需要延長。小兒出現蕁麻疹之後,應先找出原因,避免接觸過敏原,停服、停用引起過敏的葯品和食物,孩子癢得厲害可以外塗爐甘石洗劑等葯水,以防患兒搔抓皮膚,還可用其他辦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不要讓他總注意皮膚瘙癢。

驗方一

組成:當歸20克,黃芪30克,艾葉10克,大棗10枚,香附15克,荊芥20克,麻黃10克,細辛5克,黃芩20克,陳皮20克,沙棘果25克,黨參25克。

用法:此為成人劑量,兒童酌減。日服3次,每次服葯量約200毫升左右。

功用:養血,祛風,止癢。

主治: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

驗方二

組成:麻黃,連翹,荊芥,僵蠶,桑白皮,赤小豆,生甘草。

用法:各味葯物均予常規劑量,小兒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黃生用,煎時後下,全葯先用水浸泡30分鍾,再煎煮30分鍾,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葯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主治:丘疹性蕁麻疹。

加減:若風盛癢劇,風團多,要酌加祛風葯如防風、鉤藤、蟬脫;若濕盛皰多且大,可酌加苡仁、車前子以加強利濕之效,若熱盛皮疹紅赤,可酌加梔子、黃芩以長清熱之能;若平素血虛,面白舌淡,脈濡細,可酌加當歸、生地、白芍、丹參以益其不足;若搔破皮膚,繼發感染而生膿瘡、糜爛,則本方宜去麻黃、僵蠶,加蒲公英、苡仁、敗醬草等,重在清熱解毒。

驗方三

組成:路路通1020克,烏梅610克,地龍610克,北防風610克,蟬衣36克,丹皮610克,甘草310克。

功用:疏風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通絡,透疹止癢。

主治:過敏性皮膚病風熱型,症見皮損為丘疹、紅斑或風團,伴有輕度發熱、口渴、瘙癢等症,舌苔薄黃,脈象浮數。

加減:血虛者加當歸;氣虛者加黨參、黃芪;有表證者加荊芥。

非驗方類:荊芥6克,防風6克,大胡麻9克,威靈仙9克,何首烏9克,白蘚皮12克,水煎前服。

蕁麻疹吃什麼好

01葡萄汁

食材:葡萄適量。

步驟

(1)將葡萄洗干凈後放到碗里,用熱開水浸泡兩分鍾。

(2)取出葡萄,去掉果皮。

(3)將葡萄放進攪拌機里攪拌。

(4)過濾出葡萄汁。

(5)葡萄汁以1:1的方式兌水即可給寶寶餵食。

推薦理由:葡萄的 營養 價值很高,葡萄汁被科學家譽為植物奶。葡萄是水果中含復合鐵元素最多的水果,是貧血患者的 營養 食品。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者和過度疲勞者均有益處。

02蘋果燕麥糊

食材:蘋果半個、牛奶220毫升、燕麥60克。

步驟

(1)將蘋果洗干凈,切成塊。

(2)將蘋果塊、燕麥、牛奶一起放入攪拌機。

(3)打成糊。

(4)再放進微波爐里加熱一下,中火12分鍾即可。

推薦理由:蘋果和麥片都是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是能增加人體腸道的良好益菌。蘋果的纖維、果膠、抗氧化物等能降低體內壞膽固醇並提高好膽固醇含量,所以每天吃一兩個蘋果不容易得心臟病。

03胡蘿卜山葯粥

食材:排骨適量、山葯30克、胡蘿卜30克、稀飯30克、姜適量、鹽適量。

步驟

(1)胡蘿卜切塊。

(2)排骨過水,去味去血水,燒好熱水入生薑備用,放入已過水的排骨,加入食鹽,大火燒開後,轉文火慢燉30分鍾左右。

(3)加入山葯,胡蘿卜。

(4)燉煮15分鍾。

(5)取山葯胡蘿卜搗爛。

(6)備好白米稀飯一小碗。加入稀飯,視情況加入些排骨湯,煮開。攪拌均勻即可。